细说清代瓷器(三十)同治留下了大婚瓷的成就、慈禧专用瓷的独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herend瓷器底款 细说清代瓷器(三十)同治留下了大婚瓷的成就、慈禧专用瓷的独特!

细说清代瓷器(三十)同治留下了大婚瓷的成就、慈禧专用瓷的独特!

2023-11-21 04: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些大婚用瓷的确喜庆。在清三代的高端制瓷基础上,终于靠自我的审美特色赢得了一席地位!

慈禧的专用瓷器,同治的大婚瓷器让中国的瓷器在困境中找到了方向!

除了模仿前人的艺术,开始有了自己的特色,一个独掌中国江山近半个世纪的女人,能不留下自己的艺术影子。

晚清的社会就是祈求社会的稳定,和平安逸是所有人的诉求,包括皇帝、皇太后!喜字、福字、寿字、神仙都是这个时期主要的画片。皇家再加上龙和凤,还在保持这皇家的威仪!

【清同治 黄地紫绿彩双龙赶珠纹盘】

即威风又可爱的寿字五彩大碗,像极了一个在强势的母亲羽翼下年轻皇帝的幸福青春。清朝只有这个皇帝从出生到继位,再到结婚,顺山顺水。可是天物弄人,同治一朝竟会早早结束!

清代御窑、官窑都要重新交替,在苦难中寻找灿烂,同治光绪的艺术振兴、艺术创造来了!

【清同治 矾红彩瑞蝠纹碗】

二、咸丰瓷器的风格与特点

清末同治皇帝幼年登基,垂帘听政的叶赫那拉氏(慈禧)独揽国家大权,咸丰以来轻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在清政府和外国列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告失败,以英国为首的侵略势力,在北京直接控制清王朝的封建政权,从而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民族工业从此日益衰退。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较前时更趋萎缩,工艺低下,制作粗糙。当时制瓷的窘况,从同治十三年江西巡抚刘坤的奏折中便可窥知,奏折中说:“咸丰时官窑厂被毁,同治时因兵变之后,从前各匠类皆流散,现在工匠俱后学新手,选作法度诸多失主……。”

这时,瓷器的胎体比咸丰时更加厚重,胎质松釉色粉白或泛青灰,釉质较前朝显得粗糙。

我们印象中的同治瓷器不论做工还是画片比较潦草,如这件【清同治 五彩人物故事纹壶】

直到看到“储秀宫制”的慈禧专用瓷,才知道同治时期也有用心制作的皇家专用瓷,只不过民间少见而已,大多数出现在了海外。

如这件代表那个时代的代表作:【清同治 黄地青花缠枝莲纹盘】

黄地青花瓷器自明代创烧以来,一直是宫廷瓷器中的名贵品种。

雍乾时期御瓷摹古风行,对黄地青花尤为喜好,故均有仿烧,雍乾所摹者多以宣窑为范,而后历代延烧。

此拍品 撇口,弧壁,圈足,形制硕大规整,釉面匀洁。其于盘心绘大朵团花,周围饰四朵缠枝莲花,所绘莲茎纤细柔美,叶片舒卷自然,外壁绘与此构图相同的缠枝莲花七朵。

口沿、器壁、圈足处各有青花弦纹两道。

色地青花是先以高温烧成青花器后再填黄釉地色。黄釉明快润泽,填彩准确。整个画面布局疏朗有致,纹饰新颖,图案装饰性强,底部黄釉中心留白处落“储秀宫制”青花四字二行篆书款,结构严谨,工整疏朗。

此品是专承懿旨为储秀宫烧造之御用器,此类以宫殿名称署款之器大多流行于同治、光绪时期。此品官窑气息尽显,品相完好,为同治御窑之佳作。

1、同治瓷器的风格特点

绘画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并从此成为晚清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瓷器装饰的共同风格。

从官窑瓷器乃至同时期的丝织等工艺品,多用福、禄、寿、喜等吉祥如意寓意的图案作为主要装饰。

同治七年,江西巡抚为为宫廷在景德镇烧造瓷器一百二十桶,计七千二百九十四件,作为同治皇帝大婚时的用品。其中绝大多数是黄釉粉彩器,纹饰内容有:万寿无疆、万寿花、金双喜、百碟、红“喜”字、长“寿”字、万寿万福、红地金“喜”字等。

这些由各种形状所组成的成套食具,又通称为大婚造器,

同治九年,御窑厂专为“体和殿”烧制了百只大鱼缸,其他器皿约万件,皆署“体和殿制”款识。(“体和殿”是慈禧居住储秀宫时用膳之处)。

其胎釉和绘画的精细程度近似于道光时著名的署“慎德堂”款的器物,造型除大鱼缸外,还有灯笼樽、各式花盆和圆形棒盒等。

多以黄地或绿地衬托粉彩花卉,也有的绘青花云龙和竹兰梅菊或墨彩花卉;一些大件用五彩加粉彩或蓝釉加粉彩装饰。

素黄釉暗刻四季花及墨彩花卉器,胎体较为厚重。虽然晚清制作工艺已经欠佳,但后仿仍然不可企及。

清同治粉彩开光龙纹碗

1、同治瓷器的造型特征

官窑琢、圆器多承袭传统的造型,有的从规格到色彩和纹饰都类同于前朝。与此同时,在慈禧授意下,景德镇也烧造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品种和造型,如“大婚礼造器”、“体和殿”陈设品及日用瓷,还有一些瓶、樽、缸、盒等,器型虽然规整,但略显笨拙。

一般盘、碗、仍按旧时式样,红地锦纹开光龙凤碗的器壁高深,为此时新的型制。

唾盂、灰槽等卫生用器甚为多见,常见的器型有赏瓶、玉壶春瓶、贯耳方瓶、琮式瓶、象耳方瓶、直口扁腹瓶、蒜头瓶、石榴樽、灯笼樽、圆盒、高足盘等。

民窑有撇口瓶、狮耳瓶、瓜式罐、花盆、餐具(盘、碗)等。清中期以来瓶类多加双耳的装饰手法,此时仍很流行,耳有夔凤、蟠螭、双狮等多种,民窑器尤为多见还有哥釉铁色花瓶等,多刻“成化年制”款。

图例:清同治黄地粉彩寿字纹蝠式花盆

清同治黄地万寿花盆

同治皇帝大婚庆典用瓷,资料记载当年仅造三对,可以清楚认识同治御窑的工艺水准。

花盆呈蝙蝠形,敞口深腹,胎厚质坚。内施白釉无纹,口沿描金,沿面饰回纹,外壁满施黄釉为地,上蓝彩书篆体寿字六横列,寓意万寿,相互错落,规整有致而不失灵动。

底承六只松石绿釉足,两只蝙蝠形,其余四只为如意形,与花盆整体造型相呼应,彰显匠心。

黄地蓝寿字纹,满施黄釉,以篆书体长寿字为吉祥图案,寿字填以蓝色,并分六层,间隔排列,古朴典雅,万寿,此图样是为同治皇帝大婚用瓷样式。一尺五寸蝠式花盆三对。

用彩华贵,对比鲜明,造型挺拔端庄,纹饰与型寓意“福寿康宁”,尊雅大气,是为同治宫廷重器。

2、同治瓷器图案纹饰特征

除继续沿用传统的龙凤、云鹤、八宝图案外,更为突出的是较多的采用吉祥内容的纹饰,如五蝠捧寿、长寿、万寿无疆、“喜”字、年景、麒麟送子等等。纹饰风格己图案化,画意庸俗、笔触呆滞拘谨。

寿字图案

百福图案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云凤、龙凤、夔凤、海水龙、云鹤八卦、八宝、九狮、云蝠、五蝠、三羊开泰、三星、八仙庆寿、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状元及第、婴戏、二十四孝、年年有余、山水人物、松竹梅、“寿”字、缠枝“寿”字、福禄寿喜、缠枝莲、梅花、荷莲、菊花、海棠、瓜蝶、花蝶、花鸟、鸳鸯荷花、灵芝、四季花、葡萄、三叶、九桃、白菜、寿山福海、万寿无疆、龙凤呈祥、博古等。

同治戏婴图画片

偶然发现的一件稀罕艺术作品,带有皇家的气魄:【清同治 蓝地描金龙纹折沿洗】

3、同治瓷器的品种

同治的瓷器品种不在丰富,青花、粉彩依然是主流。

青花:具有晚清时期的呈色特征、即有较清新明快色泽、也有黑褐色。与清代前期相比,色料都有漂浮的弊端,胎釉的粗松更加明显。常见器物有起弦赏瓶、玉壶春瓶、小缸、笔筒、花盆、盖盒、罐、水盛、盘、碗等。

以“体和殿”款花卉盒为代表、其色清新、制作尚精、胎厚薄适中。民国时的仿品,往往胎薄体轻。

釉里红:由于铜红色料的呈色技术掌握不好,此时的釉里红多数色泽浅淡,并己很少用作大面积的主题纹饰。

五彩:仅剩传统的龙凤碗,但色彩鲜艳,与前后两朝的基本一致。民窑中出现了仿康熙的五彩器,但大器类色彩过于浓艳,施彩凝厚,缺乏光泽,纹饰粗率、甚至远不及以后光绪的仿制水平。

同治釉里红实在太少了,将就的看到这一件拍品【同治 青花釉里红牡丹纹竹节耳大瓶】

斗彩、三彩:与前朝类同。

斗彩器有鸳鸯卧莲小碗,器壁很直,较咸丰时见拙,三彩器有康熙以来传统的紫绿龙纹碟等。

斗彩就这两件拍品值得介绍:【清同治斗彩福寿盘】

【清同治斗彩佛花盘】

粉彩:各种色彩均较前时鲜艳,署“体和殿”款的器物彩色更为鲜亮。

黄色浅淡娇嫩,浓绿色深翠,蓝色深浅有致。有的如佛头青色一样醒目,墨彩也与清代早期风格不同,轻描重绘,有多色阶的层次。但不加施玻璃白釉,表面暗涩无光。

多用彩色为地是同治瓷的时代特征,或用淡黄色作地,绘以蓝、绿、粉红色纹饰,或在淡绿或淡紫地上绘粉红色图案。

黄釉地色凝厚鲜亮,又称作“明黄”。其他各类官窑粉彩瓶、罐、茶具、餐具等,亦具有一定的水平。

红彩:具有晚清时暗淡凝腻的色调,也有以淡红色为地留白纹饰的品种。其署“吉祥如意”款的红彩龙纹西餐具,以大小盘、碗、糖缸、咖啡壶等器组成,多连有盘托,器型为十九世纪西方流行的银餐具古老式样。胎体略厚,加绘金饰,成套器现己难见到。

金彩:在红彩地或白地上书写或描绘金彩“喜”字的器物,多是大婚礼用器,其金色仍很光灿。

比较难得的一件描金的艺术品,【清同治祭蓝釉描金云龙纹赏瓶】

标准赏瓶造型,内外满施祭蓝釉,以金彩描绘纹饰,颈部与腹部绘云龙戏珠图案,肩绘缠枝莲托寿字纹,具有典型的清晚期官窑特征。

底落金彩楷书同治官窑款。

黄釉:宫廷用瓷以黄釉器居多.同治黄釉器釉色较为浓深。装饰手法除素器与刻花外,也有黄釉作色地加彩的,如以黄釉色的饰各种体式的“喜”、“寿”字制作精细的盘、碗。此时黄釉色地饰彩描金百子穿带瓶,完全同于道光同类器。

翡翠瓶:是同治时创新的一种釉色。釉中白色和绿色的斑片混杂,自然浸透,似翡翠美玉一般,十分别致。它与此时常用的藕荷釉(雪青釉)一样,虽颇新鲜,却不雅致。

窑变釉:此时的窑变釉面,己不再出现前朝同一品种呈现的那种由月白、蓝、红等色组成的五光十色条斑,而是以大面积红色为基调。间杂浅青的黑色或露胎体的白色,釉面光亮很强。这种色泽特点,是鉴别晚清窑变釉的主要依据之一。

仿官、哥釉:自咸丰以来,釉色逐渐演变为单纯的粉青色,名为仿官、哥釉,却有名无实。釉面或开片或无片纹,纹路有黑有白,底部多涂施黑漆以充“铁足”。器型为传统的贯耳杏圆川带瓶、八卦瓶等。

蓝釉(天青):呈黑蓝色调。造型有方瓶、盘、碗等;其象耳方瓶,沿袭乾隆旧制。

4、同治瓷器的胎釉特征

胎体:官窑器的胎质与咸丰时期的相近,洁白而精细;民窑器则胎质粗松厚重,也有的较为轻薄。

釉面:官窑器及署“体和殿”款的器物,釉面细润,具有珐琅器的效果;一般器物则因为胎质不够坚致,施釉稀薄;釉面多泛莹白,厚釉者更显得质松软,釉面的透明度及坚硬度都较差。

5、同治瓷器的款识和堂名

同治时期官窑款以楷书为主,青花楷书款多为六字两行排列,字体工整,

同治时期堂名款有延续道光朝的慎德堂款,还有乐寿堂、竹雪斋、慎静斋、体和殿。

慈禧用瓷,器物一般款识为口沿下有“大雅斋”楷书款及“天地一家春”印章式篆书宽、外底有“永庆长春”红彩楷书款。

官窑器多用“大清同治年制”双行六字或“同治年制”四字楷书青花款,少数仿康熙的白地红彩瓷用“同治年制”四字楷书红彩款。

还有少量“体和殿制”款的粉彩瓷,字体书写十分规范。另外,还见有金彩款、抹红款,在茶叶末、窑变釉瓷器上多见刻款。民窑瓷器流行红彩篆书图章款,但字体不正、书写潦草。

在款识上,同治粉彩器多见红彩楷书款,民窑器上一般用四字或六字篆书款。光绪朝官窑器款识则多见“大清光绪年制”的六字篆书青花款或六字楷书青花款。民窑器上则多见“光绪年制”抹红楷书款。

三、同治瓷器的主要种类

同治的青花

同治官窑青花的胎体与咸丰青花相差无几,白而不精,稍厚重,有的釉色灰暗不清,透明感较差。啄器线条挺直、生硬,略显笨拙,小件器皿制作较好一些。

这件【清同治青花云龙纹赏瓶】胎子坚密,釉面均匀,代表了同治时的最高制作水平。

民窑胎体比咸丰民窑青花更厚重,胎质松软,也有的较为轻薄、瓷质较细者,釉面不平整,多泛莹白,厚釉者更显质粗松软,浑浊,釉面的透明及硬度都不及清早期之器。

釉色有粉白和青白两种。

同治青花瓷使用国产青料描绘,有的色泽清丽,有的色深发黑,都比较稳定,青花亦都飘浮在釉面上,没有往下沉的感觉。

官窑器前期青花发色比较鲜丽明爽,后期蓝中泛灰。民窑器色泽有清新明快的一类,也有黑褐灰暗的一类,与清早期青花相比皆有漂浮感,有些青花还有晕散现象。

同治官窑在造型上官窑器多是继承传统式样,有增无减,并无特殊之作。

常见的有盘、高足盘碗、碟、盒、罐、缸、花盆(圆形、长方形)、奁、砚、桶炉、赏瓶、三足小壶、撇口瓶、玉壶春瓶、渣斗等,其中盖盒与花盆最为常见。

同治青花缠枝花卉渣斗青花发色清丽,属于青花上品

民窑器有赏瓶、玉壶春瓶、双耳瓶、四方瓶、六方瓶、狮耳瓶、兽耳瓶、撇口瓶、洗口瓶、壁瓶、四节盒、油盒、皂盒、文房用具等。

这时常见的纹饰除传统的龙凤、云鹤、夔凤、缠枝花卉、荷池鸳鸯、八仙、婴戏、仕女、山水、博古外,还有很多吉祥寓意的内容,如五谷丰登、状元及第、寿山福海、麒麟送子、万寿无疆、年年有余等。

官窑器有云龙、云凤、夔龙、缠枝莲、勾莲、折枝菊花、竹石、蕉叶、葡萄、折枝果、八卦云鹤、博古图、仕女、梵文、寿字、花鸟、梅竹、松竹梅三友图等。

多数用工笔绘成,花纹清晰,但缺乏层次。有些画面过于单调,偏重吉祥如意纹,反映了晚清瓷器的装饰风格。

民窑有龙凤、云鹤、山水人物、婴戏、花鸟、狮球等。

此时有出现图案画,画意庸俗,画法无章法,画工较粗,笔触呆滞,缺少生气。也有画工精细者,但不能与清早期精品相提并论。

青花款识:官窑器款识多数是青花"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写得工整清秀,但不规矩。也有"同治年制"四字两行楷书款,字写得大而肥,看起较拙。

同治青花的篆书款极少。

官窑瓷器还多署"体和殿"、"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署此款的均为慈禧的专用瓷款识。

"体和殿"是慈禧太后饮食休息场所,同治九年(1870年)御窑厂专为体和殿烧制了百双大鱼缸,汇同其他器皿约万件,皆署的是"体和殿制"款识。

款字均为篆书,写得方正谨严。以红彩居多,还有少量青花款。"大雅斋"款多横书,以碗和花盆等较为常见,款字多书在外口沿下。“天地一家春”款为篆书,外饰二龙戏珠纹,书在器物的外口沿下,多与“大雅斋”同时使用。

堂名款有:“慎思堂制”、“务本堂制”、“竹雪轩制”、“本和殿制”等。同治官款整体字体布局工整,笔画粗,用笔拘谨,青花浓艳,个别有晕散。

民窑款大致有两类,一为年号款,有"大清同治年制"和"同治年制"两种,以楷书为主,六字或四字两行;二为印章是篆书款,且草率欠工细。其中篆书图章款较多,宇迹很草。

堂名款有乐寿堂、务本堂、九思堂、诒谷堂、竹雪轩、敬顺斋、涵德斋等。

能够代表清朝各代官窑水准的【青花芭蕉竹石图玉壶春瓶】具有极强的可比性,自明代永乐有了青花芭蕉竹石图玉壶春瓶后,清代到民国,再到今天都有此款青花图案的仿品,各有特点,就是无法超越永乐的经典。

造型是一方面,器型不及永乐器柔美秀丽外,主要是青花原料的不同,人为重笔点染就是不如自然天成的黑斑。同治的芭蕉竹石图玉壶春瓶,水平接近乾隆的玉壶春瓶。

此瓶撇口,细颈,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外撇,线条优美,是为典型之玉壶春瓶造型。

足内白釉落青花书“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整器造型周正俊秀,胎质细腻,釉面光洁莹润。瓶外壁通体以青花为饰,青花色泽稳定,色调雅致清丽。颈部饰三周纹饰,依次为蕉叶纹、卷草纹、如意云头纹。

腹部饰青花芭蕉竹石图案,栏杆环围,芭蕉和兰竹生于奇峻洞石之间,静谧宁和,生机盎然,给人以水墨小品画般清幽之境,别有趣味。

近足处为明清时期习见的变体莲瓣纹,足墙一周朵花纹。制瓷工匠笔意娴熟,构图疏朗得当,纹饰布局富有层次,画工纤巧,为同治青花的代表作品。

此式芭蕉竹石图玉壶春瓶为清宫陈设瓷之经典,乃摹仿明代永宣青花而成,始见雍正时期,惟求仿古,故未曾署款,乾隆继之,遂写本朝年号篆书款,后嘉、道历朝官窑皆有烧制。

这件代表同治最高水平的【黄地青花缠枝莲纹盘】是慈禧的专用,青花水平高超!

比较有代表性的同治青花:

【清同治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清同治 青花双凤纹盘】

盘敞口微撇,弧壁,圈足。盘口沿下及盘心各绘两道弦纹,盘心正中青花描绘双凤纹,上下对首,辅助云纹呈“壬”字形,外壁同样绘有双凤飞舞追逐,中间以云纹间隔,飞凤体态优美。

二凤造型不尽相同,一为飘带尾,一为卷草尾,卷草尾为凤,飘带尾是凰,取“鸾凤和鸣”的吉祥和谐美好之意。

云凤纹盘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同治朝,咸丰御窑厂被毁,又罹遭兵乱,优秀工匠流失,瓷器生产工艺极大挫折,但瓷器胎体官窑制品仍精细洁白。

此对盘形制规整,笔触精细,胎质细腻洁白,釉面光润,青花色泽纯正,画工细腻精纯,鲜艳明丽,盘底落“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

2、 同治的彩瓷

同治朝现存官窑粉彩瓷器,大部分是御窑厂专门为皇帝和慈禧太后所烧制的餐具和陈设瓷。

比较有特点的同治粉彩:【清同治 粉彩开光人物耕织图扁瓶】

【 清同治 粉彩松鹰图盘】

这些宫廷用瓷,装饰风格基本相同,除了少量用冷色地外,大都以浓重的暖色做地,如大红、大绿、明绿、明黄、藕荷等色地,绘寓意万寿喜庆的花鸟、花卉纹饰,题材丰富。

同治皇帝大婚粉彩餐具以明黄为地,绘红蝠金团寿、五蝠捧寿、蝴蝶双喜、梅雀与丛竹等达十多种纹饰,都是经过“大内”批准制作的。

粉彩是受到珐琅彩的影响而创于康熙朝御厂的具有中国画风格的釉上彩新品种,多用点染形式堆料,层次简明,尚可见到五彩的某些影响,至乾隆朝粉彩又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成为釉上彩主要品种。有阴阳浓淡、色彩娇艳,以淡雅柔媚为其特色。

【清同治 光绪 黑地素三彩花卉纹大盘】

《储秀宫制》篆书款

【清同治 素三彩花卉暗刻龙纹大盘】

“储秀宫制”款

到同治年间,清代官窑虽然进入了衰落时期,但粉彩鲜朗艳丽,丰姿犹在,也有好的作品存世。同治朝时间较短,瓷器制作基本沿袭前朝。

同治粉彩之慈禧钟爱粉彩瓷器:

慈禧喜欢的碗(图 ):黄地墨彩花卉碗

此碗高9.4cm,口径17.4cm,碗口微撇,弧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外壁黄地上有墨彩牡丹花枝与蝴蝶,浓淡相宜。

口沿下红彩书“大雅斋”三字楷书款,旁有红彩“天地一家春”印。底有朱文“永庆长春”四字楷书款。

慈禧备膳的寿膳房厨役、太监共二百人,仅传膳太监就达二十多人。

进膳所用的餐具为金银玉翠器及细瓷盘碗,冬天多用金银暖锅和银质暖盘、暖碗,夏天使用水晶、玛瑙、细瓷盘碗。每品菜上均有银质的试毒牌,长三寸,宽五分,菜中如有毒,银牌即变色。慈禧使用的筷子为象牙质镶金头,匙子则金银质地皆备。

同治期粉彩器较流行。

清同治粉彩花卉八吉祥纹盘

纹饰上多见吉祥如意寓意的图式,画法除人物画外,风格已趋图案化,笔触显拘谨呆板。

人物画的一个独特之处是,人物的眼睛常用珊瑚红勾出,眼珠墨色浅淡,常点在红色眼眶线上,粗看似有眼无珠,这是同治朝所独有的。

【清同治 粉彩三羊开泰人物纹小杯】

同治瓷用彩上多见用黄彩和红彩,官窑的堆彩粉彩器中多见用蓝料彩。官窑器多用“大清同治年制”双行六字或“同治年制”四字楷书青花款。少数仿康熙的白地红彩瓷用“同治年制”四字楷书红彩款。

还有少量“体和殿制”款的粉彩瓷,字体书写十分规范。另外,还见有金彩款、抹红款。

在茶叶末、窑变釉瓷器上多见刻款。

民窑瓷器流行红彩篆书图章款,但字体不正、书写潦草。

清同治五彩暗八仙花卉大盘

同治其他彩瓷:

【清同治 矾红彩云龙戏珠纹杯】

【清同治 矾红彩蝠纹盘】

四、 同治其他典型瓷器

清同治主要以粉彩为主,其他品种也有很多,主要摘选一些有特色的瓷器品种作为重点介绍。

一 是同治仿官釉八卦纹琮式瓶水平较高,八卦纹琮式瓶也是各朝各代都有仿品,同治的水平保持了一定水准。

同治仿官釉八卦纹琮式瓶

此品为唇口,短颈,平折肩,长方体腹,器腹四面饰凸起的八卦纹,圈足。

形制端庄,胎体厚重,通体施仿官釉,釉色粉青,釉面布满大小开片,底部落“大清同治年制”青花楷书款。

造型古雅简练,线条硬朗而不失流畅,制作精致严谨。其口圆体方的形制源自上古玉器,宋代引至瓷器造型中,之后不断演化,至清代定型。

通体施以典型的清代官窑仿宋官釉,色泽清淡素雅,釉汁肥厚温润,釉面布有开片,纹理清晰,自然交错,形如冰裂,足部涂成铁褐色,以仿宋官窑“铁足”效果。

琮式瓶,清代又称“四方八卦瓶”,始于南宋官窑、龙泉窑,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玉琮外型并加以变化而成,古朴而雅致。因其形由玉琮变化而来,故称琮式瓶。此式一开,遂为后世历朝所遵循,烧制不断,清代亦将道教意义上的八卦纹饰饰于器身,乾隆朝以后成为官窑的传统器形,底圆体方,暗喻天圆地方之意。

此瓶以后天八卦纹为主体纹饰,八卦纹是由短线符号组成代表《周易》中的干、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图形。相传伏羲创八卦图,八卦分据八方,居中为太极图。

【清同治胭脂红玉壶春瓶】

清同治胭脂红玉壶春瓶

晚清时期的佳品,撇口,束颈,溜肩,垂腹,圈足,底书“大清同治年制”青花楷书三行六字款。

造型端庄,线条流畅。胎质细薄,器内白釉,晶莹纯净,通体饰胭脂红釉,浓重深艳。

玉壶春瓶,由“玉壶先春”得名,是宋代开始出现且具有时代特点的瓶式之一。元代多有烧造,前期器型多承袭宋制,晚期颈部粗短,下腹部肥大,该瓶为宫中陈设器,釉质匀净,技艺精湛。

其他优秀作品:

【清同治 祭蓝釉玉壶春瓶】

瓶撇口,束颈,溜肩,垂腹,圈足微外撇,造形丰腴优雅,玉壶春瓶式样。底书“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瓶外壁满施祭蓝釉,祭蓝为以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料,因其色烧成像蓝宝石般幽蓝而又称“宝石蓝”。此瓶施釉均匀,釉质细腻,发色纯正静穆,形体端庄秀美。常见玉壶春瓶,以红釉烧造居多,祭蓝釉极为少见,本品造型、发色均为上乘,是不可多得的清代晚期单色釉之作。

【清同治 钧红变茄紫贯耳方瓶】

【清同治 茶叶末釉荸荠瓶】

五、同治时期的浅绛彩

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出现了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的“浅绛”,“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

黄公望浅绛山水《天池石壁图》

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同治元年(1862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浅绛彩的"黄金时期",这时浅绛绘手名家辈出,蔚然成风,浅绛彩瓷器的书画水平空前发展,足可媲美纸绢丹青。

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俞子明等为代表的名家留下不少佳作。在流俗影响下,一些非绘瓷专业名家也加入到创作中来,如篆刻大师黄士陵、山水画家吴待秋等都有作品传世。

浅绛彩器也从供观赏的瓷板、扁壶之类转向日常用品,如帽筒、水盂、印盒、花盆等,几乎覆盖整个日用瓷领域,风行一时。

清同治浅绛彩人物盖罐

到了光绪末年,外国进口的洋彩(新粉彩),由于颜色鲜丽,很快吸引了景德镇的绘瓷艺人,同时也给浅绛彩画上了句号,尤其是民国之后,许多陶瓷学校、研究所和私人都致力于复烧各种彩釉。

民国时期著名的“珠山八友”很多人在早年都曾画过浅绛彩,但后期亦都转用新粉彩了。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为粉彩所代替。

浅绛艺人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

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

清同治浅绛彩五老观太极图帽筒

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

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

同治的瓷器虽然很短,留下最深的记忆就是大婚瓷器,还有同治、光绪都有慈禧太后专用瓷,它们把晚清瓷器制作做到了努力和奋发,但是清三代的艺术太高了,无论怎么花多少巨资,那座无法攀越的高山令人仰止!

补充两件优秀的同治艺术品:

1、【清同治墨地绿龙纹大盘】

“储秀宫制”款

2、【清同治 掐丝珐琅牺尊】

明天继续《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一)-同光中兴,光绪时期的瓷器!

2020年06月19日于山东省济南市大观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