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全球人感染禽流感病毒事件回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h5亚型禽流感 【收藏】全球人感染禽流感病毒事件回顾

【收藏】全球人感染禽流感病毒事件回顾

2023-07-29 07: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直接感染人,但是自有文献报道以来(1959年),各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人感染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后的症状不一,既有普通流感样症状(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结膜炎或关节炎, 也有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表现。

禽类尤其是水禽是禽流感病毒所有亚型的天然储存宿主,其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和粪便均可以携带大量的病毒。但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为携带病毒的禽类, 或已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或动物。目前,最容易传染人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家禽和感染病毒的病死禽。

动物携带/感染禽流感病毒传染人的情况较少,但是也存在, 以哺乳动物为主, 如海豹感染H7N7禽流感病毒后传染给人。

理论上讲,病人有作为传染源的可能,H5N1, H7N9, H7N7等人感染禽流感均出现聚集性疫情,且从聚集发病的病人中分离到的病毒序列高度同源,所以不排除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感染禽流感的途径目前所知的有以下几种: 禽-人传播、环境-人传播、动物-人传播、人-人传播。

图片来自美国CDC网站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

1997年我国香港发生人感染H5N1禽流感暴发是首次明确记录的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人类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的疫情。目前已发现的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4N8, H5N1, H6N1, H7N2, H7N3, H7N7,H9N2, H7N9, H5N6, H10N7和H10N8,其中,1997年出现的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以及2013年3月首次发现的人感染禽流感H7N9亚型尤为引人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1997年我国香港发生人感染H5N1禽流感暴发是首次明确记录的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人类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的疫情。目前已发现的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4N8, H5N1, H6N1, H7N2, H7N3, H7N7,H9N2, H7N9, H5N6, H10N7和H10N8,其中,1997年出现的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以及2013年3月首次发现的人感染禽流感H7N9亚型尤为引人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人感染H7N7禽流感

1959年,美国一名46岁白人男子被诊断为H7N7禽流感病毒感染,该男子在发病前1个月有过2个月的国外旅游史,曾到过禽流感发生地埃及。回国后即出现倦怠、头痛、寒战,随后出现腹胀、消化不良,接着出现发热、溺赤、食欲不振甚至眼巩膜变黄,医生诊断其为病毒性肝炎,但是随后的研究表明该病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

1977年,一名24岁的女性实验室技术人员,脸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被含有禽流感病毒的尿囊液溅到,该实验人员虽然立即用水冲洗脸部和眼睛,但是在26 h后,她的右眼出现异物感,3 h后有黄色液体流出,经培养发现其感染了禽流感病毒。

1979年12月,波士顿一家海洋馆中突然发现大量斑海豹(Phoca largha)死亡和搁浅,随后9个月内,约有500头海豹死亡,尸检显示,这些海豹患了急性出血性肺炎.该病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相关,该病毒的抗原与A/FowlPlague/Dutch/27 (H7N7)类似.在对该事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4名参与尸检的人员出现化脓性结膜炎,眼眶肿胀伴随剧烈疼痛,症状持续4~5 d,随后康复。

1996年,一名43岁的英国妇女因右眼结膜炎就诊,她在发病前一天清理鸭房时,一根稻草进入她的眼睛。该鸭房共有26只不同品种的宠物鸭,位于一个小湖泊旁,鸭子与野生鸟类(包括野生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和加拿大鹅)经常接触.然而在该女性发病前一个月内,无宠物/野生鸭发病。该妇女最终被确诊为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A/England/268/96) 。

2003年2月底, 荷兰几个禽类养殖场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7N7病毒感染,随后出现了H7N7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报道。86名参与病/死禽处理的相关人员感染了H7N7禽流感病毒,其中2人的家庭成员(妻子和女儿、父亲)也出现了感染症状。89例病人中,78人出现结膜炎,5人出现结膜炎和ILI症状,2人表现为ILI症状,2人仅表现为红眼,1人为其他症状,1人死亡。死亡人员为57岁的男性兽医,发病前去过禽流感暴发的农场。

此外,2013年8~9月,意大利禽间暴发了H7N7禽流感病毒感染,在发生禽流感的农场工作的3名职业人员由于感染H7N7禽流感病毒而出现结膜炎。

人感染H9N2禽流感

1997~1998年, 我国郭元吉教授等在广东地区开展人群H9N2血清抗体调查,首次检测到H9N2阳性感染者的存在,紧接着1998年在中国香港地区发现人感染病例,截至2016年11月底,已在中国香港(8人)、中国大陆(30人)、埃及(4人)和孟加拉国(3人)发现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目前, 亚洲、中东、非洲、部分北美地区均已发现有人类感染的血清学依据。

45例病例中的37例发病前有过禽类暴露史,43例康复,2例死亡.死亡的2例病例均发生在中国,1例发生在1998年的广东,1例发生在2016年的四川。2例病例发病前均有禽类暴露史。四川病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广东病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死亡。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0和2d。

人感染H5N1禽流感

自1997年中国香港首次发现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以来,截至2015年4月30日,全球共报告907例人感染H5N1病例,94.6%为实验室确诊病例,5.4%为疑似病例。所有报告病例中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1.2,年龄中位数为19岁(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 5~32岁),41.2%的病例年龄小于15岁, 80.3%的病例年龄小于35岁.病例主要发生在阿塞拜疆、柬埔寨、孟加拉国、加拿大、中国(包括大陆和香港地区)、吉布提、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拉克、老挝、缅甸、尼日利亚、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越南等16个国家。其中,中国大陆共报告51例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死亡31例,病死率超过60%。

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分支或亚分支主要为0, 1, 2.1,2.3和7, 2003年中国香港首次报告的病例属于分支1,2003~2014年,东南亚地区每年都会出现隶属分支1的病例,亚分支2.1仅在2005年的印度尼西亚报道过亚分支2.2自2006年开始在埃及循环出现,非洲、西亚等地也报道过.另外,亚分支2.3自2005年开始在东亚、东南亚等地陆续出现。

人感染H7N3禽流感

1999~2003年,高/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1和H7N3在意大利北部地区的禽间多次暴发.为了评估禽流感病毒传播给人类的几率, 有研究对禽流感暴发期间有过暴露史的职业人群开展了血清学调查. 在H7N3禽流感暴发期间采集的196份血清标本经检测, 7份标本为H7N3禽流感病毒感染. 经调查发现, 仅1人在禽流感流行期间出现过结膜炎症状, 其余6人有过结膜炎发病史。

2004年, 加拿大鸡群暴发H7N3禽流感病毒感染, 对参与过暴发控制的人群及其家属加强结膜炎和流感样症状监测, 2名职业人员经实验室确诊为H7N3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 2名病例均为成年男性, 均出现结膜炎症状, 经过抗病毒治疗后2人均恢复健康。

2006年,英国东部农场饲养的鸟群暴发H7N3禽流感感染,1名职业人员因结膜炎就诊,经实验室确诊为感染H7N3禽流感病毒,该病例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恢复. 其同事及家人未发生感染。

2012年, 墨西哥农场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3感染疫情,1名32岁的农场工人左眼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对症治疗后出院.对其结膜拭子检测发现系感染H7N3禽流感病毒.随后,另有1名52岁的工人也出现了结膜炎症状,该病例与前一病例在同一家农场工作,实验室结果显示, 其亦为H7N3禽流感病毒感染, 该患者接受治疗后痊愈。

人感染H7N2禽流感

2002年, 美国佛吉尼亚州火鸡(Meleagrisgallopavo)和鸡群暴发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2感染, 1名参与捕杀的人员出现ILI症状,血清学检测确认感染H7N2禽流感病毒,未出现人传人,该病例随后康复。

2003年11月,纽约一名免疫功能低下的48岁男性因呼吸道疾病住院治疗, 在该病例治愈出院后, 实验室检测确诊其感染H7N2禽流感病毒. 发病前该男子与妻子、孩子一起居住, 但未出现人传人. 该病例发病前未有旅行史与禽类接触史, 因此其感染源不确定。

2007年5月,英国北威尔士禽类暴发H7N2禽流感病毒感染, 随后与受感染鸟类接触过的人出现流感样症状, 经检测, 其中4人感染H7N2禽流感病毒. 4例病例中的3例接受了抗病毒治疗, 4人全部康复。

人感染H10N7禽流感

2004年, 埃及国家流感中心和英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Organization, WHO)流感合作中心报告从埃及2名1岁婴幼儿采集的标本中分离到H10N7禽流感病毒, 2名患儿出现发烧和咳嗽的症状, 随后康复. 其中一名患儿的父亲为家禽销售商, 曾去过杜姆亚特地区, 该地的野鸭标本中曾分离出H10N7禽流感病毒。

2010年3月, 澳大利亚一个养鸡场发生禽流感H10N7病毒感染, 参与处置的屠宰场7名工人出现结膜炎, 其中2人同时还出现流涕, 1人出现喉咙痛. 对7名工人采集相应部位的标本进行检测,2人确诊为H10N7禽流感感染病例。

人感染H7N9禽流感

2013年3月, 中国报告全球首例人感染禽流感H7N9病例,该病例发病后快速进展为肺炎、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 病死率约为36%。截至2016年11月底, 全球共报告病例805例,分别是中国大陆地区(782例)、中国台湾地区(4例)、中国香港(16例)、加拿大(2例)、马来西亚(1例). 病例的男女比约为2.3:1,男性病例明显多于女性病例. 年龄中位数为58岁(IQR: 43~68岁), 50岁及以上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8%. 约61%的病例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 主要为高血压和糖尿病, 其次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占有一定的比例。

人感染H10N8禽流感

2013年12月, 中国首次报告了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毒, 2014年初又报告了2例H10N8病毒感染者. 3例病例病情进展迅速, 均出现重症肺炎. 首发病例为一名73岁的女性, 从发病至死亡时间为 8 d. 患者发病前有活禽暴露史, 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手术史. 病例2为55岁女性, 首发症状为咽痛、头晕、乏力等. 发病前有活禽暴露史, 既往体健. 经治疗该患者康复出院. 病例3为75岁男性, 因发热(最高>40℃)入院治疗, 发病至死亡间隔为6d. 患者发病前有活禽暴露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名患者发病至重症进展快, 症状加重后均使用了奥司他韦、抗生素、激素治疗以及机械通气, 但是效果不佳. 3名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出现症状。

人感染H6N1禽流感

2013年,台湾地区一名20岁的女性感染禽流感病毒H6N1,首发症状为发热、咳嗽, 随后出现高热、呼吸急促, 医院采集了该病例的咽拭子和血清, 随后经病毒分离确诊其感染了禽流感病毒H6N1。该病例在住院期间使用了奥司他韦和左氧氟沙星治疗, 症状随之减轻并最终恢复健康. 该病例发病前3个月无旅行史, 曾在熟食店工作, 但是未接触活禽. 未出现人传人。

人感染H5N6禽流感

2014年2月, 中国首次报告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球共报告16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全部来自中国.首发病例为一名5岁的女童, 因发热、嗓子痛就诊,常规ILI监测采集其咽拭子,后经实验室确诊为禽流感病毒H5N6感染. 该病例发病前曾去过活禽市场,患儿经对症治疗后痊愈. 所有16例病例中男性7人,年龄中位数为40岁(IQR: 27~49岁),8人具有慢性基础性疾病, 1人未知.87.5%的患者入住ICU,81.5%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 80%病例死亡. 15例病例发病前均具有活禽暴露史. 未出现人传人。

实验性人感染H4N8H6N1H10N7禽流感

1991年, Beare和Webster描述了志愿者接种禽流感病毒后的表现.18~50岁的志愿者不分性别均接种半数鸡胚感染剂量的病毒(EID50). 结果显示, 11名接种H6N1禽流感病毒的志愿者中2人感染禽流感H6N1病毒, 14名接种H4N8禽流感病毒的志愿者中3人发生感染,15名接种H10N7禽流感病毒的志愿者中6人出现感染. 11名发生感染的志愿者的症状均比较轻, 仅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或局部反应, 甚至无症状。

小 结

评估禽流感病毒是否会引起流感大流行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领域,但是由于受到疾病谱“冰山现象”(轻症病例、隐性感染)的影响,此类研究极具挑战。另外,如何精确地预测禽流感病毒潜在的传播风险是国际科学界关注的难题之一,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鉴于禽流感病毒高度变异的特性,对禽流感病毒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和研究是预防流感大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评估禽流感病毒引起流感大流行的风险,在人群中开展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用以监测禽流感病毒禽传人和人传人能力的变化也是很有必要的。

评估禽流感病毒是否会引起流感大流行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领域,但是由于受到疾病谱“冰山现象”(轻症病例、隐性感染)的影响,此类研究极具挑战。另外,如何精确地预测禽流感病毒潜在的传播风险是国际科学界关注的难题之一,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鉴于禽流感病毒高度变异的特性,对禽流感病毒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和研究是预防流感大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评估禽流感病毒引起流感大流行的风险,在人群中开展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用以监测禽流感病毒禽传人和人传人能力的变化也是很有必要的。

ABSTRACT

Avian influenza virus is an influenza A virus, which generally spreads among birds, without direct infection of human. 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icity to chicken or turkey, it is divided into high, medium and low/non pathogenic. When the virus gene recombination or mutation, it will get the ability to infect human. Additionally, avian influenza virus can also infect human directly, such as H5N1, H7N9, H5N6, H10N8 subtype. The cases of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reported frequently after the outbreak of human infection with H7N7 avian influenza in 1959, the first death case due to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causing respiratory disease was the outbreak of human infection with H5N1 in Hongkong in 1997. To date,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is 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As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perpetuated in their natural hosts, with their high genetic divergence, it would be precursor viruses even for pandemic potential. In the 20th century, four influenza pandemic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avian is the natural host of the avian influenza virus, poultry carrying virus and dead/sick poultry infected with avian influenza virus are easier to spread virus to human, the main transmission routes are birds-human transmission (exposure to sick/dead poultry) and environment-human transmission (such as visit live poultry market). Poultries exposure and chronic medical condition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The symptoms varies including ordinary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 conjunctivitis, arthritis, severe pneumonia, respiratory failure , shock and death.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of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includes antiviral treatment, symptomatic treatment,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erapy of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is the treatment of antiviral drugs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using high dose antiviral drugs in the early stag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PCR and real-time PCR are the best methods for preliminary diagnosis of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e of serum antibody titer in acute stage or recovery stage can alao be confirmed. In addition,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such as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and vaccina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are the important means to protect human from avian influenza.

原文链接:

JIANG Hui,LAI ShengJie,QIN Ying,ZHANG ZhiJie ,FENG LuZhao,YUHongJie. A review of global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and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CSB/62/19/10.1360/N972017-00267?slug=full%20text

文章来源:科学通报

本期编辑:Annabella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