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罗 科 菲 耶 夫 《第二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和调性布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g小调调性 普 罗 科 菲 耶 夫 《第二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和调性布局

普 罗 科 菲 耶 夫 《第二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和调性布局

2023-10-14 00: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

凌硕

吟雨君

听说听着音乐和文章一起看更配哦!

前言

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的音乐作品融合了现代的创作理念和古典主义的调性思维,因此被誉为"现代音乐的古典主义者"。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进行调性布局、曲式结构、主题发展等方面的分析,以深入了解他在创作中运用的技巧和风格。

创作背景

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1891年-1953年)是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大师之一,也是20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创作涵盖了广泛的音乐体裁,包括歌剧、交响曲、舞剧、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室内乐、合唱曲、歌曲以及电影和戏剧配乐等。在他的音乐作品中,钢琴奏鸣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展示了他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

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共创作了9首钢琴奏鸣曲,分别创作于不同的时期。其中,《第二钢琴奏鸣曲》是他于1912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求学时期创作的作品。这首钢琴奏鸣曲呈现了年轻时期的普罗科菲耶夫在音乐创作上对前人的模仿和对新作曲技法的探索。

《第二钢琴奏鸣曲》中展现了普罗科菲耶夫对多样化音乐风格的兴趣。他将个性化的音乐元素,如切分音型和独特的和声处理,巧妙地融入作品中。这些创新的技巧与早期作曲家的作品形成了对话,并为他后来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这首奏鸣曲体现了20世纪初艺术界多元化发展的特点。普罗科菲耶夫受到激进的艺术形式和前卫的创作思想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他的音乐中得到了体现。《第二钢琴奏鸣曲》融合了年轻人的朝气与鲜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色彩,展示了作曲家纯真而乐观的创作态度。

调性布局

在传统的四乐章套曲中,各个乐章通常分别以不同的调性进行,例如,快速的第一乐章通常采用较为明亮和积极的调性,而慢速的第二乐章则可能选择较为柔和和抒情的调性。然而,普罗科菲耶夫在《第二钢琴奏鸣曲》中对这种传统的调性布局进行了重新演绎。

在该作品中,普罗科菲耶夫并没有像传统套曲那样在各个乐章中采用不同的调性。相反,他选择了在整个作品中保持相对稳定的调性,从而营造出一种统一的音乐氛围。这种调性布局的创新性使得整个作品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连贯性和完整性。

(一) 各乐章调性布局

第一乐章采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具有清晰的段落结构。乐章的呈示部主副部分别以D小调和E小调的大二度关系调进行。再现部的主副部分调性相同,均为D小调。整个第一乐章的调性布局从D小调开始,通过连接部的转调到达副部的E小调,在展开部转调进行到平行大调F大调的同主音F小调上,最后回到D小调,呈现出连续二度上行最后三度回归的趋势。

第二乐章采用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乐曲的第一大部分从A小调开始,中间转到G大调、E大调,最后回到A小调。第二大部分从D小调开始,中间转到属调A大调,最后结束在A大调。第三部分为再现部分,调性布局与第一部分相同。整个第二乐章的三个部分的调性布局为主调下属调主调。

第三乐章由两个部分组成:I部分和域。其中,I部分由A段和B段组成。A段的调性为G#小调,B段从C大调开始并结束于E大调,其中还出现了G#、C的持续音。域部分是I部分的变化重复,开始于A小调,中间段落转到C大调,最后以主调G#小调结束。整个第三乐章的调性布局展现了主调和下属调之间的交替。

第四乐章的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主副部分的调性布局为大二度关系的D小调和C大调。再现部的调性从主调开始,连接部转到属调A小调,然后连续二度下行A-G-F-BE,最后以主调D小调结束。

(二)乐曲整体调性布局

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四个乐章都采用小调,分别是D小调、A小调、G#小调和D小调。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的调性关系是纯五度,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的调性关系是小二度,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的调性关系是增四度。

值得注意的是,普罗科菲耶夫在奏鸣曲的第三和第四乐章中的调性处理超越了传统奏鸣曲后两个乐章调性布局之间的关系,展现出非典型和特殊的创作手法。这种非典型的奏鸣曲调性布局形式充分展示了普罗科菲耶夫作为作曲家的创新精神。

曲式结构

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结构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呈示部(1-102小节)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组成。

主部(1-31小节)采用了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调式为d小调,结构为A+B+A1。A乐段(1-8小节)是开头的主题,B乐段(9-19小节)引入了新的主题材料,而A1乐段(20-31小节)则是对A乐段的变化再现,通过属一主和弦的交替扩展结构。

连接部(32-63小节)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32-47小节)是连接和展开性陈述,涉及g小调、f小调、be小调和bd小调;

第二部分(48-63小节)以主属和弦的交替进行结束性陈述,调性转变为d小调的平行大调F大调。副部(64-85小节)是一个扩展乐段,调式为e小调,结构为c+c1。

第一乐句c(64-71小节)以e小调的属和弦结束,而第二乐句c1(72-85小节)通过e小调的属七和弦到主和弦完满终止。结束部(85-102小节)由a和a1两句组成,以e小调的主和弦结束。

展开部(103-204小节)包括中心I、中心域、中心芋和再现准备四个部分。中心I(103-114小节)通过变化和发展呈示部副部的材料,由两个6小节的乐句组成,调式为C大调。

中心域(115-126小节)以呈示部结束部的材料为基础,同样由两个6小节的乐句组成,调式变化为F大调、bA大调、c小调、bC大调、ba小调和bE大调。中心芋(127-186小节)可以划分为三个较小的段落。再现准备(187-204小节)主要以#c小调为调性,为再现部主部的出现做铺垫。

再现部(205-313小节)包括主部、连接部、副部、再现部和尾声。主部(205-222小节)的结构进行了缩减,调式为d小调。连接部(223-254小节)的材料保持不变,调式涉及a小调、g小调、f小调和be小调。

副部(255-275小节)仍由两个乐句构成,调式为d小调。结束部(275-294小节)也由两个乐句构成。尾声(295-313小节)由引子部分和中心部分组成。引子部分是一个4小节的乐句,而中心部分再次呈现了呈示部主部的主题。

第二乐章

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是一首谐谑曲,采用了A + B + A1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A(1-26小节)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A乐段(1-8小节),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调式为a小调;B乐段(9-16小节),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调式为G大调和E大调。

A1乐段(17-26小节),由4 + 6小节的乐句构成,以a小调为基调,其中第二乐句补充了两小节的主持续音进行。

第二部分B(27-58小节)由连接句、C、C1和C2四个部分组成。连接句(27-30小节)起到过渡的作用,其旋律的主要音符是d小调的属音la。C乐段(31-40小节)以d小调进行,C1乐段(41-48小节)以bD大调进行,C2乐段(49-58小节)以A大调进行。

第三部分A1(59-84小节)是第一部分A的完全再现,延续了前半部分的主题和调性。

第三乐章的曲式结构为带变奏的再现性单二部曲式。它由第一部分A和变奏重复的A1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包括引子、A、连接和B四个部分。引子以#g小调的主和弦持续出现,为乐章奠定了基调。

A乐段呈现了连续下行的旋律线条,并以属和弦作为结束。连接部过渡到B乐段,其旋律骨干音引入了新的动机。B乐段以平行两句体的形式呈现,营造出明亮的C大调和E大调的氛围。

在第二部分中,乐曲进行了变化再现。引子再次出现,A、连接和B乐段也以相似的形式重复。这次的调性为#g小调,营造出一种回归的感觉,同时通过微妙的变化增加了音乐的复杂性和表现力。

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的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组成。呈示部包括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

引子部分(1-13小节)由三个乐节构成,结束于d小调的属和弦。主部引子(14-17小节)是一个4小节的乐节,以d小调的主属和弦相交替。

主部(18-34小节)是开放型的乐段,由a和b两个乐句组成。连 接 部 (35-50小节)采用连接展开性陈述,从 F 大调到d小调。

副部(51-97小节)由乐段B和反复B1构成,主要调性为C大调。结束部(98-133小节)包括结束部I和结束部域,以C大调的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完满终止结束。

展开部(134-225小节)由中心I、中心域、中心芋、中心郁和再现准备五个部分组成。中心I(134-145小节)采用第一乐章中副部主题的材料,调性为C大调。中心域(146-160小节)是中心I的变化发展。中心芋(161-192小节)采用主部的材料。中心郁(193-209小节)采用副部和结束部的材料。再现准备(210-225小节)采用引子部分的材料。

再现部(226-353小节)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组成。主部(239-258小节)由引子和A乐段组成,调性为d小调。连接部(259-274小节)为c小调。副部(275-321小节)为d小调。结束部I(322-345小节)和结束部域(346-353小节)将乐章以完满的终止结束。

《第二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音乐风格形成的标志之一,展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音乐语言。这部奏鸣曲中巧妙地融合了音乐的动力性和抒情性,并以快-快-慢-快的四乐章结构呈现。

通过对《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中古典性和创新性的结合。他的音乐风格既继承了传统的奏鸣曲形式,又在其中注入了个人的独特表达和创作思想。这为我们理解和学习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手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张宏伟. (2009).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音乐探索, (6), 87-88.

2.马涛. (2012).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的调性布局研究. 音乐之友, (4), 59-62.

3.张琪. (2015).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研究. 陕西音乐学院学报, (3), 117-120.

4.董晓东, & 杨晓蕾. (2018).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曲式分析. 音乐评论, (5), 63-66.

5.王军. (2020).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的调性研究. 音乐学术, (2), 105-1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