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笔记软件和笔记安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goodnotes添加页面后怎么删除 2023年的笔记软件和笔记安全

2023年的笔记软件和笔记安全

#2023年的笔记软件和笔记安全|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现在主力使用的笔记软件有三个:notion、drafts、goodnotes和备忘录。

前段时间尝试过我来笔记,然后几天前收到了我来的邮件。服务要关停了。

我来的服务将于2月1号关闭

好在没在上面写什么笔记。

notion没有国内服务,我曾想准备一个备用笔记软件,尽管早就知道我来笔记因为隐私问题有些臭名,但毕竟是深度复刻notion,审美也确实在线,外观和交互逻辑非常不错,我也只是用这些笔记软件存放一些本来就要共享的东西,所以也没怎么在意隐私。只是没想到Wolai这么快就撑不住了。

我来的界面设计非常讨喜,功能定义大都是在基于notion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抄的很到位(之前选定的页面并不为红色,现在应该是作为服务即将关闭的警示色

实话说,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甚至对notion也产生了一丝担忧。现在notion可以说是最为如日中天的软件,但会不会有一天,notion也会关门大吉呢?

电子生存狂,是一群希望自己的数据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他们购买NAS,采用本地存储笔记软件,使用易于迁移的markdown格式,有重要的资源一定要下载下来。

我曾认为他们在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相信互联网的发展一定会走向开放,资源的获取也会始终有方便的渠道。可是有深度的信息不仅越来越难以寻找,冗余的垃圾越来越多,看似有了更多选择,这些选择却很有可能是错误选项,在这种忧虑的心情下,我又开始尝试obsidian。

obsidian图标

大概是在2021年,从即刻App上看到开源的markdown笔记软件obsidian登录了iPad平台。

我第一次下载obsidian的时候,它的界面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深色页面,奇怪的文档组织形式,不理解侧栏图标所代表的功能,不知道如何插入图片。下载之后用了一天,它就被我删除了。

在我眼里,只有普通人上手就能用并且得心应手的笔记软件,才有使用的价值。或许这款软件未来会改变,变得美观好用,但至少在当时,我是不会使用的。

我第一次知道Markdown语法是在有道云笔记上。

直到今天有道云笔记的markdown功能和我记忆中这个功能最初上线时的样子似乎也没有明显的区别。

有道云笔记在一次更新中加入了Markdown功能,这或许是造成我起初对markdown缺乏好感的根本原因。

最初我对markdown不能理解的地方在于:不能直接嵌入图片,换行不会显示(有道云笔记),无法实时渲染,做不到所见即所得,而且在我看来markdown的功能过于局限,完全做不到富文本编辑器的灵活性。

后来用过bears,用过drafts,对markdown完全习惯了,前段时间在bilibili上面看到了关于obsidian的插件介绍和搭建知识系统的教程。

再次下载后,感觉体验截然不同,有了不少让我惊喜的功能。obsidian的进化速度让我对这个软件的未来充满乐观,更何况这款软件还是全平台免费。

obsidian现在的界面(2023年新年)

第一是文档管理结构和正常的笔记软件完全相同,没有了一开始上手时候无从下手的感觉。

第二是多标签页的页面组织方式非常方便,很适合在许多篇文章之间跳转。

左侧的图标依然让人看着有点摸不着头脑,第一个图标是文档搜索

从界面设计上,obsidian确实体现出了一种不精致感,图标看起来都是用的现成的图标库,底栏和其他部分的图标风格并不统一。

底栏图标风格和其他地方有明显区别iPadOS图标外观上看起来像是沿用了苹果的SF symbols,细节上却相去甚远,边角的渲染有明显锯齿感,线条粗细不统一,这种图标细节上的不讲究让它对我缺乏吸引力

外观上最美观的Markdown笔记还是界面接近原生而更加精致的ulysses,只是我还是不太喜欢订阅的感觉,另外ulysses上面不少和发布相关的功能我暂时也用不上。

ulysses的界面图标,有辨识度的颜色分配,是笔记软件里最好看的,导致我在notion里面也采用了类似的颜色布局我的notion界面,notion极高的自由度和文档组织形式给它的外观带来了可定制性,让它成为了我现在的主力笔记软件,但是考虑到未来回国的需要,我还是不希望将大量的笔记放在一个每次需要挂梯子才能使用的软件上。Obsidian的插件社区

全功能的obsidian恐怕依然要在桌面端才能体验到,在iPad上很多社区插件的表现并不好。但现在obsidian的iPad端已经有不少相比其他markdown软件来说相当优越的功能。

iPad端的obsidian依然可以使用插件社区,但我在使用“为文件夹增加图标“的插件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安装的图标库里的图标并不显示

obsidian很多强悍的功能依赖于社区插件,这种模块化的组织形式相当先进,当然也会相应增加软件风险。目前我只给obsidian安装过两款插件,都不好用。一款是给文件夹增加图标,结果导入显示不全,我只能选择手动导入。

由于图标尺寸过小,选择的都是爆满的填色图标,确实一定程度提高了文档辨识度

图标的加入是为了提高文档识别效率,亲测有一定效果。另一款插件是为图片增加注释的,可是按指示添加完之后并不显示,只得放弃。

浏览这些插件的时候让我仿佛回到了当时折腾chrome插件的时候,现在别说chrome了,甚至连电脑都不再使用了。

iPad端obsidian已经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复杂文档组织能力

notion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文档的多层嵌套和模块化的组织,让每篇文章都具有发展成一个复杂板块的潜力,obsidian作为一个基于markdown的写作软件,想要实现这种过分复杂的组织形式也不现实,但纯文档的组织体验已经相当不错。

折叠可以快速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变得只留下骨架,是我眼里笔记软件的一个刚需折叠之后是这样的简单易用的标签机制

相比于在文件夹里面翻找,我还是喜欢使用标签检索和直接搜索的方式。obsidian提供了直接以#添加标签的方式,但是标签页搜索按钮的位置我一开始还真没找到,竟然在母文件夹返回上一次菜单。

文件夹、搜索和标签放在了同一层级,虽然都是和文档搜索相关的功能,但是这种布局在其他软件上并不多见

以往我见过的笔记软件,都是搜索按钮在右上角或者角落以放大镜图标显示,标签功能再另外找个位置,像这样和文件图标列在同一个层级是很好理解,但是一开始确实没意识到,而唤出的方式是点击母文件夹返回上一次菜单。

obsidian目前存在的明显问题

首先是鼠标光标划移的问题,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时候想要移动光标点按一个按键却发现这个光标在靠近的时候突然变得异常灵敏,从目标上面滑了过去。在点击三角形的小折叠按钮的时候出现了好几次这种情况。

第二是默认的新建文档按钮不会根据你选好的文件夹,在对应文件夹下面新建文档,而是在最外层新建,你需要之后再移动到对应文件夹下;直接在对应文件夹下面新建文档的方法是右键单击。由此可见,obsidian整体还是更倾向于桌面端的使用逻辑

obsidian右键单击的弹出菜单(可以新建笔记、新建文件夹、设为附件文件夹、重命名、移动、删除。和图标相关的三个按钮是插件带来的)

说到右键菜单,这个“设为附件文件夹”是个不可逆的操作,我手残点了之后,所有的图片附近都默认存到那个文件夹里了(原本会在每个对应的文件夹下面新建一个附件文件夹,现在相当于将附件文件夹聚合在了一个地方)

这样让文件夹更加干净了,不会每一个文件夹都生成一个对应附件文件夹,但也让文件的组织关系没有原来那么清晰了。

阅读模式/笔记模式切换右上角是阅读模式和笔记模式切换的开关,阅读模式下不用担心误触改动笔记

这个功能让它给人的直观感受上就是一个知识整理的软件。

外观上,阅读模式和笔记模式基本一致,阅读模式的行间距要稍微窄一点,可视内容更多

多标签页

obsidian的顶栏有多个标签页构成,可以在不同文章中快速跳转,这种类似浏览器一样的逻辑用习惯了之后非常舒服

对于我这种写东西喜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人来说,这个软件倒是和我相性很符合双链

obsidian的双链功能是最大的卖点之一,它也是双链笔记的鼻祖。双链可以让文档之间形成链接跳转关系和更清晰的组织结构,现在几乎成为了各大笔记平台的标配(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都已经引入)。

输入两个“[[”,或者点击工具栏上的第一个图标,就会弹出笔记选项供你查找要链接的笔记,当插入完成后,obsidian就可以让你像使用浏览器一样在不同的笔记链接中跳转。

可惜的是,这个功能我自己是几乎没怎么用上,因为我一开始就没有将它作为一个知识整理的软件

我其实从小学开始就没有系统记录笔记的习惯,记录都是东一句西一句,毫无条理可言,这种坏习惯可以说是延伸到了电子设备上。

多身份

obsidian有多个vault,在我的理解里就是多账号,每个账号可以存储不同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在创建了多账号之后,连页面设置都要从头来过。

新的valut呈现为第一次下载这个App的样子,暗色主题,原本的主题色,

这种感觉其实很像是安卓的应用分身,虽然并不能同时进入两个vault。

知识图谱功能

知识图谱是obsidian最为酷炫的功能之一,对于笔记关系盘根错节的用户来说,看到一张巨网一样的知识图谱,确实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另外图谱放大之后点击对应的节点也可以进入对应的笔记。

知识图谱的功能位于侧栏,打开之后就会展示出一张酷炫的知识网络

此外还内置了漂亮的动画效果和好用的过滤功能。

抛开实用性,这种上帝视角确实带来了很强的愉悦感。在我看来,如果一个软件使用时候能感觉到控制感和愉悦感,就已经是一款成功的产品。

obsidian依然有的明显问题

一个问题是不能以“最近”方式排序笔记,这应该是大部分人记录笔记的使用习惯。好在我很快习惯了,现在要使用的笔记都在打开的多标签页里面找,甚至更加方便。

另一个问题是图片迁移上的问题,可以拖动图片到其他位置,但是要保存图片到相册,需要找到对应的附件文件夹里面的对应图片点击分享,而不能之间在图片上右键进行复制或保存。这一点非常影响使用体验,尤其是和苹果原生备忘录比起来。

第三是侧栏的笔记不显示图片缩略图,而这是几乎所有笔记软件的标配。不带缩略图会给传统的浏览检索笔记带来困难。

结语-此消彼长

老牌的笔记软件功能越来越冗余,可以说是垂垂老矣,有道云笔记在iPad端上使用体验堪称bug笔记,键盘支持烂到不可思议,连复制粘贴都弄不明白。原本还图它省心简单,终归是彻底停用了。

而新生代的软件系统虽然目前在易用性上还有明显的问题,但是对应的教程在不断出现,界面的美观程度也易用性也在不断进步。obsidian比起我一开始见到它的时候,现在虽然设计外观细节上依然有问题,功能性上却已经是一款非常强壮让人信赖的软件了。

markdown语法的易用性,纯粹性和易迁移性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可以随不同的主题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现在,认为markdown易用性不如传统富文本编辑器,鄙弃markdown简陋的原生功能的人依然是多数,但是易用性很容易可以通过好的交互设计解决,而markdown的纯粹性,以及这种纯粹性带来的安全感,是依托于某一家公司的富文本编辑器无法做到的

到现在我的obsidian上并没有多少东西,因为我几乎没有对内容进行转移,而是只用它来记录特定的内容。如果notion上的数据丢了那也就丢了,里面并无什么珍贵的数据。

体验过notion全面而且相对更加易用的功能之后,作为一个技术方面的门外汉,我依然对全面投入markdown抱持着疑虑。

在想要系统的整理内容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notion,而不是更加安全的markdown笔记。

等等,再谈苹果原生备忘录

原生备忘录现在除了对长文支持欠缺外,现在也已经有了我需要的大部分功能。我原本尤其讨厌的图片占据幅面过大的问题,也有了小图模式可以选择。

小图模式可以快速浏览图片

默认字号在12.9寸屏幕上有点偏大我也并不是很有意见,现在备忘录几乎没有任何让我讨厌的地方了,而备忘录的动效设计和对随手写画的支持也是第三方软件不能比的。它中文翻译叫备忘录而不是笔记,就已经决定了它轻量易用的定位,要它实现更多复杂的功能也实在是一种苛求。

或许不在乎纠结笔记软件,而是专注于内容本身才是真正应该做的事情。花费大量时间在效率软件上,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最终一直磨刀到天黑上不了山,也是得不偿失。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