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综合训练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gad抗体正常值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综合训练题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综合训练题

2023-04-03 08: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综合训练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拮抗,协同,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关系,8~1,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激素调节的过程、调节方式及调节机制教学难点 激素调节的过程、调节方式及调节机制知识精讲知识点01 血糖平衡调节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主要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和分泌进而调节葡萄糖代谢。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小肠黏膜对糖的吸收、肝糖原分解、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升高血糖。知识点02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拮抗: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肾上腺素2.协同: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3.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关系

①分类: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②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③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如: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性激素与促性腺激素间的反馈调节。知识点03 分级调节及意义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机制:分级调节、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2.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知识点04 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①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②并非所有激素都对全身细胞起作用。 ③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知识点05 信息分子 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也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在体内作为信息分子,随体液到达靶细胞,来传递信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调节代谢及生理过程的进行速度和方向。 因此,激素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从而使机体的活动更适应于内环境的变化。能力拓展考点01 血糖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体液调节发挥作用。(1)神经间接调节——即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内分泌腺(胰岛A、B细胞及肾上腺)分泌激素,再通过激素控制血糖浓度。(2)激素直接调节2.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3.糖尿病表现及原因分析(“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1)表现:三多一少吃得多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饥饿的感觉,是因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大脑产生反射。当糖尿病问题出现的时候,糖分会随着尿液排出,所以身体的血糖会降低,这个时候身体就会向大脑发出饥饿的信号,从而导致糖尿病人进食增多。喝得多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比较高,身体为了调节正常的血糖浓度,所以就会传导口渴的信号,这也就会使得糖尿病患者喝很多水仍然无法消除口渴的感觉。尿得多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水分摄入明显的增加,身体为了达到水分代谢的平衡,就会导致尿液的排泄增多。体重减少虽然说糖尿病的患者每天吃的东西增加了,但是由于身体内的葡萄糖大多都以尿糖的形式排泄出了体外,并不能通过正常的代谢途径转化成为脂肪,所以会导致患者的体重快速的降低,呈现出消瘦的状态。病因分析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①遗传因素I型或II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I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在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胰岛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不足,需要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II型糖尿病,旧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有胰岛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两方面。②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II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II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I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B细胞。【典例1】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 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 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 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区分识记产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识记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明确两者之间的拮抗作用等,难度不大。【解答】血糖平衡的调节:(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A错误;B.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又有内分泌部,其中的外分泌部分泌水解蛋白质、脂肪和淀粉、核酸等的酶原颗粒,该分泌要通过导管;而内分泌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则无需导管,B错误;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必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不是患者的自身抗原,D错误。故选C。 【典例2】如图表示某人从早餐开始后到12点血糖浓度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早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受到抑制B.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C. 10点到11点血糖低于正常值,此时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增加D. 10点左右,机体通过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知识点,熟知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和正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在早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受到抑制,A正确;B.胰岛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细胞,B错误;C.10点到11点血糖低于正常值,此时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浓度增加,C正确;D.10点左右,血糖浓度开始降低,机体通过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减少,D正确。 考点02 分级调节及意义 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 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生命系统的调节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 分级调节是具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而反馈调节则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普遍方式。分级调节属于反馈调节过程中的一部分。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典例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下图所示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 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不同B.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C. 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并不需要经过内环境D. 下丘脑细胞上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中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解答】A.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机理是相同的,都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A错误;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使血糖浓度升高,而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两者作用相反,具有拮抗作用,B错误;C.神经递质被释放出来后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所以是进入内环境的,C错误;D.下丘脑细胞可以接受其它神经元传递的兴奋,其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下丘脑细胞也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反馈作用,其细胞上也具有该激素的受体,D正确。故选D。 【典例2】下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字母表示相关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B. 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 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D. 甲状腺激素具有高效性因而机体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属于识记理解水平,意在考查学生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由图可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解答】A.结构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A错误;B.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C.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C错误;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B。 考点03 信息分子 生物体内、外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被称为信息分子。它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而且也不是酶,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激素、递质、淋巴因子都是信息分子,它们的功能是同细胞受体结合,传递细胞信息。一、从产生和作用方式来看可分为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局部化学介导因子和气体分子等四类。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化学信号分子,一种内分泌细胞基本上只分泌一种激素,参与细胞通讯的激素有三种类型:蛋白与肽类激素、类固醇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神经递质是由神经末梢释放出来的小分子物质,是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的化学信使。由于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分泌的,所以这种信号又称为神经信号。局部化学介质又称为旁分泌信号,指由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通过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体内的局部化学介质包括组织胺、花生四烯酸(AA)、生长因子等。气体分子:如NO,CO等。二、从化学结构来看细胞信息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和胆固醇衍生物等等,其共同特点是: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一般将细胞外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激素、神经递质等是由细胞合成和释放的,通过扩散或体液运送,是人体信息传递的“第一信使”。“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物质称为“第二信使”。“第二信使”有cAMP、cGMP、三磷酸肌醇(IP3)、Ca2+等,功能是启动和协助细胞内信号的逐级放大。信息分子根据溶解性通常可分为亲脂性和亲水性的两类。 亲水性信号分子的主要代表是神经递质、含氮类激素(除甲状腺激素)、局部介质等,它们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再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如cAMP)或激活膜受体的激酶活性(如蛋白激酶),跨膜传递信息,以启动一系列反应而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亲脂性信号分子要穿过细胞质膜作用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成为转录促进因子,作用于特异的基因调控序列,启动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主要代表是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典例1】下列关于人体内几种信息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B. 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参与多种细胞代谢C. 胰高血糖素可以为肝细胞提供能量D. 肾上腺素不能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人体中几种信息分子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这些信号分子起作用后将立即失活,识记体液调节的过程,再结合选项准确判断。【解析】A.激素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A正确;B.激素只是传递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B错误;C.激素不能给靶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D.肾上腺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D错误。故选A。 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单项选择题1.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A.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 雌激素和雄激素D. 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素的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解答】A.胰高血糖素升血糖,胰岛素是降血糖,两者对于血糖调节起着拮抗作用,A正确;B.生长激素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两者是协同作用,B错误;C.雌性激素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雄激素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两种激素不属于拮抗作用,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及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二者作用不同,不是拮抗作用,D错误。故选A。 2.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为8~12 g·L-1B. 血糖调节中不存在反馈调节C. 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肌糖原水解以补充血糖D. 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唯一的降糖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血糖及来源去路和血糖调节相关知识,属于识记理解水平,需要掌握人体正常血糖浓度,反馈调节、血糖的来源及血糖调节的激素等内容。【解答】A.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为0.8~1.2 g·L-1,A错误B.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因此存在反馈调节, B错误C.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水解以补充血糖,但肌糖原无法水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C错误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唯一的降糖激素,升糖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D正确故选D。 3.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 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 kJ,体现了激素调节微量、高效的特点B. 血糖浓度偏低时,肌糖原和肝糖原均能分解补充血糖C. 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D. 短时期食物中缺碘,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出现减少→增加→稳定的变化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列表比较,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并且识记各自的调节特点。【解答】​A.激素具有调节作用,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作用大,所以1 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 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A正确;B.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分解补充血糖,B错误;C.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不同的细胞表面糖蛋白不同,所以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C正确;D.人体内的激素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所以短期内食物中缺碘,在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下,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出现减少、增加、稳定的变化过程,D正确。故选B。4.下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器官甲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B. a、b、c均靠体液运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C. 激素c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D. 器官丙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为协同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由图可知,甲是垂体,分泌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乙是甲状腺,分泌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丙是下丘脑,分泌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解答】A.由分析可知,甲是垂体,除分泌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A错误;B.a、b、c均靠体液传输,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B错误;C.激素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对器官甲垂体和器官丙下丘脑均有抑制作用,C正确;D.器官甲垂体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为协同作用,D错误。​​故选C。 5.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为三种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C随血液运送至全身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B. 图中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相似C. 甲状腺细胞释放的C对下丘脑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 由图分析可推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A.图中C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送至全身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A正确;B.图中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相似,B错误;C.甲状腺细胞释放的C过多,会对下丘脑起反馈调节作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C正确;D.从免疫角度分析,患者“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由图分析可推知 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B。 题组B 能力提升练单项选择题1.如图是靶细胞和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和肌细胞B. 若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则分泌物是胰岛素C. 若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D. 图中的分泌细胞一定位于内分泌器官中【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液调节的特点、血糖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综合,需要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才能准确作答。【解答】A.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然后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作用于肌细胞,促进肌糖原的合成,A正确;B.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错误;C.如果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该激素可能为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C错误;D.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者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图中的分泌细胞不一定位于内分泌器官中,D错误。故选A。 2.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体液的定向传送决定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能对甲状腺起作用B. 甲状腺激素可以直接影响内环境稳态也可间接的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 反馈调节在激素调节的过程中普遍存在D. 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激素调节也存在神经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能对甲状腺起作用的原因是只有甲状腺细胞上才存在促甲状腺数素的受体,A错误; B.甲状腺教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同时又能的促进新陈代谢, 所以甲状腺激素可以直接影响内环境稳态也可间接的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 C.反遗调节是生命活动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激素调节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C正确;D.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引起血糖的升高或降低,这属于直接调节,是体液调节;另外下丘脑通过相关的神经刺激胰岛A或胰岛B细胞,使胰岛A或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从而引起血糖的升高或降低,这属于间接调节,是神经和体液调节 , D正确。 3.正常人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 μU/mL,人体血浆胰岛素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给空腹的人口服100 g葡萄糖,正常人、非糖尿病肥胖者及Ⅱ型糖尿病肥胖者与Ⅰ型糖尿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对比结果见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病人的直接发病原因可能都是缺少胰岛素B. 口服葡萄糖60 min时检测血糖浓度,非糖尿病肥胖者的血糖浓度高于Ⅱ型糖尿病病人C. 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长期高效作用而敏感性降低可能导致非糖尿病肥胖者患糖尿病D. 糖尿病人需要按时服药,控制饮食,除不能吃含糖类较高的食物外,其他食物如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多吃【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识图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解答】A.据图可知,II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浆胰岛素浓度是高于正常人的,而I型糖尿病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是低于正常人的,所以I型糖尿病病人发病原因是缺少胰岛素,II型糖尿病不是,A错误;B.据图显示,口服葡萄糖60分钟时,非糖尿病肥胖者的胰岛素浓度比II型糖尿病病人的高,则其血糖浓度应该低于II型糖尿病病人,B错误;C.非糖尿病肥胖者易患糖尿病,可能的原因是高浓度的胰岛素长期高效地作用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从而使该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C正确;D.糖尿病人需要按时服药,控制饮食,除不能吃含糖类较高的食物外,其他食物如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也不可以多吃,因为脂肪也可以转变为糖,D错误。故选C。 4.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的分泌均存在分级调节B.激素均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合成C.激素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并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体液调节的概念,掌握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答】A.不是所有激素都存在分级调节,A错误;B.植物激素的产生没有特定的内分泌腺,B错误;C.激素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但并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C错误;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正确。故选D。 5.下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 ,B ,C代表器官,a、b、d、e代表物质,①、②和③代表过程。据图判断,下列选项不合理的是()A. 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后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B. 图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A处C. 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D. 该雌性激素通过影响DNA的复制过程调节代谢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性激素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级调节的过程,并确定图中相关腺体和激素名称;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明确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进行负反馈调节。1、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2、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看图可知,进入细胞的性激素影响转录过程。【解答】A.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运输,从图中可以看出,雌性激素是进入细胞后发挥作用的,A正确;B.A处为下丘脑,既能分泌激素,又能传导兴奋,B正确;C.通过试题分析可知:C分泌的激素过多,会对A和B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C正确;D.由图可知,当C分泌的激素与核受体结合以后,是通过影响DNA转录过程来影响细胞代谢的,D错误。故选D。 6.如图表示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 若该细胞是垂体细胞,则A可以是甲状腺激素C. 若突触后膜的D损伤会引起兴奋传递中断,效应器不发生反应D. 若图中A、B、C分别是胰岛素、葡萄糖、多糖,则该细胞一定是肝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据图分析,A激素能特异性的与D蛋白质结合,则D表示受体,并使得B物质转化成C物质。【解答】A、信号分子的作用体现膜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B、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是垂体细胞,B正确;C、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若突触后膜的D损伤引起兴奋传递中断,则效应器不发生反应,C正确;D、胰岛素使葡萄糖合成多糖,主要在肝细胞或肌细胞,D错误。故选:D。 二、填空题7.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1)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______ ,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会受到 ______ 的影响. 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______ (从三个方面回答)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胰腺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分泌胰液,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盐酸刺激 ______ ,从而使其分泌 ______ ,经 ______ 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该途径表明机体通过 ______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______ (结合概念回答).该途径表明机体还可通过 ______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答案】(1)神经递质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或血液中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浓度或含量) ; 摄取、利用和储存​(2)小肠(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体液(血液) ;体液调节;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神经调节【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血糖的调节及综合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意在考查具备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力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考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血糖调节过程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合成分泌,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2、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3、分析图解:表示胰腺分泌液调节的2个途径:①神经调节: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传出神经→胰腺;②激素调节:盐酸→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解答】(1)兴奋传到突触时,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细胞产生反应.从图上可以看出,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素还有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从图中可知,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也能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根据图甲分析可知,盐酸刺激小肠,使其分泌促胰液素,然后经体液运输至胰腺,这属于体液调节.根据图甲及效应器的概念可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胰腺.表明机体通过神经调节调节胰液的分泌,这体现了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故答案为:(1)神经递质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浓度(或血液中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浓度或含量) ; 摄取、利用和储存(2)小肠(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体液(血液) ;体液调节;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神经调节 8.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分泌与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______(填字母),除此之外还应该有______ (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图1中激素C是______.(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_____.(3)若图2中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在应对寒冷的生理调节中,靶细胞是______,则图中酶激活的细胞代谢具体是______;此外,机体也会通过骨骼肌的______使产热量增加。(4)图2靶细胞表面的a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两个特点:______.【答案】(1)A、B、C 肾上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2)促进 抑制(3)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骨骼肌战栗(4)糖蛋白 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解析】解:(1)据图甲可知: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A增多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C,C又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的B增多。除此之外还应该有肾上腺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图l中激素C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2)据图分析,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因此A、B对垂体的作用分别为促进、抑制。(3)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使产热增加,此外,机体也会通过立毛肌收缩和骨骼肌战栗,使产热量增加。(4)图2靶细胞表面的a物质是激素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两个特点: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故答案为:(1)A、B、C 肾上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2)促进 抑制(3)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骨骼肌战栗(4)糖蛋白 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据图分析:图1中,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图2表示激素调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后,随着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本题主要考查激素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题组C 培优拔尖练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B. 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C. 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D.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知识点,熟知激素调节的过程、特点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A.垂体通过释放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A错误;B.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将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B错误;C.甲状腺激素对全身几乎所有细胞起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也能作用于垂体,C错误;D.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故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D正确。​故选D。 2.下列关于胰蛋白酶和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B. 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 发挥作用后都立即被灭活D. 都能在常温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酶与激素的区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点;酶在催化反应前后性质不发生改变。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对生物体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解答】A、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通过导管运输至消化道内发挥作用,而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可通过血液运输至全身,A错误;B、胰蛋白酶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而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二者均不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错误;C、胰蛋白酶在催化反应前后性质不改变,胰岛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C错误;D、胰蛋白酶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都能在常温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故选D。 3.如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B. 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 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 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关键是理解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制。​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所以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解答】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是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缺碘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即生长激素。所以ABD正确。图中共有2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分别是③到下丘脑和③到垂体,所以C不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B. 只有激素和神经递质才能调节生命活动C. 性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D. 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机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上【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解答】A.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A正确;B.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共同协调配合实现的,B错误;C.性激素分泌是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来分级调节,性激素含量增加又会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性激素的分泌同时也受神经的调节,C正确;D.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机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上。D正确。故选B。 5.下列曲线中,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数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属于中档题。【解答】健康人进餐后约半小时,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浓度会明显升高,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供能、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约2小时后恢复进餐前水平,然后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的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6.下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 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B. 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C. 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D. 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据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细胞甲释放的信号分子X(激素或化学物质)可以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细胞乙。【解答】A.信息分子若是神经递质,其作用途径不需经过体液的运送,A错误;B.若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则X促进乙分泌促激素,而不是促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X作用肝细胞,使肝糖原分解,非肌糖原分解,C错误;D.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包括肝细胞),并加快肝细胞的新陈代谢,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7.冬泳过程中,体内生理过程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①~④表示激素,A、B表示器官)。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________(填器官名称)产热为多。(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________调节。请用图中文字、数字、字母和箭头写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________________。(3)④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4)在冬泳过程中,是通过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使血糖浓度上升的。(5)图中A释放的________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答案】(1)肝脏、骨骼肌 (2)反馈;下丘脑→①→A→②→甲状腺→③ (3)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神经—体液 (5)抗利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点,熟知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和正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1)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肝脏、骨骼肌产热为多。(2)当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垂体)→②(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③(甲状腺激素)。(3)④是胰高血糖素,生理功能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4)下丘脑中有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可以通过神经调节维持血糖平衡;血糖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应的激素,维持血糖平衡,所以在冬泳过程中,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血糖浓度上升的。(5)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产生并分泌,在垂体释放,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故答案为:(1)肝脏、骨骼肌 (2)反馈;下丘脑→①→A→②→甲状腺→③ (3)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神经—体液 (5)抗利尿 ​​​​​​​ 8.人体受寒冷刺激后,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类似,机体可通过如图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有研究表明肾上腺皮质激素还可抑制免疫应答,激素b还具有抑制抗体产生的功能。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激素a、激素b分别是______、______。(2)激素b通过影响______细胞的活动来抑制抗体产生。器官移植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目的是______。(3)人体刚接触冰水时常出现战栗现象,此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冰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能促进______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以应对冰水刺激。(4)某人头部创伤导致下丘脑部分细胞受损,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原因最可能是______。【答案】(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浆(效应B);抑制免疫应答(3)下丘脑;胰高血糖素;肝糖原​(4)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体液免疫、血糖调节和水平衡调节,考查学生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了解浆细胞产生抗体,了解胰高血糖素的功能,以及抗利尿激素的功能,难度不大。根据图形分析:图中a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图中向右为分级调节,向左为负反馈调节,据此答题。【解答】(1)图中激素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浆(效应B)细胞的产生抗体。器官移植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目的是抑制免疫应答,进而减少抗体的产生量。(3)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冰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以应对冰水刺激。(4)某人头部创伤导致下丘脑部分细胞受损,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原因最可能是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故答案为:(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浆(效应B);抑制免疫应答(3)下丘脑;胰高血糖素;肝糖原(4)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课程标准目标解读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以血糖平衡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为例,说明激素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以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为例,说明激素分级调节机制及意义。概括激素调节的特点。运用激素调节原理分析与健康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滥用激素类药物对健康的影响,科学指导健康生活。

相关试卷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课后练习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拮抗,协同,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关系,8~1,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达标测试,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拮抗,协同,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关系,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当堂检测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拮抗,协同,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关系,8~1,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