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标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lag标签抗体的WB条带取决于目的蛋白条带么 融合标签

融合标签

2024-07-06 03: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

​​图 1:首先,将目标蛋白和融合标签的 DNA 都插入到质粒中。然后对其进行转录和翻译,从而产生附着在融合标签上的目标蛋白。

为什么要考虑融合标签?

优点

无需特异性蛋白即可分离目标蛋白有时可在纯化后裂解标签可将多个标签连接到同一蛋白上,增加其功能避免免疫沉淀中出现抗体干扰荧光标签可用于显示活细胞中的蛋白多种标签供选择,适合不同的应用

缺点

某些标签可能会影响蛋白功能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找到最佳标签位置,导致实验成本增加

标签揭秘:表位标签、亲和标签和荧光标签​

融合标签主要分为三类,适用于不同的应用:表位标签、亲和标签和荧光标签。

表位标签往往是短肽序列,可用于免疫学应用,如 Western Blot 和免疫共沉淀。

亲和标签一般较长,可用于蛋白纯化或增加蛋白溶解度。

荧光标签可用于活细胞和死细胞,并广泛用于影像学研究,如细胞定位和共表达实验。

标签揭秘选择 C 端还是 N 端?

选择将标签融合到目标蛋白的 C 端还是 N 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蛋白本身:蛋白的折叠方式,以及您选择的末端是否有功能要求。例如,如果 C 端在蛋白内部折叠,那么您收到融合蛋白信号的可能性非常小;或者,如果蛋白在标签融合末端进行翻译后剪切,那么标签将从目标蛋白中移除。

如果您有资源或准备开展新型实验,最好同时克隆 C 端和 N 端标签的构造,从而确定最佳选择。一研究小组发现,与 N 端的标签融合蛋白相比, 更多的C端融合蛋白定位于目标亚细胞腔隙2。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虽然 C 端标签蛋白的定位和表现往往符合预期,但并不是始终可以预测。融合蛋白定位是否正确,可通过免疫荧光进行检测;免疫印迹有助于确认融合蛋白的大小是否正确并以预期的水平表达,免疫共沉淀有助于评估融合蛋白与已知底物的相互作用方式3。

后续步骤​

如欲了解详细信息,请查看以下页面:

亲和标签表位标签荧光标签

如果您考虑使用多个应用或需要移除标签,请阅读有关串联亲和纯化和标签剪切的详细内容。

如欲了解有关标签检测的详细信息,请访问检测和应用页面。

常见问答

是否应该使用某种特异性标签?

很遗憾,对于哪种标签或融合位置最适合您的实验这一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建议您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应用以及我们的指南选择起点4。

可考虑以下关键问题:

使用融合标签的目的是什么,例如,为了增加溶解度还是用于亲和纯化?您的标签大小是否会影响预期的应用?您是否需要较高的蛋白收率?标签越大,越适合开展结构研究;标签越小,越适合开展生理相互作用研究。是否对标签位置有偏好?您的应用是否耐受变性试剂?

我需要在活细胞中观察蛋白。应该使用哪种标签?

如果您想在活细胞中观察蛋白,请使用荧光标签。可以使用的荧光标签有很多种,可根据需要检测多种蛋白。查看荧光标签页面,了解更多信息。

我想观察蛋白定位。应该使用哪种标签?

我们提供针对多种标签的优质一抗,但通常使用的是表位标签。阅读表位标签页面,了解更多信息。

哪些标签最适合纯化?

虽然有多种标签可用于纯化,但最常用的是亲和标签。阅读亲和标签页面,找出最适合您应用的亲和标签。

如果标签不起作用,我该怎么办?

如果您一开始没有获得最佳结果,可尝试改变标签的位置、改变或添加一个蛋白酶位点、修改连接序列或附加多个标签,从而利用每个标签的特性。此外,我们还在不断开发新型标签,旨在实现特定目的,或者在现有标签的特定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哪里能查找常见标签的分子量?

您可以使用我们的图表来比较常见亲和标签、表位标签和荧光标签的分子量。

​​

融合标签抗体

亲和标签

标签序列/序列长度His

HHHHHH

CBPKRRNKKNFIAVSAAGST211 种氨基酸链球菌标签WSHPQFEK 或 AWAHPQPGG

表位标签

标签序列/序列长度c-mycEQKLISEEDLHAYPYDVPDYADDDK, 或 Flag®  (Sigma)DYKDDDKT7MASMTGGQQMGV5GKPIPNPLLGLDSTVSV-GYTDIEMNRLGKGlu-GluEYMPME 或 EFMPMES 标签KETAAAKFERQHMDS荧光标签标签序列/序列长度GFP220 种氨基酸mCherry236 种氨基酸

References

Chen, X., Zaro, J. & Shen, W. Fusion protein linkers: Property, design and functionality.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65, 1357-1369 (2013)Palmer, E. & Freeman, T.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C- and N-terminal GFP Fusion Proteins for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Studies Using Reverse Transfection Microarrays. Comparative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5, 342-353 (2004).Snapp, E. Fluorescent proteins: a cell biologist's user guide. Trends in Cell Biology 19, 649-655 (2009).Costa, S., Almeida, A., Castro, A. & Domingues, L. Fusion tags for protein solubility, purification and immunogenicity in Escherichia coli: the novel Fh8 system.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5, (2014)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