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0年的经典,直升机击落战斗机,空中步战车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4d战斗机 跨越50年的经典,直升机击落战斗机,空中步战车米

跨越50年的经典,直升机击落战斗机,空中步战车米

2023-06-05 0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段时间,阿塞拜疆方面误击了一架在亚美尼亚边境飞行的俄军米-24武装直升机,造成两名机组乘员丧生。事发后,阿塞拜疆积极承认错误,并表示会承担相应地赔偿,而俄罗斯人也没有过分追究,依旧乐此不疲的向纳卡地区派遣维和人员。“你好端端的谢宝庆,干嘛非去惹李云龙”?好在这个“李云龙”好说话,否则阿塞拜疆刚取得的胜利,恐怕都要吐出来。

那么,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米-24究竟是一款怎样的直升机呢?

西方世界对直升机的研究和使用都要早于前苏联,对于当时的前苏联而言,打造一支强大的地面装甲力量才是重中之重,在很多苏联高层看来,类似武装直升机这种概念,到了战场上完全就是活靶子,想要取得战争的主动还是要依靠强大的装甲力量。但在越南战场上,美军凭借直升机的空中机动优势,向全世界展现出了直升机在战场上优越性。

苏联直升机之父米里将军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武装直升机以及运输直升机的概念很可能改变未来陆军的作战形态,甚至影响未来的战争形式。按照米里的设想,苏联需要一款兼顾对地支援和运输的大型武装直升机,实现对西方世界的弯道超车,类似于直升机版的BMP-1。在起初的设计中,原型机和现在我们看到的米-24完全就是两种飞机,这一设计原型更接近美军的UH-1A“休伊”,但遭到了苏联高层的反对,但他们并非反对米里的设计,而是反对发展武装直升机。

但在1967年,不甘放弃的米里在苏联国防部成立了专家组,用于研讨验证发展武装直升机的可行性,最终专家组内部支持的声音占了上峰,米里的“武装运输直升机”项目得以上马。米-24的诞生,不仅源自于米里的坚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米里对苏国防部运作机制的了解。

在米-24的多种设计方案中,双发的串列双座方案成为了米-24A的最终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军对武装运输直升机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米-24的研发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为了减少研发周期米里决定借用已经接受过考验的米-8及其海军型米-14上的现有系统,但采用这一系统就给米-24带来了诸多问题,毕竟,两种差异较大的飞机构型想要相互移植,还是要下些功夫的。

在米-24A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前,工程师们又对米-24进行了诸多改进,改进前机身的宽度以确保米-24能够搭载“彩虹F”反坦克导弹,同时为武器操纵官增加了一套飞行控制系统,以便当飞行员在战斗中受伤无法驾驶飞机时,武器操纵官可以将直升机安全的开回基地。在1972年,米-24A开始批量装备苏联军队,而米里将军已于1970年去世,最终没能亲眼看到米-24批量装备部队。

在米-24A后,米里设计局又对米-24进行了各种改进,但改进型并不尽人意,直到米-24V型的出现......

米-24V是目前存世量最大的米-24系列,从1976年投产再到1986年停产,米-24V型共生产了1000余架,占到了米-24家族总数的一半左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那个“头圆身宽”的“雌鹿”才是米-24该有的样子。

米-24V围绕着搭载9M114超音速反坦克导弹进行改进,弥补了之前版本超音速反坦克导弹方面的不足。实际上,米-24V才是苏军真正想要的武装运输直升机。米-24家族的武器系统主要包括机鼻处的机枪和机炮、挂载的炸弹和火箭弹以及相应的反坦克导弹,制导武器。在米-24的研发初期,由于配套的反坦克导弹研制拖沓,使得早期的米-24一直处于瘸腿走路的阶段,直到9M114超音速反坦克导弹的问世,才使得米-24V真正成为了空中“雌鹿”。

关于米-24“雌鹿”的各种性能参数,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叙述。而针对“雌鹿”的各项改进工作,一方面是根据飞行的建议以及工程师们的不断探索,而另一些则来源于实战中血的教训。

米-24的初次实战亮相是在埃塞俄比亚战场。1978年,索马里大举进攻埃塞俄比亚,古巴方面展开了对埃塞俄比亚密集的军事援助,其中就包括米-24武装直升机。由古巴飞行员驾驶的“雌鹿”来去自由,在攻击索马里阵地时几乎没有受到像样的反抗,而真正扩大“雌鹿”影响力,使其名声远扬的则是在阿富汗战场。在阿富汗,米-24家族证明了自己拥有极高的打击效率,以及灵活多变的战术运用场景。

1979年4月,阿富汗政府军从苏联手中接过了第一批米-24A,随即加入到针对反政府军的打击中,由于使用失误,米-24在反政府军游击队防空火力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但政府军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了,武装直升机的优势,面对游击队打了就跑的战术,直升机所拥有的高机动性,成为了反游击战的一把利器。直到当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一场属于“雌鹿”的战争正式打响。

双机编队、四机编队甚至是八机编队成为了苏军应对地面防空火力的主流战术,多机编队采用经典的“死亡转轮”战术,转着圈的对地面目标进行火力覆盖,在完成一轮火力压制后,还要再投一轮炸弹,杀人诛心。灵活机动的“雌鹿”成为了神出鬼没的阿富汗游击队名副其实的空中克星。但在使用中,米-24也逐渐暴露出了问题。

由于米-24的系统照搬米-8,但通常情况下,米-24的载荷以及索要承受的战争烈度要远高于米-8,加上阿富汗高温高沙高海拔的战场条件,发动机很容易出现功率不足等问题,导致直升机操纵困难,因此坠机。在了解到情况后,苏联工程师调整了飞机发动机的自动燃料控制系统,减少高原飞行时的能量损失,同时给发动机加装了涡轮防尘罩减少发动机吸入沙尘,而在当今的直升机设计中,尤其是为适应沙漠条件下的作战环境,涡轮防尘罩几乎成为了一种标配。

凭借米-24极高的机动性以及打击能力,躲藏在掩体,悬崖绝壁的游击队几乎无处遁形,而米-24搭载的9M114反坦克导弹在攻击游击队堡垒和掩体时也收获了奇效。而除了对地支援外,米-24也成为了苏联在阿富汗战场上唯一一款拥有兵力投送、战场救护的武装直升机。在担负作战任务之余,也要为苏联的运输车队提供掩护,防止游击队的伏击。

但米-24也面临诸多问题,由于长期在高沙环境作战加上火炮燃气的侵蚀以及工艺等因素,造成米-24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较低,在一次维护更换所拆卸下来的发动机磨损率几乎达到40%。而更为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

上世纪80年代,大量西方便携式防空导弹进入阿富汗,美国也开始为阿富汗游击队提供“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配合游击队现有的各种高射机枪和高射炮,米-24损失惨重。在研制初期,苏军并未过多考虑米-24所要面临的电子战环境,直到游击队装备防空导弹,苏联人才开始为米-24加装红外干扰机以及白桦雷达告警系统。但在面对毒刺时,这些反制手段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毒刺”加速了苏联在阿富汗撤军的步伐。

在面对防空导弹时,战斗机都要怂几分,何况是直升机......但在后来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的米-24与伊朗的AH-1宿命对决中,取得了10:6的战绩,甚至米-24还击落了一架F-4D战斗机,造就了战争史上少有的直升机击落战斗机的“佳话”。在面对西方同类型武装直升机时,米-24丝毫不虚。

随着时间的推移,廉颇老矣的米-24并没有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意思,正积极地进行各种现代化改进,许多东欧国家依旧保有较大数量的米-24机队,即便是早已加入了北约。而参与米-24升级的甚至包括英国的BAE以及洛克希德马丁等等,这样的混搭风,在冷战期间想都不敢想。

虽然米-24已经迎来了像米-28这样的继任者,但米-24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架武装直升机,而是一个时代。也许很多年过去了,人们已经不再记得米-24的名字,但记忆中却始终存留着那架拥有半球形座舱盖的武装直升机,米-24或许不同于西方武器审美那样来得直接,但“丑”着“丑”着,怎么突然就好看了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