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料厂到赛车道,这听银蓝罐,到底凭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1赛车为什么叫f1 从饮料厂到赛车道,这听银蓝罐,到底凭什么?

从饮料厂到赛车道,这听银蓝罐,到底凭什么?

2023-04-14 16: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 特约撰稿人 Jerome Chen

全文阅读约10分钟

有人说它“不务正业”:出身饮料厂,却想跻身世界难度最高的赛车运动;

也有人说它“骨骼惊奇”:从建队到第一个F1车队冠军,仅用了短短6年;

有人说它“暴殄天物”:开着世界上最贵的赛车,总整着世界上最野的活;

更有人说它“很接地气”:从来都是怎么开心怎么来,完全不摆架子。

不懂它的人很多,但想懂它的人更多。

它,就是奥地利Red Bull车队。

01

一切,源于决心

1970年,一位名为约亨·林特(Jochen Rindt)的奥地利车手,正领跑着F1车手总积分榜。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将顺利拿下那年的车手总冠军,并成为奥地利史上,第一个在世界最高水平赛车运动上夺冠的选手。

传奇奥地利车手约亨·林特(图源 ESPN)

不幸的是,意外发生了。

 

在临近赛季末尾的一场比赛上,约亨·林特在一个弯道里发生了重大事故。由于伤势过重,他没能挺过来,永远离开了最爱的赛车运动。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为约亨·林特的遭遇感到悲痛,也为他本来即将到手的冠军感到惋惜。

 

但令人欣慰的是,因为在赛季初的优异表现,约亨·林特在车手积分榜上以巨大优势领先,并保持至赛季结束。而这也让约亨·林特成为了第一位在去世后仍获得了F1年度冠军的车手。

1970年9月5日,约亨·林特发生意外的时刻。(图源Auto Motor Sport)

这一传奇事件,震动了当时的F1车坛,更让本不太关注F1的奥地利人,开始对这项运动展现出极大的热情,涌现了不少的车迷群体。这其中,就包括了奥地利Red Bull品牌创始人—— 迪特里希·马特希茨(Dietrich Mateschitz)。

迪特里希·马特希茨

上世纪80年代,奥地利Red Bull在成立初期就有了迅速发展,开始在欧洲地区小有名气。

 

但马特希茨从未就此满足。热爱并致力于推广极限运动的他,从未停止进军更多领域的梦想。在约亨·林特传奇故事的影响下,他逐渐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带着奥地利Red Bull闯入F1赛场。

 

但一家饮料厂想进入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运动,可谓难于登天。

 

彼时的F1赛事,参与者无不是汽车制造商,或是和汽车多少搭上关系的品牌。一家毫不相关的饮料厂想来参与?一定是在开国际玩笑。

 

但马特希茨的决心没有被吓倒。他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没办法正面突破,那就从侧面试试。

 

没过多久,马特希茨便签下了奥地利Red Bull史上第一位运动员,当时的F1赛车手—— 加赫特·贝加(Gerhard Berger)。

当时的加赫特·贝加。图源奥地利Red Bull官方纪录片《进站变革的故事》。点击图片即可前往观看。

随后,奥地利Red Bull也成为了索伯车队的赞助商。

 

不过后来马特希茨并没有急于求成。相反,他开始耐下心来,学习如何在这项运动里取得成功,同时思考如何才能建立一支具有冲冠能力的车队。

 

这段“修行”对马特希茨和奥地利Red Bull来说都意义非凡,尤其给了马特希茨足够的底气,让他敢在后来做出那个大胆的决定。

 

2004年,由于种种原因,捷豹车队的母公司印度塔塔集团决定“忍痛割爱”, 以1美元的“白菜价格”将车队出售,唯有一个条件:就是购买者须在收购后保证每年投入以“亿”为单位的资金来运营车队。

 

消息一出,瞬间震动了当时的车坛。

 

很快,1美元出售车队的劲爆消息就被另一则更劲爆的消息所顶盖—奥地利Red Bull决定收购捷豹车队,并将其改名为奥地利Red Bull车队。

在那时,这条劲爆消息成为了很多媒体网站的头条新闻。(图源Athlete Interest)

一家饮料厂拥有了一支F1车队,这个举动可想而知有多大胆。

直到如今,依然有很多人不理解,奥地利Red Bull到底何来勇气敢参与这项顶级赛车运动,更不理解它到底图什么。

但相信现在的你一定能明白,这个大胆的决定其实是源于早已下定的决心,而奥地利Red Bull车队,更是从诞生起,就已经拥有了传奇色彩。

时至今日,加赫特·贝加与奥地利Red Bull 车队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图中加赫特·贝加(左)正与维特尔(右)讨论着对于眼前赛车的看法。

02

野心,一拍即合

后来的行动也证明,马特希茨的决心有多真。

 

作为F1赛场里最特别的存在,马特希茨深知传统的那套建队体系,并不会适用于奥地利Red Bull车队。同时,之前赞助车队的经历更让他明白,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顶级车队,究竟该是什么样。

 

很快,马特希茨就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当年第一位签约车手加赫特·贝加的经纪人马尔科博士(Dr. Helmut Marko)作为车队的顾问,并希望他能为车队培养并挖掘更多年轻的车手。同时,在马尔科博士的推荐下,马特希茨还认识了当时同样渴望在F1一展宏图的克里斯蒂安·霍纳(Christian Horner)。

正在进行交谈的马特希茨和霍纳

出生于一个英国小镇的霍纳,自小就和汽车制造行业有着很深的渊源。爷爷曾是一家汽车公司的采购经理,后来经营着一家为当地车厂提供零部件的代理公司。

虽然对造车这件事情不感兴趣,但霍纳从小对汽车和开车充满了热情。

 

他参加过方程式赛车的比赛,也拿到过非常优秀的成绩,但当他意识到自己无法成为世界上最厉害的车手后,霍纳便决定更换“赛道”—— 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车队经理。

 

在这条路上,霍纳真正释放了他的天赋,不仅从上到下将一支F3000车队管理得紧紧有条,更是凭借大胆且成功的运营,带领原本垫底的车队多次夺得年度冠军。

 

这份经历和野心,让马特希茨和霍纳一拍即合。霍纳成为了奥地利Red Bull的车队经理,同时也是F1历史上最年轻的车队经理。

截止2023年,霍纳也是F1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车队经理。

就此,奥地利Red Bull车队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属于奥地利Red Bull车队的传奇,也自那一刻起开始正式书写。

03

冠军,不破不立

成为奥地利Red Bull车队的经理后,霍纳便着手开始对车队的现状进行了盘点和分析。他很快发现,目前车队的困难程度,简直超乎了想象。

 

好在曾有过类似经验的霍纳并没有慌张,反而很快有了自己的计划—— 冠军,不破不立。

 

他深知:车队想要完成逆袭翻盘,就必须打破固有规则,建立“新秩序”。

 

一场大刀阔斧的车队改革,就此开始。

 

首先是打造最团结的车队氛围。

 

以往,车队的体系往往像一座金字塔:底下是后勤和各种辅助的人员,人数众多,但很少被重视;顶上是车手和车队管理层,人数不多,却占有绝大多数的车队资源和话语权。

 

在奥地利Red Bull车队的管理理念里,车队应该像一支球队,进攻和防守需要两头兼顾,绝不能顾此失彼,队伍里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同样重视和关注。

 

为了能向这个目标前进,车队开始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同时赋予队内每个人更强的参与感和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刚成立的那几年。即便成绩不理想,每场大奖赛后都有所有成员都能参与的“赛后讨论会”,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对于车队的意见和看法,以此增强车队凝聚力。

听取每个团队成员意见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更例如,车队会为每个想要变得更好的成员提供帮助,无论他是想学习一门新的技术,还是想将自己身上已有的“利刃”打磨得更锋利。

 

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奥地利Red Bull车队最终拥有了可能是F1历史上最好且最快的换胎团队,而更令人的是佩服的是,即便在2019年创造了1.82秒换胎世界纪录之后,他们仍然没有停止追寻极限的脚步。

截止目前奥地利Red Bull车队的换胎团队依然保持着世界最快进站的吉尼斯记录。

其次是组建最顶级的管理团队。

 

马特希茨明白,想要车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光靠他自己一个人肯定不够。从接手车队的第一天起,他就一直在寻找那些拥有同样野心的伙伴,那些敢与奥地利Red Bull车队一起打破规则的同行者。

 

同时,他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做到这件事的机会,例如在2005年。

 

彼时,刚进入F1的奥地利Red Bull车队虽然还远未在赛场上大出风头,但在场下,车队的风头可一点也不小,尤其是那个每站大奖赛都会出现的能量站。

 

被吸引来的目光里就包括了一位叫艾德里安·纽维(Adrian Newey)的设计师。

不同于以前只允许车队人员出入的休息区,奥地利Red Bull车队能量站是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地方。自2005年圣马力诺大奖赛的首次出现后,它便以其开放性与娱乐性深受所有人喜欢,同时奥地利Red Bull车队也经常会在这里举行各种好玩的活动。

近十几年来,纽维作为F1赛车空气动力学潮流的领航人,被人尊称为传奇赛车设计大师,也是截止目前以来,唯一一位设计过8辆F1冠军赛车的设计师。

得知此事的霍纳,惊讶车队竟然吸引到了这么一位天才设计师的关注。不过很快,他就在马特希茨的支持下,展开了一场疯狂招募攻势。

 

尽管纽维的报价要比计划的高出一大截,但在“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念助推下,马特希茨依然爽快地答应了纽维的要求,同时表露了自己对于团队组建以及车队未来的远大愿景。

 

最终,凭借马特希茨的诚意和奥地利Red Bull车队的野心,纽维在2005年同意了加盟,并成为了车队的首席设计师。

 

现在来看,这次招募算得上是“神级操作”。因为就在没几年后,纽维便让RB系列赛车“脱胎换骨”,被冠以“火星车”的称号。

车队后来的成功,离不开纽维与霍纳这对黄金搭档美妙的化学反应。

也是在这样的信念和诚意下,十几年来,奥地利Red Bull车队总能招募到极具天赋的人才,组成极具竞争力的团队。在这些人中,就包括后来为车队立过汗马功劳的首席策略师汉娜·施密茨(Hannah Schmitz)。

自2009年加入车队后,汉娜便以其犀利且成功的策略为人所知。例如在2022年的匈牙利大奖赛,她决定让维斯塔潘以两次进站的方式完成比赛,最终帮助维斯塔潘从P10起步的情况下逆转拿下冠军。

最后是选拔最有潜力的年轻车手。

 

作为世界上最“烧钱”的运动之一,F1是一个对犯错几乎“零容忍”的地方,因为每一个不成熟的决定,都可能让车队付出巨大无比的代价。

 

但奥地利Red Bull车队坚信,越高的代价就意味着越高的回报。一支年轻的车队想迅速进入顶级行列,就必须敢于和风险作伴,特别是在车手选择这件事上—— 只要有能力,就要给舞台。

 

当然,由车队顾问马尔科博士负责的青训团队也同样功不可没,让车队不断拥有年轻车手力量的同时,更保持了足够的竞争力。

 

这种“大胆创新”的模式和理念也带来了巨大回报,不仅为车队带来了F1史上最年轻的冠军车手,更让车队在多个艰难赛季期间依然保持竞争力,即便在当下,依然拥有再立王朝的底气。

1998年,11岁的塞巴斯蒂安·维特尔(Sebastian Vettel)就被奥地利Red Bull青年队招至麾下。在2010年,他成为了F1史上最年轻的年度冠军车手,同时也帮助奥地利Red Bull车队拿下了第一个车队冠军。1997年出生的麦克斯·维斯塔潘(Max Verstappen)同样出自奥地利Red Bull青训。在2015年,他以17岁166天的年纪成为了F1史上最年轻的车手。在2021年,他获得了生涯首个F1年度车手冠军,并在2022年完成了卫冕。

正是凭借着这些“不破不立”的精神,奥地利Red Bull车队从F1边缘地带脱困,并在之后的十多年里,用5个车队冠军,成为了F1赛场上最成功车队的之一。

2022赛季的车队庆祝时刻。优秀的成绩以及独特的车队文化让奥地利Red Bull在赛场之外也吸引了众多明星粉丝,其中包括了贝克汉姆。从不按套路出牌的奥地利Red Bull车队总是会拿出别样的方式来庆祝胜利。

但奥地利Red Bull车队想要的,从来不止是冠军。

04

目标,改变世界

赛场的成绩,从来不是奥地利Red Bull车队的唯一追求,正如当年马特希茨创立品牌时所相信的:这个饮料在未来一定能够改变世界。

 

同样,在十多年里,奥地利Red Bull车队从未停止过推广赛车运动,并坚持着用车队理念“做要做到最好,玩要玩到尽兴”来改变世界:

 

在2006年,为了庆祝车队首次登上领奖台,霍纳在赛后兑现了自己倡导的“努力工作、尽兴玩乐”的承诺,脱光衣服披上了超人斗篷,纵身跳进了游泳池。

在2013年,车队爬上了迪拜直升飞机停机坪,并在距离地面上百米的地方来了一次极限漂移;

在2016年,车队脑洞大开给RB7赛车装上防滑链,然后开到海拔1600米的雪山里撒欢;

在2019年,车队联合宇航局,将赛车和团队带入完全失重的环境下,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换胎挑战。

更多车手背后的趣味故事、车队过往的精彩内容已收录在奥地利Red Bull B站车队剧场,点击关键词即可前往查看。

也是凭借着这些“异想天开”的疯狂举动,奥地利Red Bull车队改变了赛车运动在很多人心里“遥不可及“的形象,拉近了每个普通人和这项世界“最烧钱”运动的距离,甚至让很多原本不感兴趣的人,也开始关注赛车,喜欢赛车。

 

05

与你,全擎热爱

自2004年来,奥地利Red Bull车队便以“最好”为信仰:在每一段的旅程中,不断超越自我,直到巅峰;

 

也以“热爱”为信仰:用真实、创造力、决心和拒绝墨守成规的个性,让突破,习以为常。

 

更以“极致”为信仰:凡事力求极限,并极尽可能在边界之外更进一步。

 

如今,奥地利Red Bull车队也将期待这份“全擎热爱”带到了中国,带给每一个正在追寻梦想且无惧挑战的你:

 

在今年4月至5月期间,奥地利Red Bull 车队城市坯房活动将正式启动且免费开放。届时,你不仅有机会在现场全面了解车队的传奇历史,更能亲身感受F1的独特美妙,突破属于自己的人生极限。(具体详情,请关注奥地利Red Bull官方社交平台了解更多)

 

当然,更多精彩只能等你自己去发现。毕竟创造惊喜,奥地利Red Bull车队一直都是认真的。

(完)

关于《银蓝档案》

过去36年,奥地利Red Bull 用灵感无界的“银蓝罐”为全球范围800余名运动员持续添翼,助力每一个敢于突破的灵魂。如今,我们将各个时代极限信仰者的故事,汇编进《银蓝档案》,以期用环球视角的纪实记录,激励每一个正在追寻梦想且无惧挑战的你,去突破属于自己的人生极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