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在核医学科做完检查后,不需要“退避三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ct检查后多久可以做其他检查 【科普】在核医学科做完检查后,不需要“退避三舍”

【科普】在核医学科做完检查后,不需要“退避三舍”

2024-07-01 02: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壹万名核医学工作者关注的微信公共平台

作者:冯宏升

单位:平煤神马总医院核医学科

作者信息

核医学检查前需要注射或者口服一种有放射线的显影剂,患者自身就成了活动的放射源,周围人对此感到恐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真有那么可怕吗?对做完核医学检查的患者, 临床医生有可能会退避三舍,检查科室的同仁也有可能会拒绝接待刚做完核医学检查的患者。做完核医学检查真的就不能做其他检查了吗?

射线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仪器检测计算出来,这就是辐射剂量的概念,它代表了人体所受辐射剂量的大小,常用单位是毫西弗(mSv)。核医学一次检查总的辐射剂量大概在1~7mSv左右,平均3.6mSv,而一次普通胸部CT的辐射剂量约为6mSv,国际上推荐的标准是单次剂量不超过50mSv。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核医学检查还是CT检查,患者所受辐射剂量都远低于推荐标准。那么显像后患者对于周围人群的辐射剂量又如何呢?这个当然更低了。目前国内采取的对于公众的年剂量限值为1mSv,中国医学科学院耿建华教授曾做过关于公众达到剂量限值方面的调查研究:若与做过PET-CT检查的患者距离2米、每次接触10分钟,达到限值需要约1500个患者,若距离3米,则需要3000个患者;同等条件下,与做过ECT检查的患者接触达到限值则分别需要6000个和12000个病人。鉴于此,目前国内外法规标准对接受核医学诊断的患者检查后的活动均无限制,我国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强烈规定做过核医学检查的病人,需要间隔隔离多长时间才能进行其他检查,就说明核医学的检查是不需要进行中断隔离以后才能做其它检查的。更何况,人类自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溢射线的环境中,空气、土壤及居家的大理石地板中都存在着多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也会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

事实上,不管是核医学科给患者注射显影剂的护士,还是给患者检查摆体位的技师,亦或是给病人口服放射性药物的医师,他们都会近距离接触患者,但他们所受的辐射剂量都远低于国家标准,甚至比公众的剂量限值都要低很多。故而大家没必要过分担心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对于刚做完核医学检查的患者,避免非必要的接触就可以了,24小时后患者体内的放射性基本就可降至本底水平,可以无障碍的与人接触。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科学的对待核医学,这有利于核医学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核医学科 冯宏升

zhang

中华核医学分会微信公共平台

主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信息传媒学组

目前 38628+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2021年第58期 | 总第837期

编 辑 :杨梦蝶

责 编 :尹宇振

主 审 :丁 虹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信息传媒学组

组 长:丁 虹

副组长:李春林、杨国仁、桑士标、谢文晖、余 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