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势力交锋,汽车供应商卷出天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co-map图 新旧势力交锋,汽车供应商卷出天际

新旧势力交锋,汽车供应商卷出天际

2023-05-03 23: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之下,汽车正在从传统机械代步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在产品重塑的压力之下,产业链也随之发生变化,主机厂与各级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从金字塔结构变成了网状结构,传统Tier 1的地位受到挑战,汽车供应商也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用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在2023上海车展上,汽车供应商们大放异彩,在汽车产业链重塑、重造、重建的关键时期,各家都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秀出了自身的技术能力与产品特色。

国际头部Tier 1:不转型,不成活

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已定,属于传统汽车供应商的燃油车时代已不复存在,它们必须探索出适应趋势发展的转型之路。在2023上海车展上,国际头部Tier 1纷纷发力,竖起了创新转型升级的大旗。

采埃孚:紧跟时代,“三条腿”走路

本次车展上,采埃孚在电动化、软件定义汽车和自动驾驶三大技术领域都拿出了解决方案。

电驱动上,采埃孚能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完全本地化的电驱动系统。本次车展上,采埃孚推出下一代800伏电驱动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更高效的碳化硅逆变器、功率密度更高的电机和更轻量化的减速机构,所有组件都以最优方式集成在一个紧凑的单元上。逆变器技术具备更快速的开关频率和低损耗,拥有更高的传导性和耐热性。

在软件方面,采埃孚将纵向、横向和垂直方向的底盘运动执行器进行全面组合,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各种功能提供整套系统。在纵向控制方面,采埃孚的第二代集成式制动控制系统(IBC)自2022年开始在国际汽车制造商投产。

在横向控制方面,采埃孚的新型线控转向系统已经上市。对于垂直动力学,采埃孚的半主动减振器(CDC)在中国汽车制造商中广受欢迎,已取得了巨大成功。采埃孚更进一步开发了sMOTION全主动悬挂系统,并集成了CDC复原压缩独立的双阀技术(CDCrci),并已经获得一家全球豪华品牌的订单。

在智能驾驶领域,采埃孚宣布,将在2023年为一家中国主机厂电动车型提供coDrive L2+级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借助Mobileye REM™技术首次实现高速公路领航辅助,同时借助天瞳威视泊车视觉感知能力,结合摄像头与超声波融合信息,通过采埃孚先进的横纵向控制能力实现泊车功能,为市场提供一个性价比极高的方案。

安波福:携手风河,抢跑软件平台

4月17日,全球科技公司安波福面向中国市场推出创新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并展示了与风河携手开发的端到端云原生DevOps平台。它能将其覆盖的所有车辆用户的数据分析汇总到同一个软件开发、测试和部署平台,其系统仿真和虚拟实验室工具,可以加速车用软件的开发流程。同时利用内置数据分析工具生成的成果,持续改进已上市车辆及未来车型。

传统OEM的开发流程都是V字模型的瀑布流,按照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的流程一步步推进,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开发和测试流程会呈指数级增长。

风河系统公司资深销售总监中国区负责人冯江伟表示:“汽车软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且越来越复杂,如今代码量已经上亿行,如果不采用比较好的架构,将来必然是一个灾难。”

Wind River Studio可以将项目分成无数个小的服务,同时在单个服务内将开发测试部署同步进行,既能缩短开发流程,又能及时看到每一个服务的成果,同时还方便后期对单个功能进行OTA升级。

马瑞利: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马瑞利作为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车灯一直是其明星业务。

本次车展上,马瑞利推出了SmartCorner™照明与传感器系统集成技术,可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集成至前灯或尾灯中。

该技术可以和智驾结合,在路况复杂、人流密集的地段,在地上投射出车辆行驶路径,提醒行人误入,如果照明灯中的传感器检测到有行人误入行驶路径后,会给车主提醒甚至刹停车辆,带来智能化的交互体验。

该方案还可以结合特定灯语与行人更好的互动,比如,系统在探测到行人后,可将特定灯语投射到行人脚下,行人移动时,系统灯语可追踪行人位置,与行人展开互动。

当该套智能灯语系统与车辆的智能驾驶系统配合时,车辆便可通过灯语明确告知行人其已被探测到,行人便可根据灯语提示(左转、右转、停车等)与自动驾驶状态下的车辆展开交互。

爱尔铃克铃尔:电池、电池,还是电池

作为一家1879年成立的百年企业,爱尔铃克铃尔见证了汽车能源的循环。从1881年法国古斯塔夫·特鲁夫制造第一辆可充电的电动汽车,到1886年卡尔本茨首次将汽油机用在汽车上,再到现在特斯拉重新带火新能源汽车。这让爱尔铃克铃尔很早便开始关注替代驱动技术。

本次车展上,爱尔铃克铃尔带来了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创新产品。

在锂电池方面,爱尔铃克铃尔展示了为纯电动汽车BMW i3提供的电芯连接系统,这款关键部件可以提供电流传导以及电压和温度监测功能。同时,爱尔铃克铃尔在设计和制造大型塑料部件方面的技术积累可以为CTP(无模组技术)应用提供电芯连接系统。

燃料电池方面,爱尔铃克铃尔(60%)和彼欧(40%)的合资公司EKPO燃料电池技术公司(EKPO)在车展上展示了三种不同规格的低温燃料电池电堆模组(PEMFC),分别是NM5-EVO燃料电池电堆模组、NM12 Single燃料电池电堆模组以及NM12 Twin燃料电池电堆模组。三款电池按功率划分,以此覆盖汽车行业全场景应用。

NM5-EVO燃料电池电堆模组由335片单电池组成,功率高达76 kW,专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量产而打造。

NM12 Single燃料电池由359片单电池组成,功率高达123 kW,主要满足汽车行业(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高功率要求(>100千瓦)。

NM12 Twin燃料电池由598片单电池(2 x 299个电池)组成,功率高达205kW。可满足高功率要求(>150kW)要求的产品,比如重型货车,轨道交通和海运船舶等。

博世集团:“氢”尽全力,“智”在中国

作为全球知名Tier 1,博世集团在上海车展上展出了一系列面向自动化、电气化、个性化及互联化的解决方案。

由本土团队研发的智能座舱技术互动体验4.0,可实现无缝驾舱体验的信息娱乐域平台,搭载大算力芯片,支持“舱泊一体”的跨域功能。

运用了能 “提前思考” 的前馈控制算法的车辆动态控制系统2.0,可基于车辆传感器的信息预测车辆动态发展趋势并进行控制,主动优化车辆动态响应特性。

此外,首次在中国亮相的SPACE车搭载有博世最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全面体现了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在硬件、软件及服务三个层级之间的紧密协同。

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能源动力需求,博世还推出了190千瓦氢动力模块,功率强大可适用于49吨重型卡车。

互联网巨头:以柔克刚,抢占高附加值市场

和传统外资供应商将硬件制造上的优势与智能化结合的大趋势不同,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的优势更多在软件开发上。在智能化浪潮推动之下,不少互联网企业快速进军汽车行业,抢占了附加值最高的软件市场。

华为:“重磅更新,遥遥领先”

在车展前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重点发布了华为ADS 2.0和鸿蒙OS 3.0。

相较于第一代基于Transformer的BEV架构,HUAWEI ADS 2.0做了进一步升级,基于道路拓扑推理网络进一步增强,即使无高精地图也能看懂路、红绿灯等各种道路元素。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直接对标特斯拉,称在多项特定场景下的测试都胜过了特斯拉,“遥遥领先”同行。

比如,传统的障碍物识别采用白名单识别方式,需要训练才可识别;而华为智驾系统采用GOD(General Object Detection)网络,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融合感知,能够识别侧翻车辆、掉落的大纸箱、落石、倒地大树等异形障碍物,并减速刹停。

在鸿蒙OS3.0上,除了让车机体验更像手机之外,还加强了车机和手机、电脑之间的协同性,可以自由切换应用,还可以通过车内摄像头对乘客眼睛的识别,做到HUD高度自适应调节、反光镜智能调节等功能。

百度:重感知轻地图,发挥多业务优势

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举办发布会的同时,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也发布了最新一代城市智驾系统Apollo City Driving Max,将城市、高速、泊车三域融通。

百度称该系统搭载两颗英伟达Orin X,算力达208TOPS,使用该系统的首发车也将搭载激光雷达,通过纯视觉、激光雷达两套系统独立运作的方式,确保真感知冗余。

在面向城市领航辅助驾驶上,和小鹏、华为考虑直接拿掉高精地图不同,百度并没有完全舍弃高精地图,而是采用了自研的“轻量级高精地图”,比传统高精地图要“轻”近80%。对于已经有“百度地图”业务的百度来说,这是快速推进产品落地的合理方法。

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储瑞松也表示:“我知道行业里有所谓的‘地图路线之争’。我们的观点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不管这条或那条技术路线,谁能又快又好地服务好消费者,谁就是正确的。”

腾讯:“一张图”闯天下

在城市智能驾驶上,腾讯和百度选了相似的路线。4月17日的“TIME DAY·腾讯智慧出行技术开放日”上,腾讯发布了专为城市智能驾驶打造的地图产品——HD Air轻量级高精数据。

在地图生产工艺上,腾讯实现了“一张图”的模式,即一体化的地图生产体系,天然融合了标准地图(SD Map)、辅助驾驶地图(ADAS Map)、高精地图(HD Map)等不同精度等级的地图数据,共用一套路网,不仅做到了数据同源、质量同级,也能更灵活的根据车企不同驾驶模式的精度要求,按需提供地图数据服务,进一步降低成本。

腾讯地图产品总经理陈志介绍,HD Air属于腾讯Unimap数据产品矩阵中一员。腾讯计划让高精地图主要覆盖高速快速路和少量精品城市道路,HD Air主要覆盖城市普通道路。

据亿欧汽车了解,HD Air计划在2023年底实现覆盖50个城市,以此助力车企快速实现城市道路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

四维图新:逆势而为,押注高精地图

作为在数字地图领域有20年积累的四维图新,在其他企业选择“重感知,轻地图甚至是不要高精地图”路线的同时,四维图新仍坚持在高精地图上发力。

本次车展上,四维图新推出面向城市高级辅助驾驶的场景地图。基于传统导航地图、辅助驾驶地图、高精度地图、停车场地图“四图合一”的OneMap产品,四维图新解决了智驾系统中的地图“同根”难题,无缝支持舱驾两域交互功能,为“场景地图”奠定了基础。

同时,该场景地图可以解决超出传感器能力范围的场景,比如在缺少车道线的路段以及路口、匝道、弯道等复杂道路场景的需求。据亿欧汽车了解,目前四维图新已完成了120个城市场景地图覆盖,2025年将覆盖150个城市,2027年预计可以覆盖全国。

四维图新CEO程鹏表示:“在L1、L2级别的辅助驾驶阶段,高精地图可能并非刚性需求,对于L3级别的自动驾驶则是可选项,但其对于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一定是必选项。”要达到高精地图同样的效果,纯感知方案可能要堆叠数万甚至数十万的传感器,而高精地图只需要几百元。

新兴企业:新需求带来新契机

在汽车电气化、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新需求的出现催生了许多新兴企业。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带着产品思维,通过为消费者创造新需求而进入汽车行业。

地平线:软硬结合,渐进发展

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除了能源不同之外,另一明显区别便是智能化程度更高,这也推动了主机厂对车规级芯片的需求。

作为智能驾驶计算方案的提供商,地平线发布了基于软硬结合自研的BPU新一代纳什架构。

据亿欧汽车了解,纳什架构聚焦最新的神经网络架构与高等级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利用深度学习加速计算创新技术,通过算法、编译器、架构设计三者相结合,经数据驱动实现自动化验证,持续优化计算密度和能量效率,实现算法效率、灵活性和硬件效率的最优解,从而让BPU拥有“智能进化”持续迭代的能力。

地平线联合创始人兼CTO黄畅表示,BPU纳什具备多项突破性核心技术。独特设计三级片上存储架构,核间高效协同,优化大参数下的带宽瓶颈;多脉动立方加速引擎,实现高能效且低带宽占用;数据变换引擎,支持Transformer细小算子;浮点向量加速单元满足关键算子精度需求;紧耦合异构计算单元高效加速不同类型数据处理;核内、核间、片间高效灵活的多向数据流动,实现计算动态调度与灵活调优;虚拟化技术,透明式提升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数据驱动功耗优化,针对神经网络数据动态范围特性,降低功耗30%。

光峰科技:从电影行业来的跨领域玩家

除了上文提到的马瑞利这个传统供应商外,照明领域也出现了新玩家。

4月18日,激光显示企业光峰科技展出了依托其自研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打造的系列产品,包括车规级彩色激光大灯以及车窗显示、车载投影、智慧表面等车内数字交互解决方案。

考虑到副驾驶不会时时刻刻都有人,所以光峰科技将常规的副驾驶显示器换成了激光投影显示器,既保证了仪表台的一体性,又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可以将该技术应用到车内多个表面,比如天窗和侧车窗,提供更丰富的交互体验。

在后排娱乐上,光峰科技用可折叠式的车载影院取代了显示器。不使用时,幕布会收在天窗上的暗格中,当有观影需要时,幕布会自动放到合适的位置并固定,同时天窗、后排车窗也会通过雾化玻璃技术降低整个后排空间的亮度,哪怕在白天也能保证较好的观影体验。

使用了ALPD技术的全彩激光数字大灯也可以让任何地面变身显示屏幕,配合上车窗外显方案,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迎宾、娱乐功能。

据亿欧汽车了解,光峰科技进入车圈才一年多的时间,便已经和比亚迪仰望系列以及问界M9展开了定点合作。

博泰车联网携手纵目科技:实现1+1>2

随着大算力芯片的发展以及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转变,舱驾一体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

博泰车联网和纵目科技基于行业主流的8155+单J3芯片平台,联合打造了舱驾一体解决方案。

据亿欧汽车了解,该产品座舱覆盖了HUD、仪表、中控、副驾娱乐等常规功能,支持智能语音、人脸识别等智能化功能,同时接入4路AVM,实现实时360°全景影像的拼接与渲染;此外,得益于J3 极致感知融合8155座舱高CPU、NPU算力,行泊系统可实现1R5V12U、3R5V12U以及最高支持5R5V12U的感知融合配置方案,能够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同时,由于舱驾共享一套冷却系统,采用分时复用芯片资源方案,能在满足座舱与智驾系统的算力需求的同时,减少30%的外围件成本。

芯驰科技:“全芯”中央计算架构

在电子电气架构变革的过程之中,芯片企业与主机厂、Tier1之间的沟通合作也越来越多,为了助力主机厂更快向地中央计算架构演进,芯驰科技推出了第二代中央计算架构SCCA2.0。

据亿欧汽车了解,SCCA2.0中央计算架构包括6个核心单元,分别是负责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及整车控制的中央计算单元,负责动力域、底盘域的智能车控单元,以及四个负责数据交互和控制功能的区域控制器。6个核心单元之间采用10G/1Gbps高性能车载以太网实现互联,并采用冗余架构,既确保了低延迟高流量的数据交换,又能确保安全性。

在硬件上,中央计算单元采用高性能X9、V9处理器作为开放式计算核心,并集成G9和E3用于高可靠运算,CPU总算力达到300KDMIPS;智能车控单元采用G9处理器,以及E3 MCU构成的高性能智能车控单元;4个区域控制器则以高性能高可靠的E3多核MCU为核心。

虽然还未完全实现中央计算+位置域的架构,但是芯驰科技在域融合的道路上向前迈了一步。

行易道科技:自动驾驶之眼

作为汽车ADAS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传感器,有“智能汽车之眼”称号的高性能毫米波雷达备受市场关注。

4月17日下午,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全新77Ghz车载远程毫米波4D雷达产品——ALRR300。

据亿欧汽车了解,ALRR300采用了行道易科技自研的多项核心技术,包括稀疏阵列天线设计、压缩感知超分辨算法,采用双芯片级联方案,突破传统采样定理的局限,获得了水平和俯仰角分辨率均小于1度。

该产品进一步缩短了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在分辨率上的差距,实现了更完整、更准确的目标分类,包括6类目标:机动车、非机动车、人、高处、地上、地面目标(不限于灯杆、路牌、桥梁),再次提升了毫米波雷达性能的天花板,也满足了从2023年开始在韩国和欧盟标配的AEB法规要求。

佑驾创新:“行泊舱”全面量产

随着智能汽车产业正进入快速增长期,量产交付和多场景落地成为主要玩家比拼的重点。

4月18日,佑驾创新展示了其全栈自研的软硬件产品及量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辅助驾驶iSafety系列、基于域控的智能领航辅助iPilot系列,以及软硬一体的座舱解决方案iCabin系列。

为了满足不同车企不同车型的需求,iPilot系列包含多款配置不同的产品。

基于TI的TDA4VM、TDA4VMEco和TDA4VH,佑驾创新分别带来了iPilot 1、iPilot 1 eco和iPilot 1 plus三款产品,涵盖低、中、高三种不同的配置,通过一颗芯片即可实现行车与泊车辅助功能的分时复用。

基于地平线的征程®系列芯片,佑驾创新打造了多款不同算力的行泊一体域控产品,包括iPilot 2、iPilot 3和iPilot 3 plus,分别基于地平线J3、J5和双J5研发。iPilot 3 plus作为系列最高配置,算力高达 256Tops,最多支持11路高清摄像头、5路毫米波雷达、3路激光雷达接入,可实现城区NOA与自主泊车AVP等功能应用落地。

在智能座舱领域,佑驾创新发布了集感知与交互于一体的解决方案iCabin。据亿欧汽车了解,该产品基于高清摄像头和高性能车规级SoC,可支持欧盟DDAW以及Euro-NCAP等主流法规要求的疲劳监测、分心监测、视线追踪等功能,多方面保障驾乘安全。

结语:

从各供应商发布的新产品不难看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新老供应商的重中之重,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新技术需求和包容度均领先全球。

在此背景之下,各传统Tier1纷纷喊出了“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的口号,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在中国研发新技术。与此同时,离市场更近的中国本土企业也获得了增长空间,互联网企业和新兴企业纷纷在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庞大消费群体和供应商的双重支持之下,从中国市场卷出来的新能源车企,或将对全球市场形成降维打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