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舍拜梅伊特:一位埃及叉铃演奏者的生与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dc伊西斯 塞舍拜梅伊特:一位埃及叉铃演奏者的生与死

塞舍拜梅伊特:一位埃及叉铃演奏者的生与死

2023-09-03 13: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三:塞舍拜梅伊特木乃伊、内棺、外棺及铭文

一、时代背景

根据棺的形制可以判断塞舍拜梅伊特生活的年代为公元前600年的第26王朝(晚王朝时期),即法老奈卡乌二世(公元前610年-前595年)和普萨美提克二世(公元前595年-前589年)统治的塞易特王朝,当时的首都位于塞易斯(图四上)。塞舍拜梅伊特生前的居所则位于底比斯著名的卡尔纳克神庙,该神庙为古埃及最大的神庙之一,占地超过100公顷,其中的主神庙阿蒙神庙就是塞舍拜梅伊特的工作场所(图四下)。古埃及阿蒙神信仰背后是庞大的官僚体系,作为神庙管理者和神职人员的男女祭司掌管着庞大的土地以供给神庙经济。在神庙的日常活动中,神庙工作人员每日需做三次献祭仪式,将上百份面包、啤酒、水果、熏香、布匹放置在阿蒙神面前的供桌上。而塞舍拜梅伊特和她的同事们则属于乐师-女祭司团队,她们在宗教和节庆仪式上进行表演。另外,在古埃及的一些盛大节日如欧派特节和美丽河谷节,神庙祭司们会将盛放阿蒙神神龛的太阳舟抬出来,围绕底比斯地区诸多神庙举办盛大游行,供广大民众膜拜参观(图五),在游行的过程中乐师们将随行进行演奏(图六)。

图四:塞易斯城及卡尔纳克神庙的位置

图五:抬太阳舟的祭司队伍

图六:随行演奏的乐师

二、演奏乐器:叉铃和麦纳特项链

音乐在埃及的宗教仪式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发挥取悦神灵,驱赶邪恶的作用。神庙中演奏最多的乐器是叉铃(sistrum)和麦纳特项链(menat)。叉铃是由女王、公主和女祭司在宗教仪式和庆典上演奏的一种摇奏乐器。叉铃在宗教仪式上的使用可能与“哈托尔拨动纸莎草丛”的崇拜有关。在古埃及的神话中,传说“音乐女神”哈托尔曾化身为一头牛穿越纸莎草丛驱赶邪恶,发出沙沙的声音。而摇摆叉铃所发出的也正是类似风吹纸莎草的沙沙声,所以哈托尔女神的形象与叉铃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摇动叉铃也可能发挥保护女神的作用。例如在位于丹德拉的哈托尔神庙中的铭文记载道:“我拿起了沙沙作响的叉铃,我紧握叉铃,驱走对天女哈托尔有敌意的人”;“我用脑中叉铃的意念驱走邪恶”。叉铃的使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并且影响深远,从古王国开始一直延续到罗马时期,它们也出现在基督教时期的宗教场景中,如今的埃及科普特教堂举行礼拜时依然使用叉铃。

图七:环形叉铃与神殿叉铃

叉铃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环形叉铃,上半部分由一片弯曲的金属板、三至四条横杆和金属圆片组成,摇晃的时候金属圆片相互撞击便会产生声音(图七左)。中间部分手柄上刻画有哈托尔女神的脸,为一个拥有牛耳的人脸,是判断哈托尔女神的主要特征,这可能与哈托尔女神曾化身为牛的形象有关。这类叉铃通常为青铜材质。另一种叉铃造型采取神殿的外观,被称作神殿叉铃(图七右)。叉铃上部为神殿的正门,有三至四根穿有金属圆片的横条从中穿过,中部为哈托尔女神的脸,下部为手柄。这种类型的叉铃的材质通常为陶瓷。两种类型的叉铃没有功能和含义上的不同,乐师的手上经常各执一种进行演奏。叉铃也常出现在丧葬场景中,以授予逝者美好的彼岸生活。有铭文记载道:“我献给你麦纳特项链、环形叉铃和神殿叉铃。它们属于阿蒙神,九柱神和哈托尔女神,愿他们保佑你极乐长生”。所以,玛利亚博士认为叉铃常被当作祭品献祭,可能与它具有保持永恒的魔法有关。

麦纳特项链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为由多缕串珠组成,后面配有金属、石质或陶瓷的坠(图八左)。如图八右,图中女祭司所拿的便是麦纳特项链后坠的部分,手周围垂下来的便是串珠的部分。除了如图中抓在手中的情形外,麦纳特项链还有多种佩戴方式,它可以和叉铃一起单手握住,可以缠绕在手肘处,可以搭在肩膀上也可以当做项链佩戴。

图八:麦纳特项链及手持麦纳特项链的女祭司

三、神庙乐师的组织结构

作为神庙乐师的塞舍拜梅伊特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因为神庙的乐师一般为精英女性的职业,通常由一个家族的几代女性担任。从事乐师的职业也可划分为不同的阶层,那些受雇于宫殿和神庙的乐师相对于其他的乐师地位更高,他们通常来自贵族阶层甚至王室成员,在他们之下还有一些艺人或非正式的吟唱者,属于乐师职业较为底层的人(图九)。根据从事专业而定的乐师头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职业的组织和阶层头衔会反映出乐师为哪位神明演奏以及演奏的地点,通常为宫殿或者神庙,例如,通过塞舍拜梅伊特这个名字可以判断她是在阿蒙神庙中演奏的乐师。乐师的官职也表明不同的等级和身份,一些人可以获得很高的头衔,如:“监督者”、“管理者”、“监管者”和“长官”。目前尚不清楚各级不同官衔的乐师之间如何协作,以及他们的专长。但可以清楚的是这些官衔不是单纯的荣誉职称,并非虚职,因为这些拥有较高职位的乐师有权力对宫殿、神庙或宗教的乐队进行监督和领导。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拥有高官职的女性乐师通常很少,她们可能接受“kheneret机构主管”或“神圣的崇拜者”的管理,拥有另外一套职位系统。在文献记载里面很少提及,她们的职位可能是根据神庙的职能在宗族内部进行分配。但是从第22王朝(第三中间期)开始,拥有“阿蒙神妻子”头衔的公主掌握权力,她们权势十分强大并且极度富有,她们代表法老,成为底比斯地区实际上的统治者。

图九:乐师阶层的划分

这些神庙乐师的培养应该都是在家庭内部首先接受音乐启蒙,然后再成为职业乐师。因为从乐师头衔的对比可以看出,整个家族成员全部成为乐师是常见的情况。而提及音乐学校和在宫廷或神庙内教授音乐的文献几乎没有。如(图十)所示文献则十分罕见,其大意记载,乐师从小在家庭内部接受音乐启蒙,然后在合适的年龄再到神庙或宫殿接受进阶教育。目前材料表明根据个体和性别情况不同,乐师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差距明显。比如一个被称为Khentj-s的团队中的乐师多为王室成员的侍从,而从古王国时期起,为哈托尔神和其他神演奏叉铃和麦纳特项链的神职乐师,则必须由王后和王室女眷专职担任,地位则显然更高。乐师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雇主,比如为神庙和宫廷演奏的乐师要比为丧葬仪式演奏的乐师的经济收入好一些。

图十:记载乐师受教育的文献

四、塞舍拜梅伊特的棺椁

塞舍拜梅伊特去世之后被葬在底比斯墓地,由于她的棺椁是在Sheikh Abdel-Qurna村购得,所以无法得知其墓葬准确的位置,但购得的内外棺以及木乃伊依然提供了大量历史信息。

塞易特王朝时期主要流行两种外棺,一种为方形棺,整体呈长方形,上部有阿努比斯神的雕像,周围装饰可根据墓主人的地位和财力决定。另一种为人形棺,墓主人塞舍拜梅伊特的外棺即为人形棺,材质为产自埃及当地的无花果木,材质较软容易弯曲且有韧性,在外棺表面布满装饰性的彩绘(图十一)。

在塞舍拜梅伊特的人形外棺的胸饰下方的身体区域有五行图像和数列文字。图像之间有密集的竖排文字,文字写在红黄相间的背景上,图像和文字被边框隔开。其中,第一行为带翼的太阳圆盘。第二行奥西里斯神和托特神主持称量心脏的场景。第三行为阿奴比斯将逝者制作成木乃伊的场景。第四行为可以给予逝者保护的众神的图像。第五行为木乃伊化的神鹰(图十二)。第三、四行的彩绘也则再现了逝者去世时埃及人想象中的场景,其中阿努比斯神主持制作木乃伊,奥西里斯神的两个妹妹伊西斯和奈芙缇斯女神分别守护在逝者的脚部和头部,在木乃伊的周围则围绕着众多神灵保护死者。外棺内部也有着精美的装饰,正面为普塔-索卡尔-奥西里斯神的木乃伊形象的鹰首,手握Was权杖,带Atef头冠,头顶上方有太阳圆盘。而在侧面则绘有保护逝者的伊西斯和奈芙缇丝女神像,其他地方绘满网格纹饰(图十三)。

图十一:方形棺与人形棺

图十二:外棺中部彩绘

图十三:外棺内部彩绘

图十四:内棺背面的杰德柱

塞舍拜梅伊特的内棺为人形棺,材质为无花果木。与外棺不同,内棺完全是个木乃伊的形象,脚下有底座。背后通常有一个立柱被称为“杰德柱”,即使没有立柱但会画出一个(图十四)。内棺面部被特意绘成绿色,古埃及人认为绿色是与植物之神奥西里斯有关的。因为传说奥西里斯被人谋害后又再次复活,犹如春天万物复苏,所以绿色可以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特征。

人形棺内棺可分前后两部分,带有底座,背后有立柱,是典型的第25、26王朝时期底比斯地区内棺的形制。主要有四个装饰和精美的彩绘。内棺正面上方为此类棺放在胸前的标准化形象——带翼的努特女神。如(图十五),胸饰的下方努特神张开双翼庇护塞舍拜梅伊特,胸前还有审判场景和众神排列的场景,均象征着神灵对逝者的保护。在努特神的下方为末日审判的场景。托特神领着逝者去见奥西里斯神,中间放着一个天平心脏被放在其中一端称量,另一端放有象征真理的玛特神的羽毛。古埃及人认为心脏逝者的心脏是一个人思想和精神的居所。审判过程中阿努比斯神在观察,托特神在记录,怪兽阿密特站在托特神身后等待裁决,若心比羽毛重,逝者将会被阿密特吞掉。其中怪兽阿密特是一个想象虚构的形象,它拥有鳄鱼的嘴,狮子的身子以及部分河马的元素。

图十五:胸饰下方张开双翼的努特神

图十六:内棺彩绘及铭文示意图

在内棺正面部分下方的中部绘有铭文,一直到脚部,这段文字内容是来自亡灵书中节选的献祭套语。铭文写在红黄相间的背景上,献祭套语的内容是,可以让逝者分享以国王的名义向神明进献的贡品。之所以称此类铭文为套语,是因为套语总体结构不变,仅是在神的名字、贡品的名称和逝者的名衔上会有变化,运用十分广泛。在献祭套语两侧的区域,对称地排列着神明和以及形容他们的话语,其中有荷鲁斯的儿子们、阿努比斯的多种形象和其他神明。中间小的插图,仍为逝者进入墓室的形象,她已经变成木乃伊躺在棺床上,上方的鸟象征着逝者的精神和灵魂被称为“巴”,它飞回来看望逝者。下方有四个装内脏的罐子,被称为卡努匹克罐(图十七)。内棺内部装饰简单,整体呈白色,上下两半中间均为努特神的形象,其他部分为献祭套语(图十八)。

图十七:内棺正中小插画

图十八:内棺内部

X光透视结果显示木乃伊年龄在35岁或以上,双臂在体侧,手指在耻骨处,大腿之间的区域有大片阴影,可能是亚麻布包裹的内脏,于第26王朝期间下葬。但是检测结果却发现这是一具男性木乃伊,而非棺椁铭文所说的是使用叉铃的女乐师。玛利亚博士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19世纪埃及有大量盗墓贼时常盗取墓葬中的文物贩卖给欧洲的旅行者,所以当考古队购买塞舍拜梅伊特棺椁的时候,文物贩子为谋取更高受益,将另外一个木乃伊放进了棺椁中。而且,到目前为止,埃及学家们还没有发现与她相关的随葬品。

图十九:塞易特王朝时期贵族墓葬通常使用的随葬品

五、讨论与总结

讲座结束后,与会学者就本次埃及考古系列讲座第十四讲、十五讲相关问题与玛利亚博士进行探讨。其中,施劲松研究员提到在第十四讲中在塞易斯城发现有不少外来文化的器物,那么在古埃及的文化演进过程中本土文化始终连贯,还是由于外来的因素使社会关系发生改变?玛利亚博士认为,总体而言古埃及文化保持了相当长的连续性,而塞易斯城出土的来自西亚的器物一方面相当少,所占比例很低,另一方面这些器物更多的是通过民间贸易等文化交流方式传播至埃及,并没有改变埃及的当地社会关系。张雪莲研究员询问,由于棺椁是后期购得,如何判断棺椁和木乃伊与棺上铭文所记载的内容在年代上是一致的?玛利亚博士认为,由于棺椁是19世纪中期购买的,在这个时间段购买的基本不会做伪。至于使用碳十四检测木乃伊或棺,玛利亚博士认为,首先碳十四检测在结果上依然存在一定的浮动和误差,其次,这种类型的棺椁和木乃伊大英博物馆应该都是通过X光扫描检测过的,基本没有问题。再者,这种类型的木乃伊和棺椁博物馆通常不会允许科学家取样进行检测。随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专家和学生也与玛利亚博士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图二十:施劲松研究员向玛利亚博士提问

图二十一:讲座现场

最后,刘国祥研究员再次向玛利亚博士表示感谢,认为此次讲座内容十分丰富,由一件文物为出发点,结合同时代的文献和考古发掘成果,对棺椁中的绘画和墓主人生前所使用的叉铃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重建墓主人的生平,展现出古埃及女乐师的生活风貌。该研究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后赴埃及进行考古发掘和后期研究均具有启发意义。(整理:秦超超、高伟 审核:刘国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