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临沂2023年汛期气象预测和城市防汛工作情况通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z3776航班动态查询 权威发布|临沂2023年汛期气象预测和城市防汛工作情况通报!

权威发布|临沂2023年汛期气象预测和城市防汛工作情况通报!

2023-06-26 06: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自:临沂发布

李刚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伟市市政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张蕊 市气象台天气预报员

临沂市气象局2023年风险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217.8毫米,比常年同期(222.8毫米)偏少5.0毫米(-2.2%),比去年同期(106.8毫米)偏多111.0毫米(+104.0%)。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气温12.6℃,比常年同期(11.2℃)偏高1.4℃,比去年同期(12.4℃)偏高0.2℃。

第一季度我市出现5次小雨降水天气过程,日最大降水量15.3mm出现在2月12日莒南;发生11次大风天气过程,最大风速出现在1月14日沂南大庄29.3m/s(11级);最低气温-19.6℃,出现在1月21日沂南青驼。一季度我市多发的灾害性天气有:大风、寒潮、大雾和低温等。

第二季度我市出现7次中雨及以上量级降水天气过程,日最大降水量47.3mm出现在5月4日费县;发生11次大风天气过程,最大风速出现在4月15日费县本站27.1m/s(10级);最高气温42.1℃,出现在6月22日平邑临涧。第二季度我市多发的灾害性天气有:大风(雷雨大风)、雷电、冰雹和高温等。

预计未来一周,我市多雷阵雨天气,28-29日我市有中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并伴有雷电、7-9级雷雨大风。

预计7月全市平均降水量240~270毫米,大部县区较常年(221.9毫米)偏多1~2成;全市月平均气温在27.0~28.0℃,较常年(26.6℃)略偏高。

预计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150~170毫米,大部县区较常年(207.5毫米)偏少2~3成;全市月平均气温26.0~27.0℃,较常年(25.8℃)略偏高。

经综合研判,2023年7月自然灾害风险总体较往年基本持平或略偏高,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洪涝、台风、风雹、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需重点关注流域性洪涝、台风和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及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

(一)局部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大。7月份为临沂的主汛期,降雨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局地强降雨、台风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发生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和地质灾害概率较大,发生城市内涝、农田渍涝可能性大。建议做好山洪地质灾害、城乡积涝等灾害防范工作。同时要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

(二)强对流天气多发频发影响大。7月份,高温高湿、大风、大雾、冰雹、雷电、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增多,对农业渔业、安全生产、城市运行、交通运输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议做好防暑降温、防雹、防雷电、防大风等工作。

临沂市城市防汛工作开展情况

01

加大投入、综合施策

全面构建与城市发展

相适应的排水防涝体系

临沂市将内涝治理作为城市建设、更新的重要一环,用好“政策、资金、项目”,实施工程带动战略,推动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依据城市排水防涝规划,2019年以来,市区两级累计投资28.74亿元,新建、改造排水管网134公里、方涵16.7公里,治理积水点69处,临沂城区历史上的重要易涝点逐步消除。目前市级管理泵站82座,总排水能力约75万m³/h,其中大型强排泵站9座。所有泵站均按照标准建设双电源(双回路)或使用移动发电车保障应急供电,大幅提升应急排涝能力。目前城区发生一般性降雨不会发生积水现象,遇强降雨积水能够在降雨结束后及时消退。

二是坚持系统发力。畅通排水系统的关键在于贯通主要水路。临沂城区通过建设大型排水方涵、强排泵站等方式,先后打通了五洲湖南片区、八一路片区、宏大路片区等十余处大片区的排水主通道,同步改造沿线周边管网,形成“管网-主涵-河道”的完整畅通的收集排放体系。所有新建工程雨水管网、方涵等设计重现期执行大城市中心城区5年一遇标准上限值,实现最大排水功能。这些片区治理成效十分显著,特别是北城新区的武汉路周边、五洲湖南片区、兰山老城区的八一路片区在治理后的几次强降雨中未发生积水现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治理前后的巨大变化。

三是坚持综合治水。做好各类涉水工程结合文章,加快推进老城区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市管区域2023年前完成36条道路、81.5公里管网改造,并对780多公里雨污水管网进行检测修复。全面实施北城新区雨污错接整治,先后治理293公里市政管网以及180多个小区、单位等排水单元内部错接问题,恢复从排水户到管网的全程分流,提升管网运行效能。

02

四级联动,优化流程

全面构建协同高效的防汛指挥体系

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压实压紧各级各部门责任,确保响应快速、组织有序、流程顺畅。

一是完善组织领导。建立市级统筹、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城市防汛工作机制,畅通指挥体系,发挥最大合力,全市15个县区(开发区)、22个街道、385个社区全部成立城市防汛机构,对中心城区防汛实行统一指挥,加强对各县的防汛指导协调,形成上下联动、全市一盘棋的城市防汛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制度流程。建立会商决策、预警发布、指令下达、响应启动、信息报告的闭环式防汛模式,对照最新标准修订完善城市防洪、城市防汛、闸坝调度、车辆布防等预案方案,组建城市防汛专家库,健全制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城市防汛工作迈上规范化、标准化轨道,提升整体应汛效能。

三是完善监督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落实、预案制定、队伍组建、物资储备、重点部位防范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汛前开展多层次检查,县区、部门自查、市级抽查,有效消除风险隐患。汛中实行“一雨一考核”,对每次降雨应对情况进行通报,抓好问题整改。汛后全面总结,梳理短板不足,系统改进提升。

03

夯实人防,强化技防,

全面构建智能精准的信息化平台体系

对标先进地市提升防汛队伍能力和物资装备,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准,大幅提高应急防汛效率。

一是打造多元化防汛队伍。按照“属地为主、多级保障、专业应急”的原则组建城市防汛队伍,临沂城区现有抢险队伍114支、5800人。根据需要调动应急、消防、军分区、武警等专业力量,动员社会专业组织参与防汛抢险。每年开展演练培训,提高队伍实战能力。

二是打造高端化物资装备。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全市共有城市防汛物资储备仓库55处,备齐备足编织袋、挡水板、警示牌、防汛雨具等常用物资和排水泵、救生艇、挖掘机等抢险设备。全市各县区移动排涝泵车全覆盖,移动排涝能力达到4万立方/小时,在应急排涝除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打造智能化防汛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研发智慧排水防涝平台,包括12个应用系统,实时监测城区400余处低洼区域积水深度、河道水位、排涝流量等信息,并共享公安交警道路视频监控和气象、水利等部门数据,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内涝监测一张图。同时实现130多座闸坝、泵站的远程控制、一键启闭,依托车辆管理系统和视频对讲系统科学指挥防汛车辆、人员。平台自运行以来,对每次降雨进行精准监测预警,为防汛决策指挥提供强大信息支撑。

04

聚焦关键,一处一策

全面构建科学有力的防御抢险体系

2019年以来,共有效应对37次强降雨天气,迎战台风“利奇马”、“烟花”、“梅花”,防范沂河60年一遇洪水和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第二多值降水,保障城市未发生较大灾害损失和人员死亡。

一是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汛期全天候监测雨情水情汛情,气象部门发布重要天气预警时,第一时间报告同级防汛指挥长并建立直达社区防汛责任人的临灾暴雨预警 “叫应”机制,确保预警全覆盖。各级防汛责任人在接到指令后,半小时内到岗到位。统筹城市防洪和防汛、外河和内河、上游和下游,建立河道、水系联排联调机制,密切关注沂河等主要河道行洪,保证城区积水高效外排。

二是强化重点部位防控。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故教训,对中心城区重点部位“一处一策”落实预案措施,做到定人、定岗、定责。明确城区容易出现积水内涝的34个铁路涵洞、74个立交下穿、35个地下过街通道、隧道的专门值守人员,安装积水警示系统,施划涉水警戒线,配备警示牌、挡水板、沙袋等物资,发生较深积水时及时实施交通管控。明确66 个地下商超、24 个公共建筑地下车库、389 个小区地下车库以及地下人防设施的管理主体和抢险人员,行业部门加强调度监督,遇极端天气落实关停措施并提前疏散人员。明确城区307条主要道路的巡查抢险责任人,降雨期间加强雨水口值守、助排,清理倒伏树木、围挡、广告牌等,对积水较深区域设置警戒、实施机械强排,防止道路出现大面积积水现象。

三是强化重要领域防范。相关部门按照分工抓好地质灾害、学校、在建工程、企业等度汛管理,高铁站、飞机场、汽车站等管理运行单位加强场站排涝,属地落实抢险责任,确保人员安全。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加强极端天气设施巡检,落实备用方案和应急设备,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建立城市熔断机制,一旦预判可能发生较大范围积水险情,果断停工、停业、停课、停运,将灾害降至最低。

四是强化人员转移避险。全面排查老旧小区、危房、老年房、自建房等薄弱环节并建立台账,逐一落实包保责任,制定转移方案,明确转移责任人、转移路线、转移地点和安置措施。加强降雨期间巡查,对受威胁区域人员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发布会后,

媒体记者现场采访

市城市防汛相关情况

答记者问

据了解,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防汛指挥中心是我市城市防汛的指挥调度中枢,请问都具备什么功能?在城市防汛中发挥哪些作用?

我市城市防汛指挥中心2019年建成运行,进行了多次升级,软硬件设施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准,目前平台包括12个子系统,构建起集“监测预警、工程调度、风险分析、决策指挥”于一体的排水防涝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为城市防汛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一是实现汛情全时监测。通过建立覆盖整个城区的立体监测网络,实时监测150多处低洼路段和立交下穿积水、30余处重要区域雨量、20多处河道水位等信息,构建功能强大的“内涝监测一张图”。累计对37次强降雨、3次台风过程发出预警500余次,为防汛决策和抢险提供有效依据。

二是实现设施智能控制。通过物联感知手段,对城区140多座闸坝、泵站实现远程启闭并实施调取设施运行状态,大幅提高排涝效率。同时将城区雨污水管网信息纳入平台并开发GIS空间分析功能,科学调度管网运行,保障最大排水能力。

三是实现资源科学统筹。依托平台建立全市城市防汛视频调度系统,实行多部门联合会商。将城区防汛队伍、物资、车辆等信息录入平台并进行电子标记,确保随时拉得出、用得上。开发智能井盖管理系统,动态掌握1.5万个排水井盖运行状态,有效保障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今年,我们进一步对平台进行升级。一是在城区重要位置新增水雨情监测设备360余个,扩大城市内涝感知范围,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二是整合优化视频监控点集成平台,并对相关功能进行升级完善,提高平台运行的稳定性和精准性。

近年来,我市城区强降雨等天气多发易发,并多次受到台风影响。即将进入主汛期,市城防指下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汛期市民出行和避险应注意哪些事项?

市城防指将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突出重点,严阵以待,全力做好应对主汛期准备。

一是加强值班值守。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和降雨情况,及时向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发布防汛预警信息,城区防汛人员时刻保持待命,做好应急防汛准备。

二是抓好网格防汛。中心城区划分16个防汛网格、128个小网格,每个网格明确四级责任领导和联络人。对各类立交下穿、地下空间、低洼易涝点等做到定人定岗定责,落实危险区域人员包保转移责任,高效处置各类险情。

三是加强检查考核。市城防指将加大对各区、有关部门防汛工作的督导检查,压实各级防汛责任,形成最大防汛合力。同时实行一雨一考核、一雨一总结,不断提升人防物防技防能力,确保今年汛期安全度汛。

借此机会,提醒广大市民做好汛期安全防范。一是关注天气预报,当遇到台风、强降雨等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或到低洼区域。二是驾车遇到积水路段,尽量选择绕行或停放到高地。行人远离路灯杆、电线杆、排水井盖等设施,避开高空悬挂物、广告牌、大树等区域。三是地势较低的小区地下车库、沿街商户等提前准备沙袋、挡水板等阻水物,落实防倒灌措施。

现场实物展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