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折腾】蓝天NH57准系统笔记本上手折腾测试(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pu插槽1150 【硬件折腾】蓝天NH57准系统笔记本上手折腾测试(上)

【硬件折腾】蓝天NH57准系统笔记本上手折腾测试(上)

2023-08-23 04: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尽管这几年我还是玩了很多电脑硬件,但近几年都是在用台式机,对笔记本了解的较少,那也是因为台式机相比同价位的笔记本有着更好的散热和更高的性价比,而且笔记本相比台式机来说有着更严格的功耗墙和温度墙限制,处理复杂任务和玩大型游戏我一直都很倾向台式机,前几年还在上学的时候有三年我是走读的,也就有很多机会使用台式机,但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后面就要去外面租房或者住公司宿舍,到时候住处的空间可能比较小,计划携带的行李能少尽量少,就不得不放弃体积较大的台式机,选择转战ITX主机或者准系统笔记本。

本来我也考虑过玩ITX的,手上也刚好有一块4K的便携显示器,但台式机前面基本上已经拆了卖光了,搞一台ITX又要重新买好多配件,电源可能也要上SFX电源,再加上今年受虚拟货币挖矿的矿潮影响,显卡价格比较贵,二手也存在很多矿卡和维修过的卡,后面去租房或者住公司宿舍空间比较小,有可能只能在床上使用电脑,前面搞了一台GPD Win Max掌机性能即使不算是太差,不过那玩意的屏幕还是挺小,也只是一台低压U的核显本,把台式机卖了以后我也拿它做过主力机来使用过一段时间,就感觉拿那玩意来作为一台学习或者办公用的机器还是挺为难自己的,就打算入手一台高性能的笔记本来使用。

目前我玩笔记本的经验较少,不过在台式机组装方面还是有一点点经验的,虽然现在很少搞也较为生疏就是了,因此就考虑买准系统笔记本来自己搭配兼容的配件使用,英特尔那边新平台可以选择的准系统笔记本就有P775,P870,X170之类的,虽然它们可以更换显卡,但是我个人对Intel这几代CPU的性能和祖传14纳米的工艺都不是很满意,而且这几款准系统笔记本价格上也都不便宜,对于刚出来工作,赚钱能力极为有限的我来说可能并不适合。

而AMD这边的话,让我比较期待的锐龙准系统笔记本在去年就出了蓝天NH55,不过刚出的那会也确实很贵,当时我还在学校上学,没有收入来源,连1660Ti的空机可能都买不起,而且听说这个机器的CPU功耗限制在65W,不能完全发挥出锐龙台式机CPU的实力,还是纠结了很久,3700X在2019年发布的那会我也很想搞一块来用,可是两千多的售价当时对于我这个穷学生来说确实也买不起,当时就只能利用已有的配件,将X99搭配E5刷上鸡血BIOS凑合用。

如今工作后我有了收入来源,之前把X99和E5卖给矿老板也卖了个不错的价格,这台机器的空机和需要搭配的CPU也总算是到了一个可以让我接受的价格,经过一番考虑后我最终入手了这台蓝天NH57的空机来自己安装配件使用,它可以支持AM4的锐龙3000系的台式机CPU,不过显卡是无法更换的,虽然现在我没什么时间来玩游戏了,对显卡要求不高,但考虑到这个机器是无法更换显卡的,所以才买的2070版。

说实话这个节点购买这台机器确实有点不太合适,这玩意Zen2和20系显卡的搭配属于上一代产品了,而且说实话全套组装下来并不便宜,甚至加点钱都能买新产品了,目前也有Zen3和30系显卡的笔记本可以选择,例如联想的R9000,华硕的天选2之类的,不过那俩玩意目前经常缺货不好买,首发原价根本抢不到,甚至有些疯狂的矿工也可能会使用它们挖矿,二手也就不太好买,而这台准系统笔记本的话虽然之前我也考虑入闲鱼二手,不过当时看到的有几台其他配件都不太合我的意,好不容易找到一台合意的机器卖家后面又不出了,而矿潮期间有些疯狂的矿工也确实有使用笔记本挖矿的,因此我还是决定空机买台全新的好了,最终花了5500买了这台型号为蓝天NH57AF1的空机,剩下的配件淘二手来自行搭配。

说了那么多就进入正题吧,因个人知识匮乏却缺少经验,这也不能算作评测,只能算是自己的折腾测试,可能也存在很多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凑合看看吧,有什么说错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谢谢。

机器机身/接口方面篇

首先是A面,蓝天NH57相比NH55的差别似乎就是A面升级为了金属棱形的这样一个外壳,好不好看的话就见仁见智了,个人感觉还行。

B面的话则是一块15.6寸的屏幕,分辨率为1920x1080,支持144Hz的刷新率,顶部则有摄像头,可以用于视频聊天。

但是说实话因为我之前台式机那台4K 31.5寸的显示器用了很久,这块屏幕感觉还是小了点,不过那台屏幕只有8寸的GPD掌机我也用了一段时间,现在算是勉强习惯小屏了。

分辨率方面的话,前面我也是4K显示器用习惯了,同样曾考虑找准商为这台机器定制一块4K屏,不过高分辨率感觉还是要在尺寸较大的屏幕上才能体现出其优势,我也还有一台15.6寸的4K便携显示器,所以考虑了一番后还是用原装的屏好了。

顺带一提这个机器虽然看上去是有点傻大黑粗,但它还是支持单手开合的,不过最大只支持135度的开合角度。

C面则是键盘和触摸板,开机键位于右上方,左下角则是NV的RTX,创新Sound Blaster Cinema 6和HDMI的贴纸,后面还是想贴点其他的贴纸玩玩。

键盘和触摸板的体验的话,个人感觉还行,但手感当然还是不如外接的外设,说实话原装键盘和触摸板我平常不怎么用,也是外接以前台式机用的罗技G502和G610来使用,但为了挡灰还是给键盘配了个键盘膜。

键盘支持RGB调色,可以在控制中心里调。

D面的话那两个圆的口和四个方形的口则是进风孔,左下角和右下角那几个整齐的孔则是扬声器孔,左边那个是电池,旁边那个则是商标。

接口方面的话,这台机器机身右边配备了音频输入/输出,和一个USB2.0接口,可以外接音箱,耳机,麦克风使用,那个USB2.0应该是给有些音频外设供电用的,当然用来插其他USB设备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USB2.0的速度在现在看来确实是比较慢了。

机身左边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为防盗锁孔,RJ-45有线网络接口,两个USB3.0 Type-A接口(协议应该是USB3.2 Gen2的),还有一个TF卡槽。

这里个人感觉读卡器部分或许配备SD卡槽更好一些,那样要读一些相机或者其他设备的SD卡就比较方便,而且TF卡也可以转接成SD卡,这个机器只提供了TF卡槽的话,感觉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是有点不太方便。

机身后部主要为视频输出接口和供电的接口,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是一个Type-C,HDMI,迷你DP,电源的接口。

其中那个Type-C应该可以支持USB 3.2 Gen 2的传输协议,同样它也是可以支持视频信号输出的,但需要搭配支持视频信号传输的线才能支持视频输出,我拿一根雷电3的线用来连接这台4K的便携显示器是没有问题的,支持4K 60Hz 8bit的色彩输出,触控功能也能正常使用,可惜这个接口并不支持雷电3,想要雷电3的话目前还是要买英特尔CPU的笔记本才行。

在N卡驱动面板里可以看出这个Type-C的视频输出是走的DP的协议,不过DP的协议是1.2还是1.4的我就不清楚了,HDMI应该是2.0的,不过现在DP1.2和HDMI2.0也能够满足我接4K 60Hz刷新率显示器的需求了,DP1.4和HDMI2.1要接更高刷新率的4K显示器或者8K分辨率下才用得到了。

简单拆解,安装硬件部分

介绍完这台机器的机身和接口以后,就要安装硬件了,因为这台准系统我买的是空机,所以要安装配件后才能使用。

首先把电池拆下来,这个电池拆卸很简单,只要扭下这两颗固定的螺丝即可拆下,在对笔记本进行硬件更换的时候建议取下电池,避免带电操作而产生损坏硬件的风险。

这块电池的型号为PB50BAT-6,是一块11.1V 62Wh的锂电池,不过从这块体积很小,瓦时也不是很高的电池就能看出这台机器的续航时间并不长,尤其是安装了高功耗的配件和在高强度使用的场景下,不过这台电脑我一般都是插电使用的,外出都是用那台GPD掌机,对于续航有要求,在外需要经常使用电池的用户来说,这台笔记本可能就不太合适了。

说了电池以后顺带说一下电源适配器,这台机器的电源输入要求是19.5V 11.8A,算下来19.5x11.8=230.1,因此需要230W的电源才能带动,我这台机器标配的电源是群光的230W。

另外这款机型1660Ti版的电源适配器是180W,2060/2070版的电源适配器是230W,因为移动端1660Ti的功耗只有80W,相比移动端115W的2060和2070功耗更低一些,因此搭配的电源适配器功率就可以小一点。

回归原题,拆下电池后再取下这五颗螺丝再向前一推,即可取下后盖,不像有些笔记本拆机取下螺丝后还需要用撬片慢慢撬,这点是要给好评的,之前我拆那台GPD掌机刷BIOS取下所有螺丝后就要拿撬片慢慢将后盖打开,拆的时候也要非常注意,以免损坏卡扣,而这台机器拆机维护和更换配件是比较方便的,算是比较符合我的口味。

取下后盖后,就可以对这台机器进行一些配件的更换了,比如硬盘和内存,我先来安装CPU。

这台机器的采用了双风扇六热管,CPU使用了双热管,显卡使用了四根热管来散热。

安装或者更换CPU则要把散热拆下。首先把左边的风扇线拔掉,按照1到8的顺序取下8颗螺丝(螺丝孔附近标注有数字),即可拆掉散热。

取下散热后就可以看到GPU核心和AM4插槽了,其中N18E-G1R-MP-A1就是RTX 2070在笔记本上所使用的核心,也就是图灵架构里定位中端的TU106核心,它有2304个CUDA核心,64个光栅单元和144个纹理单元,SM单元为36个,负责深度学习的Tensor Core为288个,负责光线追踪的RT Core为36个,TDP的设计为115W。

CPU插槽则是台式机使用的AM4插槽,支持锐龙3000系Zen2架构的处理器(不包括APU),芯片组为B450,虽然B450理论上更新BIOS可以支持Zen3,不过这个机器还没有更新BIOS,目前可能还无法支持Zen3,也就是锐龙5000系。

CPU方面我安装的是锐龙7 3700X,之前是1400收的二手,虽然这个U在2019年出了以后我就想买了,可是一直没有钱,两千多的售价感觉也有点贵,如今1400入手了一颗二手,算是我个人可以接受的价格,英特尔那边新平台在这个预算下也买不到8C16T的U。

CPU安装完成后就可以把散热装回去了,不过把散热器装回去之前一定要记得给GPU核心和CPU上面涂好硅脂,我用的是买机器附赠的两管小硅脂,不知道导热效果怎么样,以后有需要再买更好的硅脂来换吧。

说实话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装机和折腾硬件了,所以涂的还是不太好。

确保CPU安装正确,硅脂涂完后就可以把散热装回去了,装回去的顺序依然是按照上面螺丝孔的顺序来扭回去,再将左边风扇的线插回去即可。

然后来安装内存,内存我安装的是两根三星DDR4 3200 8G的内存,是420买的二手,卖家也是从R9000P上拆下来的,时间是今年第九周产的。

这个内存是双面四个颗粒共8个颗粒,也就是4组Bank Group的内存,目前笔记本的内存也分为2组Bank Group和4组Bank Group的,这里简称为2BG和4BG,分辨2BG和4BG的内存就是查看它的内存规格,1Rx8,2Rx8,2Rx16的内存通常是4BG的,1Rx16的内存规格则通常是2BG的。

这里要说一下这台笔记本还是推荐上4BG,也就是双面8个颗粒的内存,4BG的内存性能相比2BG的内存要更好一些,内存性能对于AMD平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样这台机器个人感觉还是有点挑内存,之前由于内存卖家离我这边比较远,我就找本地比较熟的有个老板借了一根杂牌的DDR4 4G 2400单面颗粒的内存来测试,结果试了就点不亮,同样这个机器早期甚至对3200频率的内存也存在一定兼容性和黑屏的问题,使用2666的内存才较为稳定,不过目前我安装了双通道3200频率的三星内存使用了一段时间没什么问题,所以这台机器在选择内存的时候,一定不能选择杂牌条或者寨条。

硬盘方面这个机器提供了两个M.2接口,支持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之前我用一块SATA协议的海力士SC308好像就没有认盘,上面那个支持PCIE 3.0x4的协议,下面那个是PCIE 2.0 x4的协议的。

最终我在PCIE3.0x4的接口上安装了512G的三星PM9A1,PCIE2.0x4的接口上安装了1T的三星PM981A,这里大家可能就有点疑惑,PM9A1不是PCIE4.0的固态吗,这台机器上PCIE4.0的固态有什么意义呢?

这里说实话本来我刚开始是用那条1T的三星PM981A做为系统盘使用的,但是后面在使用CPU-Z和HWiNFO查看信息的时候发现这个Nvme接口有可能是可以支持PCIE4.0的,所以才有点激动的搞了块PM9A1来试试能不能尝鲜,结果还是不行,这个Nvme接口还是只能支持3.0的协议,最后用下来那块PM9A1插在PCIE3.0x4的接口上感觉还是比一般的Nvme硬盘快很多的,就懒得退货了,最终就使用PM9A1做为系统盘,PM981A放软件和游戏。

SATA硬盘这边我安装的是一块Intel的S3500 600G,这玩意是我好几年前给人家升级服务器从上面拆机下来的,通电三万小时以上,然后又在我台式机上用了两年,最终装到了这块笔记本上用,健康度还剩98%,应该还能用一段时间吧。

无线网卡这台机器原装的是英特尔的AX200,虽然AX200在安装魔改后的杀手驱动后也能变成1650x,但我还是搞了个正经的杀手1675x,来试试杀手的网卡怎么样,之前脑子进水280收的二手,确实比较贵,目前我干一些低收入的工作例如送水,也要送80桶水才能买到这个,虽然确实比较奢侈但还是不想那么多了,尽管现在已经成为被生活压榨的社畜了,但我搬完砖下班后能有个好玩的玩具玩玩也不过分吧?

顺带一提这个网卡底层其实和英特尔的AX210一样,在有些软件中也会被识别成AX210,只是硬件ID和AX210不一样,支持安装杀手的驱动而已。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我给AX200安装1650X的驱动那里搞错了,那边AX200装上杀手的驱动后不能支持GameFast,这个1675X可以,虽然我现在住的地方没有安装Wi-Fi6的路由器,但机器方面安装了对应的网卡,在接入Wi-Fi6的网络还是有提升的。

说实话网卡原装的AX200其实也够用了,不想买杀手网卡的话,魔改下杀手的驱动给AX200安装也行,确实有使用Wi-Fi6 E网络的需求的话,再换AX210或者1675x。

还有刚开始我也觉得现在杀手怎么有点偷懒了,Intel网卡换下硬件ID和贴纸就成自己的网卡了?后面才知道Killer网卡的Rivet Networks公司在去年就已经被就英特尔收购了,英特尔确实在网络设备这方面还是有多年经验的,之前我给人家搞服务器的网卡就接触过Intel的X540和X550的万兆网卡。

安装完所有配件后,就可以把电池和后盖给装回去,安装系统和进行性能测试了。

这台机器原厂BIOS是蓝天NH5xAFx的公版BIOS,后面我刷了XMG APEX 15的BIOS,开机LOGO就变成了XMG的,感觉这样的话这款模具除了XMG的BIOS可以刷以外,应该也可以刷上炫龙M7和神舟A7000的BIOS。

注意刷BIOS有风险,有时候刷上了可能还是会存在兼容性问题,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还是推荐用原厂的BIOS就好。

这里附上和NH57同模具机器XMG APEX 15的BIOS和软件的下载地址,驱动和控制中心我也是在这里下载的。

https://download.schenker-tech.de/package/xmg-apex-15-xap15e20/

另外蓝天原厂BIOS可以在repo.palkeo.com/clevo-mirror这个网站下载,提示登录的话用户名和密码都是repo。

这款机器是按F2进入BIOS,进入BIOS后可以看出BIOS虽然是图形化BIOS,但能设置的选项很少,可以设置的东西及可玩性远远没有锐龙台式机的那样多,不知道有没有办法解锁BIOS的隐藏选项和高级选项,只有后面有时间和精力再看看了。

装系统方面没啥好说的,按照常规的方法就可以把系统装上。

硬件解析,跑分测试篇

装好系统和需要的软件以后,先上娱乐大师的配置和跑分图,然后我再对安装的硬件做一些简单解析。

Master Lu我还是用的旧版,新版不太习惯,反正也只是娱乐一下。

CPU篇

CPU我安装的是锐龙3700X,这颗CPU的架构是AMD的Zen2架构,采用了台积电7nm的工艺,核心和线程数为8核心16线程,基准频率为3.6G,最大睿频为4.4G,有着32M的三级缓存。

虽然和同代笔记本的4800H相比同样是8核心的CPU,但4800H的三级缓存只有8M,默认TDP也限制在了45W,也就是说即便这款机器的给CPU的功耗只有65W,那么3700X长时间工作的频率相比4800H来说也是更为稳定的。

不过这款机器的CPU确实只提供了65W的功耗,让人感觉还是有点少,但是安装了AMD Ryzen Master软件设置精准频率提升后,TDP可以解锁到78到88W,接下来的测试就是在这个功耗墙下跑的。

跑分我使用了CPU-Z,CINEBENCH R23和国际象棋,这颗CPU在这款笔记本上的跑分如下,跑分结果仅供参考。

内存篇

内存我上的是两根三星DDR4 3200 8G,Bank Group为4BG的内存,但由于时序较高,22-22-22-52在我个人看来也算是非常高的时序了,这台笔记本虽然可以采用台式机CPU,但内存方面就无法和台式机的CL16甚至CL14低时序的内存对比了,因此跑分就会低一点,延迟也会高一点,但也算是可以让人接受的范围,不知道这台机器对金士顿骇客神条支持怎么样,那个内存的时序好像只有CL20,但考虑到这台机器比较挑内存,我最终还是使用的三星原厂内存。

附上AIDA64的内存与缓存测试,关于内存写入速度只有读取速度一半的话,这个和Zen2处理器的架构有关系,3700X的CCD和IOD核心之间的写入带宽确实只有读取带宽的一半,如果是3950X的话就不会,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为3700X是3950X规格砍半的产物而造成的,不过Zen2的缓存速度相比Zen架构来说还是要快不少,一般的应用对于内存写入性能确实不太敏感,所以这里内存写入速度只有一半的问题一般用户可以忽略。

硬盘篇

硬盘很多东西在上面也说过了,但还是附上系统盘PM9A1 512G在PCIE3.0 x4下的跑分,相比一般的PCIE3.0固态还是快很多的,所以就懒得退货了,买了就好好用。

显卡篇

虽然前面在拆机的时候我对这台机器的显卡规格做了一些简单的解析,下面就来点复杂一些的解析以及跑分测试,虽然现在工作后玩游戏的时间非常少,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生活上了,但考虑到这台机器无法更换显卡,2070的显存相比2060也更大些,在有些比较吃显存的游戏或者应用中表现也会更好些,所以才买的2070版。

虽然这款显卡是上一代产品了,和30系的高端卡相比也有些落后,但我个人现在也没太多时间玩游戏,对显卡的要求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附上GPU-Z的图片,从规格上可以看出它除了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相比台式机的2070更低一些以外,其他参数都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型号看上去和桌面端的一样,参数上也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完整的TU106核心,但受限于移动端功耗墙和温度墙的限制,115W的移动端2070实际上的性能应该和桌面端160W的2060差不多。

不过这款2020年4月才发布的移动版2070相比2019年1月发布的移动版2070来说,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2019年1月发布的移动端2070核心频率为1215MHz,Boost频率为1440MHz,显存频率为1750MHz。而这款2020年4月发布的移动版2070的核心频率为1260MHz,Boost频率为1455MHz,显存频率为1375MHz。

通过查资料我才得知2020年出的这个是Refresh版的,Refresh版的移动端2070虽然核心频率差别不大,但显存频率却下降了375Mhz,显存带宽同样由448G/s下降到了352G/s,不过似乎对显卡整体性能影响不大,我想可能是由于GDDR6显存的功耗较大,笔记本这边考虑到功耗问题才把显存降频使用,Refresh版的移动端2070采用的是TU106B核心,和一般的TU106核心相比改进了显存性能,所以在显存带宽下降了很多的情况下,性能才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附上3DMark的各项跑分,跑分结果仅供参考,后面我也会做几款游戏的测试。

关于图灵架构新技术的简单解析

说完显卡的规格和简单跑分方面后,我个人再对NV的图灵架构做一些简单的解析,虽然现在新卡已经发布了很久(说实话不是空气显卡嘛),我还在做旧卡的解析意义也不大,但30系显卡我现在买不到也买不起,就来做做上一代产品的一些解析吧。

图灵架构的20系显卡于2018年发布,不过20系显卡刚发布的时候买的用户确实不多,原因就是20系显卡的价格相比10系显卡要贵不少,性能提升相比9系到10系来说却并不大,刚发布的那会很多用户也遇到了显卡花屏,死机的问题,软件方面由于那会支持光线追踪的游戏较少,DLSS1.0的画面质量并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这些都阻碍了图灵新技术的发展。

直到2020年微软才在DirectX 12 Ultimate中为光线追踪制定了标准,DLSS2.0在画面质量上相比DLSS1.0来说也有了更大的进步,图灵显卡的新技术才有了用武之地,可是到那个时候又过了几个月后,30系显卡就发布了,30系显卡若是能以官方定的正常价买到的话,确实要比20系显卡香不少,例如安培架构定位中端的3070就可以达到20系旗舰2080Ti的水平,说20系显卡是有点惨的话,我感觉也不为过。

记得20系显卡刚发布的时候我入了AMD的Vega,当时还在折腾Vega56刷64的BIOS,感觉20系显卡的发布似乎还恍如昨日,现在却已经过了3年了,距离30系显卡的发布马上也要过去一年了,明年或许下一代的新架构又会取代现在的产品,到时候也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取代现在的老技术。

不过现在受矿潮影响,显卡几乎不可能以正常价格买到,说实话我Vega64在今年1月就卖掉了,才卖了2300感觉血亏,到后面甚至Vega56卖五千多都有矿老板收,要是能卖高一些的话,那么这台准系统的花费就能更少一些了,现在出来混发现钱不好赚,看到那个我只能默默流泪。本来我也想等3060或者3070的锐龙准系统笔记本的,但把台式机卖掉以后还是想搞台用着舒服点的机器,有刚需的需求才入了这款,现在我对显卡要求也不高,买了就好好用吧。

说回图灵架构本身的话,虽然刚开始确实存在软件适配不好,价格的提升对不起性能的提升等各种问题,但20系显卡的图灵架构相比10系显卡的帕斯卡从架构方面来说的话提升还是巨大的,例如图灵架构首次引入了负责光线追踪的RT Core和负责深度学习的Tensor Core,这使得它在光线追踪和深度学习中相比帕斯卡架构来说就提升巨大。

另外20系显卡也是NV首次支持DX12 Ultimate的显卡,DX12目前也分为DX12.0,DX12.1和DX12.2(也就是DX12 Ultimate,同样可以被称为DX12 feature level 12_2)。

从9系显卡麦克斯韦架构开始,NV就首次支持了DX12.1,DX12.1除了需要支持DX12.0的Typed UAV Load,Resource Binding,Tlied Resources那几个特性以外,还需要支持Conservative Rasterization(保守光栅化)和Raster Order Views(光栅顺序视图),例如帕斯卡架构除了支持DX12.0的特性以外,还可以支持光栅顺序视图和第二级别的保守光栅化,自然就可以支持DX12.1了。

而DX12 Ultimate除了加入了DirectX Ray Tracing(简称DXR),还加入了Sampler Feedback(采样器反馈),Mesh Shader(网格着色器),Variable Rate Shading(可变速率着色)这几项新特性。

其中GPU硬件上支持DX12 Ultimate除了光线追踪方面需要符合DXR1.1的规范以外,可变速率着色需要支持第二级别以上,网格着色器需要支持第一级别以上,采样器反馈需要支持第0.9以上的极别,保守光栅化和光栅顺序视图则均要支持第三级别,才能达到DX12 Ultimate的最低标准。

而图灵架构在DX12 Ultimate发布之前就已经支持了这些新技术,所以图灵架构在图形性能上相比帕斯卡架构来说可能提升并不是很大,但架构方面的改进却是巨大的。

除了架构上的提升以外,图灵架构也首次支持了FP16的半精度浮点运算(麦克斯韦不支持,帕斯卡的FP16的比例为1:64,图灵为2:1),图灵也支持了帕斯卡所不支持的Native 16bit Shader Ops,Resource Heap从帕斯卡仅支持的第一极支持到了第二级。

虽然DirectX诊断工具和任务管理器中图灵还是只能支持DX12.1的特性,但DX12.2的新特性和功能在支持的游戏中已经可以使用枚举的形式来调用了,只要Win10的版本大于2004,N卡的驱动在450.82以上的版本就可以使用,Xbox Game Bar设置中的游戏功能在硬件符合标准的情况下也会提示系统是否支持DX12 Ultimate。

聊了聊图灵显卡带来的新技术以后,再来进行3DMark的几个新特性测试下的跑分吧,然后我再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个新特性。

首先是DirectX光线追踪功能测试,测试下来帧数并不能让人满意,只有15帧,所以很多人说低端卡光追就是个笑话,正是这个原因。

不过正是因为光线追踪对显卡性能的要求也比以往更高,同样也需要耗费巨大的GPU算力才能完成,因此DX12 Ultimate微软除了给光线追踪制定了标准以外,引入的其他特性则是降低复杂图形对显卡运算资源的消耗,从而弥补光线追踪所带来的巨大帧数损失。

然后是可变速率着色VRS的功能测试,目前VRS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级别的VRS可以让游戏开发者对单个图形指定特定的着色率,第二级别的VRS可以让开发者对游戏中每个图形的不同区域指定不同的着色率,这个之前我在测试Intel的Iris Plus G7核显就提到过。

图灵架构则可以支持第二级别的VRS,第二级别的VRS需要GPU支持16x16大小的屏幕空间平铺,测试下来第一级VRS的性能增益为51%,第二级VRS的性能增益为72.9%。

接着是网格着色器功能测试,网格着色器则可以用于高效渲染游戏中的复杂场景,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就会发现,画面选项中环境或者物品的细节设置的越高,除了对显卡要求更高了以外,对CPU性能的要求同样变的更高,同时对游戏帧数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在开放世界游戏中的复杂场景下CPU性能不足的话,就会导致游戏帧数出现巨大的下降。

而网格着色器在渲染过程中则会将绘制三角形的任务从CPU转移到GPU,这样在复杂场景中就解放了大量CPU资源,丛而提升性能,即便是使用比较差的CPU,复杂场景下帧数波动的情也会减少。

除了将负载从CPU转移到了显卡以外,网格着色器还将原本渲染流程中的各种着色器统一,同样它也可以让游戏开发者能够更加精细的控制物体的细节等级和曲面细分的程度,例如距离较近的物体需要尽可能的突出细节,距离较远的物体则可以牺牲一些细节,保持较低层次的细节即可,这个理念和VRS也有一定的类似之处。

不过这项技术对于开发者来说可能也并不容易实现,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游戏支持,不过这项技术已经加入到了DX12 Ultimate中,期待未来3A大作的开发者可以用上这项技术,为我们带来更好游戏画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帧数。

3DMark测试下来关闭网格着色器的帧数为70.5帧,开启网格着色器为268.93帧,对帧数的提升还是非常巨大的。

接着是DLSS功能测试,我分别测试了DLSS1.0和DLSS2.0所带来的性能提升,DLSS输出分辨率我开的4K,DLSS2.0我设置的是性能模式。

这里我也来简单说一下DLSS,这项技术是NVIDIA独家的技术,需要显卡硬件上支持Tensor Core才可以使用,也就是20系以上的显卡才能支持(不清楚Volta架构的显卡能不能支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深度学习和AI超采样,让GPU输出更为流畅和清晰的游戏画面。

那么DLSS在开启后能提升帧数的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DLSS1.0开启后虽然能提升帧数,但画质很难让人满意,而DLSS2.0在提高帧数的情况下,可能还会让画质变的更加锐利清晰呢?这里我就来简单的解析一下这项技术。

首先我们都知道游戏分辨率设置的越高,比如某款3A大作在1920x1080,也就是1080P的分辨率下,是可以特效全开保持在60帧,优化好的游戏甚至跑到100帧以上,可是在3840x2160,也就是4K的分辨率下,最高特效可能只能跑30帧甚至更低。

因此分辨率越高的情况下,显卡需要运算的数据就越大,要处理的图形信息就越多,所以我们在使用4K显示器玩游戏的时候为了确保流畅,又想要开高画质的话,就不得不降低游戏渲染的分辨率,可能只会给游戏设置1080P或者2K的分辨率,让游戏可以有更高和更稳定的帧数运行,可是这样画面在有些场景下就会变的很模糊和存在很多锯齿,即便是1080P最高画质,在4K的大尺寸显示器上显示和放大后的效果,有时候也远远不如原生4K分辨率的中等画质。

这里用过DLSS1.0的可能会说,DLSS提高帧数不就是降低分辨率做到的吗?事实上这也说对了一半,DLSS提升游戏帧数的“秘密”,正是渲染相比原生分辨率来说更低分辨率的画面,比如1080P的分辨率以540P的分辨率来渲染,2K分辨率以720P的分辨率来渲染,4K分辨率以1080P的分辨率来渲染,显卡渲染的分辨率低了,自然就节省了大量绘图资源,游戏帧数也就可以大幅提高。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说DLSS本质上还是降低渲染的分辨率来提高游戏画质的话,DLSS1.0这样说的话可能还行得通(实际上也并不是这样),DLSS2.0为什么帧数提高了,画面可能反而比原生更好了呢?

这里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DLSS1.0的原理,DLSS1.0分为训练和使用这两个阶段,训练阶段首先要给AI观察很多低分辨率的游戏画面,再给AI观察相同的高分辨率游戏画面,让AI来总结同一张画面在不同分辨率下画面发生了那些变化,并从中找到规律。

使用阶段则是将AI找到的规律融入显卡驱动和游戏引擎,让Tensor Core来实现这一套已经总结好的算法,将低分辨率的画面补到高分辨率。

那么这项技术理论听上去是很好的,可是为什么实际上在游戏中的表现会比较差呢?原因就是游戏的场景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这样的变化并不是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游戏中也仅存在当前帧和过去帧,并不存在未来帧,因此即便是给了AI这套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下已经总结好的算法,它本质上还是让AI在没有规律的游戏画面中强行寻找规律,通过这种方式补出来画面,有些场景在AI无法判断出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情况下,就会显得模糊,在AI判断错误的情况下,补出来的画面可能还会存在缺陷甚至丢失细节,高速运动的时候也会产生大量的拖影和重影,因此DLSS1.0在技术在理论上是好技术,可是并不适合运用在游戏上。

而到了DLSS2.0,英伟达则完全推翻了DLSS1.0的逻辑,DLSS2.0看上去是DLSS1.0的更新,但实际上却是给AI的运用换了一种方式,相比DLSS1.0让AI在没有规律的游戏画面中强行寻找规律来说,在DLSS2.0中AI也有了可行性较高的规律,在DLSS2.0中不再依靠AI来对游戏画面进行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的脑补,而是借助AI来完成画面的多帧合成,简单来说就是渲染一堆采样点和采样时间不同的完整画面,通过对画面不同的区域进行采样和曝光,然后将多张不同采样和曝光了细节的画面进行合并,再各种最优细节合并后,最终生成的画面。

这样相比原生画面来说,最优细节合并后的画面就会有更多的细节,这也就是为什么DLSS2.0有时候清晰度和锐度甚至会强于原生画面的原因。

因此DLSS2.0的画面在静态下的清晰度可能会接近原生画面,甚至观感上会比原生画面还要更好一些,虽然动态画面下的清晰度可能不如原生,但人眼对动态画面的细节感知是远不如静态的,再加上AI对这部分细节的损失也有改进和处理的方式,所以质量上对于一般人来说则看不出太大的差别。

不过DLSS2.0在我个人看来还是存在一点点缺点的,例如反射分辨率在某些情况下我个人感觉还是会不如原生的,之前玩控制和死亡搁浅开启DLSS2.0后,我仔细观察镜面和水面反射的画面,从个人主观上相比原生画面来说还是存在了一定的画质下降,这个应该是DLSS在渲染低分辨率的画面时把游戏的反射分辨率也给降低了,AI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对那部分还是处理的不太好,期待未来的新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吧。

同样DLSS2.0由于和时间采样有关系,在有些高速移动的画面下,我个人主观上还是感受到会出现模糊的情况,之前玩控制在角色在高速运动的时候我仔细观察画面,还是看出了有些地方会变的模糊,不过静态几秒以后就会变的清晰,这个能不能接受同样也看个人了,感觉这些和主观的感受也息息相关,我个人还是无法做到客观的评判。

这里可能也有人想说,既然DLSS提升帧数的根本还是渲染较低的分辨率,然后让将低分辨率的画面美化成高分辨率的画面的话,我直接开低分辨率,然后拿锐化等其他方式来补救不就可以了吗?

我个人认为在硬件不支持,例如显卡是较老的显卡,通过这种方式处理后的画面如果自己能接受的情况下,这种方案也可以用一用,但其实我们手动降低分辨率,拿锐化补救出来的画面,实际上是不如熟练掌握了这套算法的AI处理后的画面的。

简单的说了这项技术以后,3DMark这边就跑个分吧,我分别跑了一下DLSS1.0和2.0的功能测试,输出分辨率均是4K,可以看出开启DLSS后帧数从10帧不到最高可以提升到25帧,虽然这个帧数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有点不堪入目,但开启DLSS后的提升还是有2.5倍的,从我个人主观上来看DLSS1.0测试中的画面确实是不如DLSS2.0的,DLSS2.0即便是性能下的画面,也要比DLSS1.0的好很多。

采样器反馈的话3DMark中还没有这项测试,目前似乎也没有什么游戏支持这项技术,但我还是简单来介绍一下这项技术吧。

采样器反馈简单来说则是在硬件功能上允许游戏开发者推断纹理数据读取和样品操作的信息,也可以编写自己的反馈信息,这样可提升纹理和着色器硬件之间的计算效率,实现精密复杂的纹理流算法,让着色器和游戏更加智能地加载数据,通过纹理空间着色,则可以将动态的着色值存储在纹理空间内,游戏就能利用到那些可以重复使用的着色值,减少不必要的重新着色,而且通过丢弃像素着色器中随机率较高的像素,还可以在不影响图形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性能。

介绍完有关配置和显卡的一些新技术以后,接下来就是谈谈这台机器我个人的使用体验,以及游戏测试那些了,但由于篇幅的限制,故分为上下篇,明天就要上班了,最近还是比较忙,创作和发布的很多东西还是存在很多仓促和疏漏,希望大家谅解,谢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