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微血管病鉴别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oombs试验属于什么反应 血栓性微血管病鉴别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血栓性微血管病鉴别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血栓性微血管病鉴别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Zhonghua Xue Ye Xue Za Zhi. 2015 Mar; 36(3): 254–257. Chinese.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5.03.021PMCID: PMC7342506PMID: 25854477血栓性微血管病鉴别诊断与治疗的进展Advances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王 兆钺Guest Editor (s): 徐 茂强Author information Article notes Copyright and License information PMC Disclaimer21500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Jiangsu Institute of Hemat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Key Lab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of Ministry of Health, Suzhou 215006,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通信作者:王兆钺(Wang Zhaoyue),Email:moc.anis@11gnawzReceived 2014 Nov 25Copyright 2015年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Copyright © 2015 b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License (CC-BY-NC). The Copyright own by Publisher. Without authorization, shall not reprint, except this publication article, shall not use this publication format design.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all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is journal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or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is journal.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少见而重要的临床综合病征,年发病率5~53/100万[1]。其主要特征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微循环血栓造成的器官受损。TMA中最主要的疾病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与非典型性HUS(aHUS)。三种疾病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并且在发病时都可用血浆置换治疗,因此曾经有人主张统称为TTP-HUS综合征。近10年来对TTP、HUS与aHU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与治疗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鉴别TTP、HUS与aHUS对提高治疗效果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TMA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TMA的共同病理机制是小动脉与微血管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减少与微血管血栓;但各种疾病的病因不同。

1.TTP:TTP患者缺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活性,使血浆中超大分子量vWF多聚体增多,后者增加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能力。多数患者为体内产生抗ADAMTS13自身抗体,少数为先天性酶缺乏。但严重的ADAMTS13缺乏仅见于50%~72%的TTP患者,部分原因是继发性TMA患者的ADAMTS13活性无明显降低但仍被诊断为TTP[2];另一方面,可能有相当一部分aHUS患者被误诊为TTP。

2.HUS:HUS由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引起。该菌株产生的志贺毒素包含一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每个B亚单位可以与神经酰胺三已糖苷受体(糖蛋白Pb3)中的末端半乳糖以高亲和力结合,该受体存在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导致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破坏与血栓形成[3]。某些非0157:H7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与1型志贺痢疾杆菌也产生引起腹泻与HUS的志贺毒素及外毒素。我国台湾学者报告肺炎双球菌引起的HUS。肺炎双球菌产生的神经胺酶(neuraminodase)使红细胞、血小板与肾小球表面隐匿的Thomsen-Freidenreich抗原暴露,与血浆中的抗T抗原的抗体反应,损伤红细胞、血小板与肾小球内皮细胞而诱发了HUS[4]。

3.aHUS:aHU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已确定,为补体旁路途径过度活化引起。旁路激活途径从水解补体C3生成C3b开始,C3b与B因子结合,然后被血清中D因子裂解形成C3转化酶(C3bBb),C3b与C3转化酶结合形成C5转化酶,最后形成C5b-9攻膜复合物。旁路激活途径主要受三个调控蛋白控制,包括补体蛋白H(CFH)、补体蛋白I(CFI)及膜辅因子蛋白(MCP)。补体调控蛋白基因突变是aHUS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CFH基因突变占30%,CFI基因突变占12%,MCP占15%[5]。最近有人发现,补体C3或B因子的某些突变能加强C3与B因子的结合(gain of fuction),促进C3转化酶的形成并导致aHUS[6]。Delvaeye等[7]报告,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除使凝血酶活化蛋白C与凝血酶活化纤溶抑制物(TAFI)外,还可加速CFI介导的C3b灭活,TM基因突变是少数aHUS患者的发病原因。此外,5%~10%患者是由于机体产生抗CFH自身抗体,个别病例为抗CFI自身抗体,引起了获得性aHUS。

二、TMA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

TMA的共同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后者的Coombs试验呈阴性,血片上易见破碎红细胞与血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患者常有脏器功能损害;但不同疾病的临床与实验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各自的特点。

1.TTP:TTP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10~40岁较多见。多数患者起病突然,少数有前驱症状。通常在病程中伴有发热。80%患者有神经症状,其中一半在起病时即有神经症状,表现呈多变性,包括头痛、意识障碍、神志模糊、谵妄,瘫痪、抽搐,甚至昏迷。有的患者可能发生视力障碍或失语等。约有一半的患者出现肾脏损害与肾功能不全,但程度较HUS轻[8]。但某些症状可以不出现,有典型的“五联征”症状者仅占总数的40%。此外,由于消化道与胰腺血管微血栓,部分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少数有肝、脾肿大,呼吸窘迫或心脏传导阻滞。TTP患者的血小板减少非常显著,往往低于20×109/L。由于本病同时有微血管损害,出血可能表现得更严重,除皮肤瘀斑与鼻出血外,亦可发生胃肠道出血、血尿与视网膜出血。特异的实验室指标是血浆中出现超大分子VWF,ADAMTS13活性显著降低(≤5%),有确诊意义。但继发性TTP是由于小血管损伤,ADAMTS13活性无明显降低,故ADAMTS13活性正常不能完全排除TTP的诊断[8]。

2.HUS:HUS多发生于儿童与青少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