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早期的各类“大帅” 有几位是名副其实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f大帅是多少级的枪 民国早期的各类“大帅” 有几位是名副其实的

民国早期的各类“大帅” 有几位是名副其实的

2024-07-17 05: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满清王朝覆灭到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华大地枭雄烽起、军阀混战,把国家闹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翻阅这一段历史资料,常被各路军阀冠以的这个“帅”、那个“帅”,搞得眼花缭乱。

  民国早期的各类“大帅” 有几位是名副其实的

  那么这一时期,名副其实的“帅”有几位,那些被叫成“帅”的军阀到底是不是“大帅”级别呢?

  史料记载,晚清陆海军大元帅一职,是由光绪皇帝载湉兼,光绪病死后,大元帅之职由摄政王载沣兼。而民国时期的大元帅也不止孙中山一人。北洋政府历届元首(总统或执政),均兼陆海军大元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大元帅名称遂中止使用。

  根据史料可见,大元帅起初并不是军衔称号,而是一种荣誉封号,用来授予本国或同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实际上,大元帅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其礼仪或荣誉作用仍然高于军事作用。在中国古代,大元帅多是指职务,即前敌总指挥。

  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先是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之后几年又被推举为“大元帅”。但他的“大元帅”并非军衔等级衔称,只是最高军事职务的标志。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加上当时的革命党本身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

  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于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领导护法战争。

  民国早期的各类“大帅” 有几位是名副其实的

  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从1918至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1921年5月,他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

  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这时,表示服从孙中山的滇、桂军队,一举将陈炯明逐出广州。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直到1925年病逝,孙中山仍然身兼非常大总统和大元帅的职务未辞。

  现今人们常见到袁世凯身着大元帅戎装的图片,史实中,他未曾单独获得过大元帅称号,只是按惯例当上大总统自然兼任大元帅而已。

  民国早期的各类“大帅” 有几位是名副其实的

  由此推论,北洋政府坐过大总统宝座的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周自齐、高凌霨、曹锟、黄 郛、段祺瑞、胡惟德、颜惠庆、杜钖圭、顾维钧、张作霖都应享有大元帅之称。

  所不同的是张作霖。他是真真切切在1926年11月29日,由十五省区用推戴的形式推举为安国军总司令。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中南海怀仁堂被各路军阀推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史称安国军大元帅。因此,张作霖在历史中被称“张大帅”是没啥水份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黎元洪,他实际是被迫参加辛亥革命的。1911年10月11日,黎元洪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他见汉口、汉阳光复,各国领事宣布“中立”,才宣告就职。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立后,又先后推选黎元洪为中央军政府大都督、假定副元帅、大元帅。这里的“假定”已经足够幽默了。

  但到了民国五年(1916年)5月7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西南四省倡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并宣告:“中华民国大总统,领海陆军大元帅一职,依法由副总统黎公继位。”这时的黎元洪“大元帅”之谓,的确是真的了。

  在北洋政府执政时期,委任的一些“督军”是个很重要的职位。

  当时,一位督军虽然控制一个省份,但通过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大多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土皇帝。

  还有一个比督军还大的职位是“巡阅使”。巡阅使的职权是可以控制几个省。能当巡阅使的人,应算是较有名气的大军阀了,诸如吴佩孚、冯玉祥、张作霖、孙传芳等。

  民国早期的各类“大帅” 有几位是名副其实的

  尽管很多北洋将领被称为“大帅”、“帅”,但是从北洋政府公布的《官佐士兵等级表》中看,陆海军队均以“上将”作为上等第一级,并没有“大帅”、“元帅”的军阶等级。因此。北洋军阀中的“大帅”、“帅”并非正式的官阶或职务,只是某些震慑一方的统兵将领的部下或同僚对他们的尊称和推崇。

  这类“大帅”、“帅”。还往往被取其名姓或字号中的一字称“某帅”。如土匪出身的张宗昌(字效坤),被部下和同僚称为“效帅”;南方的军阀陆荣廷(字干卿),被称“干帅”;吴佩孚(字子玉),时人称为玉帅;孙传芳(字馨远),曾叫过馨帅,后被人取其馨字字义称作“香帅”;张勋因痴孝清廷,坚持统领辫子军,被贬称为“辫帅”;张作霖(字雨亭),因有绿林经历,早期既有“雨帅”之称也有“胡帅”之贬称。

  有人仔细观察发现,袁世凯的大元帅礼服肩盘上缀有四颗金星,表示其规格高于陆海军上将的三颗星。但同样当上大总统或大元帅的黎元洪、曹锟、张作霖等,帅服上仍佩戴三颗星。是否他们不想超过袁世凯呢?这尚不得而知。

  民国早期的各类“大帅” 有几位是名副其实的

  不过,说来说去,只有张作霖在历史上既被恭称过“雨帅”,也真实被推举为“大元帅”。加上现今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宣传炒作,“大帅”几乎成了张作霖的代称。一说“大帅”,让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东北的张作霖,连其儿子张学良也被顺理推称为“少帅”了。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