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报道】“六个盒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afa美术馆 【展览报道】“六个盒子”

【展览报道】“六个盒子”

2023-11-13 19: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展览报道】“六个盒子” | 姜杰——触动感官神经的诗性空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转载自悦来美术馆

 

 

 

“姜杰的空间中的三个作品系统地构成了一个互相关系,从地面破碎镜面的压抑、颓废,《小于一吨半》的优美柔软与坚硬刺痛叠加的意向,墙上被石蜡凝固如木乃伊一般的《三件浴衣》,再到竹子变为一种释放的能量,伤害与爆发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在这个空间中不是以材料来解读作品的涵义,而是更开放地由隐喻和象征的互相关联,所构成了一个叙事系统,为这个现场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

——隋建国

 

姜杰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她将个人体验转化为当代艺术话语,换句话说,她的作品极具私人性,事实上这种私人性又并非个人传记式的描述,而是将个体的存在普世化。正如展厅墙面上姜杰所引用的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表述“把我的诗当成自传来读,我为此受到无尽的烦扰。我利用我的生活给予我的素材,但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它们发生在我身上,让我感兴趣的是,它们似乎是……范式。”

 

姜杰从一个独特的个人角度或者女性的角度,切入到社会深处比较隐秘的地方,不为人所注意的地方,而却又能让公众读到触动了人类所共同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内心深处的一些触动。一直以来,姜杰的作品都蕴涵着这种细腻敏感且有力的呼唤,运用简单流畅的雕塑线条带给观赏者繁复丰富的内在诗意化的想象空间,用女性的视角审视世界的同时,亦能超越性别,直指生命本真的脆弱与无奈、矛盾与张力。

 

在本次悦来美术馆“六个盒子”当代艺术展中,作为对交互与多样性美学的展览主题相呼应,姜杰将三组作品在原有装置的感性表达上进行了再创作,将其空间改造成一个被各种材料语义浸润的“诗性空间”。洁净的,柔美的,坚韧的,神圣的,疼痛的,无声的全都不可思议地黏合在一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奇诡景观。这件作品间接印证了德里达的一个著名断言:“无法预测的黏合是具有意义的。”而这未可知中恰是观看者以自身个人经验与作品完成交互与感知的美妙地带。

 

姜杰/ jinxishihenian·重庆 / 竹子、油漆、瓷砖/尺寸可变

 

 空间入口处一丛直立却困于空间顶部的红色竹子格外的显眼,像红色的血液从血管里喷涌而出,溅到天花板上。这种生命的张力与空间内另外两处作品的隐忍与洁净形成的互文关系,三件作品组合的物质叙事空间,是一种关于生命状态的描述。

 

但在符号的言说之前,这是一个触动感官神经的诗性空间。

 

 

“六个盒子”当代艺术展姜杰作品现场

 

该空间由《小于一吨半》《三件浴衣》《jinxishihenian·重庆》组成,构建出一个诗意叙说的场域,并对这些富有文化符号意义的物品中意蕴的意象,做了现代性的、诗意化的呈现。作为一名艺术家,基于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对生命阶段性总结的体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入手,将自身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投射到“六个盒子”的空间之中,别具匠心的表达赋予这些日常所见之物以生命的色彩和光华。但无疑空间中最具想象力弥散性的则是《小于一吨半》。

 

姜杰/ 《小于一吨半》/ 综合媒介—树脂、布、铁 /350×140×135cm/2016

 

《小于一吨半》是姜杰2014年装置作品《大于一吨半》的缩小版。《大/小于一吨半》得名于它们的重量,相较于之前具有强大冲击力的棕色调的《大于一吨半》,《小于一吨半》以白色为主色调,运用了丝、纱布、花边、水钻等许多婚纱材质,花边、纱布、钩子、钢丝绳、铁链,流淌的痕迹,通过混合、浸润、缠绕等方法塑造出类肌体的肌理和质感,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个更柔和细腻且略带圣神洁净感的作品。它以一种无法判断的,扭曲不明的脏器一般的形态被安静的悬置,洋溢着一层⼜一层从现实表象游离出来的虚拟和仿真。

在这个一吨半重类似生命肌理的雕塑中,艺术家将装饰性的纱布、花边、丝绸、珍珠巧妙地与私密性的符号钩织了一个混合的意象,以诗性的想象来建构自身的主体性。这些意象从物的表层带来洁净的、丰盈,深邃、灵性,厚重与凝固。它又像是一个被时间封尘的网,铁钩,钢丝沉重地拽起一个庞大的物体,如同一个尘封已久的回忆,在沉重与幸福永恒的瞬间,矛盾而对立的词语在此处汇集。

 

姜杰/《三件浴衣》/综合媒介—亚克力、布、树脂、蜡/140×140×20cm/2014

 

姜杰将三件睡衣浸入石蜡,通过对材质、肌理的变换令布料与蜡两种截然不同的白色材料发生联系,它们看似柔软,实际却坚硬、分量十足。如果说姜杰以往的作品曾以纪念碑式的体量感放大人们忽视的细节,那么这次,她则用石蜡固定住了布料的柔软与稍纵即逝的时间。姜杰即将呈现的,是一个令人感到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在简洁的意向背后,艺术家试图邀请观者思考更多。

 

《三件浴衣》这件作品还包含了一个在前置镜面之上的行为表演部分。在镜面上行走的女孩,成堆的红艳的口红涂抹在镜面,同样红艳的指甲油散落在镜面以及四周,高跟鞋的行走以及与镜面的长久撞击碎裂,长达十几分钟的表演让人已分不清女孩手上到处沾染的红,到底是口红还是血液,女孩还在继续专注于表达中,但破碎玻璃的伤害感却呼之欲出。

在空间里与血脉喷张的红竹作品《jinxishihenian》达成了非常完整的呼应链接感。

 

姜杰/ jinxishihenian·重庆 / 竹子、油漆、瓷砖/尺寸可变

 

《jinxishihenian·重庆》是姜杰2020年从北京开始的一个系列作品,根据展出地的不同而更改作品后缀。展览现场选取了悦来美术馆周边自由生长的竹子,将其挪用到本不该存在的环境中。红色的竹子插在工业质感的白色瓷砖上,向上延伸至天花板。但又被这巨大的墙面施加了向下的压力,被屋顶所限制的枝节似乎仍然充满韧性地想要抵触与抗争,空间中呈现出一种与血脉相呼应的蓬勃爆发的神秘生命能量。与另外两组作品中的隐忍与洁净形成巨大的生命张力的反差。

 

 

姜杰“六个盒子”展览空间手稿

 

欧阳江河曾评论“姜杰是以思想和雕塑的双重目光在看,在转换,所以她才能够将所见之物从深处带出来,并给出一个视境表面。使言说重新物化,使观看重新肉身化,姜杰给出的这个方案,深具当代特征。”

 

姜杰的作品透过多种材料构建起繁复的语义与符号,但这些只是解开想象与感知的钥匙,更多的则是需要观众感受几个作品之间形成的抽离于语言之上不可言表之物,那是关于最微妙的生命痕迹,那些脆弱的、易逝、疲软的人、事、物身上同时表现出来的洁静、凝固与神圣的感觉,它们像是去掉了人的多余东西,留下人类的精华。

 

 

 

 

姜杰Jiang Jie

 

是一位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前沿的女雕塑家。姜杰的作品通常以微观化和心理性切入,即使是那些体量宏大的雕塑或装置作品,也都来源于她对生命存在的脆弱性和易逝性高度敏感的感知以及精微的观察,其作品中我们总能体会到古典美学和当代观念间无法调合的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性赋予她的作品一种深刻的悖谬性和诗性魅力。

个展

2015  “大于一吨半” 寺上美术馆, 北京;2014  “大于一吨半” 浦江华侨城, 上海;2012  “向前进向前进”品画廊, 北京;2010  “粉色乌托邦2010”花样年艺术中心, 深圳;2010  “粉色乌托邦” 别处空间画廊, 北京;2003  “姜杰个展”多伦多雕塑公园,  加拿大;1998  “姜杰个展” Base画廊个人作品展, 日本;1994    “临界点”中央美术学院画廊 北京

联展

2018 “感同身受” 松美术馆, 北京;2018“延伸的空间”2018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 东莞;2018“艺术史:40×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     宝龙美术馆  上海;2018“先锋之路—当代艺术展”  深圳南山博物馆, 深圳;2018“第22届邦迪海岸雕塑展”, 澳大利亚;2018“萧淑芳艺术奖·评委会奖”, 北京;2017 “根茎——中国当代艺术自主性研究展” 今日美术馆,北京;2017“安仁双年展” 安仁古镇,成都;2017“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雕塑艺术馆, 武汉;2017“金蝉脱壳——纪念黄专逝世周年邀请展” OCAT, 深圳;2016 “国际女性艺术特展”龙美术馆, 上海;2016“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百家湖美术馆,  南京;2016“一次集结:缅怀与重构——2016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计划”上海;2015 “美好年代”  马奈草地美术馆, 北京;2015“China 8”  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 德国;2014  “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第二届CAFA双年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2014“西云东语: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展”合美术馆,  武汉 ;  2013  “CAFA—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创作特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 2013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2012  “视象: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2012 “ 雕塑2012三官殿一号艺术展  付中望 隋建国 张永见 展望 姜杰五人联展 “    湖北美术馆, 武汉;2012“2012首届上海雕塑计划——生活维度展” 上海油画雕塑院,  上海;2012“纸·非纸——中日纸艺术展第二回”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 日本;2012 “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回顾展”  雕塑研究所,  北京;2012“视像: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 温布尔顿艺术学院, 英国;2012“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2012“纸·非纸——中日纸艺术展第一回” 中央美院美术馆,  北京;2011  “清晰的地平线——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寺上美术馆, 北京;2011“第二届宋庄艺术节” 北京;2011“半边天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 费城卓克索大学美术馆,  美国;2010  “国货-中国艺术家群展”  别处空间, 北京;2010“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2010“时间够短 记忆太长 艺术展”  文艺之家,  成都;2010“最低限度展览” 北京桥梓艺术公社芥子园,  北京;2010“缪斯的回忆——粉红丝带艺术展”  墙美术馆, 北京;2010“造型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2010“改造历史 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当代艺术展”  国家会议中心, 北京

 

 

海报设计 | 刘治治图片拍摄 | 袁能善

编:李明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