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AD里的比例问题我一直有疑问1:1与1:100的比例究竟有什么差别?标注时又怎样不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ad图上的长度单位 关于CAD里的比例问题我一直有疑问1:1与1:100的比例究竟有什么差别?标注时又怎样不影响?

关于CAD里的比例问题我一直有疑问1:1与1:100的比例究竟有什么差别?标注时又怎样不影响?

#关于CAD里的比例问题我一直有疑问1:1与1:100的比例究竟有什么差别?标注时又怎样不影响?|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CAD制图是无尺寸单位的,模型空间里面的数字1是没有实际对应物理量,它既可以是1毫米,也可以是1米,也可以是1公里,还可以是1英寸,1英尺,这一点完全由自己确定。一般根据自己设计的类型来定,如果做建筑设计或者装修设计,取毫米或厘米,做更大尺度的总平面设计取米。主要目的就是尽量避免输小数点,减少麻烦和避免精度上的问题,CAD的位数过多还是会溢出的。假定的单位在cad绘图时候没有影响,但在像其它软件传递的时候,如果约定了绘图的单位和坐标原点,才便于保持一致,不然可能每次传递时候都要重新缩放和定位。

假定了绘图单位之后,理论上绘图的数值就应该是1:1的了,举例,1米的尺寸,如果假定单位为米,这里绘图的时候就输入1,单位为厘米,就输入100,假定为毫米,输入1000。

说画图那就需要插入先讲讲画图最终的成品,也就是图纸。一般常用的图纸A0指的是一个一平米大小的纸,长宽比为1:√2也就是1189mmX841mm。每对折一次长宽比不变,A1既是对折一次的,尺寸841mmX594mm;A2对折两次,尺寸594mmX420mm;A3 420mmX297mm;A4 297mmX210mm。最终不论哪种图纸都可以折叠成A4大小装袋。

而1:100其实指的是图纸的比例。一般A1和A2的图纸适合摊开后双手握着,将一个60米X40米大的建筑缩小到百分之一之后,尺寸就是600mmX400mm,正好放到一个A1图纸上,我们称这张图纸就是1:100比例的图纸。同理,如果A1图上放的是120米X80米的建筑,那这个图纸比例就是0.005也就是1:200;如果A1图上放的是30米X20米的建筑,那这个图纸比例就是0.02也就是1:50。

在绘图过程中应事先确定要出版的图纸成品的比例,其它的文字、尺寸、符号等均需要以这个比例来绘制。以文字来说,一般以图面上要求不小于3.5mm的可识别尺寸,那么在1:100的图上,文字大小就应该是350mm大小。

那如果是1:50的图应该怎么画呢?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某些人会在绘图的时候把所有尺寸加大一倍,比如1米用数字2000。这种方式会需要所有的尺寸由绘图的人自行计算,麻烦而容易出错。同时对于1:30这种无法整除的比例更难以计算,是最笨的办法。第二种,在这个基础上升级的版本,就是绘图的时候还是用原尺寸,全部画好后做成块再放大一倍。(做块是因为尺寸的标注无法直接放大) 优点是绘图的时候不需要过多计算(也就是物体按1:1绘制)缺点就是绘图时候尺寸文字符号这些就需要预先缩小一半,完成后再放大一倍这样才能保持原尺寸。另外完成图需要修改的话,需要先进入块才能修改,如果频繁修改的话不方便。第三种,正常1:1绘制,文字尺寸缩小一半,完成后不做块放大,而是将图框缩小一半。这样优点是修改就不需要进入块,比较方便,但最好养成给图框做好标注的习惯,以免将A0 1:50的图和A2 1:100的图搞混(这两在绘图里面的大小会一样),从而在打印的时候出错。另一个缺点是,这样无法将不同比例的图放到同一个图框里面,这时候有些人就会局部用第二种方法。

第四种是CAD的最正确标准做法,在模型空间1:1绘制,在图纸空间按比例出版。优点是绘图不用换算,而同一个图纸上可以设置多个视口,每个视口可以设置不同比例。图纸空间的用法这里不详述,这并不复杂但会正确使用的人不多,大多数人还是在模型空间里面完成全部的绘图。

cad上提示的比例,主要是控制文字、标注和符号以及线型比例的。如果用图纸空间出图,文字和尺寸这些可以根据空间的比例自动调整。

回复评论1:之前我也以二三为主,四偶尔用。但用了Revit之后反过来理解了图纸空间。当然了Revit里面的图纸空间更加方便好用一些,也解决了一些cad图纸空间用起来的小毛病,比如比例控制更方便,视图可以用模板和样式来统一控制。 图纸空间相当于又多了一个对库面的控制层面,如果全在模型空间里面绘图,图层状态是对所有图面共用的,而图纸空间中,每个视口可以设定这个视口内的图层显示方式。

比如用在做装修图的时候,在基本布局图上,如果是模型空间内就是全部显示的,那就需要把平面图复制几份,分别绘制水管走向图,电线走向图,家具布置图,地板铺设图,吊顶铺设图等等。而如果是图纸空间出图,那么在模型里面,只需要共用一个平面布局图,将按家具,水电、吊顶等分层绘制,在出图的视口中将其它的图层冻结。这样水电家具布置在一起,就很容易直观看到对应关系,不容易错漏。

比如在做总平面图的时候,只绘制一份汇总的总平面图,但是用视口区分为总体布置、道路布置、竖向布置、景观布置、地下管线等等。

视口还可以用于图纸的切分,切分一方面用在长宽比例相差悬殊的情况,比如市政道路、桥梁、景观带、河道、管廊管线等长线性的设计图。过去不会切分的时候常常会有人做出一个超长的图纸。视口还可以用于自身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角度不同的情况,在总体图上斜着的一个建筑,可以将视口旋转后转成一个正交的坐标系来方便作图。第三,用于更大型的建筑需要分区表达或者设计需要放大绘制得更细致,用视口来改变比例。

图纸空间出图目前更广泛的是应用在了装修、景观、总图、市政、桥梁等专业上。建筑专业反而由于用上了天正而习惯在模型空间里面画图,而且天正还提供了不少包括“改变比例”,“楼层区域平面”,“图形切割”等便于在模型下出图的工具。虽然天正也有“定义视口”“视口放大”“布局旋转”等工具,但引导得不够,所以大多数人还停留在模型出图里面。

随着建筑物更加的复杂或者设计需要更加精细,就有必要引入图纸空间了。现在做在一些重要或者国外项目中,我会把其它各工艺专业的图放到我的图上来,作为检查或者表达的内容。比如过去做天花布置图,可能风口灯具布置得就很随意。而现在叠加之后,会注意灯光位置和下面服务的区域的关系。比如下面是办公桌,那么如果把灯光布置在前方,虽然不远,但可能由于电脑或者书柜遮挡,反而形成了阴影区,同时灯光直射眼睛造成疲劳。放在正后方可能被自己脑袋遮挡,同时电脑显示屏上有炫光。摆在侧后方更合理。而如果摆放在设备房间,那么更需要考虑设备操作和检修部位的照明。可能是配电柜开门,也可能是操作的阀门。又比如,吊顶上布置空调,应避开重要部位和电气设备上方,避免 冷凝水落下。出风口也可能有冷凝,同样也需避开。特别是现在要将建筑装配化,那么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将工艺专业的开洞埋件等一个不拉的表示在图上,才能工厂化的预制。如果是按以前的肉眼对比处理工艺资料的方式,那每次资料的更新都会有很大的协调处理的工作量。

处理其它专业的图,就少不了需要用到参照。很多人只是将其它专业的图做成块粘贴过来,参照画完自己的之后直接删掉。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别人的图上都是按自己专业的内容画的,有很多无关的东西,如果全拿过来自己的图面上就太多了,所以不得不删掉。这种一次性的做法就使得别的专业更新图纸后,每次都需要重复的做块,粘贴,比较再删掉。更高级的方式是将其它专业图以参照的方式放进来,如果不适合在最终图面上表达出来的,可以在视口中冻结关闭。如果绘图有影响的时候,可以用卸载,需要对照的时候,用加载。工艺更新资料,只需要替换参照文件再重载。有了视口就多了一种调整绘制和出图显示两种状态的方式。BIM的项目下,会把BIM模型,参照文件和一般DWG文件区分开。即使不用BIM的一般二维的项目,也开始采用这种参照+图纸的工作方式。

一个项目中以BIM模型,DWG图纸(含提出和接收的资料),Ref用图纸三个主要文件夹

参照不仅是用在后期的施工图阶段,其实在前期方案或者初步设计阶段也可以用。前期阶段各方案不确定性大,需要反复的调整。用参照的方式可以让所有专业同步看到其它专业需要关注的部分,项目负责人也能看到所有专业的整体,各专业实时讨论和修改,减少反复的资料交接。由于与本题目无关就不展开了。但这样汇总的各专业图,也需要利用视口来控制成品的显示。

回复评论2:布局开多了每次实时更新是会显得有点慢,把cad选项里面的布局生成方式改为切换时重生成,这样每次只更新看到的这个布局,而不是所有视口一起更新。而且不要在一个布局下放太多个图纸。一个布局里面原则上应该只放一个图纸,一个图纸里面可以有几个视图。应该把每个图纸拆分在不同布局里面,这样可以用图纸集批量打印或转pdf。做得几个国外项目中,基本上都这样要求和操作的。

ctrl+4打开图纸集

至于哪些放在模型,哪些放在图纸的问题。理论上来说,模型空间里面只放图,而所有的尺寸及标注都放在图纸空间上。但实际操作来说,我觉得需要看图面上哪些是共享给其它专业,哪些是自己要重复用的。以一个图为例,模型上我觉得放墙柱轴线和两道尺寸,外加房间名称,供其它专业使用。而例如卫生间或者楼梯扩大大样做1:50,那么会有很多标注和尺寸就只会放在尺寸大样的图上。所以这些文字和尺寸就需要放在1:50的图纸空间上。这样,1:100的布置图上就不会出现多余的内容。而如果直接在图上切出局部的详图,那更应该把添加的其它细节放在1:10的详图空间上,这样就不影响主体的图纸。

大样和详图两者是有点区别的,大样是单个项目中放大的局部,主要为了标明更详细的尺寸,一般可以直接从平立剖上切出一个代表性区域直接使用,不需要另外绘制。所以可以用我刚说的方式,添加的细节绘制在大样的空间里,这样不影响主体。而详图更主要是表达施工做法,不同项目之间可以通用,也有国家标准的图集。详图我建议个人完全画一遍并整理好,不同的项目下也可以复用。自己画一遍是一个学习弄懂的过程。不用别人的大样,是大家习惯不同,自己画的模板里面,图层,文字大小,用语等都比较一致,而拼贴出来的详图,一看就不协调。有了自己的详图库,可以给各个节点做好单独的视口。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用详图的模板文件直接改个名,删掉不用的节点,重新排版一下。或者干脆把详图拆分成一个个的独立文件。这样拆分的文件更灵活,cad和revit都可以通用。根据项目组装一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