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芬教授:从WHO与ICC分类更新看儿童淋巴瘤类型变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淋巴细胞淋巴瘤类型 高子芬教授:从WHO与ICC分类更新看儿童淋巴瘤类型变化

高子芬教授:从WHO与ICC分类更新看儿童淋巴瘤类型变化

2024-07-13 20: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五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HAEM5)和2022版国际共识分类(ICC)于今年相继发布,儿童淋巴瘤分类也迎来了诸多更新内容,总体上更加强调疾病的遗传学和分子学特征,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第十三期培训暨学术会议”中,高博诊断中心高子芬教授就以“WHO/ICC中儿童淋巴瘤类型变化”为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学术报告,结合更新要点和实践经验,系统解读了儿童淋巴瘤的精准诊断策略,为临床和诊断科室同行带来了有益的参考。

【前体淋巴细胞肿瘤】整合诊断,精准鉴别

WHO-HAEM5中,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分为13种亚型,主要依据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分型;而新版ICC将B-ALL/LBL分为23种类型+7种亚型,在WHO-HAEM5的基础上新增了很多类型,如B-ALL/LBL伴MYC重排、伴DUX4重排、伴MEF2D重排、伴ZNF384(362)重排、伴NUTM1重排、伴HLF重排、伴PAX5 P80R突变、伴IKZF1 N159Y突变等,更加细化了分子学特征,更加强调分子学检测。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患者多以肿块就医,病理诊断非常重要,尤其应注意标志物的合理选择以免导致诊断不够精准(例如CD7和CD43在T细胞肿瘤和髓系肿瘤均可为阳性,CD43在B细胞肿瘤也可阳性,选择时应覆盖更多可鉴别诊断的标志物),同时要提高组织标本送检流式细胞学(FCM)检测的意识。

早期前体T-ALL/LBL [属于T-ALL/LBL 非特指型(NOS)]病理上表现为伴有髓系分化的特点,因此容易诊断为T-LBL伴髓系分化,需要FCM进一步鉴别诊断,同时也需要二代测序(NGS)助力,寻找基因突变的特点,对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成熟淋巴细胞肿瘤】精细分型,助益治疗

(一)成熟B细胞淋巴瘤

成熟B细胞淋巴瘤类型非常多,基于新版分类的更新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着重强调。

1.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属于一级诊断,不能等同于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或高度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后两者均属于二级诊断。HGBL分型包括伴MYC/BCL2重排、伴MYC/BCL6重排(WHO-HAEM5中未单列、但新版ICC中单列)、伴11q异常大B细胞淋巴瘤(LBCL)以及HGBL/DLBCL伴MYC/BCL2重排、HGBL NOS等。HGBL与伯基特淋巴瘤(BL)、B-LBL等较易鉴别,应结合细胞形态、免疫表型、细胞起源、BCL2表达、增殖活性、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等综合判断(图1)。FISH检测时,应选择针对性强、有重大意义的探针。

针对临床现状,高子芬教授强调:对于少见类型,如果诊断所需的检查原单位没有条件开展,建议外出会诊确诊;对于复发或再发患者,建议再次行穿刺或切取组织检查,同时进行FCM检测;分子检测应尽可能在初诊时完成,有利于指导治疗和监测疗效。

2.滤泡性淋巴瘤(FL)在儿童中较为少见,根据形态学分为1、2、3a和3b级,新版分类中将BCL2重排(BCL2-R)和CD10阳性的3b级归于FL,其余3b级则归于LBCL;2~3级FL建议检测EZH2突变,指导EZH2抑制剂的使用。

近期有报道认为儿童型FL可能与儿童边缘区淋巴瘤(MZL)变体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伴IRF4重排的LBCL在儿童中较成人相对更多见,预后特征尚需更大样本量进一步明确。此外,睾丸FL是年轻男童中一种新分类的FL,与儿童型FL具有共同的病理和临床特征,大多数病例可保守治疗,不需全身化疗。BCL2-R阴性、CD23阳性的滤泡细胞淋巴瘤是ICC提出的新亚型,与CD23及STAT6突变相关,低分期,弥漫性生长为主,常表现为局部腹股沟受累。

3.纵隔灰区淋巴瘤(MGZL)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的LBCL均为WHO-HAEM5新引入的概念。MGZL原发于纵隔,特征介于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和结节硬化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之间。既往的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HL更名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的LBCL,根据组织学分为A、B、C、D和E级,其中C、D和E级预后差。

4.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全球最多见的一大类淋巴瘤,提倡分子分型(MCD型、EZB型、BN2型、N1型),指导治疗和预后预测。DLBCL必须完善CD79b和MYD88检测,并尽可能增加NGS检测、筛出MCD型。

(二)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在儿童中少见,其中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发病率相对较高。根据新版分类更新,以下几大类肿瘤需要重点关注。

1.儿童EBV阳性T细胞和NK细胞增生性疾病和淋巴瘤的诊断仍是临床一大难点,目前将其分为四大类:严重的蚊虫叮咬过敏、种痘水泡样淋巴增生性疾病、系统性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和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瘤,其中系统性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诊断尤为困难。

2.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包括PTCL-TBX21和PTCL-GATA3两个分子亚组,对预后预测有指导意义,PTCL-TBX21亚组预后较好,PTCL-GATA3亚组预后较差,因此需行NGS明确分子分型。

3. ALCL的ALK融合基因检测对于指导ALK抑制剂应用和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ALK阳性者)都有重要意义。ALK阴性ALCL中,DUSP22重排者预后较好,TP63重排与不良预后相关。

【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新增分类,加强认知

近年来,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的分类日趋成熟。WHO-HAEM5新引入了间叶性树突细胞肿瘤,包含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与WHO-HAEM4相同)、EBV阳性炎症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WHO-HAEM5更名,原名为炎性副肿瘤样滤泡/纤维母细胞性树突细胞肉瘤)和纤维母细胞网织细胞肿瘤(与WHO-HAEM4相同)。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也是WHO-HAEM5新增。ALK阳性非朗格罕细胞增生性病变是组织细胞肿瘤中较新的分型,涉及ALK重排,有可用的靶向药物。由于这些类型肿瘤发病率低,临床和诊断科室尚需进一步提高认识,积累更多经验。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胚系遗传学日益重要

随着对血液系统肿瘤相关胚系易感因素认知的不断深入,在临床综合征背景下发生的淋巴肿瘤应被单独识别,类似于其他器官系统的分类。为此,WHO-HAEM5引入了关于遗传易感性的新章节。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可检出明确的遗传学和分子学异常,例如神经纤维瘤病(NF1,17q12)、Li-Fraumeni(P53,17q12-13)、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LM,11q12) 、BLOOM综合征(BLM,15q26.1)、Fanconi贫血(FACC,FACA,9q22.3 16q24.3)等。部分遗传学和分子学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精准治疗。

熟悉更新要点,整合技术优势,结合国内实际

WHO-HAEM5和2022版ICC中,分子检测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对于分型、预后预测和治疗都有重要价值,需提前到初诊阶段。但也需正确认识分子检测及其结果,例如单克隆性并非诊断恶性的独立依据、无单克隆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临床和诊断科室都应尽快熟悉淋巴瘤新分类,诊断人员出具报告时应恰当选择诊断名词、对新的诊断用语应加以注释,结合本土化特点,力求为临床提供全面、可靠、能够准确指导治疗的诊断结果。

专家介绍

90131670974202820

高子芬

高博诊断中心

高博医疗集团病理学带头人、病理科首席顾问,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肿瘤防治分会副会长

CSCO理事,抗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

天坛医院病理科学科带头人

首都医科大学临检中心特聘专家

北京海思特医学检验病理中心特聘专家

高博医疗集团淋巴瘤研究院特级专家

从事病理教学、医疗及科研五十年,对淋巴瘤病理诊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积极投身于血液病理的学科建设,为提高血液肿瘤的精准诊断努力!

编辑 | 赵薇

审核 | 高子芬

排版 | luping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