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恒华科技研究报告 国产BIM软件领跑企业,电力行业全环节充分布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im软件厂商 2022年恒华科技研究报告 国产BIM软件领跑企业,电力行业全环节充分布局

2022年恒华科技研究报告 国产BIM软件领跑企业,电力行业全环节充分布局

2024-04-18 18: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BIM行业国内龙头,深耕行业打造核心壁垒

1.1.国产BIM软件领跑企业,电力行业全环节、全过程充分布局

公司为国产 BIM 软件领跑企业。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 BIM 核心技术, 坚持独立研发、自主可控的研发模式,一系列核心算法自主研发、积累深 厚,目前已形成三维建模引擎等多个核心技术平台,为国内 BIM 软件领域 稀缺标的。

从下游应用领域看,公司营业收入可按行业分为电力、交通和水利三 领域,各行业营业收入在 2022H1 占比分别为 95.39%、3.88%、0.73%。公 司主要服务于电力领域,电力行业客户主要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 电建、中国能建等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公司利用自研 BIM 平台、软件优势, 由电力行业延伸至水利、交通等行业,在规划、设计、咨询、运维等项目 环节提供服务,并且落地一系列智慧产品:智慧水利监测系统、智慧粮仓 监测系统、智慧农业大棚监测系统、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等。资产数字化应 用方面:能源资产数字化应用、交通资产数字化应用、水利水务资产数字 化应用等。

从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看,公司业务包括软件/技术服务、软件/ 硬件销售,其涵盖项目设计、施工环节,未来有望拓展至运维环节。近年 来公司受 EPC 业务拖累,业绩呈现下滑趋势,公司计划未来逐步减少 EPC 业务占比,聚焦软件设计服务主业。

公司深耕 BIM 软件市场,输电环节已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目前积极布 局配网与新能源发电领域。一方面,电力市场化交易刺激电网改造需求, 信息化需求增量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国网出台一系列三维设计规定,明 确要求实现三维设计、三维评审、三维移交。恒华科技受益于其国产化平 台三维线路设计软件的行业领先地位,近来年实现快速发展,未来公司把握新能源行业发展机会,在主网规划设计业务基础上,逐步切入光伏、风 电、储能、综合能源等领域。

1.2.深耕BIM行业多年,子公司道亨软件为关键资产

2000-2009 年,公司成立以后迅速建立行业优势地位,且开始拓展国际 化业务。公司自 2000 年成立以后致力于研发电网设计与基建信息化产品, 逐步建立起在电力 GIS 行业的优势地位,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FRP、 GRP、EISP 三大核心技术平台。且于 2007 年中标东部非洲水电咨询与服务 项目。 2010 年-2018 年,公司业务布局进一步完善,其服务一体化程度得以 加深。2010 年后,公司逐步形成覆盖电网规划、建设、运行、营销、检修 的智能电网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信息化产品。2014 年 1 月,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以后加速展业。2014-2015 年,公司自主 研发恒华云服务平台,逐步切入互联网服务领域。至 2018 年,公司在配售 电服务、云平台方面取得进一步完善。

2019 年以来,公司积极在业务环节、业务领域两方面向外拓展,未来 有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19-2020 年,公司进行管理层改革以提升管 理效率,且围绕 BIM 产品、应用调整公司业务至 5 个核心板块。目前公司 形成了面向电网设计、施工、运维等全过程的 BIM 应用解决方案,并向交 通、水利领域拓展应用。

公司股权结构总体稳定,四位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 39.98%。截至 2022 年 10 月 27 日,恒华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共有四人:副总经理罗新伟/董事长江 春 华 / 总 经 理 方 文 / 董 事 会 秘 书 陈 显 龙 分 别 持 有 公 司 12.74%/12.67%/8.33%/6.24%的股份,以上四位股东为公司的一致行动人。 公司持有道亨软件 69.65%股份,负责公司底层软件平台的研发。公司 控股公司 6 家,其中全资控股子公司 3 家,非全资控股子公司 3 家,其中 公司持有北京道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69.65%股份。道亨软件基于公司 BIM 核心技术平台进行数字技术应用研究与底层软件平台研发,可为公司提供 BIM 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2021 年,道亨软件实现营业收入 1.09 亿元,同 比增长 8.26%,净利润 2163.38 万元。道亨软件于 2022 年 7 月在新三板挂 牌公开转让,于 2022 年 9 月变更上市辅导备案申报至北交所。

1.3.主营业务稳健发展,逐步聚焦软件和技术服务

受 EPC 业务拖累,公司业绩短暂承压。公司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8.72 亿元,同比下降 9.65%,实现归母净利润 0.58 亿元,同比下降 29.75%。公 司 2022Q1-Q3 实现营业收入 3.22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0.20 亿元。公司近 年营业收入下滑的主因为 EPC 业务拖累。EPC 业务具有重资产的特性,项 目推进与回款进度受疫情影响较大,公司已逐步减少 EPC 业务承接,EPC 业务占比逐步降低。2021 年公司 EPC 业务规模明显下降。公司 EPC 业务在 2017 年以来增 长较快,其营业收入由 2016 年的 268.29 万元上升至 2018 年的 3.21 亿元, 并于 2020 年达到 3.89 亿元的最高水平。2021 年以来公司 EPC 业务规模大 幅下降至 1.42 亿元,同比降低 63.55%,其占营收比重降至 16.25%,同比 降低 24.03pct。截至 2022H1,公司 2022 年尚未有 EPC 业务收入确认。

剔除 EPC 业务看,公司其余业务近年业绩较为平稳,2021 年实现营业 收入回升。剔除 EPC 业务以后,公司 2021 年其余主营业务共计实现收入 7.30 亿元,同比增加 26.72%,其中软件/技术服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5.21/1.44 亿元,同比增长 20.26%/115.53%,技术服务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2022H1, 公司剔除 EPC 后的主营业务共计实现收入 2.21 亿元,受疫情拖累下游项目 开发进度影响,公司业绩有所承压。

公司近三年内毛利率水平有小幅波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多年以来保持 平稳,公司毛利率在 2013-2018 年之间均稳定在 43%-48%之间水平,2019 年提升至 51.54%,仅在 2020/2021 年出现波动,下降至 32.52%/35.38%。2020 以来的下滑主要受疫情影响下公司定制软件项目开展受限以及人力和外委 费用投入成本增加所致。其中两大核心业务毛利率均保持在 40%左右,其 中软件服务毛利率较高。软件销售的毛利率显著高于软件服务的原因在于 无需提供定制化和后续服务,完成软件售卖即可确认相关收入。

受疫情及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 EPC 业务毛利率承压。2020、2021 两年,公司软件服务、技术服务等主业的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其软件服 务、技术服务业务毛利率已经分别由 2019 年的 56.57%/46.85%下降至 2021 年的 40.40%/35.34%。EPC 总承包业务由于疫情影响工作进度较慢,相关原 材料价格上涨采购成本增加,其毛利率下降幅度较大。公司 EPC 总承包业 务毛利率由 2019 年的 29.94%下降至 2020/2021 年的 3.26%/1.37%。 公司 2022 年毛利率水平较近两年实现回升。2022Q1-Q3 公司整体毛利 率为 49.74%,较 2020/2021 年分别提升 17.22pct/14.36pct。其主要由于公司 低毛利的 EPC 业务占总营收比重进一步降低,以及由于 2022H1 项目订单 交付情况回暖,软件、技术服务、软硬件销售各项毛利率水平均有回升。

公司近年以来综合费用率保持稳定,研发投入稳步提升。2016-2017 年, 公司综合费用率稳定在约 16%水平,自 2018 年开始,公司主要由于提高了研发工作的投入力度,因此综合费用率提升至 20%-21%区间内。2022Q1-Q3, 公司费用总额 1.37 亿元,同比下降 25.58%,费用率 22.12%,同增 1.06pct。 其 中 销 售 / 管 理 / 研 发 费 用 分 别 为 2.61/4.37/6.66 亿 元 , 同 比 变 化 -7.98%/-13.28%/+2.04%。在疫情影响、收入下滑态势下,公司仍积极推进 BIM 相关产品研发,因此公司研发费用率由 2018 年的 6.20%稳步上升至 2022Q1-Q3 的 10.78%。截至 2022H1,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 94 件、在审专 利 82 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50 件。

2.下游基建投资+信息化双轮驱动,BIM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2.1.“新基建”建设正当时,“十四五”电网投资再提速

基础建设投资为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的基础建设 投资周期属性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基建 投资、其他投资。其中基建投资占比 26%,基建投资主要与国家财政以及 稳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由于政府基建支出可起到短期内提振经济作用, 因此,历史上我国 GDP 增速下滑阶段,常伴随着基建投资的增长。在我国 GDP 增速降至 10%、8%以下的两次关键时间节点上,基建投资增速均在短 期出现较为显著的提升,展现出对经济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我国持续发力“新基建”,七大领域迎来投资机会。新基建是指以技术 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 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其范围包括七大领域:5G 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 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 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 年 3 月再 次强调加大城际交通、民用通用航空等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新一代信 息基础设施建设。2020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 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关注新基建中数据应用场景。新 基建可分为数据基础设施以及数据应用场景两类建设领域,其中工业互联 网、人工智能算法、数据中心储存以及数据服务、5G 的采集与传输,基于 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基础设施,其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 创新基础设施。在数据基础设施之上搭建数据应用场景,其中包括特高压、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特高压建设方面,特高压是指 800KV 以上直流电和 1000KV 以上的交 流电,其主要具有输电容量大、输电距离远、效率高、占地少等优势。目 前我国用电需求高速增长,且我国电力供应集中在西北地区,电力需求集 中在华中、华东地区,我国电力配置具有分布不均匀特点。大容量、远距 离传输特点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最适应于我国电力供应情况,因此我国特高 压建设需求较大,且在技术研发、建设规模两维度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规划方向上,国家电网计划到 2030 年将特高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将提 升到 350GW,并具备 100GW 运行装机量的抽水蓄能方式调节电力系统的 能力。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 3200 亿元用于配网智能化的建设, 计划新增 6GW 抽蓄电站,推进骨干网特高压建设,围绕西电东送、北电南 送、藏东南、粤港澳等项目建设跨区域通道。分省看,多地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具体包括湖北的陕北—湖北、金上—湖北特高 压工程,江西的华能瑞金电厂二期、雅中—江西特高压工程,甘肃的酒泉 —湖南特高压配套风电项目、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新疆的 750KV 输变 电工程、阜康、哈密抽水蓄能电站、“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建设等。

特高压的智能化建设需求带动对电网设计和运维端的信息化需求。研 发核心技术,加强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在特高压方面的应用,从而实现 继续提升特高压电容量、传输距离、传输稳定性。智能化检测设备可检测 特高压设备运行故障,降低故障发生率。电网建设方面,新能源建设提速对电网消纳能力构成挑战。在双碳政 策目标的指引下,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迎来了高速建设期, 2020 年以来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都进入持续增长阶段。我国可再生能源电 力装机容量比重近年来持续提高,2021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已经升至 47.10%。因此电网消纳、外送能力有限的地区出现弃光弃风情况,提升光 伏风电装机对于电网侧消纳空间提出新要求。

从两网投资总额看,“十四五”电网投资再提速。2021 年 9 月国网董事 长辛保安表示,预计国家电网“十四五”期间投资共计 2.3 万亿元,2022 年 1 月 1 日,国家电网年度工作会议中指出,2022 年国网计划投资 5012 亿 元。结合两次披露数据,预计国家电网“十四五”年均投资规模有望维持 在 5000 亿元以上。南网“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 6700 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 51.1%,2021 年南方电网投资 995 亿元用于电网建设, 由此推算 2022-2025 年南方电网年平均投资额度有望超 1420 亿元。

城际高铁、轨交方面,智慧交通增加客运能力,实现建立城市一体化 交通网的目标。城际高速铁路是指连接相邻城市的高速铁路,相比普通高 铁路线更短、发车密度更高,但仍可保证高速运行。城际轨交指完整的城 际轨道运输系统,包括在城际轨道上运行的城际列车。我国京津冀、珠三 角、长三角等地城市群众多,发展城际高铁、轨交不可或缺。在新技术应 用方面,城际高铁、轨交在列车储能、实时供电、充电、自动运行、控制 系统中均有技术创新,其中 5G 通信技术在高速通信、端到端通信、大规模 天线列阵、绿色通信等方面均有创新性应用。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面,提升充电桩智能化程度,用户使用上更加便 捷、安全。智能充电桩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支撑,拥有 良好的电力管理能力、高稳定的运行能力,从而可实现降低运营商建设、 运营成本。从用户端看,智能充电桩软件可查找附近空闲充电桩功能。从 运营商角度看,充电信息服务平台可实现在线巡视、故障上报、检修功能, 充电数据信息及时上报,便于评估现有充电桩的价值、效率。

2.2.新能源发电渗透+电力体制改革,催化电网信息化升级需求

双碳政策下新能源行业高增速发展,提振我国电力行业投资建设与转 型升级需求。双碳目标提出以后,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各国共识,新能源在 电力结构中占比提升。随生产、加工技术进步,相关制造设备持续迭代, 各环节辅材、零部件的成本下降,效率上升,LCOE 实现持续下降,新能源 装机的经济性得以提升。

光伏装机量自 2020 年起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2021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 54.88GW,同比增加 13.9%,2022 年前三季 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已经达到 52.6GW,同比增长 105.8%,已接近 2021 年全年水平,根据 CPIA 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装 机或将超过 75GW。风电装机量同样在 2020 年迎来一轮高速增长,2020 年 全国风电新增装机量达到 72.11GW,同比增长 180%。新能源装机量的大幅 增长将带动发电侧从设计、施工到调度、运维等产业链多个环节的需求, 各环节供应商均有望受益于新能源高增下订单的持续放量。

2022 年新能源政策不断出台,前三季度新能源装机量稳步扩大。政策 层面主要围绕大力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要点讨论,其中对 于风光大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方面关注度仍较高,且在加速建设优化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光伏产业链供 应链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配套体系做出规划。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2022 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90.36GW,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 78.8%。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占比最高,风电新增 19.24GW、光伏发电新 增 52.6GW,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 16.8%、45.8%。

2021 年国内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首次超过集中电站。分布式光伏经 济性较集中式更强,主要户用项目 IRR 显著高于集中电站。政策推动下, 企业参与整县推进模式积极性提高。2021 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 54.88GW 中,分布式 29.28GW,占比 53.4%,首次突破 50%。2022 年前三季度,全 国光伏新增装机 52.6GW 中,光伏电站 17.27GW、分布式光伏 35.33GW, 分布式光伏占比达到 67.16%,近两年来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量增速超过集中 电站。分布式光伏建设或能为发电侧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带来更大的增量 空间。

“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有望迎来较快增长。根据国家能 源局最新数据,2022 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 19.24GW,其中 陆上/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分别有 18GW/1.24GW。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全国 风电累计装机 348GW,其中陆上/海上风电累计装机 320/27GW。海上风电 并网装机量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增速较 快,始终保持在 40%以上的同比增速,2021 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较 2020 年增加 3 倍以上。2022 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全球海上风电联盟提出, 2050 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至少要达到 2000GW,中国预计到“十 四五”末,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100GW 以上,2030 年累计达 200GW 以上,到 2050 年累计不少于 1000GW。以此目标推算,未来三年我国海上 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将保持在 24GW 左右。

风光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未来有望贡献较大弹性。2021 年 11 月,第 一批大基地名单规模 97.05GW,截至 2022 年 5 月已开工 85GW。2022 年, 《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中 明确风光大基地在“十四五”期间装机 200GW,在“十五五”期间装机 255GW。 2022 年 11 月,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 全部开工,第二批项目正在陆续开工,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第三批项目审查。 展望未来在风光大基地带动下,集中式电站放量在即。

电力体制改革方面,2002 年,我国电力行业面临区域性电力产能过剩、 调度不灵活等问题,《电力体制改革方案》(5 号文)发布开启电力体制改革 进程,提出厂网分离的原则,随后发电公司与电网公司开始独立运营,发 电侧由五大发电集团构成,电网端主要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运营,实行 输电、配电、售电一体化服务。 2015 年,我国电力行业再次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且电价管控属性较强, 未能真正反映电力成本,在此背景下《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 干意见》(9 号文)发布,意在放开发电侧、售电侧市场动力,以实现社会 资本进入配网环节,各类售电公司进入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体系,促进新能源消纳。

2022 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提 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实现市场化决定发电、用电价格。计划到 2025 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 2030 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 建成。 目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电力市场活力一定程度上得 到激发,围绕新能源构建、市场化运行的电力系统有望在未来形成。2021 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 3.7 万亿 KWh,同增 17.2%,已在全社会用电量中 占比 44.6%,5 年 CAGR 为 30.24%。2022H1 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 2.45 万 亿 KWh,全社会用电量占比上升至 60.70%。

电网信息化、智能化是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电网各环节中的综 合运用。信息流伴随电力流提供、传导,相互高度融合。智能电网相较普 通电网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 2)抵御各种攻击、干扰,大幅度避免故障,发生故障时,快速恢复;3) 柔性直流输电、智能调度可更加灵活的控制电网运行,提高发电效率,降 低损耗;4)电网运行情况更加直观反应,便于供电、用电双方合理决策。 电网信息化升级需求较为迫切,体现于以下等方面:

1)电网调度系统亟需升级。特高压建设对于电网运行控制、管理模式 提出更高要求,电网调度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传统电网调度的可视化系统 信息单向传递,信息共享的灵活性较差,电网智能化、信息化可利用快速 测量、信息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更有能力保障电网安全高效运行。 2)电网稳定性亟需提升。新能源发电接入占比提升,用电主体、用电 需求进一步多元,需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减少出现自然老化、外力 破坏导致输电线路事故的风险。须通过电网信息化相关可视化产品、智能 巡视、智能巡检等手段进行监测。

3)电力市场交易亟需信息化的介入。电力市场化政策近年来频繁落地, 2022 年 1 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 步明确电力市场建设的重点任务与目标节点。其中提出健全适应新型电力 系统的市场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探索容量市场交易机制, 深化输配电等重点领域改革,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电力绿色低碳发展。随 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电力市场交易参与主体和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交易平台数字化需求成为发展重点。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均对于电网智能化发展提出针对性要求。国家电 网在 2009-2020 年三阶段投资规划中,智能化投资占电网总新增投资比例保持在平均 11.13%水平上,其中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 等环节,其中在变电、配电、用电侧的智能化投资比例最高,投资总金额 分别为 748.06/892.14/1184.73 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 19.5%/23.2%/30.8%。 南方电网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针对性的规划电网智能化、数字化建 设,包括 100%配电自愈、缩短停电时长等。南方电网“十四五”数字化规 划总投资约 260 亿元,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在电网智能化程度、运营效 率、运营能力、技术支撑能力、数据价值化、网络安全等方面全面发展。

配网环节投资为国网、南网“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主线。新能源发 电应用要求负荷侧具备柔性调节能力,整县光伏推进要求大幅增强配网的 配电容量、线路容量。南方电网“十四五”规划中,总投资 6700 亿元,其 中 3200 亿元用于建设配电网,国家电网配电网投资比例约占 60%,两网配 电网投资总计达 1.5 万亿元。配电网方面的智能化建设有:提升配电自动化 能力,形成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调控,提升调度运行系统对配电网的感知、 控制能力,利用无人机、机器人、视频监控等打造数字孪生电网。

2.3.BIM行业国产替代需求迫切,三维设计转型、GIM标准设立加速国产化进程

电网软件是电网信息化中的重要一环。BIM为建筑信息模型,这一名词由 Autodesk 公司首先提出,用以指 代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的电脑辅助设计软件。BIM 可参与项目规划 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通过云平台创建智能模型,可实现结构性数据 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 BIM 行业主要由 Bentley、Autodesk 的 Revit、恒华科技的 BIM 平台组成。2020 年全球 BIM 行业市场份额中,Autodesk Revit 占 67.92%, Bentley 占 14.37%。国内方面,我国 BIM 软件行业发展相对较晚,国内企 业以相关项目管理及单点应用为主,其软件底层多为开源平台经二次开发 构建。2022 年恒华科技在国内三维线路输电设计软件市场中市占率达 50%, 依托道亨科技开发国产化 BIM 平台,核心技术独立研发、自主可控。

BIM 软件行业国产化空间广阔,行业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一方面,国产替代需求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信息技术应用的国产创新 为近年以来我国关键命题,目的为适应外部国际环境,提升科技自主可控。 2016 年出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信息技术安全可控基本要 求。2021 年 12 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十四五”国家信息 化规划》中提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基础软件等短板领 域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市场上,美国芯片法案、芯片出口管制等举措刺激 我国加紧发展信创产业。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 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国产软件更加适应于国内电网行业的生态应用。1)国产软 件更符合国内电力行业需求。相比国外 Bentley、Revit 等厂商,国产 GIM 软件能够深度理解客户需求,软件功能性上进一步满足客户专业性要求。2) 国产软件对于电网行业标准、行业升级方向适应性、适配性更强,本地化 服务更具针对性。国产软件对于国内的电网信息化趋势适应较快,较早切 入进行相关升级,且针对电网行业中的技术体系、行业标准,适配、适用 性相较国外应用更优。3)国产软件在电网行业内认可度较高。从性价比角 度看,国产软件的售价略低于国外软件,在对于国产软件内容质量较认可 前提下,国产软件具有更高性价比。从价值认同角度看,客户针对业务中 各环节软件产品、服务的付费意识、意愿随行业发展逐年上升。

国家电网出台一系列三维设计规定、GIM 三维建模标准,促进三维设 计在行业内的渗透率提升,对电力设计软件行业的国产替代产生积极影响。 三维设计改革方面:国家电网创新开展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发布一 系列三维设计规定、标准。2018 年,国网要求 35KV 以上输变电工程全面 使用三维设计,实现三维设计、三维评审、三维移交。自此开始,2018 年 12 月《三维设计施工图评审大纲》出台,要求检查三维设计模型范围、深 度、格式、层级、属性定义等满足标准规范。2019 年 2 月以后,未按文件 要求应用三维设计的工程不安排评审。2020 年 6 月开始,对所有三维设计 的新建工程进行量化评价。

GIM 三维标准方面:GIM 为国家电网制定的三维技术标准,国网对于 电网行业设计模型制定详细、严格的三维标准。2019 年 1 月 15 日,国家电 网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发布 7 项 GIM 建模技术标准,其中包括电力设 备、变电站、架空输电线路三维建模等部分。目前 GIM 标准体系中共有 13 项。国家电网为满足工程三维设计需要,针对设计的对象、过程、成果, 统一模型构架和数据交互格式,形成可对接上下游各业务环节的数据标准, 从而实现全周期工程数据共享。

3.电力行业全产业链布局,多轮驱动业绩增长

3.1.实现底层技术国产替代,电网侧市占率领先

3.1.1.掌握自主BIM核心技术,三维设计有望加速渗透

底层技术平台支撑,BIM 国产软件行业领先。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能 够基于自主底层技术平台进行 BIM 应用构建的企业,研发了三维建模引擎、 三维数字地球平台、轻量化 BIM 引擎、轻量化 GIS 引擎等核心技术平台。 基于该底层平台,公司的产品已覆盖 BIM 软件、电网工程数字化、物联网 等多个应用领域。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能够实现自主可控,且贴合行业需 求、可进行深度定制和二次开发,实现了 BIM 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公司 自主研发的 BIM 引擎(BIMEngine)等产品已先后通过麒麟软件及华为云 鲲鹏云服务兼容性测试,对国产系统的适配性较强。

公司已形成基于 BIM 底层技术的电力行业全产业链布局。公司立足于 在电网侧的传统优势,将业务范围延伸至向电源侧及配售电侧,目前公司 的 BIM 设计软件覆盖了电力能源行业“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全过程, 是国内少数能够为智能电网设计、基建、运维、营销等提供全产业链一体 化服务的软件服务商。公司能够对下游电力行业全产业链环节实现覆盖, 源于公司对 BIM 底层技术平台的掌握,构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输电侧是 公司传统优势领域,市占率领先;发电侧受益于新能源电站建设需求旺盛, 增长较快;变电侧存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配用电侧市场空间有望随电力 改革推进逐步释放。

BIM 三维设计国内渗透率较低,公司有望受益于三维设计需求释放。 《国网办公厅关于印发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费用计列意见的通知》中提出, 采用三维设计的工程,在工程投资估算和招投标最高投标限价阶段,按 10% 调整计算设计费。一方面在设计费的政策激励下,未来设计单位存在由二 维向三维设计的转化需求,另一方面,相较于二维设计,三维设计在提高 设计质量与效率、降低出错率、协同设计、复杂工程计算等方面有着显著 优势,同时设计环节的三维模型还可为后续的工程、施工、运维环节提供 数据支持,目前在各设计应用领域中,BIM 在电力行业中渗透速度较为领 先,电力 BIM 三维设计的渗透已是必然趋势。

公司未来将更多介入运维环节,有望分享运维市场广阔空间。随着新 能源发电市场发展、用电侧空间释放,以及电网数据采集和运检需求的增 加,从发电到用电侧的运维或成为未来潜在价值量较大的环节。以输电侧 为例,电网数据采集和运检的智能化于近两年刚开始起步,而 BIM 可通过 前端的碰撞分析将算法嵌入设计,形成三维设计成果移交给施工及运维环 节。未来随着 BIM 的三维运维标准陆续出台,市场需求会迎来新一轮增长。 公司目前已推出运维环节软件产品,如输变电三维智能运检平台,并升级 了无人机智能巡检功能,基于三维 GIS 场景,可实现多源海量数据加载与 融合、三维模型展示、无人机巡检计划制定、航线路径规划、综合统计分 析等功能。

3.1.2.平台和软件+设计咨询,两大核心业务加速市场渗透

公司的五大核心业务体系中,BIM 平台及软件及 BIM 设计咨询是公司 业绩贡献度最大的两个板块。其中 BIM 平台及软件服务是以向下游设计单 位销售软件产品并提供定制化的平台开发服务,分别确认软件销售收入和 软件服务收入,BIM 设计咨询服务则是公司凭借设计资质,承担设计院职 能,以项目制直接为下游电网公司等提供设计服务,确认技术服务收入。 从营收构成来看,软件服务和技术服务合计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达到一半以 上,软件服务占比更大。

公司积极开拓能源、水利、交通等多个下游领域的BIM技术应用场景。 BIM 平台及软件服务方面,公司持续推动了青岛港、天津港、那板水库等 一系列交通、水利行业应用落地,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水利方面,2022H1 承接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智慧管理云平台项目,成功中标洼地水 库工程信息化项目;交通方面,2022H1 承接天津矿石码头设备智能化项目、 机场平安工地数字化(智慧)管控平台研发与应用等信息化项目。基于 BIM 的资产数字化应用方面,公司聚焦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行业 信息化应用领域,承接的四川省水电集团、中国中铁、山西地电、中国化 学、中国交建等多个大型信息化项目均取得重要进展,与三峡集团四川能 源投资有限公司、中铁云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河图联合创新科技有 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未来随着国家在新基建和能源领域持续加 大投入,新能源电力系统、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轨道交通等领域将进 入高速建设期,公司将充分受益于新基建发展背景下各个下游应用领域对 前端设计环节需求的增长。

软件服务具有双重成长逻辑。定制化平台的服务收入包括一次性收取 的开发费,以及后续每年定期收取的维护费。公司软件服务的成长逻辑一 是在于新客户拓展后的市占率提升,二是在于老客户软件平台的升级迭代 需求,行业平均的迭代周期为 3-5 年,每轮周期中操作系统进行版本升级, 行业标准也会进行修订,将共同激发软件升级新需求。同时由于下游客户 的需求逐步多样化,软件平台的类型逐步丰富,包括造价、设计、基建、 运维等多个环节,因此在老客户方面,公司可以从产品种类和产品更新两 个维度上挖掘增量收益。

技术服务方面,公司利用自主开发的 BIM 平台及相关软件开展电力、 水利、交通等行业规划、设计、咨询等业务。公司已取得多个环节相关资 质认证,可面向送变电工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充换电站(桩)、智能微 网等业务领域开展设计业务。以电力行业为例,在输变电侧,公司已取得 工程设计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专业甲级;在发电侧,公司已 取得电力行业(新能源发电、风力发电)专业、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 乙级;工程咨询电力(含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甲级。

创新业务模式,推出免费电力工程造价软件。2022 年公司面向电力行 业的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推出电力工程造价软件(标准版)永久免费使用权, 可适用于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的估、概、预、结算编制工作。 与定制化平台开发不同,公司此次推出的免费软件为标准化产品,对可能 产生的定制化服务将收取相应费用,标准化产品的免费推广有助于吸引并 培养客户的使用习惯。

3.1.3.输电设计市占率领先,变电侧国产替代空间大

输电线路设计领域行业领先,将受益于“十四五”特高压线路建设需 求。2022 年公司在输电线路三维设计领域市占率已达到 50%,竞争对手主 要是国外厂商,公司在国产 BIM 软件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公司有望受益 于“十四五”期间特高压输电线建设工程释放的设计信息化需求,国电“十 四五”期间规划新建特高压线路总投资 3800 亿元,公司凭借在输电三维设 计领域 50%的市占率优势,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分享特高压线路信息化 投资带来的增量空间。

变电领域市场份额有望稳步提升,国产替代空间大。2022 年公司在变 电三维设计领域市占率达到 20%,其余市场份额主要被国外厂商占据。变 电与输电线路设计在技术层面难度接近,变电领域市占率提升较慢并非由 于技术水平差距,而是由于变电领域迁移速度受制于用户消费习惯的逐步 改变,由于变电设计类似民用建筑,Bentley 等国外厂商在建筑设计领域具 有传统优势,但在杆塔和输电线路领域则存在短板,因此在电力 BIM 行业, 公司率先从国外厂商较为薄弱的输电和杆塔设计环节切入,已占据较大市 场份额,变电环节仍存在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未来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 迁移,公司市占率有望迎来稳步提升。

公司参与国家电网 BIM 设计标准制定,有利于市场渗透。虽然输变电领域仍存在众多强有力的国外厂商,但公司由于重点参与了国家电网 GIM (电网的 BIM 数据模型标准)标准制定,使得公司的 BIM 国产软件能够更 加贴近国内客户的实际需求,与相关设计标准对接,满足下游用户的专业 性要求,因此公司的国产软件具备市占率提升的潜力,未来在变电领域有 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此后公司持续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参与中国电力 企业联合会制定《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软件平台基本功能规范》等 6 项输 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标准,公司 BIM 平台产品在电网侧的市场优势得到进一 步巩固。

3.2.新能源建设加速推进,发电侧规模有望高增

公司已在光伏电站、风电等新能源以及储能领域布局相关产品和服务, 并取得相关资质认证。软件平台方面,公司已开发面向新能源设计的三维 光伏设计软件、三维风电场设计软件等产品。设计咨询方面,公司可面向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充换电站(桩)、智能微网等领域开展业务。储能方面, 公司可提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储、风光火储、调峰储能、调频储能、 黑启动储能、备用储能等规划设计服务。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装机量加速释放,公司在发电侧业务将充分受益于 光伏电站、风电站及光伏配储加速建设背景下释放的设计环节需求,新能 源业务有望实现高增。根据阳光工匠光伏网的报价数据,按照 10MW 以上 低压分布式光伏项目设计费平均报价 0.0165 元/W 估算,每 GW 光伏新增装 机约产生 1650 万元设计费,根据 CPIA 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年均 新增装机将超过 75GW,对应光伏发电侧设计市场规模每年至少在 12 亿元 左右。未来 3-5 年公司将充分受益于国内光伏新增装机放量释放的设计需求, 有望获得增量订单支撑,比照 CPIA 预测的国内光伏装机增速,公司新能源 发电侧业务有望每年保持稳步增长,新能源业务的持续向上有望带动公司 迎来业绩拐点。

分布式光伏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未来集中式光伏、储能等均存在增 量空间。分布式光伏方面,2021H2 国家开始部署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公 司布局了面向整县光伏规划咨询、工程设计、资产运维、信息化产品的全 过程技术服务体系,并积极与大型能源集团、新能源设备厂商等展开合作, 已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各省规模不一,山东、河南等地分布较为密集。集中式光伏方面,公司凭借在光伏领域的先发优势,有望拓展集中式光伏 领域的市场资源。储能方面,新能源发电侧存在配储要求,多省发布配储 标准,基本不低于 10%,公司立足新能源发电设计环节优势,有望获取配 套储能项目订单,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加速释放,储能业务有望贡献高弹 性增量。

3.3.虚拟电厂风起,电改推进下用电侧空间广阔

配电三维设计业务有望迎来旺盛市场需求。未来随着配网三维设计标 准化的加速推进,有望带动下游客户在配电三维设计软件和服务方面的需 求增长。同时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虚拟电厂建设的推 进都将对配网端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将持续带动配电三维设计的渗透率 提升。公司基于自主可控的 BIM 底层技术平台,已构建了三维配网设计软 件,已初步具备一定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未来将受益于配电标准出台后 的三维设计渗透率提升,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电改推进下用电侧空间逐步释放,公司已推出相关产品。未来,一方面随着分时电价等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电力能源的商品化、市场化属性逐步加强,用户侧对于智能用电的需求会加速释放;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虚拟电厂场景的逐步丰富,都将对用电侧产生更多需求。在用电侧,公司目前已推出配售电一体化平台、电网营销管理系列软件等,并围绕数据中心项目拓展能源管理相关业务。随着用户侧需求逐步释放,公司凭借自主可控的底层技术平台,在用电侧开拓更多潜在应用场景,有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虚拟电厂将迎来发展期。虚拟电厂的产业链上游是可控负荷等资源侧,中游是提供削峰填谷服务的资源聚合商,是虚拟电厂的核心环节,下游是用户侧。

公司在虚拟电厂技术环节已形成储备,或在园区、商业楼宇、地方电 网等场景率先落地。公司未来有望参与到虚拟电厂小场景的运行调度,如 园区的分布式微电网、商业楼宇以及地方电力公司的需求,公司在园区配 售电系统、用户侧负荷预测、调度和切换等虚拟电厂场景均已进行布局, 已有较好技术储备。地方电力公司方面,近年来国网和南网已经开展虚拟 电厂试点,未来随试点铺开和行业标准制定,地方电网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