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炎地狱:B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29重型轰炸机起飞距离 火炎地狱:B

火炎地狱:B

2024-02-07 06: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45年3月9日至10日夜间,325架美国B-29重型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的前进基地起飞前往东京。这次空袭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常规炸弹空袭。而就在三年前的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带着B-25米切尔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向东京和横须贺的各类目标投下500磅的M43高爆炸弹和更小型M54燃烧弹。造成约50名居民死亡,400人受伤,这是美国轰炸机第一次空袭日本首都。

图1.B-25从“大黄蜂”号上起飞前往轰炸东京

其实美国人在战前考虑对日作战的准备时,就计划利用中重型轰炸机突袭日本岛屿。关岛、威克岛、菲律宾是计划中的空袭前进基地,但是太平洋的惨淡开局使得这一切都成了泡影。现在美国人重新开始计划空袭日本本土,那么手头的四发重型轰炸机诸如B-17和B-24都是不够用的,一种新的战略轰炸机被制造出来——B-29超级堡垒(Superfortress)。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在1943年初就从各种渠道得知美国人在研发一款“新的大型轰炸机”,并且在1944年4月还目击到了第一架降落的B-29。不过出于种种原因,日本军方并没有给予特别的重视,或者说,并无法拿出有效的反制手段。

图2.日本有关B-29的海报

1944年,在放弃了将印度作为B-29的前进基地后,美国空军在中国成都修建了供B-29起降的大型机场。第20航空队于1944年6月15-16日晚上首次飞往日本进行轰炸。在所有的炸弹中,只有一枚落在了预期的目标——位于北九州的八幡钢铁厂。给日本军工产能造成的影响非常小,而付出的代价却很高昂:7架B-29未能返航,损失了57名机组成员和1名战地记者。虽说确实起到了一部分的宣传作用,但相比必须穿越喜马拉雅山才能进行补给的高额而危险的困难而言,实属得不偿失。B-29在中国前进基地糟糕的表现让美国高层调来了之前在欧洲大出风头柯蒂斯·爱默生·李梅(Curtis Emerson LeMay)。李梅到来的时候,美国陆航已经在完善马里亚纳群岛的前进基地。

图3.6月15日空袭前的照片

塞班岛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轰炸跳台,不过岛上原本没有适合B-29起降的大型基地。所以当1944年6月15日塞班岛登陆的当晚(和B-29第一次空袭东京为同一天)工程兵就带着器材上了岛,并且在第二天就开始了超大型战地机场的建设工作。尽管天气炎热潮湿,6个基地的11条跑道很快就在岛上准备就绪,要知道光跑道用的沥青一天即能就地生产700吨。

1944年11月7日,一架B-29侦察机首次出现在东京上空。近百架战斗机在9公里的高空始终无法接近这架飞机。日本人也清楚,这只是来打前站的,大头还在后头。11月24日,一百多架B-29突袭了日本东京并且轰炸了武藏野的工厂。高空轰炸的精度很低,强气流会将炸弹吹得偏离预定着弹点很远,美国人评估轰炸效果甚至不到原定效果的百分之一。而且一个月里顶多有5天的好天气能够使得高空机组能准确目视目标。这样算下来,想要摧毁一个战略目标需要400架以上的B-29,而李梅此时手头只有200架左右。

图4.B-29高空投弹的照片,分散情况很明显

45年2月,李梅对轰炸经验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再采取昼间高空轰炸,转而进行夜间低空轰炸。B-29在3公里的高度投弹,可以保证最好的摧毁效率。不过这样同样带来了一个问题。日本本土此时处于严格的灯火管制状态,夜间根本无法目视目标,传统的轰炸方式恐怕难以奏效。

航空队司令部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在训练场上搭建了一片模拟日本房屋区的建筑物。毁伤效果评估中发现普通的高爆炸弹对木制结构房屋毁伤性很好,但是威力会被局限在单个建筑。但是如果使用燃烧弹,燃烧形成的大火就会在周围建筑中扩散,最终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毁灭性的火风暴。

图5.日本博物馆收藏的M69燃烧弹

为了达到最好的轰炸效果,美国军方特地开发了M69燃烧弹,这种燃烧弹呈管状,截面为六角形,直径为3英寸(7.6厘米),长20英寸(51厘米),重量约为6磅(2.7公斤)。这种炸弹使用凝固汽油(jelled gasoline)作为燃烧填充物,以38个为一组,投放后会在大约2000英尺(610米)处打开。一旦击中建筑物或地面,定时引信会开始工作,3-5秒后会将燃烧填充物炸开成几个火球抛到100英尺(30米)远的地方,并立即引发强烈的火灾。

在确定了炸弹类型后,李梅还强制规定所有的B-29拆除除开尾部机枪以外的全部自卫火力和其他不必要的设备,省下的重量全部用于携带燃烧弹,如此这般,一架B-29总共能携带1520枚M69燃烧弹!为了在夜间空袭中引导轰炸机群,B-29领航机还将携带一种更大型的AN-M76燃烧弹,这是500磅(227公斤)的炸弹,会在炸点处制造巨大而无法扑灭的大火(1943年该炸弹研发时填充燃料曾经起火,但直到仓库整个烧毁前都无法扑灭)。

B-29领航机会携带20-40枚AN-M76用雷达瞄具在城市重点区域投放,燃起的火焰将指明后续机群的目标,这是名副其实的“毁灭之路”!

图6.B-29弹舱中的燃烧弹集束炸弹(内含38枚M69)

3月9日夜,日本列岛上空一片死寂,不过在地平线上,银色的巨鸟们已经露出了它们的利爪。第一批领航机在1.5公里的高度上搜寻目标并且交叉投放了AN-M76,燃烧弹起爆以后迅速沿着杀伤轴线传播火焰,在地面上看起来就像是火焰环绕的十字架——审判降临了!在当晚飞行的325架B-29中,有279架飞机在东京地区上空成功投下了1665吨炸弹(接近50万个 M69燃烧弹)。它们的主要目标是人口最多的中心地区,这些炸弹将东京变成了一片火海。由于热空气急速上升,新的空气涌来占据上升气流原本的空间,形成了强烈而极速的气流。狂风助长了火势,并且形成了可怕的火风暴,在东京上空飞行的B-29甚至被狂暴的气流推向城市两侧。

东京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火炎地狱,炙烤着地面上的一切。每几百平方公里的着火街区只有不到8000名消防员(而且消防员的汽车没有燃料),此时此刻的东京,注定万劫不复。在以前的10次空袭中,东京损失的居民不到1300人。但是当夜有84000人死在这里,另有4万名居民受伤。超过25万座建筑被烧毁,导致约100万人无家可归。后续到达并投弹的B-29飞行员甚至要戴上氧气面罩,以免闻到一些让人难忘终身的味道。

图7.美军空袭后进行的毁伤评估照片

被大火摧毁后的东京到底是什么样的?除开常见的火灾幸存者和美军轰炸评估的描述,在此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苏联记者尼古拉·波格丹诺夫(Nikolai Bogdanov)于1945年8月31日到达日本(此时日本已经宣布放下武器),在得知投降仪式的签署被推迟后,他去了东京。

“战后的日本是什么样子的?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当我们驱车前往东京的时候,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城市了——汽车驶过融化的沥青和烤弯的电车轨道,却无法看到任何城市街道的建筑。周围有很多迹象向我们表明这里曾经是一座城市,但是却完全看不到房屋,仿佛整个城市都被一场大洪水冲走了。

图8.空袭后的东京

在银街(即后来的银座)一带,我们一眼就认出来这里以前是商业街。即使这里的房屋也烧得干干净净,但空地上商人们原本摆在屋里用于存放贵重物品的防火柜都还在。它们就那么矗立在那里,就好像商人们自己的墓碑。离城市中心更近的地方,开始出现烧焦的汽车和坦克。为什么会有坦克在这里?东京又没有发生地面战斗。”

图9.B-29飞过富士山

波格丹诺夫随后采访了苏联驻日本大使馆的雇员,使馆留守人员向他描述了当晚大火是如何包围并“舔舐”使馆的混凝土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坚持了下来,虽然有些地方开裂但没有倒塌,火焰迅速越过我们的建筑并且重新扑到后面的木屋里,我们在使馆里大喊大叫却听不见彼此的声音。当我们确定安全之后,却为这场大火感到很高兴...”

我不清楚最后这段描述是使馆人员自述还是波格丹诺夫为了戏剧性效果自己加的,倘若是前者,苏联使馆人员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火烧在敌国的土地上。

图10.空袭后第二天(3月10日)美军航拍照片,注意照片底部的城市已经变成了空地

波格丹诺夫接着写道:“一切都在几个小时内结束了。这座城市就像在梦中一样消失了。现在在东京,只有不超过百分之十五的房屋幸存,大多是西洋类型的建筑,银行,使馆什么的...到处都是成堆的垃圾,被烧毁的汽车的铁架子靠在人行道上,像煮熟的小龙虾的壳一样红。”

他用手杖敲了敲汽车的车壳,接着说:“连汽车都没来得及逃走——你能想象这里发生了什么吗?日本人无论冲到哪里,都会遇到一堵火墙。坦克被派去为逃难的人群开道,冲毁墙壁什么的,但很快连坦克都被融化了。居民们从火中跳入水中。这里有许多运河,甚至还有家庭浴池。但是热力太强,小水库的水都沸腾了,而大水库的人则因闷热而死亡。日本人这时才会想起他们对毫无防备的中国城市进行的野蛮轰炸。”

图11.空袭后的东京,摄于3月10日

苏联作家康斯坦丁·西蒙诺夫(Konstantin Simonov)在1945年12月底访问日本首都时也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与横滨合二为一的东京,在布局上与柏林有些相似。这是一个巨大的城市,有相当大的空隙隔开了与它一起成长的城镇——有时是一条河,有时是一个公园。然而,现在很难对此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因为横滨几乎被烧成了一片废墟,而东京外围也被烧掉了一半以上。不难想象,当数以万计的燃烧弹被扔在城市里时,这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狱,而且都在燃烧。东京的遗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东京市中心本身,主要是欧洲风格的建筑;第二,散布在整个城市的小岛上的大小不一的石头建筑,多层的,其中大部分是丑陋的,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东京几乎没有用高爆弹轰炸过,而燃烧弹不会烧毁这些建筑,因此保持完整);最后,第三,有相当多的街道和街区,由火灾未波及的小木屋组成。

图12.被空袭夷为平地的东京浅草街道区域

当我第一次到达东京的时候,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我:在一片相对完好的街区后面是完完全全的空地,上面只有无数的防火柜从烧毁的木板碎片和瓷砖堆中伸出来。大量这样的柜子从地上伸出来,就像古老的墓地纪念碑。这给人留下了相当不寻常的奇怪印象。”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所发生的一般细节都是吻合的。在东京的那个夜晚,在城市周围回响的除了火风暴的狂啸外,就只有死亡和绝望。很难去揣度当时日本高层和天皇本人的想法,但当第二天,他们战战兢兢地像老鼠一样从防空洞里探出头来的时候,会觉得这场战争的代价太大了吗?

图13. 太平洋大血战:轰炸东京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