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竹笛协奏曲《走西口》的演奏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调的笛子曲 新派竹笛协奏曲《走西口》的演奏分析

新派竹笛协奏曲《走西口》的演奏分析

2024-07-12 16: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张爽

摘 要:竹笛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它有着极具穿透力的音色、独特的演奏技巧以及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因此在中国乐器演奏发展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竹笛的独奏艺术表演形式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阶段,在南北两大基本派别上发展出另一个演奏流派——“新派”。这一流派既融合了南北派的传统特点,又创立了有别于传统的新的演奏技法。竹笛协奏曲《走西口》是“新派”演奏风格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本文分析新派竹笛协奏曲《走西口》的演奏技巧,这不仅可以让竹笛学习者深入体会新派竹笛的演奏技巧,更能通过这些技巧来理解作品的内涵,为竹笛学习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新派竹笛;演奏技巧;作品分析

1 新派竹笛的特点

竹笛是中国民族器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拥有漫长而久远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器乐演奏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竹笛发展蓬勃辉煌的时期,形成了两大基本派别——“北派”和“南派”。

20世纪50年代末,“新派”产生,创始人是著名的竹笛演奏家刘森先生,其创新后的技法主要体现在“气、指、唇、舌”4个方面。他以充满激情且富于歌唱性的演奏风格开拓了新的竹笛发展道路,并扩展了竹笛的音域,后人将这既融合了南北派又有别于传统的风格称为“新派”。它是近代出现的比较重要的流派,其独特的音乐语言风格、悠扬如歌的笛声至今仍被世人所喜爱。

2 新派竹笛协奏曲《走西口》的演奏分析

《走西口》这部作品是“新派”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该作品采用的是五声民族调式,典型的“二人台”风格。全曲总共分为5个部分。

2.1 乐曲引子

乐曲首先选用D调曲笛演奏,由一句悲切的、颇有力度的引子点题,起始句的音头要注意力度上的把握和速度上的控制,第一小节第一拍的附点宜演奏得夸张、有劲。第二拍的下滑音要用到“新派”中的气滑音与气冲音相结合的演奏技巧,并加之气震音,要求用气息去作强弱的变化。还要注意连接进入第二小节呼吸的气口,做到有句读感。第二小节小二度半音滑音要用到“新派”中的“半孔指法”,需要手指灵活,不能拖泥带水。八拍的长音要由弱渐强,气息上可以运用气震音,以达到悲壮震撼的效果。在“南派”竹笛的演奏中,吹奏高音时要加大口劲收小风门,舌头以放松、稳定为主,高音音色稍扁,音量较小、较细。而“新派”中吹奏高音,风门相对放大,口风和口劲不要太緊。高音主要依靠腹部强大的气流来支持,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气震音。所以,“新派”中吹奏的高音效果是“圆的”“通透的”“饱满的”。在音色上力求做到结实、稳定、穿透力强。

2.2 第一部分“新婚”

第一部分,是再现单三部曲式,曲式结构为a—b—a1。在总体的情绪掌控上是以喜悦和欢快为主的,旨在表现新婚夫妇的快乐生活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a部分作曲家运用了徵调式,旋律的进行有着完整的调式骨架(主、属、下属)。这部分作曲家选用了音色较为明亮的D调曲笛,由“慢起渐快”代入,第一乐句先以4度跳进,之后以下行音阶级近的写作手法发展。第二乐句则以重复展开的方法进行,突出乐思,加深对音乐的记忆。第一乐句的第一个小节使用了“弹跳音”,这一技巧在全曲中覆盖面很广,作曲家大量使用这一技巧,一方面体现出“二人台”特有的艺术特色和“新派”的演奏技巧,另一方面因为“弹跳音”干脆灵活的特点,更能将作品的情感内容和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突出新婚夫妇的幸福生活,与后面的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技巧的要点在于手指的灵活性、弹性、频率,气息的把握和控制以及手指和气息的相互配合,“弹跳音”与“气滑音”有异曲同工之妙,演奏的时候都需要配以气冲音加以润色,达到富有韵味和激情的艺术效果。

b部分,乐曲由G大调转入近关系大调D大调,为表现“新婚”这一主题,作曲家选择使用音调较高,音响较大,音色较细的小A调的笛子筒音作2进行吐音演奏,小A调笛子音色清脆、高亢、明亮,一下子将听者的情绪提升上去,突出了主人公欢快愉悦的心理状态。b部分整体都用吐音吹奏,要求吐音清晰、要有颗粒感。舌头、气息和手指要非常默契地相互配合,才能让每个音都饱满、清晰,没有音被吃掉的感觉。吸气的气口位置也要有一定的把握,可以在“前八后十六”节奏型的八分音符后边吸气,这样不会干扰旋律的完整性,达到充满激情和韵律感的艺术效果。

a1部分是a部分的再现,在情绪上比a部分更加强烈,演奏技巧和呼吸位置与a部分相同,下行的音级为西洋弦乐的进入做了铺垫,也为第二乐章“哭别”做了情绪上的铺垫。

2.3 第二部分“哭别”

“哭别”部分,自由散板,是单一部曲式结构,F调笛演奏,其高音音色高亢、激烈,但并不尖锐,善于表达激动的情绪,给人以撕心裂肺、极度悲痛的感觉。作曲家在这一部分巧妙地运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调式——商调式。商调式在音乐当中常常被用来表现哀伤悲愤的情感,也因此作曲家抓住了这一调式的特性,将“哭别”演绎到了极致,表现出夫妇俩幸福生活刚刚开始就即将面临分别的悲愤。这一段的演奏运用了大量的气震音、气滑音、气冲音等来模仿哭腔,烘托气氛。

演奏使用剁音的技巧,强调每个音的音头,从5到3进行下行剁音,口腔里含着气来演奏,让每个音符变得饱满有力,模拟人在悲痛欲绝的时候大哭的情形。下行的旋律也刚好映衬了情绪低落的走向,表现故事中生死离别的悲惨场景。

2.4 第三部分“相送”

这部分依然延续了第二部分的悲痛风格,使用了多段并列联合体的曲式结构,所渲染的情绪也是大起大落,受到戏曲音乐中“板腔”的启发,采用了慢板——快板——散板的格式。

慢板部分,作曲家将商调式回归到徵调式,选用了音色醇厚且低沉的大降B调曲笛来演奏,这一段的旋律线条较为平缓,极具歌唱性,缓缓诉说了夫妻分离时的殷切嘱托、难舍难分。这一段的演奏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气息的控制,手指和气息模仿二胡揉弦的效果,滑音的过程宜演奏得缓慢、缠绵,令人肝肠寸断。气息方面会用到小气颤和大气颤,小气颤主要运用在音符较密集的连接部位,大气颤主要用在长音上。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演奏技巧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艺术评鉴(2016年19期)2016-12-24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11期)2016-12-13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北方文学·下旬(2016年7期)2016-11-10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艺术科技2018年10期

艺术科技的其它文章数字化讲好中国故事:传统文化的内容产业创新北川旅游开发下的新羌居室内空间环境现状调研应用型本科法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产品设计传承数码技术介入紫砂壶制作工艺的应用研究自媒体旅游APP 影像设计研究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