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词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ss是什么检查项目 血常规词条

血常规词条

2024-07-17 0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血常规化验单包含多个项目,如果出现箭头高低,通常代表这一项指标超出正常值,但指标异常不一定代表存在疾病,需要医生综合判断。

通常,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又包括很多指标。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分别看看这三大类指标的高高低低代表着什么含义即可。

另外,血常规报告单上面都列有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医院、不同仪器的参考范围不同,大家可以以拿到手的报告单上的为准。

一般在医院门诊检查血常规时,可能还有其他项目,根据医生建议,拿到结果后回到诊室请医生判断。如果是在体检机构的报告单上出现血常规异常,也多会有所提示是否需要到医院进行复查。

具体的一些指标问题,可以参考下面一些内容,简单判断。

红细胞、血红蛋白有异常是怎么回事?

正常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红细胞数(x 1012 个 / L):

成年男性:4.0~5.5 成年女性:3.5~5.0 新生儿:6.0~7.0

血红蛋白(g / L):

成年男性:120~160 成年女性:110~150 新生儿:170~200

具体参考值,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红细胞简写为 RBC,血红蛋白简写为 Hb,结果异常解读如下:

RBC 和 Hb 增高:可能是发生血液浓缩导致的相对性增高,见于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等;也可能是绝对性增高,比如继发于其他疾病(如严重的心肺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等)或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RBC 和 Hb 减少: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特点,RBC 和 Hb 本就较成人为低,这叫「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可参考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范围。如参考同年龄人群正常范围后,发现 RBC 和 Hb 减少,则通常提示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

RBC 形态改变:包括红细胞的大小、形态、着色和结构的异常,可以提示贫血的种类和原因、造血功能、血液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多种多样的信息。

血常规中红细胞形态异常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直径为 6~9 μm,呈双凹圆盘形,染色后四周为浅橘红色,中央染色较淡。

红细胞的大小、形态、着色和结构的异常,可以提示贫血的种类和原因、造血功能、血液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多种多样的信息。

血常规中白细胞正常值是多少?

正常人群白细胞数参考值:

成人:4~10 x 109 / L 新生儿:15~20 x 109 / L 6 个月至 2 岁:11~12 x 109 / L

具体参考值,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白细胞还可细分为 5 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异常是怎么回事?

增多常提示急性感染、急性损伤、急性中毒及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损伤等。

不同病理情况下还会出现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和形态异常。

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是怎么回事?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百分数(%):0.5~5 绝对值(x 109 / L):0.05~0.5

具体参考值,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皮肤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减少的临床意义不大。

血常规中嗜碱性粒细胞异常是怎么回事?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百分数(%):0~1 绝对值(x 109 / L):0~0.1

具体参考值,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异常是怎么回事?

淋巴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百分数(%):20~40 绝对值(x 109 / L):0.8~4

具体参考值,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肺结核等)、淋巴系统肿瘤、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

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药物的影响(如肾上腺素、烷化剂等)、放射线的损伤以及某些免疫缺陷病。

当发生感染、药物过敏、输血等情况时,淋巴细胞可能会出现形态的变化。

血常规中单核细胞异常是怎么回事?

单核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百分数(%):3%~8%; 绝对值(x 109 / L):0.12~0.8

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和血液病;减少一般无意义。

血常规中血小板异常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 100~300 x 109 / L

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血小板减少:见于骨髓造血异常性疾病、损伤、血液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感染、缺铁、炎症反应等情况,少数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等血液病。

血小板形态变化: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外周血小板形态的变化可以给临床诊疗提供方向。

血常规虽是临床上的常规化验内容,但其结果变化多样,信息量巨大,不同的组合提示的意义不同,在此不能完全列出,具体的意义还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化验检查结果综合考虑。

作为非专业人员,我们可以只关注结论性的语言,这些一般可以读懂,对于不易理解的专业性术语,可咨询相应专科医生。

血常规中血小板形态异常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形态变化:包括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外周血小板形态的变化可以给临床诊疗提供方向,具体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简要解读如下:

血小板平均容积

增加:常见于体内血小板被破坏,骨髓代偿能力较好的患者,或提示患者造血的功能开始恢复。 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不良,可见于部分白血病患者。

血小板分布宽度

增高:常见于某些急性白血病、脾切除患者。 减少:说明患者血小板大小相对一致。

外周血血小板形态

包括其大小、形态及分布情况——

大小的变化: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某些白血病患者。

形态的变化:常见于急性失血后、某些血小板疾病。

分布情况:血小板出现成片,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血小板分布明显减少。

血常规检查报告大概多久可以拿到?

一般情况下半天内就可以拿到结果,不同医院略有不同,留取样本时可向医务人员确认。

image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