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测试类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pp自动测试 APP测试类型

APP测试类型

2023-03-25 06: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http://www.51testing.com

第2章 App测试类型

  2.1 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通常的定义就是测试功能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

  以下内容没有覆盖到功能测试的所有方面,读者都很熟悉的常规内容就不再讲述了。在App功能测试中,有一些传统软件测试里不太常见的关注点,以下权当抛砖引玉,启发一下读者在App功能测试中的思考维度。

 2.1.1 高级别事件响应

  高级别事件响应也可以归为冲突测试的一个类别。这里单独提出来进行介绍,能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冲突测试,从而使设计思路更清晰。

  比如,当用户正在操作一个App时,闹铃响了,这里的闹铃显然比该App相关操作的事件级别要高,因为即使在关机时,闹铃也照样会响,在不主动干预的情况下,这个事件是不可阻止的。同理,我们也可以把其他App定期产生的推送消息当作一种高级别事件,拿到测试场景中来进行设计。当然,当App自动化测试的环境初始化时,一定要阻止这些事件响应的发生,应该在手机的相关设置里将其屏蔽掉。否则,这肯定会影响App自动化测试程序的正常运行。

2.1.2 第三方应用打断

  广义上,上述高级别事件响应也属于一种第三方应用打断场景,但是这里归纳出来的第三方应用打断,重点考虑的是多终端场景。比如,A手机正在操作一个App,B手机给A打电话,C手机给A手机发短信,D手机给A手机发送邮件。当然,还可以根据场景扩展到更多的第三方终端,让他们来发送QQ消息、微信消息,还有手机上其他应用产生的推送消息等。关于这部分测试,使用自动化测试手段才能化繁为简,并且取得比手工测试更准确、更客观的测试结果。自动化测试手段能够编写同一时钟下的相关操作,以确保测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确保动作序列的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容错性和实现相关的等待时延判断,是这种自动化测试程序的关键所在。

2.1.3 通信录的备份恢复功能

  测试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新手机开机时的备份恢复功能,刷机前后的相关备份恢复功能,增量备份恢复、全量备份恢复、备份恢复时的异常情况测试。这些是很多客户都关注的功能,不管是手机本身,还是相关App,如果能够灵活、准确、高效地提供此项功能,那么在特定场景下的用户满意度将会非常高。

2.1.4 手机和其他外设产品的互联互通

  目前,智能手机给人们提供的服务已经远远超过电话、短信业务,也不仅仅是手机上安装的相关App提供的服务。手机及某些App和其他外部设备的互联互通极其常见,而且很多时候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与蓝牙音箱连接,手机可外部播放音乐;与智能电视连接,手机甚至可以用来做遥控器;与小区的门禁系统连接,手机就是门禁卡。此外,还可以与汽车影音系统和智能可穿戴设备连接,实现更多功能。手机本身具备的功能,或者手机上某款App具备的功能,外部设备的互联互通肯定不能不进行测试。连接方式也有很多,有通过电信网连接的,有通过蓝牙连接的,有通过Wi-Fi连接的,也许还可以用ZigBee、GPS等连接,不一而足。我们在选择测试场景时可以参考一下。

2.2 稳定性测试

  传统硬件测试中的可靠性测试,在软件测试中通常叫作稳定性测试。软件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借鉴硬件的可靠性测试非常多,目前广泛应用的硬件可靠性指标有MTTF、MTTR和MTBF三个指标,较为通用权威的标准是MIL-HDBK-217、IEC 61508和Bellcore,分别是美国国防部、AT&T贝尔实验室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的标准。下面介绍一下MTTF、MTTR和MTBF三个指标。

  " MTTF(Mean Time To Failure,平均失效前时间)。平均失效前时间是指系统/产品平均正常运行多长时间,才发生一次故障。我们也可以称它为平均无故障时间。这个指标值越大越好,最好永远不会发生故障。

  " MTTR(Mean Time To Restoration,平均修复时间)。平均修复时间就是修复产品所用的平均时间,即从出现故障到修复故障的这段时间。在统计时,这个时间要包括获取到产品的时间、维修团队的响应时间、记录所有任务的时间,还有将产品重新投入使用的时间。当然,这个指标越小越好,出现故障后最好能立刻修复。

  "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指修复产品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这个指标对于经常做稳定性测试的人员耳熟能详,它是体现产品持续正常工作多长时间的一种能力。这个指标的值也是越大越好。

  通过以上三个指标的概念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公式,即MTBF = MTTF + MTTR。在实际测试度量中可以发现,MTTR的值远远小于MTTF,所以一般直接用MTBF值表示系统/产品的稳定性。

  更专业的硬件或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测试指标是如何度量或计算的,这里就不做介绍了,下面说一下软件测试中怎么使用MTBF值。一般我们看到某款计算机或者电子产品在宣传中称,该产品经过了几千小时、几万小时的稳定性测试,难道该产品真的是单一产品连续测试几千小时吗?1年按365天算,几万小时就是好几年,如果一个产品测试就要几年,那么电子产品就永远无法上市。

软件的稳定性测试可以借鉴以下公式:

  MTBF(时间/次)=N个选样产品总运行时间之和/N个产品发现的指标BUG之和

  也就是说,当测试MTBF时,可以选择多个产品并行测试,将其并行运行时间和期间发现的BUG数量进行累加,这样测出几千、几万小时的指标值就不需要那么长的实际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指标BUG,不完全等同于功能测试时找到的一般性BUG(也就是说,稳定性测试中的指标BUG)。我们可以界定几类重点关注的BUG,而把一些不是很重要的BUG忽略不计。比如手机的稳定性测试中,我们可以只关心闪退、花屏、黑屏、死机等BUG,而出现的其他BUG可以不计入BUG数量,这样可以让MTBF这个值更能表现出产品稳定性的特定意义。当然,把所有出现的BUG都计入指标BUG也是可以的。

  传统的软件稳定性测试还有一种要求,只要发现后台进程core dump,或修改BUG导致后台进行重启,稳定性测试就重新计时,即不管指标BUG怎么界定,后台进程只要挂掉一次,稳定性要从头再做,时间不可累计。

  至于手机测试和App测试中的稳定性需要测试多久,还没有像硬件产品那样比较丰富的参考对象和相应的标准。关于手机的稳定性测试,一些手机厂商曾给出过一个参考指标是几百小时这样的量级。当然,不管是多久,对于一款App最少要测试24小时的稳定性,即使是这样,进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手工测试也很难做到,如果要进行N×24小时的稳定性测试,那必须借助自动化手段来完成。所以自动化测试手段在手机和App的稳定性测试中是一个必选途径。

2.3 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本身比较复杂,实施难度也很大,历来都被测试界公认为"又脏又累"的工作。下面设有完全展开兼容性测试分析,仅仅给出App或手机测试中与兼容性相关的常见思考维度,以供参考。

2.3.1 手机品牌

  Android的开源特性,使得同一个大的Android版本在不同的厂商进行的定制化不同,且操作系统千差万别。在我们无法统计和分析到底有哪些不同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兼容手机的品牌,以及相同品牌下不同型号的手机。

  业界的有些实践经验就是重点要兼容3个季度内的手机,我们可以权且把它们叫作"新机",上市在一年或一年半左右的机型,可以称为"主流机型"。根据公司的实力和渠道,要尽可能多地覆盖测试这些品牌和机型。对于时间更久的机型,可以适当挑选典型的机型进行测试,覆盖太全可能导致测试成本太高,测试效果未必能得到正向收益。

2.3.2 硬件种类

  常用的智能硬件有以下几种。

  " 智能手机。按操作系统来划分,有iOS、Android、Window Mobile等智能手机。

  " PAD。App还要考虑各种操作系统上的PAD产品,因为PAD并不属于通信设备,在硬件构造上和手机不同,屏幕尺寸也比手机大很多。对于一些平板类笔记本电脑,这种二合一的结合体也是一个新生事物,要酌情加以考虑。

  " 智能可穿戴设备。常见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目前的硬件产品上所承载的App可能并不多,这也受限于这类产品的硬件能力和使用场景,但是未来这类产品肯定会被广泛应用,并且所承载的App会越来越多。

  " 车载终端。对于车载导航、车载的语音娱乐系统平台等车载终端,App的承载需求也很突出。

  " 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虽然智能电视/机顶盒上大部分都是影音类播放App,但是随着智能电视的普及,它在很多场合可以作为智慧家庭的重要入口点,需要的App种类和数量也是可以期待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日后还会出现更多的智能硬件品种,这里列举如上种类,旨在扩宽我们测试选型的角度。对某些App产品,如果应用领域本身就很宽,测试载体就不可仅仅局限在智能手机范畴,也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领域多多寻找,这样所测试的App产品可能会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2.3.3 芯片种类

  对于App测试来讲,芯片种类并不是必须要兼容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过于底层。不过对于移动终端产品来讲,不同芯片的解决方案不同,产品是要重点进行测试的。为了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将这部分内容也归纳进来,对于App测试者来讲,可以进行了解参考。

  目前,主要的芯片厂商有美国的高通、美国的苹果、中国深圳的华为海思、中国上海的展讯科技、中国上海的大唐联芯、中国台湾的MTK(联发科)、韩国的三星、美国Marvell(马维尔)等。在TD-LTE、FDD-LTE、TD-SCDMA、WCDMA等领域,各家都有各家的长处。我国市面上手机产品使用的芯片解决方案几乎都是以上厂家提供的,芯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手机的各种质量指标。所以,有的时候,同样一个产品在这款手机上稳定性很高,在另一款手机上稳定性不高,这是因为手机使用的芯片不同造成的。

 2.3.4 分辨率

  分辨率简言之就是屏幕的精密度,即一个屏幕上容纳像素点的多少的衡量。分辨率越高,我们在同一屏幕上所看到的图像越清晰。比如,当分辨率较高时,屏幕上一行能显示80个汉字;当分辨率较低时,屏幕上一行只能看到40个汉字。

  对于这项兼容性,不仅App要测试,传统软件也要测试。兼容性就是测试软件对分辨率的自适应性,即会不会因为分辨率改变界面显示情况。

  智能终端的分辨率表述和PC的分辨率表述是一致的,都使用行×列像素的表示方法,如常见的540×960像素、640×1136像素、720×1280像素、800×1280像素、1024×768像素、2048×1536像素等。

  选择测试载体时可以按照分辨率来选择。当然,更简单的选择标准,可以按照屏幕尺寸来选择,比如4.3英寸屏、5英寸屏、5.5英寸屏、5.8英寸屏等。这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同样尺寸的屏幕分辨率未必一样。所以在选择时,统筹考虑是有必要的。在测试中,最常见的就是对手机屏幕进行旋转,可能会发生很多类型的错误。

2.3.5 各种无线网络的兼容性

  针对各种无线网络的兼容性,App测试可以选择性进行覆盖,因此智能终端测试就必须完成。

  移动通信网络信号在1.3节中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详述。以下再简要归纳这部分的选择范围:各种通信网络连接、Wi-Fi网络、蓝牙、GPS等常见的无线连接在兼容性测试中需要考虑。

 2.3.6 第三方软件兼容性

  第三方软件兼容性测试主要用于测试App产品与本机预装的App及主流App是否兼容。

  预装App,就是每部手机出厂时,厂家或者相应的销售渠道代理给手机预装的一些App。目前,很多预装软件是在用户使用模式下无法卸载的,即使不使用,这部分App也卸载不掉。除非进入手机的工厂模式下才能将其卸载。

  主流App目前也没有标准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国内几大App Store中App的下载量排名来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判断。

  别外,和被测App属于同行竞争产品的App,以及和被测软件有交互操作的App也需要重点测试。

2.4 性能测试

  App的性能测试非常重要,也是App测试中频率最高的必测内容。性能测试简单来讲就是,评估典型应用场景下App产品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这里的典型应用场景,一定要根据用户实际使用场景、软件极限应用场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的相关标准来综合考虑,不同场景下的性能测试效果会差别很大,同时对软件质量的保障力度也不尽相同。

  传统性能测试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测试两个方向的特性,一个是空间特性,另一个就是时间特性。在App性能测试中,功耗测试(也叫电量测试)经常被划分到性能测试中。常见的性能测试评估指标有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上下行流量测试、耗时、流畅度、电量。

  具体App的性能自动化测试不是本书的重点,想深入了解相关内容请读者参阅相关专业书籍。

星云测试

http://www.teststars.cc

奇林软件

http://www.kylinpet.com

联合通测

http://www.quicktesting.net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