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拂夜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cer充不进电怎么办 浅析《红拂夜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浅析《红拂夜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2024-01-24 14: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长篇小说《红拂夜奔》是一部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之作,小说中,作者王小波通过戏仿的手法对文本进行后现代主义式的解构,小说的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以及主题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元小说创作,不断地向读者揭晓文本的虚构性;通过对杂糅语言风格的运用,分析《红拂夜奔》的语言特征;同时,作者突破了时间和叙事空间的局限,使文本颠覆了传统叙事,体现了《红拂夜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语境,分析了作者的语言风格,基于戏仿、元小说的叙事策略以及叙事时空的巧妙建构,并探讨了《红拂夜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戏仿;元小说;红拂夜奔

引言

王小波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学者,其文学创作风格往往别具一格,充满着对生命的由衷赞扬,对理性智慧的追求,对自由思想的无限向往,彰显出人性的精彩与华美,热烈而奔放,王小波想象力天马行空、语言幽默诙谐、王小波的作品风趣离奇,带给人们无限的欢乐与深沉地思考,这是读者对王小波的印象。细观研究王小波的文章和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作家研究

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学者们对王小波本人的好奇大于对其小说的好奇,研究者通过对作家本人生平、经历等进行考察从而研究出王小波自由思想与思维、

二、作品研究

王小波是凭借杂文散文作家的身份被写进文学史,大多学者对王小波的杂文散文充满兴趣,对其进行研究的作品居多。

三、文化现象研究

王小波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在生前默默无名,死后却名声大噪,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王小波,阅读他作品的人数逐年上升,作家虽然已经离世多年,如今拥有忠实的读者,因此,很多学者也把目光转向对王小波现象研究。

经过细究考察发现,对王小波小说进行研究的文章相对来说较少,王小波本人表示过,他自己最看重的是小说创作,并且他多次表明小说是自己的主业,没有什么比创造出一部优美的小说更值得高兴的了,他觉得杂文写作是自己的业余爱好。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将立足于王小波的小说,以王小波创作成熟期间最能体现其文本特点的长篇小说《红拂夜奔》为范例进行研究,本文从后现代语境视角出发,结合小说《红拂夜奔》,分别从作者的语言风格、以戏仿、元小说为主叙事策略以及对叙事时空的巧妙构建进行分析,探讨出《红拂夜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笔者以长篇小说《红拂夜奔》作为论文的原因有:一方面沉迷于其叙事技巧的使用,《红拂夜奔》的叙事技巧十分复杂且令人沉迷;另一方面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究可以体会王小波的创作思想。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正文。 引言主要涉及王小波研究状况的写作。 主要内容将分四章论述王小波的《红拂夜奔》的后现代特征。正文内容将从四个章节来论述王小波《红拂夜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第一章,本文将对后现代文学的本质进行阐释以及分析王小波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第二章,分析《红拂夜奔》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策略,分别探讨文本的戏仿叙事策略和元小说叙事策略的应用,分析出《红拂夜奔》的后现代主义具有解构和虚构特征;第三章从杂糅的语言风格着手,分析《红拂夜奔》的现代语言风格特征;第四章将分析王小波在叙事时空上的革命性创新,并探讨《红拂夜奔》摆脱了传统叙事的局限,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及影响

后现代主义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它不仅改变了小说传统的叙事方式,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不管是高雅的,还是低俗的文学作品都能被后现代主义解构,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同时在文学创作中作者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充满自由的规则。本章主要梳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以及王小波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

诞生于1950年后期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的一种文学流派,在西方是一种现象和一种意识形态趋势。直到今天,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仍在不断发展。很多文学流派都有自己的内涵,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它没有一个很确切的概念和标准,因此产生了许多的流派分支,在众多研究者看来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也归属于这一流派,而元小说更是这一流派的典型,同时,人们还把新写实小说也纳入这一分支,更甚的是,垮掉的一代与黑色幽默也挤进了这个很有包容性的文学派别。后现代主义文学充斥着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在创作上充分发扬了后现代主义的精髓。主要包括对深度思想进行鞭挞以及解构文本的主体消失现象,同时还包括深度模型的平滑和历史意识的流放。后现代文学的具体表现是主体的消亡,反中心,平坦和历史意识的消失。后现代主义文学极大地颠覆了包括现代主义文学在内的先前的文学规范。综上所述,可以分析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扁平化, 后现代主义小说不像传统小说只有一个层次内涵,通常,在后现代主义文本中存在着多个层次,不仅仅只是浅显的文本层面,还蕴藏着具有深刻寓意的层面。这些作品要求读者能够通过表面文字渗透含义的深渊,并最终理解作品的含义。 后现代主义放弃了这种深度模式,并认为书面语言没有任何意义。 内部与外部,现象与本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和界限,这种二元思维方式也是无效的。 后现代文学已经摆脱了数千年来对文学的沉重含义,并且已经完全解放了。

第二,对象的死亡。 主题是现代哲学的元论述。 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哲学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确立了主体地位。 在后现代主义中,这个主题失去了中心地位,不再是世界的主人。 在对象前面,不再有“极性”和“活动”手势。 所有这些的根本原因是,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主体”只是现代社会的发明和西方形而上学的小说。

第三,反中心。 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主义,认为客体没有中心结构,客体被简化。 后现代主义认为,边缘比中心更重要,并且没有任何机会。与其他传统小说有确切的中心不同,后现代主义小说是涉猎广泛的,没有定性,它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存在必要的联系。因此,边缘比中心重。 文本的含义通过解释和重新解释不断产生。 结论并非源于先验集框架,而是源于特定而丰富的现象本身。

第四,历史意识的消失也可以看作是历史意识的破裂。在后现代主义的历史中,它不再是客观的现实,而只是一些文本和档案。所谓的“历史真相”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人们通过语言记录和解释历史事实,所以它将具有语言的主观特征,并且从个人角度,学术能力到意识形态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干扰它。后现代主义者同意历史是“小说”作为一种语言的产物,这一点尤其重要。后现代主义怀疑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的决定性,并强调文学的虚构性,自觉地反抗和消解历史的合理性,最终达到目的是消除历史事实和文本之间的界限。

(二)王小波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

一些学者对王小波的小说进行了研究,发现王小波的某些文本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并且这些小说都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如:学者张伯存的《对后现代主义文本的解读-评王小波》(《当代文学界》,1998,第4期,第23-25页,共3页),学者杨深林的《从王小波的小说看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变异》(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等。大量的学术精英介入了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讨论,并发表了许多想法。有见地的文章和专著。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最终影响了文学创作,前卫小说(先锋小说)和新写实主义都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长期以来,两者已成为文学界的热门话题。 批评和赞美的声音相互呼应,而且非常活跃。 随着对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还能更好地理解了后现代主义的优缺点。

二、以戏仿、元小说为主的叙事策略

《红拂夜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主要体现在戏仿、元小说等叙事策略上。这些叙事策略是王小波对原作《唐传奇》进行后现代解构的手段。

(一)戏仿

在希腊语中,戏仿(模仿),是指“模仿歌手”。后来的学者将古代的戏仿(模仿)定义为“以原始风格唱歌,但有一定的区别”。艾布拉姆斯认为戏仿手法就是对一部已成的著作进行彻底的改写,只保留原作的一点东西,就连同文本的主题也会进行釜底抽薪的改变,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部面貌崭新的作品。在很早以前,创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过程中有运用戏仿手法,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就是一部戏仿作品,这部作品是对《圣经》进行模仿,弥尔顿借用对亚当和夏娃犯错误后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进行模仿创作,后来,在后现代文学兴起之后,许多作家不厌其烦地尝试戏仿应用。于是就出现了一大批的文学创作尝试,其中,美国作家巴塞尔姆写的《白雪公主》反响很好,在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中,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格林童话的理解。白雪公主不再是格林童话中单纯善良、不谙世事的小女孩,而是变成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七个小矮人也没有善良、热心的品质,变成性格猥琐、丑相貌陋的人,并且他们与白雪公主有着暧昧关系,王子的形象也不再帅气、多金,身份不再高贵,而是变成一个落魄的失业者,并且故事的时代背景也变成了充斥着商业与吸毒的美国大都市。

其实,在中国很早以前,戏仿手法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如: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就是一部戏仿之作,它是对话本《大宋宣和遗事》进行改写;到了近代,鲁迅可以说是运用戏仿这一手法的集大成者,他的《故事新编》就是对远古神话传说进行改写,到了9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中国,许多作家纷纷掌握了戏仿手法,于是社会上就涌现出一大批小说,如:小说《我作为英雄武松的生活片段》,毕飞宇的《武松打虎》等。90年代我国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逐渐衰弱,此时,国内的知识分子掀起对五四思想进行反思的潮流,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涌入中国,在中国刮起了对文学创作的大风,为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养料,后现代主义的戏仿手法吸引了很多作家,而此时,王小波也对后现代主义充满了兴趣,于是他借鉴、吸收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进行文学创作,《红拂夜奔》便是这一创作的成果。

《红拂夜奔》是对《虬髯客传》(杜光庭,《太平广记》一百九十三卷,)的戏仿之作,《红拂夜奔》通过戏仿,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式的解构和断裂,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到写作意图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再此,本节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戏仿手法。

1.情节的不确定性

王小波的《红拂夜奔》是对《唐传奇》的改写。 尽管《红拂夜奔》复制了部分原始情节,但小说情节的内容却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变化,它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创作,颠覆人们对原书《虬髯客传》的认知。小说情节和原作大相径庭,充满了不确定性,让人无从把握。小说情节较之于原作,已经不再具有清晰的情节叙事,演变成得模糊不清,不具有连续性,情节内容充满了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作家们对任何一种延续性都抱有鄙视的态度,在作品中,他们拒绝创作出那种情节内容具有连续性的作品,在他们的世界观中,这个世界是千变万化的,这个社会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和突发的偶然性,于是,他打破时间的线性,将小说中那些在常人眼中互不相连的片段或者章节通过巧妙的手法连接在一起,同时这些作家避开了“封闭写作”这一雷区,把小说写成充满了“开放性”的局面,故事的每一个章节都互相联系,就好像穿越时空一样。长篇小说《红拂夜奔》的第一章、第五章、第十章都讲述了一个荒诞的“红拂夜奔”的故事,叙述者王二(假定的作者)的看法以及做法在文本中自由自在地穿插其间,作者在这一章写王二的故事,不知怎么的,在下一个章节,他没有继续把这个人物的故事讲完,而是直接写李靖的故事、红拂的故事,作者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创作,就好像是作者心情好了,一会讲讲关于古代李靖的故事,一会又跳到现代王二的故事。并且在小说的开头作者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荒诞的洛阳城,李靖在《红拂夜奔》文本中变成了一个爱发明、“整天想入非非”的流氓,因为他证明出了费尔马定理而被统治者定罪,受到惩罚,后来李靖投奔大唐皇帝,受到皇帝的重用,隋朝的长安城,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就是李靖建造的,但是此时的李靖已经不再像身处洛阳城时的追求有趣,而是变得无趣、呆傻,在小说的结尾,由于李靖去世后,红拂忍受不了无聊的生活,所以她向法院申请上吊自杀。 故事以红拂上吊的事情而告终。 故事的结尾,作者采取了开放的态度。最终,没有明确指出红拂是不是已经死掉作者王小波用“另一些文献是这么叙述的”,“后一种说法说”,“据说”等多种猜测进行的推测,这些"可能"相互抵消,使故事内容不再具有完整性和确定性。

2.人物形象的不确定性

以小说《红拂夜奔》中的李靖为例,原著《虬髯客传》中的李靖是英雄战士的形象。他以普通平民的身份拜谒杨素,并充满激情地言说,当今天下战火纷飞,一团混乱,英雄们勇敢地站了起来。 作为皇帝的重臣,您必须胸襟宽广,善解人意,而且您也不能如此自大地迎接客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本中的李靖是一个侠士,侠肝义胆,作为一个美少女,此情此景,红拂恰巧遇见李靖这么一位英杰才俊,如何不暗生情愫,在心中默默定下与君相守、相爱的誓言,后来红拂携手李靖逃出洛阳城,逃离一方面可以看出红拂内心充满了追求,她敢于冲破牢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李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因为李靖具有大侠风范,所以吸引红拂的爱慕。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中,李靖的形象完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靖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靖是居住在洛阳市的知识分子。 他也是一个具有独特性情的流氓。总而言之,文本中的李靖是一个有知识的大流氓,与其他流氓所表现出来的流里流气不同,作为流氓,李靖有一定的知识分子的素养,他认为收保护费直白的方式是有碍于面子的,在书中这样对流氓李靖在街上打劫进行描写:“不好意思开口,也不好意思直接伸手”于是乎,为了达到打劫的目的,李靖采取了一切措施,例如:他在小商贩买的布上放上狗屎,或者把死蛇神不知鬼不觉地投进别人的锅里,这些操作之后,他往往就会收到商贩们的铜钱,洛阳城中的商贩在背后都对李靖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在小说中,作为知识分子的李靖还是有知识分子的面貌,他脑袋整天都在“想入非非”,而他在学术上也进行刻苦的研究,将波斯文版本的《几何原本》翻译成汉语,并且去澡堂泡澡时证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同时,他还发明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如:鼓风机、开平方根的机器等等,但是如此聪明的李靖在洛阳城中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于是在心灰意冷下,李靖和红拂逃出了洛阳城,红拂的出逃是为了摆脱身处石头花园的枯燥、无聊,追求有趣。更具颠覆性的是,王小波在这部小说对人物的戏仿手法更是渗入了的叙述者王二(现代人)的成分,王二生活在现代,他的处境和李靖相同,都具有才华,但是并没有受到统治阶级的重用,用王二的李靖进行对比,越发觉得他们两个很相像,“我”(王二)可以看作是李靖的现代替身来解读小说,这种奇怪的古今对比会随时影响读者。古今人物形象相互关照,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形象混杂在一起,因此很不清楚。角色的形象从英雄变为非英雄,并且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或充满不确定性的东西。

戏仿,使小说中的人物从高贵到平凡甚至低俗,但这不是漫无目的玩笑,线条之间的渗透是作者对人物命运、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角色不再像以前那样充实而强大,他们不可以亲自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是被淹没在众生海洋中的小人,甚至不算小人物,正如鲁迅所说:“他的祖先的房子有他的租约,有价证券,衣服,身体和外表。但特别是什么严重的是,他失去了最珍贵的物品之一,那就是他独特的个性。有时甚至他的名字也消失了。”

3.故事主题的变化

原作《虬髯客传》是属于豪侠小说,它的主题非常明确,那就是对豪侠的渴望。王小波的《红拂夜奔》是对原作的改写,前面说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小说的主题肯定也发生了变化,《红拂夜奔》主题变成了对人的生存状态和困境的思考。

《红拂夜奔》讲述了李靖、红拂、虬髯公、王二的故事,起先李靖生活在洛阳城,满腹才华不受重用,后来逃出洛阳城,受到大唐皇帝的赏识,建造了长安城,但是,李靖却被自己建造的这个长安城困住了,不仅是困住了身体,连心灵也被锁住了 不再斗志昂扬,“想入非非”,而是整日呆傻、麻木不仁;王二是大学老师,专攻古代数学史,王二刚开始并不受到重用,于是他努力地想让自己得到领导的赏识,后来领导很赏识王二,但是王二却发现生活在“体制内”很无趣,于是,变得整天麻木不仁、苟且残存,独留在世上。体现出人们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生活的无奈处境,正如王小波在书中的最后说道“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只能强忍绝望活在世界上。”

(二)元小说

元小说是通常可以说是“小说的小说”,文学创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往往在文本里在设计出另一个文本中的故事,并且创作者时不时跳出来对这个故事进行讲解,自由进出作品并评论作品的剧本,他们使用非线性技巧来组装碎片化,在文本中对文字进行扭曲、玩弄,并且对文字进行处理创造出与传统文学相差甚远的作品,打破了对传统阅读的期望,并破坏了小说的传统观念。

元小说叙事策略在王小波长篇小说《红拂夜奔》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王小波的文本中,叙述者不经意间插入并打断了叙述,叙述者经常出现在文本中。例如在《红拂夜奔》中,在每一章的开头作者都表明这一章写什么内容,如:第七章“本章主要是谈李卫公的事迹”,第九章“这一章是红拂的故事。”并且王二也是王小波《红拂夜奔》中的人物,但是作者却巧妙设定现代生活的王二作为《红拂夜奔》的叙事者,这就是明显的文本套文本,也可以说这是“小说的小说”,通俗来讲就是“戏中戏”。作者王小波叙事文本的过程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它消除了传统小说创造的“真实”幻想,模糊了现实与小说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封闭结构, 从而实现了一种虚构和现实、真实而神奇的效果。

仔细研究《红拂夜奔》里的元小说叙事行为,从功能来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性的元小说叙事行为

这里说的主题性叙事行为是指对作品的主题进行揭露评价的叙事行为。王小波在《红拂夜奔》的序言就表明了小说的主题,同时,在文本中,作者在进行每一个章节的叙述是,都会在每一章的开头表明这一章节作者将要书写的内容,或者这一章节主要是写哪个人物的故事,例如:第一章,作者多次提到“领导上”。似乎这个称呼出现在一部历史小说中,让人觉得有点奇怪。作者的初衷是解释“领导”身份是古老的。第二章,提到了红拂向法院提交自杀申请的故事。作者的方法清楚地向读者表明了文本创作的目的和动机,并直接为读者强调了小说的主题。

2.诠释性元小说叙事行为

诠释性元小说的叙事行为是指小说中人或事的创造之后对文本的解释。 “领导上”一词在《红拂夜奔》中得到了解释,作者表示两次使用过这个词,但他还不知道它是动词还是名词。作者使用了北京本地的一个俚语“爷们儿”一词来解释说明,简单地说,“爷们”是指一个或多个男人;而更复杂的话,则意味着要按资历进行排列。例如说一个男人,他可能是某人的大爷,又或许是某个人的大侄子,当然作者还进行自我调侃,觉得在“侄子”这一称呼前加上一个“大”字是在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元小说策略的运用在这里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有利于情节发展,通过不同视角,不同叙述声音对同一事件的叙述,或者同一事件的不同情形的叙述,来达到一种多角度的透视。同时,也是王小波展开文本,实现他穷尽叙述可能性的创作意图,使文本获得极大增殖的有效途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非同一般的叙事,故事不是依照传统的时间先后或者逻辑线索程线性展开,而是变成了一个不断分叉的大树,或者是一种原子不断裂变下去的形态。故事的形态变得多姿多彩,文本形式获得了极大自由。作者的目的和乐趣似乎只在于叙述过程本身。其二,缩短了接受者与叙述者的距离,给读者营造出一种在倾听的感觉。读者可以感受到叙述者的诚实,事件确实是可以有另外一种或几种情形发生。同时,提醒接受者这只是叙述,切不可当以为真。一切叙述都是虚构,但关于虚构的明确展示和评论却达到了真实。

三、 杂语共生的语言风格

王小波对现代汉语的运用十分巧妙,通读他的文学作品,最直接的体会便是语言的冲击,王小波的语言既诗意十足,仿佛是跳跃在五线谱上的诗句;同时他的语言也很粗糙直白,原汁原味;并且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语言充满了幽默性,总之,王小波的文字能给人一中震撼性,令人沉醉其间。王小波的语言呈现出纯净,并且带有诗歌韵味的特点,于此同时,理性话语、幽默语言等夹杂在文中。在他的作品中,语言并不仅仅只有一个特点,而是由多种独具特点的语言杂糅在一起,形成王小波独具一格的王氏语言风格。巴赫金曾将那种只有一种语言风格的小说称为"单语小说",而将具有不同语言风格的小说称为杂语共生的小说。在《红拂夜奔》中,荒诞化的、粗糙的、理性与感性的、幽默诙谐的语言融合在一起,编织成了“杂语共生”的语言风格。

(一)打通界限:诗意化语言与粗俗语言两者共生

王小波一生致力于写出优美隽永的文字,王小波曾表示过对查良铮先生和王道乾的仰慕,认为在他们笔下看到了中国最好的文学语言。受此影响,王小波在自己的作品中也竭力追求一种诗化的语言。在《红拂夜奔》这个文本中,作者将诗意化的语言贯穿行文,让《红拂夜奔》读起来不仅充满趣味,而且充满着如同金属透亮的美感。

《红拂夜奔》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早上她醒来时,一团冷冰冰的白色雾气闯到房子里面来,还有一个几乎是陌生的男子用扑过来的姿势睡在她怀里,头发粗糙得像马鬃一样。他浑身冰凉,肌肉坚实,用手指轻轻一捏,感觉捏了一匹马。他身上还有一股种马的气味。”短短几句话,就体现出作者对强大生命力的由衷敬佩。在这里,作者用优美隽永的笔触对环境以及人物进行诗意化描写,向读者勾勒出一幅诗意化十足的画面,令人沉醉其间。

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称他为“行吟诗人”,透过王小波笔下的文字,从中我们也领略了王小波的语言魅力,他的语言诗意盎然、充满生机。他的诗歌化语言打破了过去晦涩难懂的诗歌,更具有强烈而独特的感觉,充满了新鲜的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正如他笔下的李靖拥有的味道,他的言语就像种马一样,充满了生命力。语言的诗歌化补充了幽默感和愉悦感,诗意化的人物也跃然纸上,形象及其鲜活,富有生命力。

与诗意的语言相对应,《红拂夜奔》也充斥着庸俗的语言。在《红拂夜奔》中,粗糙直白、原汁原味的话语随处可见,粗糙直白的话语在文本中是用来对性进行辱骂使用,如:“没良心”、“犯贱”、“放屁”等词语,其次是对性器官的描绘,如:“擀面杖”“一杆大枪”等词语;再次,文中还有许多描述“屎”的词语,如:《红拂夜奔》中说洛阳城的建筑材料是小孩子拉的屎。一般的文学作品都会避免对粗俗语言的使用,因为有些作者认为粗俗语言的使用使文学作品变得低俗不堪,远离高雅,但是在王小波的小说中,作者毫不避讳,侃侃而谈,并大量使用了不登大雅之堂的粗糙话语,这些词语在王小波的小说并不会让人觉得反感,相反地,这些粗俗的语言与作者的诗意化语言相得益彰,增加了小说的语言魅力,粗俗化语言的使用,使得《红拂夜奔》具有了大众文学的色彩。

诗意语言和粗俗语言的在文本中的交叉出现,使得两种不同的表达风格和书写方式交织在一起,增添了《红拂夜奔》的魅力。

(二)交叉融合:理性化语言与荒诞性语言共生

众多学者对王小波思想进行研究发现,王小波对“理性”和“自由”十分推崇,如:许纪霖的《他思故他在——王小波的思想世界》(《上海文学》1997年发表)明确指出了王小波对理性的推崇,戴锦华的《智者戏谑——阅读王小波》(《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二期),文章指出,王小波去世后,许多纪念文章中最常出现的词是“自由”和“理性”。 说明王小波的语言具有理性和自由的光芒。

理性话语是作者对事物、人生状态进行思考的具有深刻性,醍醐灌顶式的话语。《红拂夜奔》中作者对生活进行思考,他思考人的生存状态,在文本中作者希望人的生活能有一点希望,但是生活确实毫无生机,最后,作者这能说出这么一句令人沉思的话语:“自己不相信人生有趣也不相信人生无趣,所以只能强忍绝望活在世界上。”文本中李靖天资聪颖,文中反复出现李靖对费尔马定理的推理和对各种稀奇古怪的器物发明研究制造的话语,也是一种理性话语。是作者及主人公对理性和智慧生活的热爱,具体说来,就是对各种科学定理和实用机械有着浓厚兴趣。《红拂夜奔》中的现代生活的王二自然不例外,古代时空中的李靖也有着相同的趣味和追求。李靖才思泉涌,发明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卫公神机车,卫公神机桶,他甚至亲自设计了长安城和城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且李靖还证出了费尔马定理。

理性话语的在文本中大量出现,使王小波与其它同时期作家的一个显著区别。与理性话语对应的是,文本中同时也存在着大量荒诞性的非理性的话语。王小波在《红拂夜奔》的序言中说道:“假如本书有怪诞的地方,则非作者有意为之,而是历史的本来面貌。”在书中,作者描绘出一幅幅荒诞的画面,在故事的开头,王小波对洛阳城进行荒诞性的描写,洛阳城是用小孩子拉的屎建成,在这座城市生活,洛阳城是泥水城市,人们出门都得带着长拐、雨伞等物品;接着对长安城的描写,长安城在李靖的手上被建造成四四方方的形状,里面没有一只鸟,还得发明机器青蛙等等,作者对这种荒诞场景的描绘,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令人忍俊不禁,大笑不止。

理性化和荒诞化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话语在文本中交叉,发出不同的声音,表达着对世界和人的生存的不同理解。

《红拂夜奔》中各种不同风格的话语交叉使用。在文本中高雅与粗俗的话语,理性和荒诞性的话语交叉出现。不同的话语风格。在文本中,优雅和粗俗的语言,理性和荒谬的话语相互交叉使用。这可以认为是王小波精神世界存在“阴阳两界”。一方面体现出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生的意义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多种语言的交织融合是《红拂夜奔》对唐代经典传奇小说进行彻底的解构,对其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肆意的扭曲和变形,戏谑和嘲笑。在此,可以看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变得细小模糊,呈现出合流的趋势现象。

四、古今交叠的叙事时空

与后现代主义不同的是,中国的小说家受到传统史传文学的影响,往往在创作中表现出非常明确的历史意识,通常在历史演义小说中作者往往在开篇时就描述我国自远古以来的历史,然后再明确自己所写故事的具体时间,作家们总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叙述自己民族人生的认识和理解,相反地,后现代主义是对历史客观事实的解构。在后现代主义的小说里时空呈现出平面化的特征,也就是历史感的消失。王小波在《红拂夜奔》中打破了严格的时空限制,达到一种对传统叙事的颠覆,使叙事时空呈现出古今交叠、循环往复的特征。

(一)古今交错的叙事时间

胡亚敏的《叙事学》指出叙事是属于时间的艺术,必须与时间密不可分。时间的消逝意味着故事的消逝。 由此可见,叙事时间在文本创作中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在文本创作中叙事时间的重要性,叙事文本中应该要包含两个时间序列,一个是被叙述的原始时间,另一个是文本中的话语时间。在小说这种体裁中,即便是对某一确切存在和发生过的故事叙述时,叙事者也很少严格按照故事的原始时间来叙述。对有虚构性质的事件进行叙述时,就不可能也不必要了,因为那样会使小说变成一部编年史,小说的艺术效果也会变得极其不佳,没有吸引力,故而打破时间的顺序,能够使得叙事变得妙趣横生。这一点在古希腊时就为人们所认识到了。从《奥德赛》的叙事时间的巧妙安排上我们就可以看见到这一点。

《红拂夜奔》中,王小波对故事的时间采取了模糊化处理手段,文本中对叙事时间的应用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地步,作者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是采取非线性叙事进行叙述,王小波一会写写古代李靖的故事,一会又去写现代王二的故事,这样来回自如地切换,模糊了历史与现实的时间距离,作者在对小说进行叙述的过程中,不断的穿梭古今,营造出一种古今对话的叙述模式,并对人物命运进行古今对比,采用这种叙事方式是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完全颠覆。

叙事时间的古今交错使叙事者获得了巨大的叙事自由,单一叙事时间对故事的限制被这种叙事手法打破,叙事者可以使古今两条故事线索交错前进,甚至还可以使这两条线索重合。古今两个叙事体系由于叙事时间的交错被整合在一起,加强了小说文本的整体性。王小波用今人的现代意识去反映历史传奇,以现代人的思想来重新阐释古人的生存状况,并和今人的现实生活对比,其意在揭示人们的思想自由受到压制的状况虽历千年也没有发生多少改变,古今并无不同。

(二)古今相像的叙事空间

长期以来,叙事研究者忽略文学作品中“空间”的功能及意义。胡亚敏在《叙事学》中指出“环境”是叙事学中研究的最不充分的领域。人们对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的时间属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持续而深入的研究。人们对把文学界定为时间艺术。在传统小说批评中,评论家通常用“背景”或者“环境”这样的词语来指称故事发生的空间,而空间的功能仅仅在于为人物的行动和故事的展开提供一个舞台,对人物生存的空间进行描述是为了达到一种真实的效果,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小说中描述的空间画面,从而使文学的可信度增强。然而,叙事空间的意义并不止于此。对叙事空间进行另外的描述,主要是因为叙事空间对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都有影响。大多数作家都很少单纯地在文本中描述空间,空间的描述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负载着推进或阻碍故事前进和深化题旨的作用。《红拂夜奔》的文本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王小波书写的古代故事话语层,另一层王二的叙事话语层。与此对应,有两个层级的空间。 一层是李靖生活长安城。另一层是王二所在的大学,叙事空间的相似,是指向人物所处的意识形态空间相似(都极力压制思想的自由)。古今两层叙事空间与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关系都是紧张的、相背离的。叙事空间是压抑乏味、荒诞不经的。

《红拂夜奔》中隋朝的洛阳城,是一座用小孩拉的屎建造而成,街道上到处是的泥水,猪崽子在其中游荡,富贵者的马车横冲直撞,老百姓出门准备一根木棍制成拐杖,就像我们现在出门都要带伞一样,他们踩着这个东西在街上跳跃着前进。这样的空间杂乱无章,呈现出一副末世的气息。与现实空间的荒诞乏味相对应的是统治阶级对思想空间的控制更加严厉,严禁想入非非。处在衰败的洛阳城里,李靖纵使才华横溢也无施展之地。每日里以收小商贩们的保护费为生。他总想证明自己的聪明,但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红拂住在石头花园里,她养着巨长的头发,每天不是洗头,就是和虬髯公练剑,在红拂的眼中这样的生活是无趣乏味的。她偷偷上街认识李靖后就随他出奔了。后来唐朝皇帝很看中李靖的才能,并且李靖设计出长安城,但老年的李靖困于自己所设计的城墙中,最后死去;李靖死后,红拂的生活是很无聊的,无性、无爱,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逃不掉,只好自杀;王二刻苦专求证,证明出了费尔马定理,但是却被上级要求联合署名才能对论文进行发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物都是和自己所处的空间相背离,格格不入。而原因就是没有遵守自己所处时代的规矩。

王小波在《红拂夜奔》中对叙事空间的大量描写,就是为了表现出故事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心理活动。以及对历史、社会的洞察。

结 语

长篇小说《红拂夜奔》讲述了四个主人公:李靖、红拂、王二和虬髯公的故事,李靖满腹才华,整天“想入非非”,他极其聪明,但是并没有得到“领导上”的重用,后来逃出洛阳城,得到大唐皇帝的重用,但是老年困于自己所设计的长安城;杨素府中其中最漂亮的一名歌妓——红拂,因为厌倦杨素府中无聊的生活,追随李靖,两人出逃,来到长安城,但后来李靖死后,红拂受不了无聊的生活,于是向朝廷申请自杀;后来虬髯公当上扶桑国国王,脾气变得很古怪;后来王二进入体制内,但他却对生活的失去了热情,如作家在小说的末尾发出“到目前为止,我只能强忍绝望活在世界上”。这样的无奈之词。

王小波的长篇小说《红拂夜奔》具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作者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借鉴,进而创作出《红拂夜奔》这样的优秀作品,小说中作者通过幽默诙谐、荒诞不经的话语描绘出一幅幅荒诞景象;同时通过对后现代主义非线性叙事的使用,达到对中国传统小说的单线叙事的彻底颠覆,创造出一部十分完美的叙事文本,令人沉醉其中。

注文

参考文 献

[1]张旭.解构与重构的历史——后现代视角下的《红拂夜奔》[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2(02):45-47.

[2]陈绪石.另一种历史——评王小波的《红拂夜奔》[J].名作欣赏, 2007(02):94-97.

[3]尹帅许.《青铜时代》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2011.

[4]张伯存. 一个后现代主义文本的解读——评王小波《万寿寺》[J].当代文坛, 1998(04):25-27.

[5]孙连五.叙事的游戏[D].吉林大学,2013.

[6]李倍雷,徐立伟.解构主义批判文本——《红拂夜奔》中的知识分子批判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1):12-16.

[7]王小波.青铜时代–红拂夜奔(精装珍藏版)(精)[M].重庆出版社,2009.

[8]钟洁玲.王小波与《时代三部曲》[J].

[9]左雨桐,张奕.浅谈王小波叙事结构的特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6):99-92.

[10]李倍雷,徐立伟.解构作为批判——《红拂夜奔》中的知识分子批判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88-91.

[11]刘佳怡.论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12]王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叙事解读[D].华侨大学.

[13]忆庭.新青铜时代[J].世界美术,1993(04):19-21.

[14]晏乔.以解构主义视角谈《白银时代》的人性解放追求[J].东方藏品,2018,(08):77-77.

[15]伍昱川.王小波小说的时间叙事策略与韵味[J].华夏地理,2015(11):213-214.

[16]罗长青.王小波研究综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79-83.

[17]欧阳文风,吴叶群.十年来王小波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08(02):18-21.

[18]孙茜.王小波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04(Z1):85-92.

[19]杨深林.王小波研究述评[J].世界文学评论,2009,(02):229-231.

[20]罗长青.王小波小说中的叙事模式[D].海南师范大学,2009.

[21]石寒.王小波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2004.

[22]袁可嘉.后现代主义[J].译林,1983(02).

[23]王岳川.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J].文艺理论研究,1996(04):61.

[24]文九,秦志希.后现代主义及其文化特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147-149.

[25]王宁.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J].中国社会科学, 1989(05):71-82.

致谢

转眼间,四年的本科生涯即将接近尾声,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中,我如期地完成了毕业论文,顿时涌起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同时也感到似乎有万千思绪萦绕在心头,心中充满了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伤。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汤原力老师,汤原力老师为人平和,治学严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热情回复,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对我进行指导,从选题、到定题,以及在对论文进行准备阶段的资料搜集、书写开题报告、任务书等各个环节,一直到最后阶段——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润色,汤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有效的指导帮助,并在我写作崩溃期间对我进行鼓励,积极认真指导我继续完成论文设计工作,正是汤原力老师的热切的帮助与细心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十分感谢汤原力老师。

其次,感谢四年同班同学,特别感谢我的5个舍友,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同时也感谢四年来语言与文化学院的各位老师们,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在此特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愿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最后也非常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能集中精力。

再见了,我的大学,感谢相遇,后会有期!

浅析《红拂夜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浅析《红拂夜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VIP月卡¥免费VIP年会员¥免费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13日 已付费?登录 或 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85009.html,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