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资料共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Unique的名词解释 【医】资料共享

【医】资料共享

2024-07-09 14: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

1.Endothelium内皮:内衬于心、血管、淋巴管腔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Mesothelium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Microvillus(microvilli)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部分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内部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其功能是扩大细胞游离面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4.Cilium(cilia)纤毛:上皮细胞细胞膜和部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长突起,内部有纵行微管。纤毛具有定向摆动的能力,可通过有节奏地定向摆动运送液体和黏液。

5.Junctional complex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连接方式同时存在时称为连接复合体。

6.Basement membrane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层结缔组织间的薄膜。EM下分为两层,靠近上皮的部分为基板,与结缔组织相接的部分为网板,二者分别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

二、

7.Fibroblast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LM下,细胞体积大,扁平多突起,核大、圆、浅,核仁染色明显,胞质呈弱嗜碱性。EM下,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它能合成纤维和基质,并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8.Macrophage巨噬细胞:是体内广泛存在的具有强大吞噬能力的细胞。LM下,细胞形态不规则,常有钝圆状突起,功能活跃者常伸出伪足。细胞核较小,呈卵圆形或肾形,多为偏心位,染色深,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呈嗜酸性,常含空泡和吞噬颗粒。EM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和少数球状隆起,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还有较多粗面内质网,细胞膜下有较多微丝和微管。其功能有:趋化运动;吞噬作用;分泌作用;参与免疫应答。

9.Mast cell肥大细胞:LM下,细胞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浅,多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内充满嗜碱性颗粒,可溶于水,并呈异染性。EM下,颗粒大小不一,有单位膜包裹,内含组胺、肝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蛋白多糖,主要功能是参与过敏反应。

10.Plasma cell浆细胞:LM下,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呈圆形,多偏居细胞一侧,粗块状染色质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染色深,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EM下,细胞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它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来,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三、

11.Isogenous group同源细胞群:在透明软骨中央,圆形或卵圆形的软骨细胞常成群分布,每群2~8个。这些细胞是由一个幼稚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来的,故称同源细胞群。

12.Bone lamella骨板:在板层骨的骨基质中,胶原纤维较细,有规律地成层排列,且与骨盐晶体和基质紧密结合,构成骨板。

13.Osteoid类骨质: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胶原纤维和有机基质,形成的未矿化的细胞外基质,称为类骨质。

14.Osteon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长骨骨干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其中央有一条中央管(即哈弗斯管),4~20层骨单位骨板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中央管内有神经、血管通过。

四、

15.Sarcomere肌节:在骨骼肌纤维中,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由1/2条I带、1条A带、1/2条I带组成,它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6.Intercalated disk闰盘:相邻的心肌纤维相连形成闰盘,在一般染色的标本中着色较深,呈横行或阶梯状粗线。EM下,在横向部分,为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的连接作用;在纵向部分,为缝隙连接,能传递冲动,使心肌产生同步收缩。

17.Triad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骨骼肌三联体,三联体位于骨骼肌纤维A带和I带的交界处。

五、

18.Nissl body尼氏体:呈颗粒状或斑块状,分散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内,呈嗜碱性。EM下,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19.Neurofibril神经原纤维:分布于神经元胞体、树突及轴突内。LM下,HE染色不明显,银染色呈棕黑色纤维。EM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其作用为支持细胞及运输。

20.Synapse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其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化学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构成。

21.Nerve fiber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及包绕在其外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根据是否有胶质细胞形成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22.Blood-brain barrier血-脑屏障:是介于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主要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具有限制某些物质进入脑神经组织的作用。

六、

23.Erythrocyte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直径7.0~8.5um,中央较薄染色浅,周缘较厚染色深。这种外形使其具有较大表面积,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内含丰富血红蛋白,可结合并运输O2和CO2。正常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女性为(3.5~5.0)×1012/L,男性为(4.0~5.5)×1012/L;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女性为110~140g,男性为120~150g。

24.Neutrophil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细胞呈圆形,直径10~20um。细胞核染色深,呈弯曲杆状或分叶状,一般为2~5叶,叶间以细丝相连。胞质呈浅粉色,含有大量细小的、分布均匀的、染成淡紫色或淡红色的颗粒,其中较大、淡紫的是嗜天青颗粒,内含过氧化物酶及其他水解酶,是一种溶酶体;较小、淡红的是特殊颗粒,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和溶菌酶等。中性粒细胞对机体的保护防御具有重要作用。

25.Platelet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的胞质小块,有完整的胞膜、无核,呈双凸圆盘状,直径2~4um。在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会伸出小突起,呈不规则形。在血涂片上,血小板常聚集成群。其中央有蓝紫色的血小板颗粒,称颗粒区,周边呈浅蓝色,称透明区。含微管、微丝,参与血小板形态的维持和变形。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成人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为(100~300)×109/L。

26.Reticulocyte网织红细胞:血液中尚未成熟的红细胞,直径略大于成熟红细胞。用煌焦油蓝染色可见胞质内有染成蓝色的细网或颗粒,即残留在胞质内的部分核糖体,说明细胞可以合成血红蛋白。正常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约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可以确认骨髓功能。

七、

27.Lymphoid nodule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密集淋巴组织,呈圆形或椭圆形,含大量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生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分为深部的暗区和浅部的明区,暗区较小,主要由B细胞和Th细胞组成,明区较大,除B细胞和Th细胞,还有滤泡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周边有一层密集的小型B细胞,顶部最厚,称为小结帽。

28.Blood-thymus barrier血胸腺屏障:是血液与胸腺皮质间的屏障结构,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连续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②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③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④上皮基膜;⑤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29.Splenic corpuscle脾小体:脾的白髓中的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可见淋巴小结,即脾小体,主要由大量B细胞构成。初级淋巴小结受到抗原刺激后形成生发中心,包括明区、暗区和小结帽。

30.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它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八、

31.Continuous capillary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续完整,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胞质内有许多吞饮小泡; 细胞基底面有完整的基膜。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32.Fenestrated capillary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互连接,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无核部分很薄,有许多贯穿细胞的窗孔,有的窗孔有隔膜封闭; 基膜连续完整; 主要存在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33.Sinusoidal capillary血窦:内皮细胞间常有较大间隙; 有窗孔,无隔膜; 基膜不连续或不存在; 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 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

34.Purkinje cell浦肯野细胞:也称束细胞,主要分布于心内膜下层。比工作心肌纤维短而宽,细胞中央有1~2个核,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丝较少,位于细胞周边,细胞间有较发达的闰盘相连,能快速传导冲动。房室束分支末端的细胞与心室肌纤维相连,将冲动传到心室各处。

九、

35.Plica皱襞: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突起,形成皱襞。可扩大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36.Intestinal villus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是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其表面是单层柱状上皮,中轴是结缔组织,有中央乳糜管。管周围有大量有孔毛细血管和少量平滑肌。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7.Chief cell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下半部。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电镜下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膜包被的酶原颗粒。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38.Parietal cell壁细胞:又称泌酸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上半部。细胞体积大,圆或圆锥形,核圆而深染,居中,可见双核,胞质呈嗜酸性。电镜下可见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管泡系统。壁细胞合成和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十、

39.Hepatic lobule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呈多角棱柱体,中央穿有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有狭小的窦周隙,相邻肝细胞膜局部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称胆小管。

40.Portal area门管区:位于肝小叶相接的角缘处,内含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它们分别来自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其中小叶间胆管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门管区的结缔组织内可见小淋巴管和神经。

41.Bile canaliculus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连接面局部细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以盲端起始于中央静脉附近,其主干在肝板内呈放射状走向肝小叶周边。胆小管腔面有肝细胞形成的微绒毛突入管腔,胆小管周围的肝细胞膜形成紧密连接、桥粒等连接复合体封闭胆小管。正常情况下,胆汁不会从胆小管溢出至窦周隙。

42.Pancreas islet胰岛: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散布于胰腺外分泌部之间。细胞呈团索状分布,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胰岛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内分泌细胞分为A细胞、B细胞、D细胞和PP细胞四种。

十一、

43.Blood-air barrier气-血屏障:肺泡腔内的O2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CO2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为气-血屏障,由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连续内皮构成。

44.TypeⅡpulmonary alveolarⅡ型肺泡细胞:位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数量较Ⅰ型多,但仅覆盖肺泡表面约5%。体积较小,立方形或椭圆形,核圆,胞质染色浅,呈泡沫状。EM下,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富含线粒体和溶酶体,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核上方有较多分泌颗粒,内含平行排列的嗜锇性板层小体,小体内有表面活性物质。细胞以胞吐方式将表面活性物质释放出来,铺展于肺泡内面,形成一层薄膜,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稳定肺泡大小与结构。Ⅱ型肺泡细胞有增殖分化为Ⅰ型肺泡细胞的潜能。

45.Interalveolar septum(alveolar septum)肺泡隔:是相邻肺泡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内含毛细血管、弹性纤维和巨噬细胞等。

46.Type I pulmonary alveolarI型肺泡细胞:覆盖肺泡约95%的表面积,细胞扁平,含核部分较厚且向肺泡腔内突出,无核部分胞质菲薄,参与构成气-血屏障,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EM下,细胞细胞器少,胞质内有较多吞饮小泡,小泡内含有表面活性物质和细胞吞入的微小尘粒。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细胞无分裂增殖能力,由Ⅱ型肺泡细胞增殖分化补充。

十二、

47.Nephron肾单位:是肾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与其相连的肾小管组成,可分为表浅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48.Filtration membrane滤过膜:又称滤过屏障,由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的裂孔膜组成。

49.Juxtaglomerular cell球旁细胞:位于入球微动脉的管壁上由入球微动脉管壁中膜的平滑肌细胞转变而成。细胞体积较大,呈立方形,核大而圆,胞质呈弱嗜碱性,含分泌颗粒,颗粒内有肾素。

50.Macula densa致密班: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血管极一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椭圆形的块状隆起,称致密班。致密斑的细胞呈高柱状,排列紧密,核椭圆形,靠近细胞顶部。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能感受远端小管内滤液的钠离子浓度。

51.Renal corpuscle肾小体:肾小体呈球形,又称肾小球,有两个极,有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的一端为血管极,与之相对并与肾小管相连的一端为尿极。肾小体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

十三、

52.Paracrine secretion旁分泌: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临近的特定细胞,称旁分泌。

53.Parafollicular cell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位于滤泡之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顶部被相邻滤泡上皮细胞覆盖。细胞较大,染色浅,银染法可见嗜银颗粒。分泌降钙素。

54.Herring body赫令体: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下行进入神经垂体神经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沿轴突运输下行,途中分泌颗粒局部聚集,使轴突呈串珠状膨大,即膨体。这些膨体在HE染色中为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称为赫令体。

55.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进入漏斗部,在该处分支并吻合形成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下行到结节部下端汇集形成多条垂体门微静脉,后者继续下行到远侧部,分支形成第二级毛细血管网。两极毛细血管网及二者之间的垂体门微静脉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多种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运送至腺垂体,调节远侧部各腺细胞。

56.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和APUD细胞统称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57.Adrenal chromaffin cell肾上腺嗜铬细胞:即肾上腺髓质细胞。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核圆着色浅,胞质嗜碱性。经铬盐固定的标本中,胞质内有黄褐色的嗜铬颗粒。根据嗜铬颗粒的特点可分为两种,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58.Steroid-secreting cell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是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其特点是胞质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较多的管状嵴线粒体,较多的脂滴,无分泌颗粒,胆固醇等为合成激素的原料。

十四、

59.Rod cell of photoreceptor视杆细胞:居于外核层内侧,细胞核小,染色深。其内侧突深入外网层,末端膨大为杆小球,与多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外侧突为杆状称视杆,内节有细胞器,外节有膜盘,膜盘形成后逐渐与细胞膜分离并在末端脱落,含紫红质,感弱光。

60.Cone cell of photoreceptor视锥细胞:位于外核层外侧,细胞核较大,染色浅。其内侧突伸入外网层,末梢膨大为锥足,与一个或多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外侧突为锥状称视锥,内节有细胞器,外节有膜盘,膜盘与细胞膜不分离也不脱落,含紫蓝质,感强光和色觉。

十五、

61.Keratohyalin granule透明角质颗粒:位于表皮的颗粒层,本质是富含组氨酸的蛋白质。形状不规则,呈致密均质状,无界膜包被。

62.Melanin granule黑素颗粒:黑素细胞胞质内含有黑素体,黑素体充满黑素后称为黑素颗粒。

63.Hair bulb毛球:毛根与毛囊末端合为一体,形成膨大的毛球,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

64.Hair papilla毛乳头:毛球底面内凹,内含毛细血管和神经丰富的结缔组织,称毛乳头,它对毛和毛囊的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

十六、

65.Spermatogenic cell生精细胞:位于生精上皮,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

66.Blood-testis barrie血-睾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共同构成。可维护生精小管内环境的稳定,利于精子发生,并防止精子抗原物质逸出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67.Leydig cell**间质细胞:位于**间质,成群分布。LM下,细胞较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圆,核仁明显;胞质呈嗜酸性。EM下,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主要功能是合成并分泌雄激素。

十七、

68.Follicles of ovary卵泡:卵泡呈球形,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包绕在其周围的多个卵泡细胞组成。卵泡的发育过程一般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四个阶段。

69.Primordial follicle原始卵泡:位于皮质浅层,体积小,数量多。其中央为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核大、圆、浅,核仁明显,胞质嗜酸性,停滞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周围有多个单层扁平的卵泡细胞,与周围结缔组织间有基膜。

70.Ovulation排卵: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成熟卵泡破裂,在LH的作用下,次级卵母细胞及其透明带、放射冠、卵泡液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若排出的卵在24h内未受精,次级卵母细胞退化并被吸收。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部分发育成黄体。

71.Corpus luteum黄体:是卵巢内体积较大又富有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由颗粒细胞衍化来的是颗粒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由膜细胞分化来的是膜黄体细胞,与前者协同产生雌激素。若排出的卵未受精,黄体称为月经黄体;若受精,黄体称为妊娠黄体。

72.Menstrual cycle月经周期:从青春期开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在卵巢激素作用下出现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增生、修复过程,称为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三个时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