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经典降噪耳机,索尼WI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ony索尼WI-1000 一代经典降噪耳机,索尼WI

一代经典降噪耳机,索尼WI

2023-03-22 16: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降噪,是近今年蓝牙耳机圈最火的一个功能。

地铁通勤、喧哗环境,降噪耳机带给你的是“真·用了就回不去”的体验,会让你感觉之前用耳机好伤耳朵。

索尼,是谈论耳机产品无法绕开的品牌。

论音质,不俗的素质加上醇厚的音色,满足你的杂食口味。论功能,LDAC + Hi-Res Audio + DSEE HX + 360 Reality Audio,黑科技满满。

而Sony WI-1000X,是近几年讨论蓝牙耳机,绕不开的经典产品,口碑居高不下,价格居高不下,产品力居高不下。

一年半前京东1299入手,如今再打开京东,依旧是坚挺的1299!!!

上市近两年,价格依旧坚挺

二代上市,价格上至2000+,鲜有人问津。而初代的大项圈,至今还能拿来和新产品对比切磋。

与众多项圈蓝牙降噪耳机相比,更强的降噪,更好的音质,更多的技术加持,更深厚的品牌底蕴,似乎依旧是很不错的选择。

与越来越多的TWS耳机相比,没有彻底摆脱线缆舒服的自由无感,没有揣兜里就能走的便捷轻松,没有越来越普遍的type-C和无线充电,但对某些用户来讲,音质+降噪的强势长板,还是能吸引不少人纠结一番。

2020年,TWS耳机技术开始逐渐成熟,以三星Galaxy Bud+和OPPO Enco W31为代表的高可用性产品逐渐面世,当然也还有一贯“地球最强”产品力的苹果的 AirPods Pro。

前一阵子,我也犹豫过要不要换成真无线蓝牙耳机,享用完全摆脱线材的“自由新声”,但经过经济实力与产品适用场景的理性纠结,得出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TWS耳机并不会取代项圈式蓝牙耳机,两者严格来讲并不是替代品,而是互补品。

在某些场景下,不见得TWS耳机就比挂在脖子上的项圈耳机方便,比如需要在户外经常“取下-戴上-取下-戴上”的场景,透明模式还是没有取下好好和别人交谈来得自然舒服,而把两个耳机单体摘下来放手里或兜里就大大增加了操作成本和丢失概率,而挂在脖子上的项圈式耳机,就可以直接拽着线取下来就可以放手干正事了。

如果是坐在位置上办公或学习,两者在体验上的差别并不大。TWS耳机的体验优势在于佩戴上,真正的轻体验:打开耳机盒-取出耳机-戴上耳机-开始使用。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不用手动按按键,直接就能出声。而很多没有NFC功能的项圈耳机每次打开要按开机键,这会带来非常大的体验差距。

不过索尼WI-1000X带有NFC功能,就可以只这样的操作流程:戴到脖子上-手机碰一下-开始使用。如果你是本来就挂在脖子上,手机碰一下就行了。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步骤和时间比TWS耳机还要短,耳机不用担心丢失问题。

当然,目前还有磁吸式的霍尔开关,比如一加云耳系列,不过这种产品降噪和音质都是弱于索尼这款的。

说到音质,那就来讲讲索尼WI-1000X带给我的听音体验。

说实话,刚买回来第一次打开听歌,我是失望的。很闷,很闷,很闷。

经过这么久的使用,声音已经充分煲开。但对比其他不少耳机,声音还是一耳朵就听出来的醇厚暖人风格,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人声不够突出,不够“悦耳”。

不过有动圈+动铁在三频上的硬素质,整体三频表现优秀,加上塞得紧实的耳塞,声音非常立体饱满。听了这个再听那些耳机结构密闭性较差的耳机,就明显感觉声音很薄,结象差。

比如OPPO 的Enco Q1,不得不说声音调教的三频均衡,比较亮丽,低音又很“有劲”,特别适合听欧美流行,但由于耳机结构设计和又薄又浅的硅胶耳塞,密闭性较差,导致降噪效果不足,同时声音立体感丢失,很大的遗憾。

当然,再怎么比也是入耳式耳机,和头戴式耳机还是有一个级别的差距,对比索尼WH-1000MX系列和bose QC 35系列等,明显在声音空间感、通透感、瞬态表现上不足,但在使用体验上也是更上一“重”楼。

所以,这个时候考虑蓝牙耳机,不见得就一定要买个真无线。

TWS耳机对项圈式耳机并没有形成降维打击,没有用了就回不去的“棘轮效应”。但降噪,却是真的用了就回不去的功能体验。

现在我带着这个耳机坐地铁,看到那些带AirPods的,就总会质疑,AirPods真的那么香吗?这岂不是太伤耳朵了?入耳式岂不更好?当然,就有了AirPods Pro。当然,还是白开水音质,花1000多买的耳机,对自己使用体验升级之外,不应该给自己耳朵也来个听感升级吗?

当然,毕竟是推出两年,有点过时的产品,市面上已经有不少在某些方面能够媲美索尼WI-1000X的表现。但或许,它可以成为你挑选或评判蓝牙耳机的一大标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