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AP技术在小鼠精细细胞突触结构的成像 科学网

科学网

2024-04-19 1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北京时间2021年2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光子学中心MOST团队在Cell Reports在线发表论文――“Chemical sectioning fluorescence tomography:high-throughput, high-contrast, multicolor, wholebrain imaging at subcellular resolution”。

该研究提出了化学层析荧光断层成像(CSFT)的显微光学成像新原理,在小鼠全脑、完整单神经元水平,实现了亚细胞突触分辨的高通量、多色荧光成像,为绘制介观脑联接图谱提供了新方法和新工具。

华中科技大学曾绍群教授和袁菁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生王小俊、熊汗青、刘钰蓉和杨涛为共同第一作者。

28.jpg

在全脑尺度、单神经元、亚细胞分辨水平,研究大脑的精细解剖结构,对我们理解脑网络的细胞类型、回路连接和功能机理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元结构精细、跨尺度的内在特征(既有覆盖全脑的长程投射、又有突触水平的回路连接),对全脑成像方法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实现全脑(大范围)、高分辨(突触)和高通量(快速)荧光成像。

 

全脑网络显微光学成像方法主要分两大类:点扫描成像和宽场成像

点扫描成像,以基于共聚焦或双光子的方法为代表,分辨率较高、背景抑制能力较强,但成像速度很慢。一味地提高点扫描速度,往往会导致成像效果变差:分辨率上的恶化以及荧光弱信号的丢失。

宽场成像,以结合组织光透明的光片成像(Light-Sheet Fluorescence Microscopy,LSFM)为代表,通量较高,但成像对比度受限于光片照明厚度。光学原理决定,光片厚度与照明范围难以兼顾,无法在全脑范围实现高分辨。目前,光片成像的应用还主要以牺牲分辨率、快速获取全脑细胞分辨的荧光数据为主。

 

课题组提出了化学层析(Chemical Sectioning)的新原理,建立了荧光断层成像新技术,打破高对比度和高通量全脑荧光成像的技术瓶颈

采用基于宽场的Block-face成像,似乎是最佳的高通量获取大范围荧光图像数据集的方法。但是,如何抑制焦面以外背景的干扰,直接决定其图像的对比度。对此,该研究基于荧光蛋白(fluorescent protein,FP)发光特性的化学操控,发展了化学层析荧光断层成像(CSFT)的新技术。首先,通过质子化将全脑中的荧光蛋白(FP)分子切换成不发光(OFF)状态;然后,在成像时通过去质子化激活表面荧光蛋白分子(ON),进行宽场成像;再结合超薄切削除去表面暴露出新的表面,进行循环激活-成像。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控制激活层的厚度。实验中通过调整激活液的浓度,可方便地控制表面激活层的厚度。该研究实现了亚微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