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奈达和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初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legance翻译中文 文摘:奈达和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初探

文摘:奈达和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初探

#文摘:奈达和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初探|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尤金•奈达( Eugene A1Nida) 和彼得•纽马克是西方译界颇具影响的两位翻译理论家 , 他们在翻译理论方面有诸多共通之处, 同时又各具特色。  一、对翻译的认识  对翻译性质的认识, 理论界的讨论由来已久。奈达和纽马克都对翻译是 科学 还是 艺术 的 问题 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奈达对翻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倾向于把翻译看作科学到把翻译看作艺术的转化过程。在奈达翻译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交际理论阶段, 他认为, 翻译是科学, 是对翻译过程的科学的描写。同时他也承认, 对翻译的描写可在三个功能层次上进行: 科学、技巧和艺术。在奈达逐渐向第三个阶段, 即 社会 符号学和社会语言学阶段过渡的过程中, 他越来越倾向于把翻译看作是艺术。他认为翻译归根到底是艺术, 翻译家是天生的。同时, 他把原来提出的“翻译是科学”改为“翻译 研究 是科学”。到了上世纪90 年代, 奈达又提出, 翻译基本上是一种技艺。他认为: 翻译既是艺术, 也是科学, 也是技艺。  纽马克对翻译的认识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最初, 他认为, 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也是技巧。后来他又认为翻译部分是科学, 部分是技巧, 部分是艺术, 部分是个人品位。他对翻译性质的阐释是基于对语言的二元划分。他把语言分为标准语言和非标准语言。说翻译是科学, 因为标准语言通常只有一种正确译法, 有 规律 可循, 体现了翻译是科学的一面。如 科技 术语。非标准语言往往有许多正确译法, 怎么挑选合适的译法要靠译者自身的眼光和能力, 体现了翻译是艺术和品位的性质。但译文也必须得到科学的检验, 以避免明显的内容和用词错误, 同时要行文 自然 , 符合语言环境要求。纽马克虽然认为翻译是科学, 但他不承认翻译作为一门科学的存在。因为他认为 目前 的翻译理论缺乏统一全面的体系, 根本不存在翻译的科学, 现在没有, 将来也不会有。  二、理论核心  奈达和纽马克都是在各自翻译实践的基础上, 为了解决自己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理论。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翻译理论也就各成一派。但毕竟每种实践都要有一定的规律存在, 因此两位的理论又有着不可忽视的相似。  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他对翻译所下的定义: 所谓翻译, 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 其次是文体。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翻译的本质和任务是用译语再现源语信息, 翻译的 方法 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同时这一定义也提出了翻译的四个标准:  1           (1) 传达信息;  2           (2) 传达原作的精神风貌;  3           (3) 语言顺畅自然, 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  4           (4) 读者反应类似。  要达到这四个标准, 内容和形式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奈达认为信息对等优于形式对应。他主张从译文接受者角度, 而不是从译文形式角度来看待翻译, 要实现动态对等。动态对等就是译文的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等同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所以判断译文质量的标准最终基于三个方面: 能使接受者正确理解原文信息; 易于理解; 形式适当, 吸引接受者。  为了达到相似的反应, 动态对等要求对译文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不同接受者的要求。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因此语义翻译较为客观, 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 重在重现原作者的思想过程而不是意图, 讲究准确性, 倾向于超额翻译, 重内容而轻效果。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从定义可以看出这与奈达的动态对等如出一辙。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相比, 较主观, 讲究通顺简朴, 合乎习惯, 倾向于欠额翻译, 重视效果。纽马克强调应把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看成一个整体, 翻译中不可孤立地使用某种方法, 二者在翻译中常常交替使用, 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为了达到相似的反应, 动态对等要求对译文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不同接受者的要求。对于对源语信息一无所知的读者, 面对晦涩难懂的翻译腔, 就如同看天书一般。所以要完成翻译的任务, 即再现并传递信息,奈达的翻译 理论 是其在翻译《圣经》过程中 总结 而来, , 那么要有效地检验译文质量, 就必须看原文与译文接受者的反应是否一致。因此奈达的翻译理论对其翻译实践来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一理论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着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  奈达和纽马克相比较, 奈达的翻译理论过于集中在解决译文的可懂性和交际性 问题 上, 从而限制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在翻译《圣经》以及类似的以信息或呼唤功能为主的原作时, 强调译文的可懂性是很有道理的。但如果用于文学翻译, 则势必导致语言的简单化, 形式上的非文学化, 失去文学应有的魅力。而纽马克在阐述具体使用哪种翻译 方法 时指出, 要视不同的文本类型来定。他把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中, 如文学作品、私人信件等, 其核心是表情达意, 语言形式和 内容 同等重要, 应主要采用语义翻译; 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 如教科书、学术论文等, 其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 应采用交际法; 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 如通知、广告等, 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 去思考, 应采用交际法。因此不难看出,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适用范围更广。  三、不断 发展 的理论  奈达和纽马克是名副其实的理论大家。在自身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界的评论中, 他们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着自己的理论。  奈达在最初阐释动态对等时, 突出了“内容为主, 形式为次”的思想。这引起了人们的误解, 认为翻译只是翻译内容, 不必顾及语言表达形式。因此各种各样的自由译都被冠以动态对等。为此, 他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 论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一书中, 把“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在功能对等中, 奈达对“信息”作了进一步的界定, 声明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 还包括语言形式。形式也表达意义; 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功能对等的翻译不仅是信息内容的对等, 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  在《语际交际的 社会 语言学》一书中, 奈达对“功能对等”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简单地说, 最高层次对等指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 使译语读者和源语读者在欣赏和理解时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这几乎是达不到的。最低层次的对等指译文达到充分的对等, 使译语  读者能理解和欣赏源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在这两个对等层次之间可以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对等。允许对等有一定范围, 就能比较现实地处理不同类型文本之间的差异, 扩大了功能对等的适用范围。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基本思想囿于传统的二分法, 两种称呼不太理想, 容易招致人们的误解和批评。因此纽马克在此基础上提出“关联翻译法”。他认为过去翻译 研究 的主题一直是文本类型学、语言 学习 、篇章语言学等。翻译并不永远只考虑到文本、话语以及作者和读者、源语和译语等二元论范畴, 不能完全根据文本来确定翻译法。翻译活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词、句的处理上。“关联翻译法”的定义是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 就越要紧贴原文翻译。他对“重要”的界定是语言表示出特别有价值, 特别有意义, 特别必须或永恒的事物。无论是对意义的取舍还是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 都要以“重要”为标准。紧贴翻译就是最贴近字字对译的翻译。它要保持词的外延和内涵。不但要保留原词、词语的意义, 还要保留其用法。贴切是和准确、对等联系在一起的, 紧帖的程度因上下文而异。  为做到紧贴翻译, 纽马克提出了七种方法: 成分 分析 法、调整译法、描写对等、功能对等、文化对等、同义和释义。贴切程度最高的是成分分析法, 贴切程度最低的是释义法。紧贴是相对的, 紧贴与不紧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缩小了意译派同直译派的分歧。同时消除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使自己的译文更接近对方,间界限分明的区分, 这样形成的译文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所产生的译文。  四、结语  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都来自实践和他们的潜心研究。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代表, 他们的理论具有一定的 科学 性和系统性。他们对理论研究执着并敢于自我否定的精神值得 中国 的翻译理论界学习。我们应该把时间用在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上, 而不是围绕一个老问题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在学习西方翻译理论的同时, 我们应不断开拓创新, 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  [ 参考 文献 ]  [1]Nida,Eugen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 武汉:湖北 教育 出版社,2000.  [3] 蒋天平,唐美莲.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奈达和纽马克翻译理论的相通性[J ].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 , (4)  [4] 李文革.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 苏文秀.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J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8 , (3) .  [6] 仲伟合. 访著名翻译理论家皮特•纽马克[J ]. 语言与翻译. 1998 , (2)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