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发规处负责人:ESI学科建设的脚步与图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SI学科有哪些 专访发规处负责人:ESI学科建设的脚步与图景

专访发规处负责人:ESI学科建设的脚步与图景

2023-03-27 06: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8年5月11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最新一期ESI学科排名数据。继2017年5月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后,“计算机科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至此。学校ESI排名前1‰学科数达到2个,取得历史性突破。为此,新闻中心记者就ESI学科建设相关问题采访了学校发展规划处/一流建设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ESI,并谈一谈它为什么受到广泛关注?

发规处/一流办负责人: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是基于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主要用来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针对22个学科领域,ESI对全球几万乃至十几万家不同研究机构过去10年产出的SCI、SSCI论文及其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其中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在该学科前1%的研究机构进入ESI排名。

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ESI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等学术机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在衡量某个学科实力的时候,ESI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对标价值和国际可比性,这是它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ESI前1%尤其是前1‰学科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机构在相应研究领域的世界影响力。

记者:我国高校目前在全球ESI排名中的总体表现如何,西电目前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发规处/一流办负责人: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在ESI排名中进步明显、屡有突破。不论是入选高校数量、入选学科数量还是学科排名情况等,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和印证了我国高校在全球学术研究领域中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从ESI综合排名数据来看,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本次入围全球前100名,这是中国高校首次进入全球百强。从ESI学科数据来看,本次231所国内高校的932个学科上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质”“量”齐飞。

西电学科特色鲜明,目前拥有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2个ESI全球排名1%学科,而这2个学科又同时进入前1‰,据我们所知这在国内高校中是唯一一个。

从横向维度比较,国内高校中拥有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的共47所,其中拥有2个以上1‰学科(不含2个)的高校有11所,10所为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拥有2个1‰学科的高校共12所;在拥有2个及以上1‰学科的高校中,只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州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总体而言,“双一流”建设高校表现突出,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从纵向维度来看,自2012年学校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以来,排名稳步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工程学2012年进入前1%时位列第239位,在2017年5月进入前1‰,到如今已排到第102位;计算机科学2012年进入前1%时位列第360位,在2018年1月入围全球50强,这次已进入前1‰,位居全球第38名,进步的幅度还是相当大的。

记者:学校ESI学科排名取得长足进步,采取了哪些举措,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发规处/一流办负责人:学科建设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ESI学科全球排名的不断提升是学校学科建设诸多成效的一个缩影。确切地说,学校采取的一系列学科建设举措助推了ESI学科排名的提升。

第一,稳步实施学科实力拓展计划。2013年3月,学校四届八次教代会提出启动实施包括学科实力拓展计划在内的“四大计划”,部署实施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管理保障、综合保障在内的“四大保障”,从全局角度以更广的眼界、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站位谋划学科建设与发展,显著增强了学科建设的引领力。

第二,不断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在充分领会国家“双一流”建设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自2016年起,学校每年自筹资金2亿元左右,支持集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位一体”旨在产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立足科学前沿产生难以替代且有显示度成果的重点项目,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即“三个一流”建设。“三个一流”建设凝聚着一流建设的“西电智慧”,形成了一流建设的“西电方案”,截至目前项目整体建设效果良好,有效增强了学科发展的支撑力。

第三,适时进行学院新建与调整。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学校审时度势,2012年以来,新建了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4个学院,调整成立了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学院,并成立了人文社科学部,优势学科得到强化、新兴学科得到布局、基础学科得到巩固,切实增强了学科架构的承载力。

第四,出台政策鼓励教师潜心学术。学校还出台高水平论文奖励政策,修订业绩考核办法和职称评审办法,以突出贡献奖励的形式引导和鼓励教师潜心学术,扎实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在国际学术前沿唱响“西电声音”。

记者: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学校有何计划和打算?

发规处/一流办负责人: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步伐”,五届五次教代会又提出“探索与一流学科相匹配的学部管理模式”。学校将立足优势,强化特色,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行动指南,进一步加强学科支持和政策引导,推动学科实力跃升。

第一,继续实施学科实力拓展计划。虽然现有2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的成绩已足够喜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学科面过于集中的现实。为此,要继续实施学科实力拓展计划,有序推进“3+1+N”一流学科扩容工程,谋划布局发展地球科学(遥感技术)、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物理学、材料科学等ESI潜力学科和若干新型交叉学科,同时建设好数理、人文等基础学科和支撑学科,确保学科提高度、扩广度、加深度。

第二,着力开展一流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立足“双一流”建设的总体定位,要强化绩效评价和动态调整,以实行学部制为抓手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设立学科负责人、学科方向负责人,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主体,落实学科建设责任,通过重点建设带动整体发展,为一流学科建设增添新动能。

第三,逐步开展学科国际评估工作。在借鉴相关高校经验的基础上,要推动主干优势学科优先开展国际评估,邀请国际同行为各项办学指标“问诊”“把脉”,正确认识发展现状与水平,准确把握建设方向与路径,促进学科内涵发展和实力持续提升。

第四,不断加强政策性引导和支持。学校将依托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的综合改革,坚持绩效导向,出台引导性政策措施,鼓励教师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对高水平和高影响力论文的支持力度,确保科研场地、博士生招生指标、职称晋升名额、绩效经费等资源向国际一流成果倾斜。

总之,学校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加速一流大学建设进程,推动“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早日实现,为服务国家需求、行业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独特的、引领性的西电贡献。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