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中的分子部分,名词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T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中的分子部分,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中的分子部分,名词解释

2024-04-20 08: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DNA 复制(DNA replication)

【定义】是指亲代双链DNA分子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以每条单链DNA分子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出两条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定义】能作用于核酸分子内部,并对某些碱基顺序有专一性的核酸内切酶,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酶。

【类型】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 DNA 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Ⅲ型限制性内切酶同时具有修饰及认知切割的作用。

3.端粒酶(telomerase)

【定义】是一种自身携带模板的逆转录酶,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RNA 组分中含有一段短的模板序列与端粒 DNA 的重复序列互补,而其蛋白质组分具有逆转录酶活性,以 RNA 为模板催化端粒 DNA 的合成,将其加到端粒的3’端,以维持端粒长度及功能。

4.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s)

【定义】是指在 DNA 不连续复制过程中,以后随链为模板链合成的一组新的短 DNA 片段。

【特点】其长度在真核与原核生物当中存在差别,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长度为100~200个核苷酸残基,而原核生物的长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残基。这些新的短DNA片段随后又被连接酶连接形成较长的片段。

【证明】在大肠杆菌生长期间,将细胞短时间地暴露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中,就可证明冈崎片段的存在。

【作用】冈崎片段的发现为DNA复制的科恩伯格机理提供了依据。

5.先导链(leading strand)

【定义】DNA 的双股链是反向平行的,一条链是沿 5’→3’方向,另一条是3’→5’方向,上述的起点合成的领头链,沿着亲代DNA单链的 3’→5’方向(亦即新合成的DNA沿 5’→3’方向)不断延长。

【特点】领头链是连续的。

6.随后链(Subsequent chain)

【定义】已知的 DNA 聚合酶不能催化 DNA 链朝 3’→5’方向延长,在两条亲代链起点的 3’端一侧的 DNA 链复制是不连续的,而分为多个片段,每段是朝 5’→3’方向进行。

【特点】随后链是不连续的。

7.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定义】双螺旋的DNA分子解螺旋后,分别作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互补链,新形成的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DNA复制方式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意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 DNA 都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进行传递,这种复制方式保证了亲代和子代在遗传上的相对稳定性。

8.内含子(intron)

【定义】真核生物的mRNA前体中,除了贮存遗传序列外,还存在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特点】在初级转录产物中出现,但在成熟RNA中被剪接除去的核酸序列。

9.外显子(exon)

【定义】真核生物的mRNA前体中,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

10.质粒(plasmid)

【定义】是一种在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单元,一般由环形双链DNA构成。

【分布】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从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大型真菌、酵母到植物,甚至人类机体中都含有。

【功能】质粒具有自主复制能力,使其在子代细胞中也能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11、操纵子(operon)

【定义】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调控它们转录的操纵因子启动子序列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举例】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

12.密码子(codon)

【定义】存在于信使RNA中的三个相邻的核苷酸顺序,是蛋白质合成中某一特定氨基酸的密码单位。

【作用】密码子确定哪一种氨基酸参入蛋白质多肽链的特定位置上。

【组成】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61个是氨基酸的密码,3个是作为终止密码子。

13.核糖体(ribosome)

【定义】核糖体是很多亚细胞核蛋白颗粒中的一个,由大约等量的RNA和蛋白质所组成,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结构】每个核糖核蛋白体在外形上近似圆形,直径约为20nm。由两个不相同的亚基组成,这两个亚基通过镁离子和其它非共价键地结合在一起。

【类型】已证实有四类核糖核蛋白体(细菌、植物、动物和线粒体)它们以其单体的、亚单位的和核糖核蛋白体RNA的沉降系数相区别。

【细菌核蛋白体】含有约50个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和 3个不同的RNA分子。

小的亚单位含有约20个蛋白质分子和1个RNA分子。大的亚单位含有约30个蛋白质分子和2个RNA 分子。核蛋白体有两个结合转移RNA的部位(部位和部位),并且也能附上信使RNA,简写为Rb。

14.锌指(zine finger)

【定义】是调控转录的蛋白质因子中与 DNA 结合的一种基元,它由大约3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与锌螯合形成的指形结构。

【结构】锌以4个配位键与肽链的Cys或His残基结合,指形突起的肽段含12-13个氨基酸残基,指形突起嵌入DNA的大沟中,由指形突起或其附近的某些氨基酸侧链与DNA的碱基结合而实现蛋白质与DNA的结合。

15.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

【定义】这是真核生物转录调控蛋白与蛋白质及与 DNA结合的基元之一。

【结构】两个蛋白质分子近C端处肽段各自形成两性α-螺旋,α-螺旋的肽段每隔7个氨基酸残基出现一个亮氨酸残基,两个α-螺旋的疏水面互相靠拢,两排亮氨酸残基疏水侧链排列成拉链状形成疏水键使蛋白质结合成二聚体,α-螺旋的上游富含碱性氨基酸(Arg、Lys)肽段借 Arg、Lys 侧链基团与DNA的碱基互相结合而实现蛋白质与DNA的特异结合。

16.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定义】又称顺式调控原件,指的是基因的调控序列。

【特点】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 RNA,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并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基因的表达。

【类型】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绝缘子。

【功能】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17.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

【定义】转录模板上游基因编码的一类蛋白调节因子。

【分类】转录激活因子和转录阻遏因子。

【功能】识别并结合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序列或远端增强子原件,通过 DNA- 蛋白质相互作用而调节转录活性并决定不同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

【重要结构域】螺旋-转角-螺旋;锌指结构;碱性亮氨酸拉链;碱性-螺旋-环-螺旋;同源域蛋白等。

18.选择性拼接(alternative splicing)

【定义】是指从一个mRNA前体中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产生不同的 mRNA 剪接异构体的过程,而最终的蛋白产物会表现出不同或者是相互拮抗的功能和结构特性,或者,在相同的细胞中由于表达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表型。

19.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s)

【定义】一类能帮助其他蛋白质进行正确组装、折叠、转运、介导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进行降解的蛋白。

【作用】当蛋白质折叠时,它们能保护蛋白质分子免受其它蛋白质的干扰。

很多分子伴侣属于热休克蛋白(例如 HSP-60),它们在细胞受热时大量合成。热激可导致蛋白质稳定性降低,增加错误折叠的几率,因此在受到热刺激时,细胞中的蛋白质需要更多热休克蛋白的帮助。

20.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定义】是指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 RNA 聚合酶活性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转录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辅助转录因子等。

【功能】转录因子可以调控核糖核酸聚合酶(RNA 聚合酶,或称 RNA 合成酶)与 DNA 模板的结合,一般有不同的功能区域,如 DNA 结合结构域与效应结构域,不单与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区域结合,也可以和其它转录因子形成转录因子复合体来影响基因的转录。

21.翻译(translation)

【定义】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把核酸中由ATGC四种符号组成的遗传信息读为蛋白质分子中的20种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过程。

【特点】mRNA 是指导翻译的直接模板,tRNA 为氨基酸转运载体,核蛋白体为蛋白质合成的装配场所。翻译过程可分为起始、延长、终止三个阶段。

22.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定义】是在真核细胞的胞质内存在的一种由小分子 RNA(7S rRNA)和6种不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复合物。

【功能】它能特异地识别和结合信号肽,并与核糖体结合,暂时阻断多肽链的合成,进而与内质网外膜上的 SRP 受体结合,信号肽就可插入内质网进入内腔,被内质网内膜壁上的信号肽酶水解。SRP与受体解离并进入新的循环,而信号肽后继肽段也进入内质网内腔,并开始继续合成多肽链。SRP 使分泌性蛋白及早进入细胞的膜性结构,能够正确的折叠、进行必要的后期加工与修饰并顺利分泌出细胞。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