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览的新实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I智能艺术展 博物馆展览的新实践

博物馆展览的新实践

2024-07-10 10: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博物馆展览的新实践——苏州博物馆“回响·AI方言艺术展”

中国文物报

|

2023-10-09 14:52:50

0

  苏州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综合类博物馆。本馆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毗邻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拙政园和狮子林。西馆位于苏州高新区狮山广场,由德国建筑设计事务所GMP设计。自2021年以来,苏州博物馆以江南文化为核心展示内容,秉持“立江南、观世界”的办馆思路,着力打造“代表江南文化特色与风格的,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为观众传递苏式雅韵魅力,讲述江南文化故事,展现世界文明风采。

遵循着全新的办馆思路,苏州博物馆将江南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放在工作首位。基于此,今年8月苏州博物馆与科大讯飞、广州美术学院等单位合作,在西馆推出了“回响·AI方言艺术展”。展览利用科大讯飞的AI合成技术,以“吴方言的保护”为主题,从数字艺术、装置艺术、游戏互动等多种角度,通过昆曲传唱、方言叫卖、吴语读诗等多种形式,吸引观众参与,共同探索方言保护的新形式。

苏州博物馆西馆

AI技术创新展览形式

不同于常规的现当代艺术展,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展览,“回响·AI方言艺术展”将科技手段融入艺术创作,在遵循普遍设计的同时,以数字化展陈形式增强展览的视觉效果。

“回响·AI方言艺术展”展厅

展览中的“非梦”展项是一次将传统昆曲与数字艺术融合的实验性创作,也是一次对传统美学、现代艺术和昆曲演绎语言深度交融的探索。基于昆曲名作《牡丹亭》的经典曲目《游园惊梦》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梦中奇遇改编而成,作品通过数字化扫描的方式蒙太奇组合真实园林,并结合原作叙事与演员演绎在视觉和听觉上重新渲染杜丽娘的“梦境”,通过亦真亦假的跨媒介演绎构建“似梦非梦”的想象体验。旨在挖掘“语言”背后的感官张力,展现一场跨越虚实界限的昆曲对唱。互动展项“迷音七调”则是一款寓教于乐的像素风小游戏,游戏基于苏州话的七声调设计,通过闯关的形式,让玩家从易到难逐渐熟悉苏州话中的七个声调。不仅如此,本次展览还加入认知智能大模型以丰富展览形式,以实现多模交互,通过人工智能完成指定任务。展项“蝴蝶回到蛹中”利用该模型生成实时虚拟人,并按照要求合成吴语方言音频,让观众在轻松的交互体验中,感受方言、习得方言。

展项“非梦”表演现场

艺术表达丰富展览内容

以博物馆展陈形式呈现非常规性方言艺术是本次展览最大的创新。方言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并展示着地域文化风貌,对于苏州这座千年古城而言,吴侬软语就是她的声音,是吴文化乃至江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传播载体。但是,江南地区独特的吴方言正面临着慢慢消亡的态势。据统计,苏州本地出生青少年熟练使用吴方言的比例从1954年的90%以上下降到2007年“苏州人并不都会说苏州话”(明确自己“不会说苏州话”的人有11.54%,加上“不太会说”的人,比例达到 30%)。这一数据在2012年的统计中持续下降。2022年,联合国启动“国际土著语言十年(2022-2032年)”,提出要保护、振兴和促进全世界范围内的土著语言。如何吸引年轻人喜欢方言,爱护方言,博物馆用艺术表达提供了另一种保护途径。

展项”姑苏宝典“表演现场

展项“南腔北调”

展项“趣味传声筒”

展览中“和文徵明一起学吴语”展项,以文徵明所绘《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咏》为创作基础,融合苏州俗语,以AI苏州方言配音重现图咏中文徵明所题诗句,以手绘动物入画形式提升观众对作品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吴门盛景和苏式生活意趣。展项“HUA山水”以一语双关巧妙思路,将声音与山水画的视觉相联通,从苏州方言四声七调的发音特点进行视觉转化,以此为依据生成动态的山水画。变“话”为“画”,让苏州文化在体验交互过程之中具象呈现、抽象表达,以此唤起公众对吴文化之兴趣,感受苏方言之韵味。展项“南腔北调”以苏州非遗为创作元素,通过对其颜色的分析生成具有动态效果的3D粒子场景,利用苏州方言四声七调的声韵输出来控制粒子的布局和动态效果。试图探索苏州传统手工艺文化与编程艺术结合的可能性,为传统文化找到创新表达。

展项“和文徽明一起学吴语”

教育互动增贴展览趣味

展览举办期间,苏州博物馆还与苏州市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合作举办“吴语伦比——吴语小达人志愿者招募活动”,引导青少年儿童共同学习苏州方言,用吴侬软语吟诵苏州历史、讲述苏州文化、展示苏州,展示自我。活动一经推出便取得积极反馈,几十位小志愿者踊跃报名。互动展项“姑苏宝点”将苏式糕点的软糯与苏州话的软糯充分结合,利用两者味、听觉上的共通性,转变为视觉上的“多巴胺”设计,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体验。表演者不固定在展厅内,而是拿着互动展项在博物馆内随机出现,观众可以通过与表演者的互动,抽取带有苏式糕点图案的明信片,通过这样的互动形式,让作品的每一次出现都成为一场行为艺术表演。

“吴语小达人”活动招募海报

展项“迷音七调”

展览自8月19日正式开展以来,关注度较高,取得较为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效益。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展览共开放11日,参观人数达到12.6万人次。各媒体推出展览解读等深度报道40余次;微博、小红书、B站等新媒体平台曝光量超3000万次,网友讨论热烈,评弹、苏州话、AI方言等词条多次冲上本地热搜,甚至波及长三角吴语圈。

基于科大讯飞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苏州博物馆计划将两馆展览的语音导览以AI苏州方言的形式自动导出播放,让观众在参观苏州博物馆时能够听到久违的苏州方言,进一步提升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增加与博物馆的黏合度。

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人工智能与艺术在博物馆里发生碰撞,对于苏州博物馆也是一次新的尝试。随着“博物馆+”概念的深入与升华,博物馆的文化功能日益凸显,与城市的联结更为紧密。在移动通信和数字化发展趋势下,借助技术的力量,博物馆正变得更加“知识渊博”与“善解人意”,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热门阵地。未来,苏州博物馆将继续加强数字化、智慧化等技术力量,在展览展示和开放服务上的应用,为公众提供更契合更智慧的公共文化服务。(苏州博物馆)

编辑:陈颖航

审核:何薇

终审:李文昌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