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900-352等于几 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23-05-27 20: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03年,中央连续第七次在“两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本年度全国环境质量与上年比较变化不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占41.7%,较上年度增加7.9个百分点,但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酸雨区范围基本稳定,湖南、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区域污染进一步加重。主要水系水质与上年持平,其中海河、辽河和淮河污染程度略有减轻,松花江、珠江污染加重。黄海近岸海域污染加重;渤海和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有所改善,但污染仍重;南海近岸海域水质与上年持平。城市噪声基本得到控制,一半以上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近80%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但噪声污染仍是城市居民反映最为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

 

淡水环境

 

状况

 

    2003年度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38.1%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32.2%的断面属Ⅳ、Ⅴ类水质,29.7%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其中七大水系干流的118个国家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3.4%,Ⅳ、Ⅴ类水质断面占37.3%,劣Ⅴ类水质断面占9.3%。各水质干流水质好于支流水质。

 

    海河水系污染严重,劣Ⅴ类水质断面占50%以上;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劣Ⅴ类水质断面占40.6%;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淮河干流以Ⅳ类水体为主,支流及省界河段水质仍然较差;松花江水系以Ⅳ类水体为主;珠江水系、长江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水质良好,以Ⅱ类水体为主。

 

    按照综合污染指数比较,2003年度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珠江。

 

    与上年相比,海河、辽河和淮河污染程度略有减轻,松花江、珠江和黄河支流污染加重。

 

    七大水系主要呈现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生化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等。

 

主要水系

 

    长江水系国控监测断面103个,其中Ⅰ~Ⅲ水质比例占71.8%,Ⅳ~Ⅴ类占17.5%,劣Ⅴ类占10.7%。

 

    长江水系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氨氮。

 

    黄河水系黄河水系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4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劣Ⅴ类水体占38.7%。干流22个断面中Ⅱ~Ⅲ类水质占31.8%、Ⅳ~Ⅴ类占54.6%、劣Ⅴ类占13.6%,干流水质好于支流。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珠江水系珠江水系水质总体良好。3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81.8%的断面为Ⅰ~Ⅲ类水质,12.1%的断面属Ⅳ类水质,6.1%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

 

    主要污染指标是挥发酚、氨氮和石油类。

 

    松花江水系41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Ⅲ~劣Ⅴ类水质比例分别为:7.7%、64.1%、10.3%和17.9%。

 

    嫩江和松花江干流以Ⅳ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淮河水系8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Ⅱ~Ⅲ类水质断面占18.6%,Ⅳ、Ⅴ类水质断面占41.9%,劣Ⅴ类水质断面占39.5%。

 

    淮河干流14个断面中,Ⅱ、Ⅲ、Ⅳ、Ⅴ类水质比例分别为14.3%、21.4%、57.1%和7.1%。56.8%的省界河段水质为劣Ⅴ类。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生化需氧量。

 

    海河水系65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的断面占21.5%,Ⅳ、Ⅴ类水质的断面占24.6%,53.9%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海河水系污染仍严重,但与去年相比水质有所改善。

 

    海河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辽河水系37个国控监测断面中,满足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29.7%,Ⅳ、Ⅴ类水质的断面占29.7%,劣Ⅴ类水质断面为40.6%。辽河水系总体水质属中重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挥发酚。

 

    浙闽片河流18条河流的30个断面中,Ⅱ类水质的断面占33.3%,Ⅲ类水质断面占30.0%,Ⅳ类水质断面占36.7%。主要污染指标是挥发酚、石油类和氨氮。

 

    西南诸河总体水质属较度污染。10条河流的17个断面中,Ⅰ、Ⅱ类水质的断面占58.8%,Ⅳ、Ⅴ类水质断面占29.4%,劣Ⅴ类水占11.8%。红河河口县河段的2个断面水质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是铅和高锰酸盐指数。

 

    内陆河流总体水质良好。7条河流的19个断面中,满足Ⅰ、Ⅱ、Ⅲ、Ⅳ类水质的断面分别占21.1%、42.1%、21.0%和15.8%。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

 

    三峡库区水质三峡库区6个断面中,1个断面为Ⅲ类,其余5个断面均为Ⅱ类水质。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沿线水质监测12个断面,Ⅱ类水质断面1个,占8.3%;Ⅳ类水质断面3个,占25.0%;Ⅴ类水质断面有2个,占16.7%;劣Ⅴ类水质断面有6个,占50.0%。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湖泊水库

 

    2003年度监测的28个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有1个,占3.6%;Ⅲ类水质湖库有6个,占21.4%;Ⅳ类水质湖库有7个,占25.0%;Ⅴ类水质湖库有4个,占14.3%;劣Ⅴ类水质湖库有10个,占35.7%。

 

    太湖太湖湖体污染较重,监测的21个点位中,无Ⅰ~Ⅲ类水体,属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点位比例分别为14.3%、14.3%和71.4%。但比上年相比,太湖湖体水质有明显改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湖体营养状态指数为57.8,仍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2003年度重点湖库水质类别统计

个数水系 个数 Ⅰ~Ⅲ类 Ⅳ、Ⅴ类 劣Ⅴ类 主要污染指标 三湖 3 0 0 3 总氮、总磷 大型淡水湖 10 3 4 3 总磷、总氮 城市湖 5 0 3 2 总磷、总氮 大型水库 10 4 4 2 总磷、总氮 总计 28 7 11 10 比例(%) 100 25 35.7 39.3 总磷、总氮

 

2003年太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湖 区 高锰酸盐指 数(mg/L) 总 磷 (mg/L) 总 氮 (mg/L) 营养状态 指 数 五里湖 6.11 0.132 7.09 66.2 梅梁湖 5.38 0.109 4.79 63 西部沿岸区 4.88 0.104 3.34 61.3 东部沿岸区 3.76 0.039 1.75 49.8 湖心区 3.73 0.049 2.05 54.1 全湖平均 4.28 0.071 2.86 57.8

 

    太湖环湖河流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所改善,但主要河流仍污染严重。89个监测断面中,高锰酸盐指数符合Ⅰ~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58.4%。水质综合评价,Ⅱ~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0%、48.3%和42.7%。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

 

    滇池污染严重,与上年相比,滇池湖体水质略有下降。草海和外海水质均为劣Ⅴ类,草海污染重于外海。外海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总磷达Ⅴ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草海和外海的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为76.4和62.7,全湖平均达72.0,属重度富营养。

 

    滇池环湖河流水质较差,8个监测断面中,4个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占监测断面总数的50.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

 

2003年滇池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湖 区 高锰酸盐指 数(mg/L) 总 磷 (mg/L) 总 氮 (mg/L) 营养状态 指 数 草海 7.07 1.176 12.05 76.4 外海 5.45 0.163 2.07 62.7 全湖平均 6.26 0.669 7.06 72

 

    巢湖巢湖西半湖水质为劣Ⅴ类,东半湖水质为Ⅴ类,全湖平均为劣Ⅴ类。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持平。湖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

 

    富营养化评价表明,西半湖为中度富营养,东半湖为轻度富营养,全湖平均为中度富营养。

 

    巢湖12个环湖河流监测断面中(包括两个纳污控制断面),4个断面水质为Ⅲ类,2个断面水质为Ⅳ类,6个断面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氧。

 

    其他大型湖泊监测的其他10个重点大型淡水湖泊中,兴凯湖水质为Ⅱ类,洱海和博斯腾湖水质为Ⅲ类,洪泽湖和鄱阳湖水质为Ⅳ类,洞庭湖水质为Ⅴ类,南四湖、白洋淀、达赉湖和镜泊湖水质为劣Ⅴ类。湖泊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等。洱海、洞庭湖和鄱阳湖为中营养,洪泽湖、达赉湖和南四湖为轻度富营养。

 

2003年巢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湖 区 高锰酸盐指 数(mg/L) 总 磷 (mg/L) 总 氮 (mg/L) 营养状态 指 数 东半湖 4.19 0.103 1.52 54.2 西半湖 5.84 0.358 4.16 67.3 全湖平均 5.02 0.231 2.84 62.7

 

2003年大型淡水湖泊水质

湖 泊 营养状态 指 数 营养状态 级 别 水质状况 主要污染 指 标 兴凯湖 - - Ⅱ类   洱海 46.6 中营养 Ⅲ类 总氮 洪泽湖 55 轻度富营养 Ⅳ类 总磷 鄱阳湖 43.3 中营养 Ⅳ类 总磷、总氮 洞庭湖 44.1 中营养 Ⅴ类 总磷 白洋淀 - - 劣Ⅴ类 总氮、 生化需氧量 达赉湖 56.4 轻度富营养 劣Ⅴ类 总氮、总磷 镜泊湖 47.8 中营养 劣Ⅴ类 总汞 博斯腾湖 - - Ⅲ类 总氮 南四湖 53.5 轻度富营养 劣Ⅴ类 总氮、总磷

 

    城市内湖城市内湖水质较差,北京昆明湖和杭州西湖水质为Ⅳ类、南京玄武湖水质为Ⅴ类,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

 

    富营养化评价表明,昆明湖为中营养,大明湖为重度富营养,其他3个城市内湖均为中度富营养。

 

    大型水库监测的10个大型水库中,密云水库、千岛湖、石门水库和董铺水库水质为Ⅲ类,于桥水库和丹江口水库水质为Ⅳ类,大伙房水库和松花湖水质为Ⅴ类,崂山水库和门楼水库水质为劣Ⅴ类。大型水库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轻。

 

    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2003年,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31个城市全年水质达标率大于80%,水质状况良好,其中22个城市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状况优;8个城市水质达标率在50%~79.9%之间,水质一般;8个城市水质达标率小于50%,水质较差。与上年相比,全国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基本稳定。

 

    地表水源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粪大肠菌群、生化需氧量等;地下水源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等。

 

地下水

 

    全国194个主要地下水水位监测城市和地区中,有61个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位呈上升趋势,占监测总数的31.4%,60个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占31.0%,比上年减少19个百分点;73个城市和地区水位基本保持平衡,所占比例为37.6%。

 

2003年度城市内湖水质

湖 泊 营养状态 指 数 营养状态 级 别 水质状况 主要污染 指 标 昆明湖 47.2 中营养 Ⅳ类 总氮、 石油类 西湖 63 中度富营养 Ⅳ类 总磷、总氮 玄武湖 62.2 中度富营养 Ⅴ类 总氮、总磷 东湖 66.4 中度富营养 劣Ⅴ类 总磷、总氮 大明湖 73.4 重度富营养 劣Ⅴ类 总氮、总磷

 

    2003年地下水水质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有恶化趋势。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污染区仍然以人口密集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为主,超标指标有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氯化物、硫酸盐、pH值、氟化物、酚等。铁、锰和“三氮”污染在全国各地区均比较突出,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超标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北地区。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3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60.0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2.4亿吨,比上年增加2.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亿吨,比上年增加6.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33.6万吨,比上年减少2.4%。其中工业废水中COD 排放量511.9万吨,比上年减少12.3%;城镇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821.7万吨,比上年增加5.0%。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129.7万吨,比上年增加0.7%。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40.4万吨,比上年减少4.0%;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89.3万吨,比上年增加3.0%。

 

    2003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9.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非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7%,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

 

    《〈“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实施计划》国家环保总局编制完成了《〈“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实施计划》和三峡、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建立了重大环境问题预警机制国家环保总局实行了全国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状况季报制度;建立了重大环境问题预警机制;并与水利部建立水量水质信息通报制度和重大水事会商制度。

 

    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共安排1534个治污项目,总投资1036.3亿元。

 

全国废水及COD排放量年际对比

项 目 年 度 废水排放量(亿吨) COD排放量(万吨) 氨氮排放量(万吨)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1999年 401.1 197.3 203.8 1388.9 691.7 697.2 - - - 2000年 415.2 194.2 220.9 1445 704.5 740.5 - - - 2001年 433 202.6 230.3 1404.8 607.5 797.3 125.2 41.3 83.9 2002年 439.5 207.2 232.3 1366.9 584 782.9 128.8 42.1 86.7 2003年 460 212.4 247.6 1333.6 511.9 821.7 129.7 40.4 89.3 年度增减率(%) 4.7 2.5 6.6 -2.4 -12.3 5 0.7 -4 3

 

    截至2003年底已完成项目472个,占应建项目总数的30.8%;在建项目310个,占20.2%;未动工项目752个,占49.0%。其中进展最快的是太湖流域,255个项目中,有137项已经完成,占53.6%;93项在建,占36.5%;25项未动工,占9.8%,江苏、浙江和上海项目开工率均在75%以上。

海洋环境

状况

 

    2003年,全海域二类海水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3.1万平方公里;三类海水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3万平方公里;四类海水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3万平方公里;劣四类海水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减少0.1万平方公里;其余为一类海水,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

 

    2003年,近岸海域污染有所减轻。近岸海域237个监测点位中,一、二类海水比例占50.2%,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占30.0%,较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

 

    影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石油类、铅和化学需氧量超标,个别海域溶解氧、铜和汞超标。

 

    四大海域水质黄海和南海水质总体上较好,一、二类海水比例分别达到68.7%、57.9%,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9.5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渤海水质有所改善,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50%,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东海水质较差,无一类海水,二类海水占30.4%。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海水广西、海南沿海海水水质较好,一、二类海水比例均达到70%以上。天津、浙江、江苏沿海海水水质较差,上海海水水质很差。

 

    赤潮2003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累计面积约14550平方公里。其中,在赤潮监控区内发现赤潮36次,累计面积近1500平方公里。

 

    2003年赤潮发生的主要特点为:时段长、高发期集中、持续时间延长。全年12个月均有赤潮发生,黄、渤海赤潮主要集中在夏季,高发期在7~8月;东海从春末至秋末均有赤潮发生,高发期在5~9月;南海赤潮四季均有发生,但5~9月为高发期。长江口及浙江近岸和近海海域从4月中旬至7月初发生赤潮近40次,且持续时间长,最长持续35天。

 

    大面积赤潮增加、区域集中。全海域共发生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27次。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8次,大面积赤潮仍集中在长江口和浙江沿海,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约占全海域的72%和89%。

 

   有毒有害藻类增加黄渤海海域赤潮生物多为可对鱼类产生危害的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和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 a akashiwo);长江口和浙江沿海6月下旬之前赤潮生物种类多为甲藻类的具齿原甲藻(Proro centrum triestinum),后期主要为硅藻类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福建与广东沿海发生的赤潮时间相对较分散,面积较小,但有害赤潮生物种类较多,如亚历山大藻(A lexandrium sp.)、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球形棕囊藻(Pha eocystis globose)等。

 

措施与行动

 

    “禁磷”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目前环渤海四省市已实现全域“禁磷”,城市污水中磷含量明显降低。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进展“十五”期间,环渤海四省市“计划”安排建设各类项目286个,需总投资296.7亿元。截止到2003年底,完成88个,在建104个,未动工94个,分别占总数的31%、36%和32%;完成投资120.3亿元,占计划投资的41%,其中国家投资15亿元,占已完成投资的12.5%。四省市的项目开工率都在60%以上,河北省的项目开工率达到86.8%。在已建成的项目中,有城市污水处理厂21座,占项目总数的23.6%,形成处理能力89.6%万吨/日,占规划总处理规模的13.6%。

 

    海水浴场暑期海水水质周报2003年6~9月,国家环保总局继续开展主要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监测,共发布17期《海水浴场水质周报》。

 

    海洋保护区建设至2003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区80余个,其中,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4个。保护了具有较高科研、教学、自然历史价值的海岸、河口、岛屿等海洋生境,保护了中华白海豚、斑海豹、儒艮、绿海龟、文昌鱼等珍稀濒危海洋动物及其栖息地,也保护了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大气环境

状况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监测的340个城市中,142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占41.7%,比上年增加7.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07个,占31.5%,比上年减少3.5个百分点;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有91个,占26.8%,比上年减少4.4个百分点。

 

城市颗粒物浓度分级比例(%)

城市比例 浓度分级   2002年 2003年 达到二级 36.5 45.6 三级 33.7 33.2 劣三级 29.8 21.2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居住人口占统计城市人口总数的36.4%,比上年增加10.3个百分点。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对比(%)

年 度 2002年 2003年 二级 33.8 41.7 三级 35.0 31.5 劣三级 31.2 26.8

 

    大城市空气污染重于中小城市,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低。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仍是颗粒物,54.4%的城市颗粒物浓度超过二级标准;空气质量劣三级的城市中80%的城市颗粒物超过三级标准。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中原和四川东部。

 

    与上年相比,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增加9.1个百分点,超过三级的城市比例减少8.6个百分点。

 

    25.6%的城市二氧化硫超过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增加3.6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在山西、河北、河南、湖南、内蒙古、陕西、甘肃、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地区。

 

    所有统计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但北京、广州等城市二氧化氮浓度相对较高。

 

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分级比例(%)

城市比例 浓度分级   2002年 2003年 二级 77.6 74.4 三级 13.9 13.5 劣三级 8.5 12.1 全国均值(mg/m3) 0.043 0.049 一般居住区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年均值) 0.6mg/m3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3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40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36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分别占32.7%、35.4%和31.9%。

 

    47个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2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16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7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分别占51.1%、34.0%和14.9%。与上年比较,达标城市数增加6个,劣于三级城市数减少4个。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分级

空气质量级别 113个大气污染 防治重点城市 47个环境保护 重点城市 2002年 2003年 2002年 2003年 二级城市数 30 37 18 24 三级城市数 44 40 18 16 劣三级城市数 39 36 11 7

 

    “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状况监测的340个城市中,有64个城市位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39.1%;超过三级的城市比例占35.9%,比上年增加7.8个百分点。有116个城市位于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75.0%,比上年减少4.5个百分点;超过三级的城市比例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有所加重。

 

    酸雨状况487个市(县)的降水监测结果显示,2003年降水年均pH值范围为3.67(江西省萍乡市)~8.40(甘肃省嘉峪关市)。出现酸雨的城市265个,占上报城市数的54.4%;年均pH值小于和等于5.6的城市182个,占上报城市数的37.4%;酸雨频率大于40%的城市138个,占28.4%。

 

    与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增加4.1个百分点;降水年均pH值小于和等于5.6的城市比例上升了4.7个百分点,其中降水年均pH值小于4.5的城市比例增加2.8个百分点;酸雨频率超过40%的城市比例上升了7.2个百分点,酸雨污染较上年加重。

 

“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状况

SO2浓度分级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酸雨控制区 2002年 2003年 2002年 2003年 二级城市比例,% (SO2≤0.06mg/m3) 40.6 39.1 79.5 75.0 三级城市比例,% (0.06mg/m3 td> 31.3 25.0 13.7 14.7 劣三级城市比例,% (SO2>0.10mg/m3) 28.1 35.9 6.8 10.3

 

    酸雨分布范围基本稳定,2003年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华中酸雨区和西南酸雨区污染比较严重,年均pH值小于或等于5.6的城市比例均超过50%。湖南、江西分别是华中和华东酸雨区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西南酸雨区的贵州省酸雨污染较重。浙江省是华东酸雨区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北方城市中,宁夏石嘴山、陕西省渭南和商洛、辽宁的丹东、阜新、铁岭和吉林的图们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

 

    酸雨控制区酸雨控制区106个城市中,降水年均pH值范围为3.67(江西省萍乡)~7.30(云南省开远市),出现酸雨的城市95个,占89.6%。酸雨频率超过40%的城市比例为53.7%,比上年上升了6.9个百分点。湖南省怀化和吉首,浙江省温州和江西省抚州4个城市酸雨频率超过95%,其中抚州酸雨频率达到100%。年均pH值小于或等于5.6的城市有75个,占70.8%,比上年减少1.8个百分点;降水pH值小于5.0的城市比例为48.1%,增加5个百分点。江西省萍乡、四川省宜宾和湖南省吉首的年均pH值低于4.0。

 

    酸控制区内酸雨污染范围基本稳定,但污染严重的区域进一步加重。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3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58.7万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791.4万吨,生活来源的367.3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48.7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46.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02.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1021万吨。

 

措施与行动

 

    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完成了河南、山西、山东、上海、天津、柳州等地的二氧化硫排污交易试点工作。

 

    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国家环保总局继续对新生产机动车实施型式核准,开始对重型汽车的国家第二阶段排放标准型式核准,对机动车和发动机生产企业开展生产一致性抽查。开展了在用机动车污染排放定期检测工作。

 

全国近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单位:万吨)

项 目 年 度 二氧化硫排放量 烟尘排放量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工业粉尘排放量 1999年 1857.5 1460.1 397.4 1159 953.4 205.6 1175.3 2000年 1995.1 1612.5 382.6 1165.4 953.3 212.1 1092 2001年 1947.8 1566.6 381.2 1069.8 851.9 217.9 990.6 2002年 1926.6 1562 364.6 1012.7 804.2 208.5 941 2003年 2158.7 1791.4 367.3 1048.7 846.2 202.5 1021 年度增减率(%) 12 14.7 0.6 3.5 5.2 -2.9 8.5

 

    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北京市提前完成第九阶段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空气质量由劣三级改善为三级,日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60%的目标顺利实现。

 

声环境

状况

 

    道路交通噪声统计的401个城市中,13个城市属重度污染,占3.2%;21个城市属中度污染,占5.2%;50个城市属轻度污染,占12.5%。141个城市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占35.2%。176个城市声环境质量好,占43.9%。

 

    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5个城市属轻度污染,24个城市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18个城市交通声环境质量好。

 

    区域环境噪声统计的352个城市中,2个城市(陕西的延安和辽宁铁岭)属重度污染,占0.6%;9个城市属中度污染,占2.5%;150个城市属轻度污染,占42.6%。178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占50.6%;13个城市等效声级低于50分贝(A),声环境质量好,占3.7%。

    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21个城市属轻度污染,24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2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

 

措施与行动

 

    高考期间噪声管理为给广大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各地继续坚持在中考和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管理,特别是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

 

    噪声达标区建设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噪声达标区建设要求,全国已建设成3573个噪声达标区,比上年增加5.9%;面积2038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7.0%。

 

固体废物

状况

 

    200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0亿吨,比上年增加6.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941万吨,比上年减少26.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5.6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5.8%,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危险废物产生量1171万吨,比上年增加17.1。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单位:万吨)

 

年 度 产生量 排放量 综合利用量 贮存量 处置量 合计 危险废物 合计 危险废物 合计 危险废物 合计 危险废物 合计 危险废物

1999

78442 1015 3880 36 35756 465 26295 397 10764 132

2000

81608 830 3186 2.6 34751 408 28921 276 9152 179

2001

88746 952 2894 2.1 47290 442 30183 307 14491 229

2002

94509 1000 2635 1.7 50061 392 30040 383 16618 242

2003

100428 1171 1914 0.3 56040 425 27667 423 17751 375 年度增减率(%) 6.3 17.1 -26.3 -82.4 11.9 8.4 -7.9 10.4 6.8 55

 

注:在“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中含有综合利用和处置往年量。

 

    200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比上年增加8.8%;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7550万吨,比上年增加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0.8%。

 

    秸秆综合利用2003年,农业部把实施重点地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作为2003年为农民办的11件实事之一。在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西安、济南、成都、南京、上海、重庆10个大城市郊区,北京首都机场、天津机场、西安咸阳机场、成都双流机场、南京禄口机场等五个重点机场周边,京珠(北京-郑州段)、沪宁、济青、西宝、成渝五条高速公路沿线建设50个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区,并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66.7万公顷。

 

    2003年,全国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145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9万公顷,青贮秸秆1.4亿吨,氨化秸秆5650万吨,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88处。其中,10个重点省(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面积达到930万公顷,占10省(市)种植面积的31%,比上年底增加324万公顷;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1450万公顷,占10省(市)种植面积的48%。

 

措施与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工作,并启动了该法的修订工作。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国务院颁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配合《条例》实施,国家环保总局与卫生部联合发布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并发布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等标准和规范。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03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制订了《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印发各地实施。《规划》要求用3年时间建设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31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300座,基本实现全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置。规划总投资150亿元。

 

    《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通知》经国务院同意,2003年1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财政部、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通知》。

 

    收缴毒鼠强专项整治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63号)精神,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全国“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发布了“毒鼠强”销毁处置方案和技术要求;指导各省级环保局认定了42家定点处置单位。进行了全国“毒鼠强”安全处置大检查,各省收缴的剧毒鼠药95%以上已经集中销毁。

 

    三峡库底清理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国家环保总局对三峡库底清理工作开展了联合执法监察。

 

    进口废物环境管理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与海关总署、香港环保署、香港海关开展了首次内地与香港打击废旧电器走私联合行动,查获涉嫌非法走私旧电器案件8起,共查扣旧电器1256件、环保不合格废五金杂件30余吨。

 

    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2003年,共审核和签发了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98份。签发《有毒化学品进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4922份,出口放行通知单1200份。登记进口量50万吨,出口5.1万吨。国家环保总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将硫化汞列入〈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的公告》。

 

    城市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截至2003年底,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47880万平方米,其中:机械清扫面积40223万平方米,机械清扫率16.2%,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全年清运生活垃圾、粪便18332万吨,大中城市垃圾粪便基本日产日清。

 

辐射环境

状况

 

    全国辐射环境质量2003年度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表明,北京、天津、重庆、吉林、河北、浙江、贵州、宁夏、南京、济南、青岛、福州、南宁、昆明、西安、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包头、伊宁等省、市辖区内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37.5~69.8nGy/h,在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时的本底水平值42.9~92.6nGy/h范围内。

 

    北京、包头、石家庄、南京、长沙、南宁、贵州、乌鲁木齐等省市空气中氡浓度为6.0~51.0Bq/m3,与历年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室内氡浓度低于国家颁布的《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但包头市环境空气中罽子体与氡子体α潜能之比为0.72,为我国平均水平的3.6倍,上海、天津、石家庄、青岛、杭州、西安等市环境气溶胶总α、总β放射性比活度保持正常水平。

 

    污染源周围辐射环境2003年,浙江秦山核电基地与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安全、正常运行。

 

    秦山核电基地各核电厂全年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略有升高。在秦山核电基地气载流出物排放的主导方位气氚含量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