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红场阅兵历史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84年苏联阅兵 一些关于红场阅兵历史故事

一些关于红场阅兵历史故事

2023-12-29 12: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为1919年5月1日,列宁在大批军队领导人的簇拥下走进红场。

红场西侧就是苏联的政治中心克里姆林宫,列宁墓就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用花岗石和大理石建造的墓顶平台,就成为了领导人的检阅台。在平台两翼则是可以容纳上万人的观礼台。能够在阅兵时出现在列宁墓上,那不仅是荣誉,更是政治地位是否稳固的象征。在检阅台上出现和消失的身影也代表着在苏联政治舞台上的沉浮起落。

正因为红场所在的位置,不仅在地理上是莫斯科的中心,更是在政治上的中心,所以被称为莫斯科的灵魂和骄傲。

而在红场举行阅兵也是苏联时代的惯例,最早始于1923年5月1日,那也是苏联首次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举行阅兵,从那以后,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11月7日的十月革命纪念日,都会举行阅兵。不过苏联的第一次阅兵却不是在红场,而是在1918年11月7日,为庆祝工农红军在前线的胜利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周年,在莫斯科霍登地区举行,有步兵、骑兵、装甲车及3架飞机参加阅兵。

不过在最初的20、30年代,苏联的这些阅兵都没引起太大的关注,一来是实况转播的技术条件所限,无法同步向全世界展现阅兵的场面,另一方面,苏联这时也还远不是世界的中心,自然关注度也不会很高。

历史上最悲壮的阅兵

如果把人类历史上最出名的阅兵做一个排名,那么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阅兵,绝对会名列前茅。苏联建立后,政府在红场举行过多次阅兵,但是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天举行的阅兵非常寻常,莫斯科随时面临着被德军攻陷的危险。

显然,1941年11月红场阅兵是危险万分,最直接的危险就是德军可以派出战机来轰炸。要知道红场阅兵时,斯大林是在现场发表演讲的,当时很多苏联高官和将领都在,难道不怕德军来个“一锅端”?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当时莫斯科面临的情况。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正式爆发。纳粹德国集结550万军队兵分三路,突破了苏联国境防线,直扑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6月29日,德军攻陷明斯克;7月15日,占领斯摩棱斯克;9月6日,德军“台风行动”开始。

“台风行动”的计划是这样的,德军先将莫斯科正面苏军消灭,随即顺势攻下莫斯科。为了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德军配备了75个师180万人,外加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400架飞机。

稍微对二战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败涂地,德军在苏联西部如入无人之境。到了10月底,德军前锋部队距离莫斯科不到100公里,莫斯科告急。

当时全世界几乎都在关注苏德战场,大家都在猜测斯大林会去哪里,斯大林最终决定留在莫斯科,并对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说:“用莫斯科阅兵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准备阅兵吧!一定要找到所需的部队。炮兵总局会以炮兵相助,坦克也会有的。”

此时阅兵,非同小可,很多将领表示反对,但斯大林意志坚定。就这此时,朱可夫站了出来。朱可夫给斯大林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列出可以阅兵的三个理由:一是当时苏联天气寒冷,德军补给成问题,不会发起进攻;二是在莫斯科周围部署大量航空火力网,全力防备德军空袭,“决不让一架纳粹德国轰炸机飞到红场的上空”;三是参加阅兵的方阵在经过红场后,立即开赴前线,投入实战。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天降大雪,斯大林冒着极大的危险来到红场发表了演讲。现场外宾,也没有欢呼的人群,士兵军服也不光线明亮,有的只是士兵们誓死战斗的决心。阅兵式开始前,斯大林站在列宁墓的上方,激情说道:

“红军和红海军的战士、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男女游击队员,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的主要力量。处在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解放战争。”后来发生事情大家都知道,苏军开始了反攻,德军被酷寒天气击败,不败神话也自此成为了历史。

中断了20年的阅兵

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第一次阅兵式。阅兵式由苏联元帅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指挥,并由苏联副总司令乔吉·朱可夫元帅检阅。12个方阵参加了阅兵,其中10个来自战争结束时的作战前线,一个来自海军,一个来自后勤补给部队。

每个方阵由一千多名最杰出的苏联军队战士组成,包括苏联的英雄和荣誉骑士团。前线和军队的指挥官在方阵前面行进。

莫斯科卫戍部队的综合鼓乐手、1400名音乐家组成的管弦乐队也参加了胜利日游行。此次阅兵共有约4万人参加,约1850件军事装备参加。由于天气不好,阅兵中的空中部分取消了。总共有200面战败国德国军队的旗帜被扔到列宁墓脚下。

1946年和1947年,5月9日只是苏联的一个节日,但那天并没有举行阅兵。1948年至1965年,胜利日没有正式的庆祝活动。1965年,为了纪念抗战胜利20周年,这一天再次成为国家假日和休息日。

苏联第二次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游行于1965年5月9日举行。在阅兵式上,胜利旗帜第一次在莫斯科红场上飘扬。胜利的旗帜由苏联英雄康斯坦丁·萨姆索诺夫举着,他的身旁是苏联英雄米哈伊尔·叶戈洛夫和梅利顿·坎塔里亚。后者于1945年5月1日在德国柏林议会大厦插上了一面苏联国旗。

阅兵式还包括莫斯科卫戍部队和高等军事院校的学员。几乎三分之一的阅兵仪式参与者都是卫国战争的老兵。

美英法德都曾参加

此后,下一场大规模的胜利日阅兵又等了20年,在1985年5月9日举行。除了武装部队和现代化军事装备外,参加阅兵式的还出现二战时期苏联的战斗车辆,如T-34坦克,SU-100自行火炮,BM-13多管火箭发射器等。参与阅兵式历史部分的军事人员身着卫国战争时期的军装。

1995年5月9日,二战胜利50年后,具有历史意义的1945年胜利日阅兵在红场重演。退伍军人联合团以其战斗旗帜代表了战争时期全部十个方阵。身穿卫国战争时期军装的俄罗斯军人也穿过红场。

事实上,自1958年以来,苏联和俄罗斯的任何国定假日都没有在红场上空举行过空中阅兵。只有在1995年,叶利钦政府决定在阅兵式的基础上,增加空中阅兵。当时,79架喷气飞机和直升机(包括图-95和图-160战略轰炸机)编队,飞越了莫斯科的波克隆纳亚山(胜利公园所在地),纪念第二次大战胜利50周年。

同样在1995年,俄罗斯政府通过了一项联邦法律,纪念苏联人民在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中的胜利。根据该文件,每年5月9日开始,在莫斯科、英雄城市以及军区、舰队、所有武装部队和里海舰队总部所在城市举行阅兵游行,阅兵式包括展示武器和军事硬件,并使用胜利旗帜的复制品。

2005年,参加卫国战争的苏联老兵们乘坐130辆战时卡车穿过红场,庆祝胜利60周年。同年,俄罗斯政府还决定在红场为退伍军人设立特别纪念碑。2005年5月9日的这场红场阅兵,德国总理施罗德还率德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美国总统小布什也前往参加。

2010年,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波兰和独联体等13个国家的军人(各75人)在1945年以来,首次在红场参加了节日巡游。2011年的阅兵式上则有近2万名军人参加,创下了俄罗斯现代史上军人人数最多的记录。

胜利阅兵:军神名垂青史

1945年6月24日,就在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一个多月,苏联在红场举行了胜利阅兵式。参加胜利阅兵式的部队,是由各个方面军、各军事院校以及国防委员会、海军、空军和莫斯科卫戍部队各派出一个混成团,每个混成团由1000名士兵组成,另外还有10名混成团指挥员,包括团长1名、副团长2名、团参谋长1名、营长5名、连长10名。方面军司令员和所属集团军司令员走在各自的混成团最前列,参加阅兵式的人员全部是在战争中表现最为突出、并获得过战功奖章的官兵。所有参阅官兵穿的都是专门为这次胜利阅兵而特制的礼服,这套礼服后来就以胜利礼服而闻名。

另外每个混成团配备旗手36名,每名旗手携带一面在作战中表现最为出色的集团军一级部队的军旗。走在整个分列式最前面的,指引着整个检阅部队前进的是苏联红军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第3集团军第150步兵师第176旅的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在柏林纳粹国会大厦楼顶上升起的那面胜利红旗。而整个阅兵的最。高潮就是200名苏军每人倒拖着一面纳粹德军的军旗,走到列宁墓前将军旗扔在地上。美中不足的就是由于天公不做美,没有空军的飞机来参加阅兵。

苏军将德军军旗带进红场,投在列宁墓前。

这绝对是名垂青史的大阅兵,阅兵首长自然是无上的荣耀,原本所有人都以为肯定是非斯大林莫属。但到了阅兵那天,阅兵首长却是在战争中建立赫赫战功,有着“俄罗斯军神”之称的朱可夫。这可不是斯大林谦虚,把这样的至高荣誉让给朱可夫。而是很无奈的决定,因为按照苏联的传统,阅兵首长必须骑着象征智慧勇气和荣誉的大白马,斯大林的马术实在太差,他还提前半个月刻苦练习,结果反而是摔下马来,还伤了肩膀。最后只好让朱可夫来代劳。当朱可夫英姿勃发地骑着白马检阅部队,这份荣耀再加上战争中的显赫战功和威望,很自然地就应了功高震主这句话了。于是胜利阅兵之后还没一年,朱可夫就被解除了苏联驻德占领军集群总司令兼苏联军管局总指挥的实权,改任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很快就被贬到敖德萨军区,以元帅之尊担任小小的军区司令。

红场阅兵第一次见证了政治人物的沉浮起落。

苏联时代的先进武器总是首先在红场阅兵时出现。

最典型的肌肉秀:600辆坦克驶过红场

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1946年苏联就在红场一连举行了三次阅兵,成为历史上阅兵次数最多的年度。两次照例是五一劳动节阅兵和十月革命纪念日阅兵,多出来的一次就是9月8日“坦克兵日”阅兵。坦克兵日也是苏联刚刚宣布设立的,就是为了表彰坦克兵在二次大战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而这次坦克兵日阅兵总共有600辆各型坦克参加,也是历次红场阅兵中坦克数量最多的一次。

久违的和平已经来到,为什么还要在一年中进行这样多的阅兵,还要出动这样多的坦克?这就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密切有关了,虽然二战已经结束,但是美苏之间的冷战就紧接着拉开了序幕,而此时美国掌握着最先进的原子弹,毫无疑问占据着上风,甚至动辄就以扔几颗原子弹来威胁。所以斯大林迫切需要来展示下肌肉,露一露牙齿,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苏联也是有实力的。而在当时,苏联最强大的武力自然就是装甲部队了,通过二战的战火锤炼,使苏联建立起了一支拥有先进战术思想、先进坦克装备,训练有素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装甲力量,除了在二战战场上就威风一时的T-34和IS-3之外,在1946年的五一节阅兵上,苏联还派出最新型的T-54闪亮登场,那可真是火热最新,T-54是在两天前才刚刚定型服役。

当苏联军队的滚滚铁流隆隆驶过红场,斯大林的肌肉秀自然是相当成功,从此以后,苏联庞大的坦克装甲集群就成立西方国家挥之不去的可怕梦魇。而除了令人生畏的坦克集群外,苏联还在当年的阅兵上展现了最新型的轰炸机图-2,这是美国B-29“超级堡垒”战略轰炸机的苏联山寨版,说明苏联也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战略轰炸能力,虽然没有原子弹,但是重型战略轰炸机的常规轰炸,也是够你喝一壶的。

此后的红场阅兵,基本上都成为苏联最新武器的处子秀舞台,T-62、T-72和T-80坦克以及萨姆防空导弹、R-5弹道导弹、SS-18洲际导弹等等都是在红场上首次公开亮相,因此每次的红场阅兵也成为西方国家了解苏联最新武器发展的绝佳机会,每每有新型武器出场,都让西方国家的军事观察员们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苏联方面也很清楚这点,所以有时候也会利用西方国家的这个特点,来个“真做假时假亦真”。比如,在1954年的五一阅兵上,苏联就展出了机型硕大的米亚-4战略轰炸机,其巨大的航程和载弹量,足以担当起战略威慑的重任。而一架又一架米亚-4从红场上空飞过,给了西方国家以巨大的震撼,认为苏联已经装备了一支庞大的米亚-4战略轰炸机部队,规模在100架左右。而实际上米亚-4航程根本不足以从苏联飞到美国再飞回来,苏联装备的米亚-4总共还不到20架,在红场阅兵中不过就是几架米亚-4在那里飞过去后再绕回来飞一次,给人造成了数量上的错觉,说白了就纯粹是来忽悠人的。

参加阅兵的苏军士兵。

再如1965年5月9日纪念二战胜利二十周年的胜利阅兵,这也是苏联在战后举行的第一次胜利阅兵,苏联展出了萨姆-5防空导弹,西方专家立即根据导弹的尺寸和外形进行推算,认为这种防空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400公里,让苏联获得巨大的防空优势。这又是苏联兵不厌诈的伎俩,是把萨姆-5的弹头装在另一种已经停止研制的导弹弹体上,完全就是个西贝货。

毫不夸张地说,冷战时期的每次红场阅兵就让西方心惊胆战一回。

毛泽东登上红场:为中国换回原子弹样品

红场阅兵除了展现苏联最新型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外,在列宁墓上出现和消失的人物,不仅代表了苏联政坛的风向标,也在一个侧面反应了当时国际舞台上的风云变幻。

作为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近70年间共举办阅兵190多次,创造了世界之最。图为1957年11月7日,毛泽东(左三)和时任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左四)出席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阅兵式。

最典型的莫过于朱可夫了,在1945年胜利阅兵中作为阅兵首长风光无限,但很快就被贬黜,直到斯大林去世后,继任的赫鲁晓夫为了拉拢军方又将朱可夫提拔了上来,朱可夫也是投桃报李,坚定支持赫鲁晓夫,正是在军方的大力支持下,才使赫鲁晓夫得以清除贝利亚、马林科夫等政治对手,安然座稳了老大的位置。于是朱可夫在事隔多年后又重新出现在了红场阅兵的检阅台上。但是好景不长,由于赫鲁晓夫随后又感到朱可夫在军队中威望太高,影响了自己在军队中的地位,所以又解除了朱可夫的职务,于是朱可夫又从检阅台上消失了。

1957年11月7日,出席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阅兵式的除了苏联领导人外,还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其中就有中国的领袖毛泽东。而且从当时的照片来看,赫鲁晓夫对毛泽东是非常尊敬,接待的标准和规格都是最高的。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强,而苏联共产党却因为对斯大林的清算而引起了一定的混乱,所以赫鲁晓夫非常希望中国能为他在红场阅兵中撑撑场面,毛泽东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明确表示出席,直到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技术之后才同意出席,看来要请人上红场阅兵的检阅台代价可真不小啊。

1962年的红场阅兵,出现在检阅台上的外国领导人是古巴的卡斯特罗。之所以会邀请卡斯特罗,因为在前不久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面对美国不惜开战的强硬态度下怂了,撤出了在古巴的导弹,这自然引起了古巴的强烈不满,所以才会请卡斯特罗出席阅兵,作为安抚。

1962年,战略火箭军在红场阅兵式上展示弹道导弹。

在勃烈日涅夫时代,1969年取消了五一阅兵,从此后苏联再未在五一节举行阅兵。这是因为这一年的3月,中国和苏联在珍宝岛发生了武装冲突,此时双方在国境线上都是严阵以待,高度戒备,战端一触即发。在这样的敏感时期,苏联考虑到再举行阅兵的话,很可能会刺激到中国,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所以干脆取消了五一阅兵,以后五一节就只有群众游行和集会。由此可见,红场阅兵也是和国际局势密切相关。

70年代,苏联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好大喜功的勃烈日涅夫为了显摆,将11月7日的红场阅兵从原来的一个多小时延长到了三个小时,场面更大,气势更强。没想到在多年以后,反因此害了自己。1982年11月7日,已经76岁的勃烈日涅夫出席红场阅兵,本来年是已高,健康状况也不是太好,再在初冬的寒风中要“神采奕奕”地坚持三个小时,三天后勃烈日涅夫就去世了。

戈尔巴乔夫时代,红场阅兵更是和苏联与美国的博弈紧密相关。1985年5月纪念二战胜利四十周年的阅兵,为了配合美苏正在进行的裁军谈判,苏联方面比较低调,阅兵的规模也比较小。但是到第二年由于美苏关系紧张,于是1986年11月的阅兵就是非常高调,几乎苏联当时所有的先进武器全部出场,还在随后的群众游行中出现了讽刺美国的巨幅海报。但是到了1990年11月,苏联国内局势已经风雨飘摇,在这次阅兵上也是反映出来一点端倪,不仅参加阅兵的坦克和车辆居然在莫斯科街头受到阻挠,甚至还出现了刺杀戈尔巴乔夫的严重事件,若非当时警卫及时发现按倒了刺客,子弹就射向了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亲自在阅兵式上发表讲话,在整个苏联时代,阅兵式上一般都是国防部长讲话,只有1941年11月和这次是最高领导人讲话。这也说明戈尔巴乔夫已经意识到此时的就和1941年一样,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他的预感还真准。果然到第二年8月,苏联就轰然解体,而1990年11月的阅兵也就成为了苏联时代最后的阅兵。

苏联解体后,继承衣钵的俄罗斯最初几年并没有举行阅兵,直到1995年5月9日,纪念二战胜利五十周年才第一次举行了阅兵,此后每年5月9日都要举行阅兵,又形成了新的俄罗斯阅兵惯例。

2005年5月9日的阅兵是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最大规模的阅兵,还邀请了二战老兵出席,彰显了俄罗斯对历史的继承。2008年5月9日的阅兵,则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首次在红场举办有重装备参加受阅的阅兵,总共有100多台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火箭炮、导弹等重装备通过红场,这次参阅部队更是高达6000人,也是自苏联解体以来参阅人数最多的。到2010年,阅兵规模又是更上一层楼。逐年扩大的阅兵规模,也显示俄罗斯的国力正在逐渐回升,更希望通过红场阅兵来延续苏联时代的辉煌。

红场阅兵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强盛兴衰,也是一个国家最为鲜亮的符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