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找到19年语文课本上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有人不肯相信70后80后就是学的“斯人”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80后有什么课文 为什么找到19年语文课本上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有人不肯相信70后80后就是学的“斯人”也?

为什么找到19年语文课本上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有人不肯相信70后80后就是学的“斯人”也?

2024-05-24 04: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读学生时代,《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常要求背诵,多年来脍炙人口。但你记得课文中写的是“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呢?

这几天,“是人““不是人”火了,有网友发文《出大事了,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称,其记忆中早年学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却发现现在的课本成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是我也问了教了一辈子中学语文的老父亲,老爷子明确的说,从他上学到教书,一直都是“斯人“。

然后我又问了上高一的女儿,她说小学的时候老师让他们背的是“斯人”,可是初中的时候课本上确实是“是人”。

于是,人教出版社也出来官方解释了,据说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教材里全部都是“是人“,有图有真相啊,可是,问题来了,如果确实是“斯人”,那么为什么现在改成了“是人”,如果真的应该是“是人”,那么为什么数十年几代人都念的是“斯人”呢?

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图片来源:网络人教社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图片来源:网络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图片来源:网络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图片来源:网络

假如我们小时候学的都是“斯人”,那么从“斯人”到“是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按照人教出版社的官方解释,人教版的教材一直都是“是人”,那么至少有两种可能:

第一,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其他版本就是“斯人”呢?可是,难道这样的经典在教材中不应该是统一的吗?将民族的经典如此不严肃的收入教材,是不是可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经过了数十年的错误,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发现?

第二,那就是之前的版本确实是“斯人”,后来改为“是人”了(如同我女儿说的),那么为什么要改,之前是错了还是其他的原因呢?

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 图片来源:网络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岐 注)图片来源:网络

假如是另一种可能,按照人教出版社的说法,从六十年代到现在一直都是“是人”,那么,问题可能就更诡异了。

为什么几乎所有人的记忆中都是“斯人”,网上有人说是我们的记忆被篡改了,我不相信,可是好像又实在找不到更加合适的理由。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到底还有多少记忆被改变了呢?难道真的像黑客帝国中的描述,人类早已被人工智能圈养起来,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人工智能给予我们的数据信息而已。

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种可能,都会让我们不禁又一个疑问:我们的文化抑或我们整个人类,到底又多少被改变了呢?

我记得小时候学的很多字词的发音都和现在不一样了,叶公好龙中的主人公已经不姓“she”而是“ye”,螳臂挡车中挡的早已不是“ju”而是“che”,寒山上的石径现在也不是“xia”而是“xie”了,铁骑突出刀枪鸣中也早已不是“tieji”而是“tieqi”了……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来源:百度

每当看到这些改变,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难过:难道曾经那样优美的文字就这样逐渐消失吗?难道我们真的要将自己的文化这样“简化”掉吗?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一个越来越文化自信的民族需要让自己的文化更加清晰,一脉相承,而不是肆意的扭曲、改变、简化它。

到底“是人”、“不是人”?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疑问了!

原创声明:作者:戴智江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