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6级地震范围 科学网

科学网

2024-05-31 00: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年全球六级以上地震已有20多次: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

已有 1912 次阅读 2023-3-1 10:0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今年全球六级以上地震已有20多次: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

                                                                   杨学祥

关键提示

  2月份,关于地震的消息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最新震情周报,2月20日至2月26日,我国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11次,其中3.0到3.9级9次,4.0到4.9级2次,5.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月22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的4.6级地震。

  此外,2023年以来(截至2月26日),我国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111次,其中3.0到3.9级90次,4.0到4.9级19次,5.0到5.9级1次,6.0级到6.9级1次,7.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1月30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的6.1级地震。

  从全球来看,今年强震已发生多次。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大地震,造成巨大的灾难。不久后,2月23日,塔吉克斯坦又发生了7.2级地震,紧邻我国新疆地区边境,暂无人员报告。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信息,2023年以来(截至2月26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3次,其中6.0级到6.9级17次,7.0级到7.9级6次。

       没有比较就发现不了差别。2022年与2023年的地震资料显示出明显的地震增强。

表1 2022年5-8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2022年12月30日)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级地震

111227

6级地震

141012711864125124105

5级地震

34

2431293229262121223025

324

潮汐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977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37302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73110.html

2023年1-12年月地震分布

表2 2023年5-8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2023年2月27日)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级地震

336

6级地震

8917

5级地震

17

18

35

潮汐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8190.html

       比较表1-2,2022年全球发生次7级以上地震7次,而2023年1-2月仅两个月就发生7级地震6次。全球地震活动增强非常明显。     

       2022年9月四川泸定6.8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指出,如果将时间拉长,2004年印尼发生了9.1级地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地震,七年内就发生了三场9级左右的地震。而在2011年以后,全球的地震活动总体偏少。从明后年起,全球可能会进入新一轮大地震发生期,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可能再度发生9级地震。

       我们在2022年5月6日指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2024-2025年太阳黑子峰值可能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96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3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60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77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8310.html  

我们在2022年5月4日指出,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预计2023-2025年全球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日本和美国大震将在其中爆发(见表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236.html

相关报道

今年全球六级以上地震已有20多次,如何减轻地震灾害?

2023年02月28日 23:4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韦香惠)最近,地震似已成为新闻高频词。全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应当如何减轻地震灾害?对此,有关专家向中新网表示,每年都有很多中小地震,历史上全球强震一直都很多。专家提醒,建筑物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2日,叙利亚阿勒颇,地震发生后,叙利亚艺术家在地震废墟上画画,描绘出缅怀与希望。

  今年我国已发生100多次3级以上地震

  2月份,关于地震的消息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最新震情周报,2月20日至2月26日,我国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11次,其中3.0到3.9级9次,4.0到4.9级2次,5.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月22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的4.6级地震。

  此外,2023年以来(截至2月26日),我国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111次,其中3.0到3.9级90次,4.0到4.9级19次,5.0到5.9级1次,6.0级到6.9级1次,7.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1月30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的6.1级地震。

  从全球来看,今年强震已发生多次。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大地震,造成巨大的灾难。不久后,2月23日,塔吉克斯坦又发生了7.2级地震,紧邻我国新疆地区边境,暂无人员报告。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信息,2023年以来(截至2月26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3次,其中6.0级到6.9级17次,7.0级到7.9级6次。

  近十周全球六级及以上地震发生次数 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微信公众号

  全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

  “实际上每年都有很多中小地震,因为处于土耳其地震灾难发生期间,大家对中小地震活动相对来说比较敏感,就感觉多了。”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教授徐锡伟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道。

  首先,塔吉克斯坦强震与土耳其强震并没有直接关联。徐锡伟解释说,土耳其地震发生的地震带北面是欧亚板块,南面是非洲板块和阿拉伯板块;而塔吉克斯坦地震发生在帕米尔高原,与印度板块向北推进密切相关。两地强震的发生反映出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所在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加强。但两个区域是较为独立的地壳变形单元,没有直接关联。

  另外,对于震中东移的说法,徐锡伟介绍,从板块构造边界带来看,土耳其地震在西边,塔吉克斯坦地震相对在东面,从空间上说,确实是从西向东迁移。但是从动力学上来说,这两次地震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也不能说“震中东移”。

  此前,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副主任许强接受采访时也提到,历史上全球强震一直都很多,并不是今天才有这么多强震。

  许强表示,目前并不能判断土耳其地震会否导致全球地震数量增加,但可以判定在本次地震后,土耳其地震所在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上的地震会进入活跃期,因为这条断裂带上断裂的应力会逐渐调整,且调整范围逐步扩大。

  2月27日至28日,河南举行地震灾害救援跨区域实战拉动演练。 李宏鹏 摄

  建筑物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途径之一

  2月16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高级工程师韩颜颜发文表示,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文中指出,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做好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2022年,国家减灾委印发了《“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中国地震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周伟新介绍,“十四五”时期的防震减灾工作,加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建设。加快开展地震探查区划评估,完成全国地震易发区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编制第六代地震区划图。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加固改造,提高建筑抗震设防能力。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编制完成了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并分别于1957年、1977年、1990年、2001年和2015年颁布。

  中国地震局制订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306-2015)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技术要素、基本规定和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适用于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

  徐锡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跨断层建设的房屋,今后如果发生6.5级左右的强震,在全国范围内按照区划图地震动参数建设的房屋,只要不偷工减料,建筑就能裂而不倒。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在采访中也表示,实际上,严格按新的抗震标准设计施工的房屋建筑的抗倒塌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完)

https://finance.sina.com.cn/review/mspl/2023-02-28/doc-imyihsmp0284162.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6&r=0&rfunc=65&tj=cxvertical_pc_hp&tr=12

权威专家解析土耳其地震:全球可能会进入新一轮大地震发生期

已有 1932 次阅读 2023-2-8 10:5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权威专家解析土耳其地震:四原因导致“毁灭性”灾难

2023年02月07日 11:49 中国新闻周刊

  随着震中进入寒夜,2月6日发生的土耳其大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正逐步显露。据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局7日早上数据,一天之内两次7级以上地震,已造成该国2300余人遇难,至少1.4万人受伤,近6000栋建筑倒塌。同时,综合叙利亚政府及反对派控制区消息,叙利亚境内的地震遇难人数也已过千。

  世卫欧洲区高级紧急事务官史摩伍德表示,随着搜救工作的进展,死亡人数可能会是初期报告的8倍,遇难人数可能会超过两万(最新数据为4万)。

  2022年9月四川泸定6.8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指出,如果将时间拉长,2004年印尼发生了9.1级地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地震,七年内就发生了三场9级左右的地震。而在2011年以后,全球的地震活动总体较少。所以“从明后年起,全球可能会进入新一轮大地震发生期,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可能再度发生9级地震”。

  目前,一个可以基本确定的坏消息是:在土耳其和叙利亚的灾区,本次大地震的余震还不会停止。“这将持续数周,如果严重的话可能达到数月之久,但通常不会出现更多高震级的余震。”埃尔德斯说。维达勒则提醒道,如果“断层暂时还没有破裂”的地区突然监测到余震活动开始加强,该地区的政府和民众应当有所准备,更多高震级的余震可能在当地发生。

  记者:曹然([email protected]

https://news.sina.com.cn/w/2023-02-07/doc-imyevxkr6181853.shtml?cre=tianyi&mod=pchp&loc=22&r=0&rfunc=65&tj=cxvertical_pc_hp&tr=181

地震专家:从明后年起全球可能会进入新一轮大地震发生期

已有 50548 次阅读 2022-9-30 18:5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地震专家:从明后年起全球可能会进入新一轮大地震发生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

        关键提示

       孙士鋐:如果将时间拉长,2004年印尼发生了9.1级地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地震,七年内就发生了三场9级左右的地震。而在2011年以后,全球的地震活动总体偏少。从明后年起,全球可能会进入新一轮大地震发生期,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可能再度发生9级地震。

       相同的观点:

       我们在2022年5月6日指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2024-2025年太阳黑子峰值可能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96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3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60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77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8310.html  

我们在2022年5月4日指出,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预计2023-2025年全球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日本和美国大震将在其中爆发(见表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236.html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活跃期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7级或8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震级差一级,所释放的能量差30倍,即9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8级地震释放能量的30倍)。2006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 

表1  8.5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PDO)冷位相时期(杨冬红,杨学祥;2006)

时   间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地震次数

6(4)

1(1)

11(7)

0(0)

2(2)

注:括号()内为国外数据。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18)次。在1889-1924年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4)次,在1925-1945年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PDO“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PDO“冷位相”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2016年是8.5级以上特大地震的活跃期。

2006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8.5级以上强震已由2006年的2次增加到6次,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以8.5级地震为标准,很好地区分了地震活跃期和间歇期,并对地震活动的增强有预测作用,实用价值很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97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0298.html 

表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暖

温暖期

2000-2035

6(6)

0?

2

2000-2035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我们在2006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2006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8.5级以上强震已由2006年的2次增加到6次。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预计2023-2025年全球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日本和美国大震将在其中爆发(见表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236.html

表3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895-1897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904-1906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小值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31-193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86-1988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发生3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最大值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未发生

概率最大

概率大

概率最小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17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955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50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51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966.html

       孙士鋐:相较于巴颜喀拉地块,我更担心中国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发生像汶川地震这种8级左右的大地震,因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头几年,都发生过几次8级以上地震。但具体在哪儿发生,目前还很难预测。我认为不一定发生在四川一带,以往的地震空白区域,或多年来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华南地区、东南沿海等地值得重点关注。

       相近观点:在地球温暖期,中国8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中国西部和中国台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3015.html

        

相关报道

泸定地震已致74人遇难,地震专家:未来应关注以往地震空白区 

2022-09-07 13:42

泸定地震已致74人遇难,地震专家:未来应关注以往地震空白区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为泸定县磨西镇附近的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地震发生后与外界通讯一度中断,此外,受地震影响,震中及附近部分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受损。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二级地震应急响应,全力组织人员搜救。据官方通报,截至9月6日21时,地震已造成74人遇难。其中,甘孜州40人遇难、14人失联、170人受伤;雅安市34人遇难、12人失联、89人受伤。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截至9月7日7时0分,共记录到3.0级及以上余震13次,目前最大余震为4.5级,发生于7日2时42分,发生地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震源深度11千米。

关于本次地震成因、所处断裂带情况,如何看待中国西部地区近几年频发的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浅源地震破坏性强

与芦山地震有时空相关性

中国新闻周刊:与近几年国内发生的同级地震相比,本次四川泸定地震造成的遇难人数较多,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孙士鋐:本次地震震中发生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附近,震源深度为16公里,属于浅源地震,破坏性较强。一般来说,对震中地区破坏性最强的地震发生在地面以下10公里左右,随着震源深度加深,破坏性会不断衰减。另一方面,震源深度越深,地震波的传播范围就越广,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公里,因此对距离震中48公里的雅安市石棉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地震波的影响范围较大,远处的震感强烈。一些报道显示,一些地区高楼出现明显晃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传播到这里时,其振幅恰好与建筑自身的振幅相同,于是形成了共振。从防震减灾的角度,未来必须要加强这些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中国新闻周刊:此次震中处于的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青藏高原东部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南与安宁河断裂在康定一带相接,北与甘孜—玉树断裂相接于东谷、甘孜一带。中国地震台网消息,1900年以来,此次地震震中附近200千米范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9次。近期较大一次地震是发生于2013年4月的雅安芦山7.0级地震,本次地震是否属于芦山地震的余震?

孙士鋐:2013年芦山地震后,近几年,该区域经常发生5、6级左右的地震,但学术界对是否能将这些地震称为芦山地震的余震仍有争议。这次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只能说在时间、空间尺度上和芦山地震有一定相关性,两场地震震中相距只有100多公里,但对两次地震间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还需结合地震波、地震序列类型等资料进一步研究。

另外,为何该地区地震活动这么活跃?因为这一带属于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等多个断裂带交汇处,地质构造较复杂,应力积累比较强,应力状态也相对复杂。这种地区发生6级、7级地震后,地震能量的释放周期可能较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该地区不同地震的发生机理、破裂方式等。而且,要将近10年以来所有6级以上地震放到一起,进行整体研究,不能孤立去看。比如2013年芦山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都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处于同一应力状态下。

中国新闻周刊:你提到的几场地震,都和巴颜喀拉块体有关。巴颜喀拉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主体地区北部,是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自有历史记录以来,该块体边界断裂带上就强震不断。实际上,此次泸定地震是今年以来四川省内发生的第3次6级及以上地震,前两次地震分别是6月1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6.1级地震、6月10日阿坝州马尔康市发生的6.0级地震。这几次地震也都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边界或者内部。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研究表明巴颜喀拉块体处于活跃期,这是否意味着这一块体附近将是西南地震多发地带?

孙士鋐:从2001年的昆仑山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地震,都和巴颜喀拉地块加剧活动有关,但根据近10多年对该地区地震活动的监测来看,我认为,巴颜喀拉块体目前正处于一个活跃期的末尾,能量已经释放地差不多了。近年来,监测发现,该地区发生的地震等级在明显衰减,从8级逐渐降到7级、6级,今年以来四川省内的几场地震,可以理解为该地块活动正处于一个调整阶段。

相较于巴颜喀拉地块,我更担心中国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发生像汶川地震这种8级左右的大地震,因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头几年,都发生过几次8级以上地震。但具体在哪儿发生,目前还很难预测。我认为不一定发生在四川一带,以往的地震空白区域,或多年来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华南地区、东南沿海等地值得重点关注。

泸定县磨西古镇震后的第一夜。(图片来源:中新网)

未来几年全球或再度发生9级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从全球尺度来看,今年地震活动的水平如何?是否能对未来进行一些预测?

孙士鋐:全球尺度来说,今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水平明显比往年偏低,到目前为止,全球只发生了三次7级以上地震,而通常来说每年平均会发生18次左右,这是很不正常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今年1月的汤加海底火山爆发,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9.3级地震,而一个9级地震就相当于32个8级地震。这些能量来自地壳内部100多公里深的地方,必然导致与地震相关的能量释放相对减弱一些,但这一影响不会持续太长。

火山爆发正反映了地壳内部的活跃程度。可以观察到,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壳运动能量强度有了明显抬升,其影响结果不仅是地震活动,也包括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变化。从短期来看,近几年,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印度板块活动相对稳定。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每年都以大约5厘米速率推进。两个板块相互作用时,青藏块体内部就可能在某一些点上产生应力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地震。

如果将时间拉长,2004年印尼发生了9.1级地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地震,七年内就发生了三场9级左右的地震。而在2011年以后,全球的地震活动总体偏少。从明后年起,全球可能会进入新一轮大地震发生期,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可能再度发生9级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背景下,从防大震的角度,我们进行地震预测、预警的同时,是否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风险评估,并以此为依据,提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孙士鋐:中国早在1957年就绘制出了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这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估方式。烈度与震级不同,衡量的是地震对地表及各类建筑物产生的破坏程度,因此根据各地的历史地震数据、地质环境等因素,再结合当地的人口、经济等指标,可以综合制定出全国范围内的烈度区划图,此后每十年调整一次,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五代。

但一个问题是,从2001年第四代开始,就不再叫地震烈度区划图,改名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主要变化是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代了烈度。地震时,地表运动达到一定加速度时,会引起房屋的倒塌,因此这套参数更多是从房屋抗震的角度出发,利于建设规划和建筑工程选择抗震等级,这是它的优点,但地震动参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加速度的数据主要来自房屋、桥梁、大坝等一些建筑物或工程上的加速度仪,这种仪器能观察到的和地震相关的数据是有限的,根据这些数值就去判定一个地区整体的风险等级,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从实践检验来看,1990年绘制的第三代烈度区划图效果相对较好,风险等级和此后十年全国地震活动实况较接近,6级以上地震基本上都落在了区划图烈度为7度以上的区域里。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未来应更多考虑如何有效提高对地震危险性的预测。

记者:霍思伊

https://www.sohu.com/a/583137463_220095?edtsign=B972BC4B39671F95EC0CA3CEAE8BEE6FAFF4E1E1&edtcode=ZXZIga8TCtoUBnjChyFSEw%3D%3D

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是元凶 

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可能将上升3.3米。对此,科学家警告,而上涨幅度一旦突破4米,世界上所有的沿海城市都必须搬迁,受影响人口数量远超此前估计的4.8亿。 

气象学家指出的全球变暖10大危害是,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升高、海水温度升高、冰盖萎缩、海水酸化、积雪覆盖面积减少、极端气候事件等等。

气象学家忽略了地质学上的两项重要活动:地震和火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事实上,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改变了地表的物质分布,破坏了地表的地壳均衡,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我们在2011年撰文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冷暖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降,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或卸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或上升,并导致相应的水平运动。 

全球8.5级以上大震集中发生在亚洲和美洲 

我们在2011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4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2次。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7次,亚洲发生3次,美洲发生4次。

在2000-201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6次,亚洲发生5次,美洲发生1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的三大统计特征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见表1-2)。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二个统计特征是,全球8.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见表1-2)。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过去20年,发生了6次8.5级以上地震。2020-2030年的后十年值得警惕。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三个统计特征是,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2012年的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7387.html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5/87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融化加快。冰川湖泊水位不断增高,最终会导致许多湖泊崩堤。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尼泊尔境内的三千二百五十二个冰川和二千三百二十三个冰川湖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观测显示,这些地区的气温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升高了整整一摄氏度。研究表明,尼泊尔境内的二十个冰川湖和不丹境内的二十四个冰川湖的水位持续上升,五至十年内,这些湖泊将会崩堤,世界其它地区的许多冰川湖也面临同样的威胁。由山岳冰川融化而成的水是河流的源头。如果全球的冰川快速融化,世界上许多河流将会干涸,可饮用水的水源将迅速减少,人类以及动物的生存就会面临严重威胁。另外,全球水位上升也将减少人类的可用土地。

http://tech.sina.com.cn/d/2008-12-18/09582665926.shtml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破坏性地震。外媒报道,科学家确认地震后世界最高峰高度下降1英寸约合2.5厘米。其证据来自欧洲航天局Sentinel-1A卫星4月29日在珠穆朗玛峰上采集到的数据。

http://news.163.com/15/0508/14/AP3N46TO00014AED.html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事实上,2010年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级地震,2012年印尼发生8.6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青藏高原冰盖融化将导致地壳均衡上升,这与尼泊尔大地震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下降相矛盾,除非尼泊尔地区的冰川不是融化,而是增加。

事实上,尼泊尔地区的冰川确实在稳定的增加,从而导致地壳的均衡下降。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4月15日报道,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与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冰川消融趋势相反,1999年到2008年期间,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冰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长。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冰帽、冰盖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低地和岛屿上的居民安全。然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研究发现,与这种全球趋势完全不同的是,1999年到2008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Karakoram)冰川却在以每年11厘米到22厘米的速度增长。

喀喇昆仑山位于中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国边境上,冰川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喜马拉雅山脉是除两极外世界上最大的冰体所在地,是恒河与雅鲁藏布江等著名大河的源头。

http://gb.cri.cn/27824/2012/04/16/5105s3644102.htm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前喜马拉雅山脉整体气候处于改变之中,但是气候如何变化对某些特殊地区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冰川类似于地球其它地区,正处于加速消退状态;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http://tech.qq.com/a/20120915/000031.htm

尼泊尔大地震导致的珠峰下降证实了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冰川则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尼泊尔大地震是更大地震的前兆和信号,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融化区域的大地震可能性在全球变暖中持续增大。

尼泊尔大地震不能用板块碰撞来解释,冰川消长导致的地壳均衡是主要动力。印度洋海平面上升也能导致印度洋地壳的下降运动,推动印度大陆挤压青藏高原。 

我们在2019年12月3日指出,全球8.5级以上地震有三大统计特征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见表1-2)。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二个统计特征是,全球8.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和频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其规律就是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为我们预防地震和预测地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根据。这也否定了特大地震发生的随机特性,表明特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见表1-2)。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过去20年,发生了6次8.5级以上地震。2020-2030年的后十年值得警惕。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三个统计特征是,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2012年的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事实上,2010年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级地震,2012年印尼发生8.6级地震。

历史数据表明,8.5级以上特大地震总是在亚洲的日本、印尼苏门答腊、俄国的勘察加、中国和美洲的智利、美国特别是阿拉斯加、秘鲁、厄瓜多尔等地反复发生。其中,智利12次,印尼苏门答腊6次,日本6次,美国4次,频率最大。

我们在2008年和2011年给出的特大地震路线图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事实上,2010年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级地震,2012年印尼发生8.6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印度遇122年来最高温!2022极端高温季开始:与特大地震活跃期对应

       中新网2022年1月21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日前,印度气象局的研究显示,印度过去19年来气温显著升高,其中2000年是导致气候变暖的转折点,进而引发近年的天灾。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印度到2040年将面临灾难性后果。

       印度气象局(IMD)最新《印度2018年气候声明》报告指出,印度近年天然灾害明显增加,包括2018年克勒拉省的洪水及北部出现的沙尘暴,都与2000年以来的气温显著升高有关。印度气象局这份报告把19年来印度气温明显增加及气候变化联系起来,发现印度的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模式类似。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2018年全球气候概况》报告,地表气温从2000年以来出现气温上升最快趋势,20个“最热”的一年都出现在过去22年间。来自印度政府及独立机构的科学家警告,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预计到2040年,印度的气温将上升1.5摄氏度,可能影响印度的农业,对沿海地区也将造成危害,且将使一些物种灭绝。

       数据表明,2004-2012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活跃期,与2000-2012年全球气温快速上升密切相关。

        2022年4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文称,酷热正席卷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地区,影响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的数亿人。

       据世界气象组织,印度气象部门表示,4月28日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3-46摄氏度,这种高温将持续到5月2日。

       巴基斯坦也出现了类似的温度。巴基斯坦气象部门表示,在该国的大部分地区,白天的温度可能比正常温度高5摄氏度至8摄氏度。该部门警告说,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的山区,异常的高温会加速冰雪融化,并可能在脆弱地区引发冰湖溃决洪水或山洪暴发。空气质量已经恶化,大片土地面临极度的火灾危险。

       今年,印度出现了有史以来最热的3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3.1摄氏度,比长期平均气温高出1.86摄氏度。巴基斯坦也记录了至少60年来最热的3月,许多气象站打破了纪录。 譬如,巴基斯南部城市土尔巴特(Turbat)在2017年5月28日就记录了世界第四高的温度——53.7摄氏度。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预计21世纪印度季风季节前的热浪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和覆盖面积将大幅增加,而热浪是由高压系统触发的。

       世界气象组织并解释道,在季风季节前,印度和巴基斯坦都经常出现高温,尤其是在5月。但热浪发生在4月的情况,不太常见。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极端高温仅仅归因于气候变化还为时过早。然而,这与该组织对气候变化的预期是一致的。热浪比过去更频繁、更强烈、开始得更早。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其第六次评估报告中说,本世纪南亚的热浪和湿热压力将更加强烈和频繁。印度地球科学部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印度气候变化的公开出版物。它用了整整一章来讨论温度变化。

       1951年至2015年期间,印度极端温暖天气的频率增加,在1986年至2015年的近30年期间,变暖趋势加速(高度可信)。自1986年以来,最热的一天、最热的一夜和最冷的一夜都出现了显著的变暖。

       印度季风季节前的热浪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和覆盖面积预计在21世纪将显著增加(高度可信)。

       据第一财经5月1日报道,当地时间30日,印度气象局预测,5月,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气温可能高达50摄氏度,对作物和工业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这一读数已经接近印度122年来最高水平了。

https://new.qq.com/rain/a/20220502A0056500

       我们讨论了全球增温与特大地震的对应关系,也讨论了中国增温与8级以上地震对应关系,还讨论了美国高温山火与地下热能的对应关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48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33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236.html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极端高温仅仅归因于气候变化还为时过早。

       事实上,印度高温与全球特大地震活跃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951年至2015年期间,印度极端温暖天气的频率增加,对应1950-1965年特大地震活跃期(对应8.5级特大地震7次)和2004-2012年(对应8.5级特大地震6次)特大地震活跃期;在1986年至2015年的近30年期间,变暖趋势加速(高度可信)。自1986年以来,最热的一天、最热的一夜和最冷的一夜都出现了显著的变暖(对应8.5级特大地震6次,见表1-3)。

        显然,1950-1965年特大地震活跃期(对应8.5级特大地震7次)增强了印度的高温发展,也为2004-2012年(对应8.5级特大地震6次)特大地震活跃期积累了能量。

      2022年 4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文称,酷热正席卷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地区,影响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的数亿人。

       据世界气象组织,印度气象部门表示,2022年4月28日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3-46摄氏度,这种高温将持续到5月2日。

       巴基斯南部城市土尔巴特(Turbat)在2017年5月28日就记录了世界第四高的温度——53.7摄氏度。

        印度增温过程开始于1951年,即1950年8月15日中国西藏8.6级地震之后,表明此次地震导致青藏高原地震带开裂,大量能量开始释放,导致印度高温开始异常。

        印度高温与全球特大地震活跃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951年至2015年期间,印度极端温暖天气的频率增加,对应1950-1965年特大地震活跃期(对应8.5级特大地震7次)和2004-2012年(对应8.5级特大地震6次)特大地震活跃期;在1986年至2015年的近30年期间,变暖趋势加速(高度可信)。自1986年以来,最热的一天、最热的一夜和最冷的一夜都出现了显著的变暖(对应8.5级特大地震6次,见表1-3)。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2024-2025年太阳黑子峰值可能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

重要结论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使特大地震在美洲和亚洲集中发生。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千年难遇的北美“热穹顶”现象,北美洲西南部遭遇1200年以来最严重干旱。高温干旱是北美进入特大地震活跃期的前兆。

       事实上,印度高温与全球特大地震活跃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951年至2015年期间,印度极端温暖天气的频率增加,对应1950-1965年特大地震活跃期(对应8.5级特大地震7次)和2004-2012年(对应8.5级特大地震6次)特大地震活跃期;在1986年至2015年的近30年期间,变暖趋势加速(高度可信)。自1986年以来,最热的一天、最热的一夜和最冷的一夜都出现了显著的变暖(对应8.5级特大地震6次,见表1-3)。

      2022年 4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文称,酷热正席卷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地区,影响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的数亿人。

       据世界气象组织,印度气象部门表示,2022年4月28日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3-46摄氏度,这种高温将持续到5月2日。

       巴基斯南部城市土尔巴特(Turbat)在2017年5月28日就记录了世界第四高的温度——53.7摄氏度。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2024-2025年太阳黑子峰值可能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96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3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60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77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8310.html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土耳其虽然地跨欧亚两洲,但从自然、文化地理的角度来看,土耳其是一个亚洲国家。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土耳其全国总面积78.06万平方公里中的97%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余下的3%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东南部。从文化地理的角度来看,土耳其与欧洲文明的渊源可追溯到建都于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土耳其众多文化遗迹都留下了欧洲文明的深刻印记。伊斯坦布尔因此被列入欧洲文化名城,但其后的奥斯曼帝国也建都于此,伊斯兰文明在土耳其占了主导地位。土耳其虽处于两种文明交汇之处,但占主流的是伊斯兰文明,9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证实了我们关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的预测。

       我们在2022年5月6日指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2024-2025年太阳黑子峰值可能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96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3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60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77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8310.html  

我们在2022年5月4日指出,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预计2023-2025年全球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日本和美国大震将在其中爆发(见表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23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oftheocesnic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warming.Progressin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4.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D H, Yang XX.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5.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 2006, 28(1): 95~96

Yang D H, Yang X X. Earthquakes and disasters in 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 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in Chinese), 2006, 28(1): 95~96

6. 杨冬红, 杨学祥, 刘 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3): 1023~1027

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3): 1023~1072s (inChinese),2013,28(4): 1666-167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859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707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72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750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53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8416.html 上一篇:2023年3月1日早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与2月27日-3月1日弱潮汐组合对应下一篇:2023年3月1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与2月27日-3月1日弱潮汐组合对应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