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枪械厂家的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626军工厂 我国的枪械厂家的介绍

我国的枪械厂家的介绍

2024-04-11 2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每当提起国外的枪械厂家,很多国内的军迷,尤其是枪迷朋友,都能津津乐道说出好多个,什么德国H&K;公司啦、比利时FN公司啦、瑞士SIG公司啦,而这些公司的产品(枪械),许多军迷也能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虽然这些厂家远在万里之外,但它们却拥有大量的国内粉丝。然而,当我们提到我国的枪械厂家,许多军迷却会一脸茫然,含模糊糊地说道:好像只有北方工业一家吧?但实际上,北方工业是基本不造枪的。

不造枪的北方工业

每当国内推出了新型外贸枪械,相关的新闻报道总能在国内的军迷圈中掀起一阵的风潮。广大网友纷纷“奔走相告”:北方工业又设计/造出新枪啦!实际上,这种说法常常让业内人士感到啼笑皆非,因为,北方工业是根本不造枪的。

北方工业的全称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这个名字很容易和“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搞混。实际上,“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是“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子公司,俗称“小北方”。由于名字太容易混淆,行业内一般把“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叫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兵器”或者“北集团”。

“北集团”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国有集团,其下辖多个子公司,这些子公司有造坦克的、有造火炮的,甚至还有造汽车的,业务非常广泛。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作为“北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专门负责进出口业务,不制造任何的武器。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的话,“北集团”像是一个庞大的汽车集团,下辖造轮胎、造车座、造车壳子的多个子公司,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就像是4S店——它本身并不制造汽车,而是专职销售。

有趣的是,真正的“造枪人士”——国内的那些枪械厂家们,不仅和北方工业“缘分”淡薄,甚至和“北集团”都“没什么缘分”。实际上,我国的枪械厂家,大多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俗称的“南集团”或“中国兵装”(也有人叫它南方工业)。南北集团无论是行政级别上,还是规模上,都是同级关系。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现象——国内的枪厂隶属南集团,造出的枪械却由北方工业进行外贸,在“名字”上南南北北“折了个大弯”。

当然,以上的内容是比较让人眼晕的,毕竟这些公司,名字实在是太像了,像绕口令一样让人分不清。实际上,很多业内人士,也很难分得清这些公司的关系。因为这些公司往往是子公司套子公司,子公司名字还和母公司特别像,套来套去,就把人给套晕了。此外,行业内还有一些名字“不按套路出牌”的单位,就更是让人眼晕了。比如“中国兵器工业X研究所”,名字中有“兵器工业”字样,怎么看怎么是北集团的研究所,实际上却隶属于南集团。

抛开这些“南南北北”的拗口名字,大家只需要记住:在我国,各大军工厂生产的产品,不得直接出口,必须由专属的进出口公司负责销售,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就是这样的进出口公司。

我国的这种“出口专营”制度和国外几乎是截然相反的。国外的枪械厂家/公司大多都是私营性质,其出口业务相对比较自由。许多国外的枪械厂家,都是典型的“小国大厂”,所在国都很小。比如FN公司所在的比利时,国土面积还没有我国海南省大。国土面积这么小,人口和军人的数量也不会多,国内的枪械市场就会非常小。为了“养活自己”,小国大厂的枪械公司就紧紧抱住了出口这条“大腿”。

正因如此,国外的枪械厂家一般重视出口,注重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各种宣传画册、影片层出不穷,给它们增加了相当多的知名度和存在感。而我国的枪械由北方工业或者保利国际这样的进出口公司统一销售,品牌塑造止步在“经销商”这一层次,品牌形象自然难以和国外枪械企业相比,何况还有保密的顾忌。因此,国内的军迷只知国外而不知国内枪企也就不足为奇了。

枪械厂家的“规矩”与现状

在我国,许多军工企业都有一个数字代号。比如造坦克的6XX厂、造枪的626厂都是如此。至于为什么要有这些不同的代号,早已经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保密,理由是代号不容易暴露信息,也有人说是为了表达方便,毕竟数字代号非常简洁。

在我国,除了A厂、B厂等属于兵器装备集团,即南集团外,有大量的枪械厂家都属于省属军工,比如97X厂就隶属于浙江省军工集團,而造35毫米榴弹发射器的某研究所就隶属于南方某省兵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我国的枪厂众多,除了A厂、B厂、C厂等隶属于南集团,属于央企外,绝大部分枪械厂家都是地方性的国企。当然,我国还有一些民营枪厂,既不是中央直属国企,也不是省属国企,比如造97式防暴枪的齐齐哈尔某厂,以及两年前造出P12手枪、惊艳16年警展的山东某公司,都属于民营。

一般而言,在我国的枪厂中,央企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加工能力最为完善,而省属国企规模一般要小一些,民营的枪厂就更小了。除此之外,我国的枪械厂家中,大部分都是只造枪不造弹的——枪弹由其它厂家单独生产(民用枪弹例外)。但到了规模较小、民营的某厂,反而是既造枪又造弹——97式防暴枪和枪弹,都由该厂生产。

我国著名的枪厂

记得笔者年幼的时候,特别崇拜商店的老板,因为老板“多才多艺”,火腿肠、辣条,什么好吃的他都做得出来。随着笔者逐步长大,我逐步知道,商店老板本身并不会做火腿肠,他只是一个负责转手买卖的零售商,真正做火腿肠的,是那些生产厂家。

然而遗憾的是,直到今天,笔者对商店老板仍旧印象颇深,但火腿肠厂家却根本没印象了。在枪械行业中,许多网友对北方工业印象颇深,却根本不知道任何国内厂家,这和笔者小时候的经历如出一辙。很多用户或者网友觉得某款枪好或者不好,想夸一夸或者评一评,都不知道该找谁。为此,笔者挑选了几个厂家,为大家略微介绍一二。

A厂

A厂是我国最大的步枪厂,行业内一般习惯称其为“A厂”。A厂历史悠久,其前身为1889年张之洞创建的湖北枪炮厂,1914年改名为汉阳兵工厂,1938年改名为兵工署第一工厂,是中国近代24家军工企业之一,系国家“一五”计划国防建设重点企业。

作为一个步枪厂,A厂的产品自然包括了各种国产步枪。我们熟悉的95/95-1式突击步枪以及短步枪、03式、81式突击步枪、05式微声冲锋枪等都是A厂的产品。2016年珠海航展上,“红遍”军迷圈的NAR模块化枪族,同样是A厂的产品。2014年,根据兵装集团决定,原长风公司和A厂合并,92式手枪的生产也随之并入A厂。换句话说,现在的A厂既是我国最大的步枪厂,也是最大的手枪厂之一。

B厂

B厂是我国最大的机枪厂。我国的95/95-1式班用机枪、89式12.7毫米重机枪、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W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注意是W85而不是85式)等都是B厂的产品。此外,B厂还负责一部分05式警用转轮手枪的生产。

相比于A厂,B厂不太爱宣传自己的历史。但在历史上,B厂还是大名鼎鼎的。众所周知,我国仿制的美国M16步枪被称为CQ,仿制的M4卡宾枪则被称为CQ-A,代号均与厂名有关。

C厂

同A厂、B厂一样,C厂也是一家隶属于南集团的央企。 C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枪械企业。其当家产品包括我国的67式轻重两用机枪、67-1式、67-2式重机枪、88式通用机枪、02式14.5毫米口径单管高射机枪等。其中,67式机枪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款机枪,更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当然,C厂的“拿手好戏”还是14.5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但对于绝大部分军迷而言,14.5毫米口径的机枪是相当陌生的。在实际生活中,该口径的机枪也确实和其它机枪“不太一样”。第一,它名义上是个机枪,但实际威力已经接近于西方的20毫米小口径速射炮。在技术特点上,14.5毫米机枪也“独具匠心”。在日常携行中,一般的机枪只要求把枪身和三脚架分离携行,而14.5毫米口径的机枪必须要“大卸八块”才行——它实在是太沉重了。以02式14.5毫米高射机枪为例,全重为73千克,可以分解为7大部件,以便一个机枪班组人工搬运。

就像独具匠心的14.5毫米口径机枪一樣,C厂本身也是独具匠心——它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而不是A、B这样有限责任公司。实际上,在民品方面,C厂可是一家大名鼎鼎的企业,早在2008年,C厂就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现已进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市场占有率最高、业务流程最完整的汽车发动机连杆专业生产企业。各位读者家里的小轿车,发动机连杆说不定就是C厂生产的。

在我国,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切实提高效益、完善企业进展,各个军工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民品,比如造坦克的厂常常同时“兼职”制造拖拉机、挖掘机等履带式底盘民用车辆,造飞机的厂往往也会制造民用飞机部件。而作为一个枪厂,C厂在发动机连杆领域上的成功,绝对是我国军工企业的一个骄傲。

D所

严格意义上讲,D所并不算是一个“厂”——它是一个研究所,而不是生产厂家。D所位于北京,和A厂、B厂一样隶属于南集团。D所和A、B等厂的关系,就像是工程师和加工师傅的关系——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加工。不过现实中,A等厂的规模都太大了,都有自己的“厂内研究所”。但这并不影响D所作为我国一流枪械研究所的地位。

D所是我国近年来大多数枪械的总师单位,诸如95式步枪、CS/LR4高精度狙击步枪,都由该所担任总师单位。一般而言,负责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比如最新的电脑软件、新出现的加工技术,大多都由D所负责推广,而厂家则更关怀当下的技术手段,着力于用好现有的技术。换而言之,D所是“理想派”,放眼未来,而众军工厂则是“现实派”,立足现在。一般而言,D所和同属南集团的A厂、B厂合作要多一点,和省属军工的合作要少一些。

626厂

626厂又称国营庆华机械厂,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步枪厂、枪械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其LOGO是一个刻在三角形框内的数字66,代表626厂。在抗美援朝时,626厂曾生产出数十万支50式冲锋枪紧急支援前线,装备我国长达几十年的“大枪小枪”——56式冲锋枪和54式手枪,也大多都由626厂所生产。换而言之,各位读者军训时使用的56式冲锋枪,很大概率产自626厂。

历史上的626厂可谓是地位显赫。但不同于A厂、B厂这些“当红”枪厂,626厂是一家已经消逝的枪械企业。1988年6月,626厂被划归某钢铁公司,并最终于2006年宣布破产。至此,一个中国枪械制造史上的龙头老大结束了它的军旅生涯,正式退伍转业。而作为中国枪械曾经的名牌,“三角66”也从枪械上的钢印,变成了写入历史的符号。

南方某省兵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这个工业责任公司是一个大集团,包括了多家子公司,其中以枪械为主要业务的子公司包括了轻武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与E厂(后文两者统称该集团),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D所和A厂等厂的关系。

该集团的主要产品包括77式12.7毫米高射机枪、85式12.7毫米高射机枪、87式35毫米榴弹发射器、04式35毫米榴弹发射器、10式半自动霰弹枪等。实际上,无论是12.7毫米高机,还是35毫米榴弹发射器,这些业务本身都和该集团“缘分淡薄”,而这些制式装备枪械最终落户于该集团,都与我国历史上一位传奇枪械设计师——朱德林先生有关。

朱德林于1961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随后进入该集团工作。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以朱德林为首的设计人员,成功研制出战术性能和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大致相当,重量减轻40%的77式高射机枪,大大提升了12.7毫米机枪的机动性。后来又推出了77式高射机枪的改进版——85式高射机枪。

以现在的观点看,77式高射机枪的重量仍旧偏大(56千克),射击精度相比54式高机也有下降。但考虑到其40%的惊人减重幅度,这些小毛病也就不值一提了。最为关键的是,当年我国军队机械化程度不高,而54式高射机枪又太沉,人员携行极其不方便,只能作为团属武器使用。而大幅度减重的77式高机出现,使得12.7毫米口径机枪得以装备营级部队,大大增强了我军的营属火力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