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Improbable”要在虚拟的世界中“复刻地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51vr公司怎么样 “中国版Improbable”要在虚拟的世界中“复刻地球”

“中国版Improbable”要在虚拟的世界中“复刻地球”

2024-05-27 01: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最担心硬件迭代不够快,如果扩张的节奏过早,市场爆发节奏较晚,现金流调控不好的话,很多公司可能会死去。”此前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VR科技公司51VR创始人兼CEO李熠称。

而他给出的应对措施是“严管现金流、储备人才、储备技术、可能启动大规模融资。”

51VR正在按照李熠当时说的这句话一步步往前行。

12月5日,51VR正式宣布完成B轮2.1亿元融资,由当代置业、商汤科技联合领投,Star VC、光速安振、绿民投、松禾资本、浦发硅谷银行等投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参与。这是今年以来VR行业单轮最高融资额。

毕业重庆大学建筑专业的李熠,于2008年加入当代置业,彼时已是后者“最年轻的高层”。他迅速想到将VR技术与自己所从事的房地产行业结合起来,此后,李熠组建VR内容技术团队。自2015年1月成立以来,51VR已经发展至240多位员工,在房地产、教育、游戏、汽车等垂直领域展开探索与尝试。

VR+房地产的应用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获得融资后。李熠表示资金将用于:1,扩大招募计算机图形学、机器视觉及深度学习等领域的研发人员,进一步加强全球研发团队储备;2,发力自动驾驶,通过“Cybertron”系统产品让自动驾驶训练和测试变得更高效、全面和安全;3,推动以VR和AR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迭代,让VR Master纵深发展到房地产、汽车和教育等领域的泛图形学商业应用。

更大的野心是,改变无人驾驶领域。他们的最新动作是,联合英伟达、商汤科技、宝马等合作伙伴,启动了“地球克隆计划”,主推产品为“51World”。

简单理解,51VR要在虚拟的世界中“复刻地球”,打造一个超大型仿真模拟器。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英国的创业公司Improbable,创建于2012年的Improbable主要从事超现实模拟环境和虚拟世界的创建。它提供了一种建立虚拟世界的新方法,不仅仅是沉浸式游戏,更可广泛用于数字模拟真实城市、经济和生态系统。5月12日彭博报道,软银集团领投Improbable Worlds实施的5.02亿美元融资,成为当时英国最大的风险投资交易之一。

不过,与更偏向于城市的预测和大世界的并行计算能力的Improbable相比,51VR现阶段更聚焦于无人驾驶领域。

以往,为了完成测试工作,一辆汽车可能需要实际路测数百万公里。例如谷歌(Google)的自动驾驶汽车部门Waymo今年5月宣布,其自动驾驶汽车自2009年开始已在美国4个州积累了300万英里的行驶里程。

“想象一下,以一天24小时、每小时50公里计算。跑100万公里、甚至300万公里,得跑多少天?”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向记者反问。“这是可是需要跑近十年的测试时间。如果让用户等到十年之后再开上,世界早就变样了,有的人可能等不到这个时代的来临。”

“我们和全球所有合作伙伴沟通后,发现他们好像没有仿真平台可用,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机会。他们往往团队人数本身就有限,还不得不做仿真平台这个事情。比如一个公司有50个人,却不得不配3个左右的人做仿真,拼凑一下,然后再改。如果满分10分的话做到2、3分就不错了。”李熠发现,“但是如果投入大精力去做到6、7分,那也不是他们的专长。”

51VR的构想是,运用某种测试环境,大大缩减这种时间,并缩减企业成本。对于将下一个十年押注于无人驾驶的企业而言,这点极为重要。“无人驾驶行业对仿真测试有需求,如果全部使用实际的路测去训练,效率低、成本高,多样性没办法保证。”李熠分析。

“地球克隆计划”立项于2017年6月。李熠认为,基于此前51VR在人才、技术的积累,在其计算平台基础上,以及英伟达的支持,该计划是有可能成功的。

51World第一阶段囊括三款面向自动驾驶产品:“Cybertron-Zero”VR强化训练场、“Cybertron-Matrix”VR体验测试场和“Cybertron-Eye”AR增强测试场。

其中“Cybertron-Zero”是VR强化训练场,用于训练自动驾驶系统。“Cybertron-Matrix”是VR体验测试场,帮助自动驾驶公司全面了解消费者驾乘反馈,迭代人车交互体验。

“Cybertron-Eye”基于AR技术,借助AR增强现实眼镜,让自动驾驶实路测试人员在关注道路状况的同时能够监督自动驾驶系统的运行状态,用于实时查看自动驾驶行驶过程中的感知和决策系统,以及时的发现及解决问题。

提到收费模式,李熠称,会按照类似于云计算的方式,按测试的公里和测试的类型来收费。“比如要测试100万公里,我们会对每一公里的测试有一个价格。还要测试各种极端条件的情况,我们会对这种进行收费,就是按需付费。”

实际上,所谓真正的“地球克隆”并不简单,李熠将其设定为一个长期的、十年以上的愿景:“我们在接下来三年,先专注把无人车这个场景做好以后,再在机器人领域复制该模式,机器人在未来三到十年会大行其道。”

“我们不希望一下子就做很未来的事情。因为要有大量的城市的数据模型。甚至以后,假设北京的洪涝、降雨量超过一千毫米的时候,整个系统会变得怎么样,对交通的影响会怎么样,都是可以做的。但模型会更加复杂。这是再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李熠告诉界面新闻。

“最终成果上,将无限接近于克隆一个真实的地球。”李熠表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