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不风流,唐寅悲惨的一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3527唐伯虎 风流才子不风流,唐寅悲惨的一生

风流才子不风流,唐寅悲惨的一生

2023-08-19 1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同时,他的才名又俘获了另一位女子的芳心,于是他续娶了第二位妻子,雄心勃勃的为赴京赶考做着准备,看上去一切又回到了当初的岁月静好。

1499年,30岁的唐伯虎进京参加会试,其才学得到主考官程敏政的赏识。但由于“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事发,程敏政卷入此案中,最后也牵连到唐伯虎,结果唐伯虎求取功名不成,反倒因此下狱。

唐伯虎在狱中的生活十分悲惨,他在给文徵明的信中写道:“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一句“涕泪横集”,让我们不禁心酸动容。

那时的唐伯虎,经过科考案的四处传播,已是声名扫地,他自述道:“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

一场科考案,让唐伯虎“扶案而思,仰天而叹”、“愤悒而哀伤”。科考案击碎了唐伯虎的所有梦想,吹散了他的一腔豪情,也委屈了他的绝世才情。

后来,唐伯虎虽洗清冤屈出狱,但朝廷还是革除了他的“仕”籍,把他发配到浙江偏远之地做一名小吏。但唐伯虎却以此为耻不去上任,而是带着一身失意回到了家乡。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回家之后,原本追求富贵的续弦妻子何氏见他落魄如此,追求功名无望,竟毫不留情地离他而去另攀高枝。

唐伯虎仕途受挫,妻子又离去,顿觉心灰意冷,无奈之下,为抒发郁闷之气,遂游历名山大川,“放浪形骸,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海,浮洞庭、彭蠡”。

所有盘缠用尽之后,唐伯虎孤独地回到家乡,我想,那时的唐伯虎,望着家徒四壁,看着空屋无人,只能是欲哭无泪。手握残杯,却无人对饮;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无论逃到哪里,是梦总要醒来,一番游历,仅有的资财耗尽,不得已,只能郁郁的回到家中。看空屋清寂、灶冷床寒,对月独酌,影难成双,说不尽的风中愁寂,捱不过的雨夜清凉。他无法面对家中的冷寂,所以留恋青楼酒肆之间,日日买醉,夜夜笙歌。

痛到极致时总会透出一丝甘甜,他遇见了今生最后的一朵玫瑰——青楼女子沈九娘,她的温柔达意,给唐寅冷如寒潭的心中激起了一片涟漪,他再一次续妻。

在沈九娘的鼓励下,唐伯虎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气。1505年,已经三十六岁的唐伯虎与沈九娘成婚, 婚后的九娘,勤俭持家,善解其意。唐寅决定不负九娘深情,重燃生活激情。虽每日以卖字画为生,所得不多,但夫唱妇随、举案齐眉,亦是其乐融融,正如唐伯虎诗中所写的:“闲来写幅丹青买,不使人间造孽钱。”他们用卖字画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同甘共苦,共度危难。

他用卖字画的钱购得姑苏城北桃花坞,建造了“桃花庵”,与九娘有了自己的家园。不久九娘诞下一女,取名“桃笙”,给清静平淡的生活又增添了些许的乐趣。或许这是唐寅一生中最为清浅怡人的时光,他著名的《桃花庵歌》就是在这时所写。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山。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他的桃花坞,就像晋时陶公的桃花源,遗世而独立。在这里他清浅度日,诗酒花茶浸润,妻女绕膝相伴,虽时而囊中羞涩,亦过得恣意潇洒。

短短五六载的光阴,就带走了他今生最后的欢乐,年仅37岁的九娘因操劳过度而再无力苦撑,撒手而去。唐寅再一次陷入孤寂之中,日日沉浸于回忆的枷锁里。

从此,他再不相信爱情,亦不相信人生。生犹如死,死亦如生,他已没有了尘世的任何牵念,行尸走肉般日日醉生梦死,身体日渐孱弱。终于在他54岁那年,他在绝望中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他走了,带走了今生所有的孤寂悲伤,结束了红尘的纠结惨淡,只留下了一世才情和徒有的“风流”。其实,风流才子不风流,泪染桃花花换酒。

▌唐伯虎 《事茗图》

纸本,设色,纵31.1厘米,横105.8厘米。

此图引首有文徵明题“事茗”二字,款署“徵明”。钤“文徵明印”。

本幅中作者自题:“日長何所事,茗碗自賚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吳趨唐寅。”钤“唐居士”。

“事茗”姓陈,为王宠友邻,与唐寅交往亦甚密。唐寅以陈氏名号为题作此图,并将“事茗”二字嵌入题诗中。此图布局别出新意,虚实相生,层次分明。近景巨石侧立,巨石墨色浓黑,皴擦细腻,凹凸清晰可辨。屋舍、坡岸淡雅清润,屋中主人临窗品茗,描绘出幽静宜人的理想化的生活环境。透过画面,似可听到潺潺的流水,闻到淡淡的茶香。

本幅中另有清乾隆御笔题记:“记得惠山精舍里,竹罏沦茗绿杯持。解元文笔闲相仿,消渴何劳玉虎丝。甲戌闰四月雨余,几暇偶展此卷,因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韵题之,并书于此。御笔。”钤印“古香”白文方、“太缶”朱文方。尾纸陆粲款署:“嘉靖乙未孟秋之吉,平原陆粲著。”钤印“陆氏浚明”白文方、“贞山”朱文方。鉴藏印钤:耿昭忠“丹诚”、“千山耿信公书画之章”、“信公珍赏”、“信公鉴定珍藏”、“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耿嘉祚“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耿嘉祚印”、“耿湛恩章”、“湛恩记”、“漱六主人印”;索额图“也园索氏收藏书画”、“长白索氏珍藏图书印”、“九如清玩”、“乐庵”、“乐圣且衔杯”、“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藏”等诸家印记多方,另有清内府鉴藏诸印。

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卷十五著录。

▌唐伯虎 《王蜀宫妓图》

绢本,设色,纵124.7厘米,横63.6厘米。

本幅自题:“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绿與爭緋。蜀後主每于宮中裹小巾,命宮妓衣道衣,冠蓮花冠,日尋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謠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濫觴。俾後想搖頭之令,不無扼腕。唐寅。”

此图原名《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網·画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唐伯虎 《幽人燕坐图》

纸本,墨笔,纵120.3厘米,横25.8厘米。

作者自题并识:“幽人燕坐处,高阁挂斜曛。何物供吟眺?青山与白云。吴门唐寅画”。后钤“唐白虎”、“唐寅私印”印。

图中云峰缥缈,涧壑丛竹,水阁中一人静坐,旁设书籍、茶具,似有所待。溪流边一人拄杖独立,远眺山色。画法上多用干笔细皴描绘树石人物,笔致坚劲,刻画精微,风格缜密秀润,反映出唐寅善于以早年师从周臣学习宋“院体”山水技法,来表现和传达文人画清雅幽澹的功力。

本幅右上有清代书法家王澍于雍正丁未年(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的题识,叙述了自己收藏此图并馈赠给惠山听松庵僧的经过。裱边及包首外签有当代书画家和鉴定家吴湖帆在庚寅年(1950年)为仲麟题签并记,文中除了记载王澍所云之事外,对惠山听松庵收藏的其他古代名画如王绂《竹炉图》的流传作了介绍,并对时事离乱之际文物的劫难发出了感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