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电台兵不但敢怼不作为参谋长,又独自引开敌人救战友终成壮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6军229团 正直电台兵不但敢怼不作为参谋长,又独自引开敌人救战友终成壮士

正直电台兵不但敢怼不作为参谋长,又独自引开敌人救战友终成壮士

2024-07-01 0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3002字,阅读完约需5分钟)

内容简介:战前,部队抽调电台兵补充到参战部队。上报的人员名单上没有他,他找到连长“挤掉”战友,得到一个参战名额。

他是团指的通信骨干,部队派兵夜晚打穿插需要配置电台兵,定员也不是他。他主动站出来打穿插,离开安全的团部,向着危险而行。

穿插部队被包围在山上,计划黑夜突围,面对消极、窝囊、不作为的副参谋长,他以班长身份凛然面高他整整三个级别的副参谋长,怼得副参谋长尴尬至极,愤然离去。

他与4战友突围出去又遇敌追击,他独自引开敌人掩护受伤战友脱离,自己抱着电台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成为伟大的战士。

他就是忠诚、英勇的电台兵殷涛。

殷涛

一、他找团政委“挤掉”战友参战名额,获得参战机会

殷涛,江苏省盐城市人,1957年11月出生,1975年1月入伍,原为26军77师229团警通连15瓦电台班副班长。

盐城是革命老区,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新建立的军部就在盐城,这里也成为新四军主要活动区域和兵源输送地。殷涛的父亲在14岁参加新四军淮河支队,随部队转战于苏北、苏中、皖东、鲁南等地,解放后转业到盐城市公安局工作。

殷涛是城市兵,家境条件较好。1975年高中毕业后参军,在山东省莱阳市原26军当了一名无线通信兵。为人聪明、正直、厚道,与战友们一起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基本功扎实,业务熟练,积极负责,很快成为电台业务骨干。

殷涛

后来部队从莱阳移防到威海市文登县,殷涛任副班长。岁月悠然,军旅生涯充实而紧张,三年的时间说过就过。1978年底,殷涛面临退伍。城市户口加上本身素质不错,他已提前在家乡邮电局联系好工作,只待退伍命令宣布即可回家上班。

1978年11月,中央军委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计划,中、南部各参战部队紧急动员、扩编。殷涛所在的229团接到命令,抽调一批战斗骨干补充到驻四川的原50军,其中有两个电台兵名额。

命令下达后,殷涛申请参战。但最终公布的名单上面有他的班长彭云,却没有他。他拿着有自己血手印的请战书找到团政委,政委说电台兵就两个参战名额,人员已确定,其他名额都是步兵,他不用去了。

殷涛(左二)

殷涛说,彭班长身体有病,而且准备结婚。我是副班长,还是让我去吧,我绝不会给229团丢脸的!政委看着这位一脸诚恳、身体敦实、靠谱稳重的电台兵,非常感动,多好的兵啊!于是殷涛“挤掉”了班长彭云,和205名战友到达驻四川什邡的原448团特务连通信排任班长。

这样的兵到哪都招人喜欢,人品好、心术正,业务精湛、责任心强、服从安排,他到448团后很快被指导员、通信股长、参谋长等首长看重。

二、部队执行危险的穿插任务,他又“挤掉”战友并“怼”副参谋长

1979年3月,448团到达广西战区,此时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已近尾声,部队执行搜剿残敌任务。刚打了三天就接到撤军回国的命令。因军、师首长之间对回撤路线产生分歧,最终按军首长命令走小路。先头部队二营遭到伏击,首尾两断。

团里决定由副参谋长付培德率一连、八连穿插策应,团主力原路打进去接应困境中的二营。同时给穿插分队配一部电台,由通信班骨干詹显州和陈孝清两人背着随队穿插。

陈孝清是殷涛的助手。殷涛每天和团领导在一起,清楚团里的处境及本次穿插任务的重要性和危险性。他略为思忖下,从电台前站起来对团领导说道:“这次穿插任务比较重要,我是班长,我带孝清去吧!”

不得不说,殷涛这个兵正直、责任心强,识大体,顾大局。关键时候站得出来,有困难自己先上,是一名优秀的党员!

有团领导不想放他去,因为他一直负责团里关键岗位通信联络。最终团政委认为他与上、下各单位通信熟练,他去是挺合适,就同意了。殷涛离开安全的团部,与陈孝清背着电台出发了。

穿插分队当晚就被打散,分成三股兵力各据守一座山,殷涛一直跟着副参谋长和八连在一起。第二天白天,团里要求八连晚上突围后于次日赶到505高地与已安全通过伏击区的团主力会合。

实拍448团当年回撤地区

对于晚上的突围行动,付培德参谋长信心不足,消极绝望,仍寄希望于主力回援。晚上的行动仅交待八连长刘兴武安排,自己既不动员激励困境中的官兵信心,也不身先士卒勘察路线制订计划,而是猫在洞里当起了甩手掌柜,发牢骚,对于部队出现的不良苗头即不制止也不控制。

对于副参谋长的不作为,殷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被围官兵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甚至有人认为这次穿插完了,准备与山下敌人谈判,形势严峻,气氛不对,这不是一名主官此时应有的行为。

殷涛想了想,径直走到副参谋长面前,认真说道:“团里命令我们明天赶到505高地,现在部队士气低落,苗头不好,你作为本队最高指挥员应该及时召集队里骨干开会,提升信心,制订战斗计划,不要再等团里来救援了。现在大家被困在这里,群众看党员,战士看干部,您是这里的最高首长,应早作决断!”

他就差说“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消极、窝囊的样子”。副参谋长愣了一下,没想到一个电台兵敢这样跟他说话,他站起来没好气地说道:“就这点兵力,在地形、敌情、我情都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出击等于送死,等着救援吧!”

首长信心不足,部下士气低落,当晚的突围失败了,部队被继续困在山上。

今日实拍448团当年回撤山区

当天上午,一排长司福林主动要求继续往山顶上爬,试图为部队找到一条下山路。他觉得带队指挥员没有信心,不想办法光发牢骚,连里士气低落,这样下去无异于等死,主动找出路强似坐在这里。

他动员了18名愿意跟他一起上山的战友。其中一名叫刘兆华的机枪班长找到殷涛,两人都是战前从山东229团调过来的战友,对他说,现在司排长让我们上山跟他找路,别在这沤着了,要不你跟我们一起走吧!

殷涛说,我不能走,必须跟7号(副参谋长)在一起,这是纪律。你走吧,把手榴弹给我一颗。刘兆华给了他两颗手榴弹,两人分别,互道保重。

刘兆华和排长走了,后来这支小分队在重重大山中找到一条安全的逃生缝隙,没放一枪一弹,安全撤回国内。在他们之后,敌人增援部队到达,这条安全通道就被关闭,副参谋长、八连和殷涛错过了可能是唯一的一次绝佳突围机会。

今日实拍二营当年遇伏地

当晚突围失败后,部队又被堵回山上。次日白天继续煎熬,晚上分两路第二次突围。在敌人猛烈火力阻击下,殷涛和卫生员宋成献冒死从山顶反斜面跳山侥幸跑出来,大多数人又被逼回山上,也有宁死不做俘虏的战士高呼着口号跳崖。

两人在黑暗中摸索,爬沟坎,滚稻田,向着祖国的方向走。凌晨在丛林中遇到三位本团战友,绝境相逢,五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结伴而行。

三、遇到敌人追击,殷涛主动跑向反方向引开敌人掩护战友

5人搀扶着向东北方向摸去,在一个叫昆洛的小村庄被敌人发现了。当时越南兵、民不分,家家都有枪,喊叫着出来几个人追了过来。大伙掉头就向北边山上跑,殷涛一个人却跑向南边。

战友迷惑不解,殷涛向他们打手势示意不要管他,原来他要独自把敌人引向自己这边,掩护战友上山。敌人见他背着电台,以为他是这几个兵的领导,就集中向他追来,准备抓活的。

殷涛向前跑了一阵,左前方又有敌人追来。他试图跑得更远,给战友更多进山时间,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就停下来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解下电台放在面前,从容取出刘兆华送他的那枚手榴弹,拧开盖,拉出环,只等敌人过来。

昆洛村-当年殷涛牺牲地

敌人持武器逼向他,殷涛没有犹豫,抱着电台果断拉响了手榴弹,那年他22岁。随身携带的各种文字资料早已在下山前处理完了。

小伙子以自己的行为兑现了“人在电台在,宁可战死,绝不当俘虏”的誓言,他没有给自己的老部队26军77师229团丢脸。

后记:被他掩护的宋成献等战友跋涉回到祖国。殷涛牺牲后,家属只收到烈士通知书,没有立功证书,来人对牺牲经过、埋葬哪个陵园均语焉不详,家人觉得蹊跷,太不正常了,成为一个心结。

弟弟殷毅长大后下决心弄明白哥哥牺牲的真相,遍访448团幸存战友才弄明白。后来亲自去越北山区殷涛及战友当年战斗的地方实地探访,见到了哥哥牺牲的那个村庄,告慰哥哥在天之灵。

宋成献(殷涛掩护而幸存的战友)

——全文终,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简介:喜欢军事、文史。深耕10年对越作战历史和当代优秀军人事迹,忠于史实,文字干净简练。​关注我,重温英雄岁月!

发布于:河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