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画像二十四孝:中国最早最成熟的二十四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4孝道的故事 解读画像二十四孝:中国最早最成熟的二十四孝

解读画像二十四孝:中国最早最成熟的二十四孝

2024-07-13 08: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79年山西稷山马村金墓出土闵损芦衣顺母陶塑

1979年山西稷山马村金墓出土王祥卧冰求鲤陶塑

2014年陕西榆林横山高镇罗圪台村西的罗圪台元代壁画墓孟宗哭竹壁画

孝子图像模式化 宋金元“画像二十四孝”图像,从画面设计看,都是突出孝子孝行故事情节。无论是河南、山西,还是甘肃等地出土的“画像二十四孝”,图像都非常接近。每位孝子图像所选取的故事情节基本一致,画面构成基本相同,图像内容高度模式化。每位孝子图像一般都包含几个相对固定的元素传达情节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构成该孝子图像的基本图式。不同墓葬中相同孝子图像之间的差别也仅仅表现为这些元素间位置的变换,或细节的增减。每位孝子人物的特征鲜明,活动场景相似,在墓葬壁画中很容易识别。

宋村金墓壁画“二十四孝”之田真和舜子

如孝子大舜图像都是选取其“耕于历山”的情节,通常有舜子、大象(猪)、鸟等元素。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中舜子图,一男子戴黑幞头,着圆领长袍,手持木棍,正在驱赶一头大象,空中有群鸟飞过,有“舜子”题记二字。河南郑州荥阳司村宋代壁画墓中舜子身着黄色团领宽袖袍,左臂下垂,右手持杆行走,身前一头野猪,身右一头大象,空中三鸟在飞播种子,中间墨书“舜子行孝”。在河南、山西等地其他墓葬中也有同样的图像,根据榜题与描绘画面,很容易判断其表现的是大舜“孝感动天,象为耕,鸟为耘”的故事情节。考古表明,宋金元墓葬中“画像二十四孝”图像模式化,说明其可能遵循了当时社会上较为流行的粉本,同时也侧面反映了“画像二十四孝”在民众中的熟悉程度。

孝行表述文字稳定化 宋金元“画像二十四孝”榜题基本上分四类:其榜题简单者仅题写孝悌人物姓名,如山西长子县石哲金代壁画墓墨书“丁兰”“元觉”等;较为复杂者“××行孝”或“行孝××”,如荥阳司村宋代壁画墓有“曾参行孝”“董永行孝”等榜题。这种榜题分布范围广,似乎不受地区影响。第三种榜题为一短语,概述出孝悌人物姓名及典型事迹。如林州市大付街墓有“董永卖身行孝”“丁兰服事木娘”等。特别是巩县宣和二年石棺上孝行题记多为画龙点睛的四字短语格式,实开明清二十四孝榜题之先河,如“丁兰刻木”“董永卖身”“舜子事父”“郭巨埋儿”等。

纳尔逊博物馆藏北魏孝子石棺线刻郭巨埋儿

第四种榜题为较长文字,与图像紧密配合,叙述孝行故事。山西长治故漳魏村金代墓葬中“画像二十四孝”最为典型,图文对照,为“左文右图”格式,实开后世文本二十四孝之先河。以“郯子孝行图”为例,画面上四人一马,右侧一戴盔穿胄武士骑于马背之上,马旁一兵士。左侧一男子头戴黑色幞巾,身穿红色圆领袍服,其旁有一身穿黄色鹿衣的男子坐于地上,似与骑马人对话。图像右侧墨书“郯子鹿皮为衣向山取水,遇君猎,射中郯股,因一箭杀三人也。王问之,郯曰:父母并瞽耳。王表其言,乃取郯父母养之”。整个图像和文字较为完整地表述了郯子孝行的故事。以上四种题记中的孝子人物表述文字相当稳定,都没有超出前面所提到的24位孝子,并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图像所表达的孝子人物是谁。

山西长治五马村宋神宗元丰四年砖雕墓中砖雕孝行图像

孝行画像流行长期化 从现有考古资料看,从北宋中期开始“画像二十四孝”图像就在宋金元墓葬中出现。其中山西长治市五马村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砖雕墓中共有董永、王祥、田真、郭巨等15幅砖雕孝行图像,是目前最早有纪年的“画像二十四孝”;而河南汤阴县出土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薛方石棺是目前最早有完整二十四孝图像和纪年题记,表明早在北宋中期就已经出现完整成熟,并流行的“画像二十四孝”。金代有“画像二十四孝”墓葬所见纪年有皇统、天德、正隆、大定、明昌、承安、泰和等年号,其中多集中于金世宗大定、金章宗明昌年间。此时也正是金朝国事平静、安宁时期,北宋中期出现的“画像二十四孝”图像习俗在此时逐渐达到高峰。元代孝行墓葬涉及至元、天德、至大、至治、至顺、至正等年号,其时间下延至元代结束之际,最晚一例为山西交城裴家山元至正十六年墓,即1356年。比对最早和最晚纪年的宋金元“画像二十四孝”墓葬案例,可知宋金元“画像二十四孝”图像在北方地区延续了近280年。考虑到一般事物发展都会经历发生、发展、成熟、衰亡的过程,笔者认为宋金元时期的“画像二十四孝”在北方地区最少流行三百多年。

孝行传播平民化 宋金元时期存在“画像二十四孝”墓葬主要是仿木结构砖室墓和部分石棺墓。从大量题记或地劵文字资料看,这些墓葬主人的身份多为较富庶的百姓或中小地主,还有没有品级的下级官吏。这表明宋金元时期“画像二十四孝”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下层民众,即其“草根”性质。如洛阳市新安县石寺乡李村宋四郎墓墓门上有“宋四郎家外宅坟”题记;洛阳北宋王十三秀才画像石棺的棺盖中部楷书“大宋宣和五年葵卯金紫光禄大夫孙王十三秀才寿棺”等。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曾长期在上层社会流行的孝文化,在宋金时期已经完成了平民化和普及化的过程。

总之,从以上几方面分析,可知较之元代后期郭居敬所编订《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的时间,“画像二十四孝”要早几百年。事实上,《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在宋金元“画像二十四孝”基础上的修订和补充,而并非是最早的二十四孝,也不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孝版本。在整个二十四孝文化流变史中,宋金元时期的“画像二十四孝”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毫无疑问,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流行长达280年之久的宋金元“画像二十四孝”才是中国最早、最成熟的二十四孝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