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政新闻更接地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25时政新闻 让时政新闻更接地气

让时政新闻更接地气

2024-07-10 0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时政新闻记者在把握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体现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一定指导性的同时,要做到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去看时政、写时政,用老百姓的语言,写老百姓眼中的时政,这样既丰富了时政新闻的可看点,又能够为决策部门提供民意借鉴。

    这些年来,传统媒体正在经历一场“激进式变革”,新旧产业模式进入剧烈竞争与博弈阶段。如何创新生产模式,在博弈过程中守住“江山”,成为纸媒必须破解的课题。笔者认为,州市党报在创新发展中,要立足时政新闻优势,针对地域文化特点,让时政类新闻化硬为软,提升“吸睛率”,才能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

    让时政新闻更接地气

    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称为时政新闻,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和信息性四大特征。地方党报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部署等重要任务,它所发布的每一条新闻,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是时政新闻的独特魅力。地方党报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其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是为了维护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州市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见证、记录并推动着地方的发展,首要责任始终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弘扬主旋律。当下,新媒体攻势强劲,语境霸气,但又良莠不齐,时时爆出假新闻,让受众在满足了碎片化阅读快感的同时,又不置可否将信将疑。而州市党报所固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地方舆论引导的“压舱石”“风向标”,时政新闻在其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时政新闻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有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但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如何守住并争取读者,让群众养成看党报的习惯?散文式新闻报道的魅力,给了大理日报社编委启发,为什么不能将时政新闻散文化,并推上头版呢?2015年8月,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举行,基于影会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考量,大理日报社对整个报道作了整体策划,在对重大报道依一贯体例操作的同时,对特别展览进行特别策划,以散文式新闻报道呈现给读者。《六省区市联展:展示大西南独特魅力》《“魅力大理·美丽乡愁”:一组“大理制造”的风花雪月》《“紫荆九人”联展:摄影界的一抹缤纷彩虹》《“梦中之光”:罗曼·罗尼克开启的回家之路》《“影像纪年”:一场时光演绎的视觉盛宴》连续与读者见面。这组报道,以优美的文笔、精干的篇幅和明快精彩的照片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大理日报》把涉及重大政治性庆典活动的新闻报道散文化,推上头版在倒头条位置配图刊出,不仅如此,还以合理的新闻议程设置有效形成主流舆论场,在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同步传播,形成“一报多屏”、线上线下的互动和叠加效应,正是这种从感性到理性逐层推进的宣传议程设置发挥了媒体价值引导的社会功能,受到了极大关注,网友纷纷点赞,更有读者直接打电话来表示好评。

    把版面让给基层,让老百姓上头条,这符合我们时代的潮流,符合我们新闻改革的方向,体现了新闻文体的生命在于创新。

    靠记者专业素养提升温度

    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科学严肃,拿什么来抓住读者?毫无疑问,靠它的温度,靠它的感染力。

    笔者一直认为,新闻是能够树人的,也必须有树人的功能。要使这种功能完美体现,取决于记者的专业素养。

    时政新闻记者在把握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体现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一定指导性的同时,要做到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去看时政、写时政,用老百姓的语言,写老百姓眼中的时政,这样既丰富了时政新闻的可看点,又能够为决策部门提供民意借鉴。在采访上要掌握更多更具体的材料,在写作上更多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结构上波澜起伏,力求引人入胜,才能到达以事实影响、感染读者,引导舆论的目的。

    成大事者,从古至今不仅在于深思,更在于德厚深行善为。要“打破规格化,去探索最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新闻形式”,不仅需要专业精神,更要有专业素养。有经验的记者从明确报道思想、确立新闻选题开始,就在考虑主题了。优秀的记者,知道读者需要什么,知道拿什么吸引读者,靠什么留住读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入感受,对写作的人特别重要。

    时政新闻现场的鲜活性,对于新闻写作有着更高的要求。散文式新闻,与通讯特写近似,但在结构体制上,接近文学领域的散文。它用文学的笔调来叙述事实,或对事实进行点睛式的议论,要求较高的文字技巧。《“紫荆九人”联展:摄影界的一抹缤纷彩虹》中,记者感悟到:吴湘汉拍摄的胡杨,视角独特、镜头细腻,让人不禁感叹大漠中这一神奇树种“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的顽强与坚韧。又借观展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紫荆九人’联展的9位摄影师风格迥异,却又最终归结到对艺术美感的探求这一共同轨道上来。”通篇具有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遵循了真实性的原则,完整地基本新闻要素,内容新鲜具有较强的适宜性,对社会生活直接现实的影响和作用。在结构上,看似松散,实则绵延缜密;在写作上,更加注重形象化,讲究修辞技巧,个人感悟深厚,语言的感情色彩浓烈。用李渔的话来说,就是“使之一见而惊,不敢丢失”。(王丽 云南省大理日报社)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