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测试】Steam Deck折腾测试(开箱,更换固态硬盘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230尺寸固态 【折腾测试】Steam Deck折腾测试(开箱,更换固态硬盘篇)

【折腾测试】Steam Deck折腾测试(开箱,更换固态硬盘篇)

#【折腾测试】Steam Deck折腾测试(开箱,更换固态硬盘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面说完了我个人想说的一大堆废话以后,Steam Deck总算是进入开箱环节啦,我前面写的东西都是没上手机器前写的,显得有些尬黑,既然想说的和该骂的都说了,机器早就已经到手了,就让我们看看这台机器究竟怎么样吧。

这几篇专栏不包含商业合作与商业推广,所有东西均由个人自费在X宝和X鱼购入,购买时的价格以当时为准,仅供参考,不代表过往与未来,东西可能会降价与涨价,同样我购买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别人,大家应按照自己的需求购买。

虽然这个机器我前段时间就入手了,但因为工作和身体原因一直拖着没有写,最近几天在情绪稳定的时候算是写出来了,开箱照片是随便拍的,有些是后面补的,大家凑合看吧。

首先是包装部分,这个应该是SD原厂的包装箱,那边的中间商是直接把顺丰的单号贴在被我撕坏的那里的,不知道这个标签是不是转运公司的,FedEx好像是联邦快递。

箱子打开后则是一张非常简单的指南,让你插入电源后再开机,背面左下角有个二维码,应该是扫码查看说明。

那个二维码扫了以后是直接前往Steam官网,G胖的意思应该是有什么需要技术支持的地方,来这边网站查看,或者寻求客服帮助就可以了。

拿掉这张指南后,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充电器和机器本体了。

其中充电器来自群光电子,这个牌子相信玩过各种笔记本,尤其是蓝天准系统的,就比较熟悉了,遗憾的是这个充电器的线和充电头是一体的,这也就意味着你想换更长的充电线就不行,个人感觉还是不太方便。

这个充电器支持5V 3A,9V 3A,15V 3A,20V 2.25A,也就对应15W,27W,45W的功率,应该是PD的充电协议,这个机器除了可以用原装充电器以外,应该也是可以用其他支持PD协议的充电器和充电宝充电的,之前实测用小米65W氮化镓,还有小米移动电源2,那个充电宝的Type-C最高好像可以输出45W,也是可以给这个机器充电的。

虽说配备的充电器,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了这台机器的性能,但这个机器并不像国产Win掌机可以将CPU功耗墙调整的非常高,因此45W的电源也够用,我个人感觉甚至还有一些余量,至于换更高的电源,像65W或者100W的就没什么必要了,毕竟机器支持的输入功率就那么高,因此也没必要换更大的充电器。

充电器下方则有一本厚厚的说明书,不过内容大多数还是以各国不同的语言为主,主要是关于健康和安全,维护,法规和有限保修的信息,感觉没什么卵用。

接着就是机器的本体了,拿掉这个纸片就是收纳包了,机器是直接放在收纳包里的,没有采用太复杂的包装,同样是非常的环保,这样就让人在想,如何辨别这个机器是新机还是二手?

新机的两个拉链之间有个一次性的塑料环固定,我们要上手机器的时候,就要把这个剪开才行,如果你买的新机没有这个塑料环,拉链是可以直接拉开的话,就有可能是二手了。

机器输入/输出部分介绍

这个机器首次上手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长和宽大的感觉,因为之前我入手过GPD的Win3,主观就感觉这玩意比那个大多了,不过Win3正是因为机器小,屏幕也同样很小,用起来不太舒服所以就放弃了,后面我就想搞个大屏的机器,这个机器刚好属于大屏的掌机。

说实话首次上手这个机器我就想到了这个图,老黄会不会也在想:Steam Deck就算这么长,也打不过Switch(滑稽)

不过玩笑归玩笑哈,求各位A饭和SD的粉丝息怒,这个机器首次上手给我的感觉就是握持感觉非常好,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机器是用心设计过的,虽然它的重量可不轻,官方宣传大约为669克,这个重量相当于大约三台任天堂3DS(230克)的重量了,也比Switch的398克重很多。

但是得益于这个机器握持手感很好,可以将重量更加均匀的分摊在手掌上,实际握持体验个人主观感觉就要比之前差不多重的GPD Win3要好很多,那个机器虽然看上去很小,但实际悬空握持的感觉,还是像攥着个小小的铁疙瘩一样,而且那个机器不太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以至于官方后面也出了个握把,前面的专栏我也吐槽过,那玩意加上握把也有六百多克了,虽说相比Max系列轻了不少,但实际上还是并不轻。

不过说实话SD这个机器虽然设计上不错,可重量问题同样是无法避免的,对于手劲小的用户来说,可能还是不太适合长期悬空握持使用,要是躺着向上悬空使用,机器没拿好砸在脸上的话就麻烦了。

平常我个人玩这个机器大多也是躺着架在身上,或者侧躺着架床上玩,很少悬空握持使用,现在因为个人原因选择暂时做一些自由职业,干的工作就不像前几年强度那么大了,像两年前我还在维修车间里修车的话,每天都要拿着沉重的工具和各种汽车配件,有时候甚至还要和师傅一起抬几百斤重的变速箱,后面去送大桶水,也能拿两桶水走楼梯上六楼,当时要拿800多克的GPD Win Max对我而言也算是比较轻松,现在就不行了,感觉它们家Win Max2若是长时间拿着块一千克的砖头悬空使用的话,真得练出麒麟臂啊,虽说我很喜欢那个机器,后面有机会也想入手,但我应该不会悬空使用那玩意。

机器正面的话,左边则分别对应D-pad十字键,查看键,摇杆,左触控板,Steam菜单键,左扬声器。

右边同样对应摇杆,菜单键,ABXY键,右触控板,快速访问键和右扬声器,这个手柄十字键和ABXY的布局,看上去的确是有些奇怪,尤其是和御三家主机厂商手柄相比,但对于我个人而言还是非常顺手的,这几个键都可以轻松按到,像我以前上手GPD的Win Max手柄也是类似的布局,个人还是可以习惯这种设计的。

个人感觉这个机器比较好的还有一点,就是喇叭出声的位置在机器正面,而没有安排在机器的下方或者后方,这样就不至于有时候不小心将发声口堵住,导致声音变小,或者听不到声音的问题。

中间则是一块7英寸的屏幕,看上去应该是镜面屏,要512G的高配版才有防眩光处理,屏幕上方两个小孔是麦克风,这块屏幕是一块16:10比例,最大分辨率为1280x800的IPS屏,支持触控,这还是让人感觉现在就连手机,大多数都标配1080P,甚至2K到3K屏了,甚至有些山寨机都不用低分辨率的屏了,这台机器做为去年发布的产品,这个800P的屏幕真的能用?

不要着急,后面我也会说说这个屏幕到底如何,并测试一下这块屏幕的素质。

机器上方左侧和右侧分别对应L1,R1,L2,R2的肩键,其中L2和R2是支持线性扳机的,实际手感不错,而且这机器好像还支持震动和陀螺仪,后面看看怎么样吧。

中间位置对应音量-和+的调整键,极为先进的3.5毫米耳机孔,出风口,Type-C接口,指示灯,电源键。

机器下方则是TF卡槽,说实话这个机器支持TF卡扩容也算是很不错了,手机方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支持TF卡了,你想要更多存储空间就只能加钱买大容量版的,而SD不仅可以换固态,你懒得换固态也支持TF卡,算是比较良心了。

我这边准备了一张三星PROPlus 256G的蓝卡,计划后面往里面做需要安装的系统,例如机器内部存储依然用SteamOS,TF卡里装个Windows需要的时候用一下就可以了,原因是之前我感觉有些驱动在Win系统下适配的不是很完美,官方还是更希望你用它原装系统的。

本来打算蹲二手随便买张一般的卡凑合用就行,但考虑到后面要在里面装系统,万一卡坏了系统崩了,里面有重要数据还没拷出来就麻烦了,毕竟存储设备有价,数据是无价的嘛,比起存储容量,我个人更在意数据安全和存储设备的可靠性,有过重要数据全没了的经历,应该能理解,所以这张卡我也是下血本在官方店那边买的,虽然在哪里买的听上去都有质保,但有时候质保还是需要你在正经地方购买,而且要提供购买记录还有发票,才会给你保修的。

感觉我是不是在为三星打广告?当然不是,我并不知道,也不保证三星的内存卡,会不会像固态那样出毛病,想买什么也看自己啦,例如闪迪的卡也不错,我个人买的东西仅供参考,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

机器背面左边对应R4和R5按键,风扇进风口,右边对应L4和L5的按键,这几个按键是可以自定义的,按着的手感好很多,给人感觉就是很容易就能按到,这点要给好评,就不像之前我玩GPD Win3那两个自定义背键按起来还是不太顺手,因此那个机器的背键我就没怎么用,而这个机器的背键,我应该会映射一些游戏中经常用到的按键。

除了这些以外,这个机器输出接口只有一个Type-C,虽然做为一台游戏机,游戏都是联网下载而不用外接什么东西的设备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你要把它当成一台PC使用,需要外接显示器,连接外设,存储设备以及有线网络的情况下还要充电的话,扩展坞还是少不了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V社官方同样也推出了一个底座,这个底座可以提供DP1.4,HDMI2.0,电源输入,有线网卡和三个USB Type-A接口。

但是这个底座并不便宜,官方推荐售价89美元,也差不多要600人民币以上,而且还不含税和运费,目前国内就算有现货,感觉价格也便宜不了,例如这一家还只是预定的价格。

个人感觉这个价格加上其他杂费都可以买有些雷电扩展坞的设备了,而且这个机器的Type-C接口并不支持雷电和USB4的协议,仅支持USB3.2 Gen2 10Gbps,以及DP1.4的协议,虽然它可以用于外接显示器,但是就不能拿来外接显卡和雷电协议的设备了,这一点是比不上那些带有相应接口的Win掌机的,现在英特尔新平台大多数笔记本都标配雷电4了,AMD新平台也可以支持USB4,尽管通过雷电接口外接显卡存在很大性能损耗,但确实是可以大幅提升机器图形性能的,也能延长机器的寿命周期,即核显不够用了,你至少还可以通过外置GPU来提升图形性能,这个机器就别想了。

虽说雷电接口对于有些人来说确实没什么用,eGPU并不是所有人都玩得起的,有时候存在一些说不清楚的兼容性问题,而且雷电3有漏洞,存在视频和数据带宽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但雷电3和USB4带宽方面还是比普通USB快很多的,未来几乎会成为大多数笔记本的标配,抱着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心态,这台机器没有安排上这个战未来的接口,还是有些可惜。

而且这个机器的CPU性能并没有那么强,在有些游戏中甚至都会成为自带核显的瓶颈,即便用上了高端外置显卡,也会存在CPU瓶颈,因此这个机器安排上雷电或者USB4,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平台芯片组在原生不支持雷电协议的情况下,是需要使用第三方芯片来进行桥接的,例如华擎有一块X570 ITX,采用英特尔115X散热孔位的妖板,还有像华硕的C8E,就是可以支持雷电3和雷电4的AMD平台,正是采用了JHL芯片来进行桥接才得以实现,这个机器用的是旧架构的Zen2,并不能原生支持,虽然英特尔免除了雷电接口的授权费,但JHL芯片并不便宜,也会增加主板或者机器设计制造上的成本,USB4也要锐龙6000系移动端处理器开始才原生支持,曾经支持雷电协议的设备也是相当昂贵的,这台机器这个价位也确实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实际上问题也不大。

做为普通用户的话,由于官方的底座比较贵,而且存在海淘比较麻烦,国内现货可能还要更贵一些的问题,你也不是V社这边的忠诚粉丝的话,我个人感觉给这个机器买一般的扩展坞,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可以了,但也要注意千万不能贪大便宜买劣质的扩展坞,有些可能会存在短路问题和设计缺陷,导致机器硬件损坏的风险,这里我就不随便推荐了,我个人使用的是倍思六合一的扩展坞,这个扩展坞支持给机器充电,HDMI,三个USB Type-A和RJ45网口,也算是能满足我个人需求了,如果你喜欢其他牌子的,例如像绿联的,有些为品牌笔记本设计,是知名厂商代工的也能买,但低价杂牌的就不建议了,不然导致损坏机器反而得不偿失。

不过如果你有外接高分辨率或者高刷新率显示器的需求,就要注意一下扩展坞提供的显示输出接口是否支持,比如你想输出4K 60Hz 8bit RGB颜色格式的分辨率,就必须HDMI2.0或者DP1.2以上,想要输出8K 60hz或者4K 120Hz,就要DP1.4或者HDMI2.1了,像有些扩展坞仅支持HDMI1.4的话,虽然连接1080P 60Hz的显示器问题不大,但在4K分辨率下就只支持4K 30Hz了,这点需要注意,像我之前买的第一个扩展坞虽然有两个HDMI,但在4K分辨率下都只能支持30Hz的刷新率,买的第二个扩展坞虽然支持4K 60Hz输出,但好像只支持YCbCr422,不支持RGB的样子,感觉200块钱还是买贵了,这些细节方面的东西也同样要注意。

拆机更换Nvme硬盘

关于按键,输入输出部分讲完以后,接下来就要给这个机器拆机更换Nvme硬盘了,毕竟这个机器硬盘可以更换,肯定要手动更换的嘛,64G感觉装个系统就剩不了多少空间了。

关于机器这个自带的这个eMMC在更换前,我也随便用检测工具看了一下。

在Windows系统下使用CrystalDiskInfo检测结果如下,这玩意的S.M.A.R.T貌似不支持记录读取和写入量,也不支持记录通电时间和通电次数,CDI只能检测出温度,其他值都检测不出来的样子。

传输协议虽然它支持NVME的协议,可它走的是PCIe2.0x1的通道,PCIe2.0x1的最大吞吐量为500MB/s,而通道意味着存储设备的性能上限,理论上它的最大速度并不会超过500M/s,还不如满血SATA3的固态硬盘,使用AS SSD Benchmark和CrystalDiskMark实测它的性能如下,连续读取和写入速度只有满血SATA3固态的一半左右,4K性能也表现一般,不过还是要比机械硬盘和TF卡要快的。

因此这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官方的中配和高配版,也是存在使用的硬盘因为通道的限制,而导致性能产生分别的情况。

例如官方宣传它们采用的硬盘既有PCIe3.0x2的,也有PCIe3.0x4的,宣传在测试中并未看到使用x2和x4协议的硬盘,在游戏性能方面有任何区别,但是传输速度上还是会有很大分别的,例如PCIe3.0x2协议的最大吞吐量为1969.2MB/s,PCIe3.0x4的最大吞吐量为3938.4MB/s,就意味着PCIe3.0x2的固态硬盘由于PCIe通道的限制,最大连续读取和写入速度并不会超过2000M/s,而传输协议支持PCIe3.0x4的固态硬盘,虽然并不能跑到通道支持的最大吞吐量,但有些时候性能方面是要比PCIe3.0x2的固态硬盘要强的,这点需要注意。

关于自带硬盘介绍完了以后,就开始想办法给这个机器更换固态硬盘吧,毕竟这个eMMC往高情商说,是要比机械硬盘和TF卡快,但低情商来说的话,还是远不如高速的Nvme硬盘。以前玩GPD Win3我同样也是对机器自带硬盘速度很不满意,自己拆机更换了PCIe4.0的固态,这个机器当然也是需要这样做的。

再更换硬盘前,首先我们要选择合适的硬盘,这个机器支持M.2 2230尺寸Nvme协议的硬盘,并不像那些Win掌机大多数都支持2280尺寸的硬盘,在购买硬盘的时候千万别买错了,比如说如果你买了2242或者2280尺寸的硬盘,后面发现装不上去就尴尬了,硬盘使用的传输协议方面同样也要注意,有些硬盘只支持PCIe3.0×2的话就不太推荐了,除非这个硬盘是你本来就有的,或者是不想在这方面花钱就当我没说,但我们更换硬盘的目的其中之一,除了解决存储空间方面的问题以外,还有就是追求连续读写的高速,因此还是需要上高性能的Nvme硬盘才有意义。

但是M.2 2230的硬盘选择比较少,这些硬盘很多时候也是无缓存的设计,性能上可能会不如同代2280的固态,市面上的硬盘大多数也是M.2 2280规格的。

2230常见的型号有像海力士BC511/711,三星PM991a,东芝BG4,铠侠BG5之类的(东芝和铠侠好像是一家),建兴XA1,西数SN530/740,镁光2450等,其中大多数是OEM版,零售版较少,这也意味着如果你选择OEM硬盘的话,在保修方面就只能店保,没有官方保修。

而且有些OEM硬盘不支持更新固件,当你使用的硬盘那个版本的固件,若是存在很严重的BUG导致影响了正常使用,而官方不放出固件更新的话,就比较麻烦了,参考曾经的三星PM9A1,那个最早只有像联想和戴尔版才能更新固件,后面官方才为公版放出固件更新,解决SLC缓存失效和可能出现0E隐患的问题,而你想使用什么厂商,多大容量的固态就看自己了,我这里同样也不随便推荐了。

我个人选择的是海力士的BC711,为什么选择海力士的硬盘呢?主要是我个人之前用过海力士的PC711,那个硬盘个人感觉还行,做为游戏盘写入放大的情况也不太明显,去年11月就买了,当时买的是二手,写入量就已经接近10T了,而我做为游戏盘使用了这几个月,下载了好几款3A大作,写入量也没增加多少,感觉还算是可以的,就想试试BC711怎么样。

关于固态硬盘写入放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是应当注意的,像我这块英特尔S3610虽然寿命长,但是写入放大的情况似乎就比较明显,比如那块盘才写入了70多T,但NAND的写入量就有接近480T,而且现在的固态硬盘颗粒寿命都在下降,并不像这种企业级固态非常耐用,这种情况还是会加重颗粒的磨损,例如你实际上只写入了1T数据,但由于这个硬盘存在很严重的写入放大问题,就导致实际上消耗了颗粒3T甚至5T的寿命(我这里只是随便举个例子),就会导致这块盘即便使用的颗粒寿命很强,但它的实际寿命,可能会不如写入放大问题较小的固态。

价格方面的话,之前那块1T的PC711是500块钱买的,这块2230 512G的BC711是260块钱买的,而且这两块盘我买的都是戴尔版的,戴尔版的就可以更新戴尔提供的固件,也是在固件更新方面有一点保障,像我以前买过戴尔版的英特尔S3700,就可以更新戴尔提供的固件,因此在购买OEM硬盘有条件时最好选择像联想,戴尔这类固件更新支持比较好的OEM厂商,像有些公版的,除了硬盘厂商放出官方固件更新以外,是不支持更新固件的。

回归原题,为SD选择BC711主要是个人感觉这个硬盘的性能不错,它支持PCIe3.0x4的传输模式,其中512G版的最大连续读取速度可以达到3200MB/s,最大连续写入速度2350MB/s,随机写入的IOPS可以达到430K,在2230里的Nvme硬盘中算是比较强的了,后面装好了我也会测试一下速度。

例如像西数SN530 512G的最大连续读取速度2400MB/s,最大连续写入速度1750MB/s,三星PM991a 512G最大连续读取速度虽然有3100MB/s,最大连续写入速度1800MB/s,从理论性能上来看是可能不如同容量海力士BC711的,而且目前三星的固态可能会存在0E的问题,之前卖GPD Win3的时候,由于那个机器我换了三星PM9A1,买家也是说不要硬盘,我就把那个盘拆下来了,然后感觉卖不了几文钱也不太想卖,就留着自己玩了,平常也不会往里面存什么重要数据,后面可能会装在NVME硬盘盒里,做为这个机器测试游戏用的硬盘。

还有一点是这个机器是否值得购买PCIe4.0的硬盘,虽说SD它的硬件是Zen2的,在桌面端这边AMD Zen2架构的CPU只要搭配500系主板,就可以支持PCIe4.0,有些400系主板虽然可以支持,但后面的BIOS更新大多数好像都被封杀了,这个机器我听说是不支持PCIe4.0的,也就意味着安装了PCIe4.0的硬盘,实际速度也不会超过PCIe3.0支持的最大吞吐量,比如说像SN740,不过PCIe4.0的固态也可以向下兼容3.0的传输协议,把它用在上面也是可以的,但速度可能是跑不满的。

至于BC711我个人为什么买512G的,而不买1T的,原因就是1T的虽然空间比较大,性能更强一些,但价格也更贵,而且2230的固态相比以前我个人感觉还是涨了,尤其是有些大容量的,目前来看1T的好像西数SN740比较有性价比,其他品牌大都比较贵,我个人并不喜欢购买溢价产品,这个机器我觉得性能也不算是很强,我自己使用肯定是不会拿它跑什么带不动的3A大作的,下载游戏只要养成先把碗里的吃完,再从锅里拿的习惯就可以了,实在不想吃的话倒掉就行,毕竟以前80G的IDE硬盘我都用过,当年想玩个红警3,想玩原版就得删了起义时刻,想玩起义时刻就得删了原版,曾经都经历过这种事,现在512G的也够我个人用了。

这里还要注意市面上有些2230固态,可能是2280或者2242的切出来的,听到这个可能会给人一头雾水,固态切短了还能用?大多数岂不是报废了,怎么可能还能用?当然也有例外啦,像有些固态在设计上是2230规格的,但它考虑到安装到仅支持2280的机器上,就做成了2280的长度,如图所示,这个三星PM991a就是加长到2280规格的。

至于这种盘能不能切成2230的来用,我个人认为理论上是可以的,只要确定多出来的板子上没有什么线路,只是单纯的空PCB的话,理论上是可以剪短的,不过可能会有很大风险,成功的话没了保修,失败的话盘就寄了,至于有些剪短的盘价格可能会比原生的要低一些,但还是取决于店铺手艺,这里我个人同样也不随便推荐了。

关于硬盘上选择做完了简单介绍以后,东西也到齐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干啦,在上机前我也对这个硬盘拍了几张照片,和2280的盘相比,这个确实小了很多,比如说2280的固态这部分只包含了主控,不包含NAND颗粒,而2230的固态则是主控和颗粒一体的,体积和2230的网卡一样大。

这个机器拆机的话很简单,只需要一把十字螺丝刀加上翘片即可完成,我们先取下背面的八颗螺丝,要注意这些螺丝有长短之分,分为四颗长螺丝与四颗短螺丝,长螺丝是外面四颗的,短螺丝是里面四颗的,装回去的时候千万别搞错了,以前我拆有个华硕的笔记本就是不分螺丝长短乱装,结果把C面壳子都顶破了。

取下八颗螺丝后,我们就可以拿翘片或者指甲慢慢将机器打开了,在打开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着急和大力出奇迹,不然把机器卡扣弄断,或者是撬出太大痕迹搞破相就麻烦了。

把外壳打开以后,就可以看到机器的内部构造了,可以看出内部的布局非常工整,而且是模块化设计,维修起来应该会比较方便,就不像有些小作坊出品的机器拆开后排线非常混乱,而且G胖那边也宣称与iFixit进行了合作,用户可以在那边找到关于SD的替换件和维修指南,比如说像摇杆坏了我们是可以自己维修的,官方也可能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维修技术支持,感觉比起有些厂家玩计划报废,不给你提供维修的相关配件和资料,显得就十分良心了。

这台机器的电池是L型电池,我这台机器的电池来自神基科技,是一块40.04瓦时的锂电池,额定容量为5200毫安时,放电的额定电压为7.7伏,充电限制电压8.8伏。

拿额定电压是7.7V,额定容量为5200毫安时来算的话,算下来就是7.7V*5.2Ah=40.04Wh,也没什么问题。

风扇方面的话,我这台机器的风扇来自台达,型号为BSB0505LA-00,支持5V的工作电压,0.42A的功率,理论上它的最大功耗为2.1W,不过噪音和转速方面我就不太清楚了,就麻烦知道的大佬补充一下了。

机器左右两边我也拍了一下照,可以看出这个线性扳机的复位,是利用一个弹簧完成的。

看完电池,风扇和左右两边的构造以后,我们就继续办更换硬盘的正事吧,在更换硬盘前,我们需要将这个防护罩取下。

这里有一个用铝箔纸贴着的螺丝眼,我们要把这个铝箔纸给揭开,取下这颗螺丝。

取下这颗螺丝后,别忘了左上角和左下角还有两颗小螺丝,我们也要将这两颗小螺丝取下,才能拿掉这个防护罩。

拿掉防护罩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压着这颗APU的铜管与SSD的位置了。

让我们来看看内存,这台机器采用了四颗板载LPDDR5的颗粒做为内存,我这台机器的内存来自镁光,颗粒型号为D8BCW,这个型号对应MT62F1G32D4DR-031,单个颗粒的位宽为32bit,4G的大小,四颗则组成了128bit,16G的大小,位宽和普通台式机和笔记本双通道内存一样,毕竟这个机器采用的是核显,核显对内存带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自然也就不能在内存上缩水了,后面我也会跑一下这个内存的性能测试。

这颗APU的话则打着V社的LOGO,虽说它是Zen2的架构,但它却和普通桌面端和移动端的Zen2有一些区别,例如它属于定制产品,像CPU微码就不是通用的,后面我也会对这方面做一些解析,这里考虑到拆了拍照要重涂硅脂,就懒得拆了,借用一下极客湾的视频截图吧,大家也可以直接去看他的视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接着我们继续更换固态吧,先不要着急,我们把电池排线断开,原因除了有防止短路以外,还有是这个机器的开关轻轻碰一下就开机了,前面我拆机的时候拆到一半,不小心碰到导致开了好几次机还是有些尴尬的,也有一定风险,为了防止这种情况,BIOS里貌似是有禁用电池开机的选项,但是为了安全,在更改硬件时还是应该切断电池的物理连接。

我们先将这个拉环给提出来,我的是埋在这里了,有些机器是直接裸露在外的,如果没有看到拉环,那应该是埋在夹缝这里了。

断开电池连接后,我们就可以更换固态了,我们取下固定这个硬盘的螺丝,将旧硬盘外面这个屏蔽罩给套在新硬盘上。

将新硬盘装好后,我们就可以将机器装回去了,装回去以后可以进BIOS里看看,硬盘是否识别正常,进入BIOS的方法是同时按下电源键和音量+键,当听到嘟的蜂鸣声时,松开电源键,但不要松开音量+键,就可以进入BIOS了。

这台机器采用的是系微的BIOS,说实话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系微的BIOS,原因是这家厂商的BIOS折腾起来比较麻烦,像有时候设置错误的话,AMI的BIOS是可以通过按复位键,或者取掉CMOS电池,以及给电池放电的方式来还原默认设置的,而Insyde的BIOS设置错误就可能会导致机器变砖,必须重新刷BIOS才行,这点就比较麻烦,所以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折腾Insyde的BIOS。

进入Setup Utility,在Main这一栏中我们可以查看这台机器的硬件信息,当Nvme Size那里显示出你新换的固态硬盘容量,就说明更换硬盘成功了。

安装Windows单系统流程

硬盘更换完成后,我们就要装系统了,这台机器虽然默认搭载的系统是SteamOS3.0,但也是可以安装Win10和Win11的,而且我个人目前对Linux不是很了解,就先装Windows来测试一下这台机器的性能,以及对它搭载的硬件做一些解析吧。

最主要的原因说实话还是我这边的网络问题,有时候长城宽带真的可以从精神层面摧毁我的意志,机器上手时别说是SteamOS更新和激活了,就连Windows下的Steam可能都上不去,果然是要想孩子成绩好,长城宽带少不了。

在安装系统前,除了要准备好安装系统用的U盘,我们还需要下载这台机器在Windows下的驱动,不然没有驱动的话,很多硬件是不能正常工作的,例如可能会导致机器没有声音。

我们可以在Steam官网这边下载官方驱动:

https://help.steampowered.com/zh-cn/faqs/view/6121-ECCD-D643-BAA8

操作系统要安装Windows的话,个人建议最低版本Win10 2004以上,你喜欢Win11的话,也可以装Win11,我个人是习惯Win11了,至于Win10为什么要选择2004以上的版本,原因主要是这台机器的这颗APU是支持DX12 Ultimate的,而实现DirectX除了和显卡硬件和驱动有关,和操作系统也有关系,例如Win10 2004以上的版本,才能支持以枚举的形式调用DX12.2的功能,Win11则是功能上的完整支持,所以安装的操作系统不能太老,其中还有个原因是这些驱动,尤其是GPU驱动,可能会不支持太老版本的系统。

然后我们按照平常装系统的方法,安装系统就可以了,我安装的是Win11,这次安装是走Windows传统安装流程。

当然用PE装也可以,只要那个PE没有病毒和捆绑,也没什么大问题,我拿PE装系统的话会使用DiskGenius格式化硬盘和分区,再使用Dism++来将镜像写入硬盘。

分区方面的话我就懒得分区了,直接用一个盘做为C盘,反正这个盘后面还要格了重新装SteamOS,现在我个人用电脑没有分区需求的话,基本上不会给硬盘分区,都是一块硬盘一个分区。

Win11 22H2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跳过联网激活,说实话我个人虽然是登录微软账号使用的,但在装系统的时候就不太喜欢登录微软账号。

进入系统后我们就可以安装驱动了,将之前下载的驱动解压缩,按照官方的提示安装即可。

由于这台机器采用的这个屏幕原生分辨率还是一块竖屏,也就是800x1280的分辨率,进入系统后我们就要把它改成横向的显示方向。

这个GPU驱动的安装界面看上去虽然和AMD公版驱动相同,但目前还不确定这个机器能不能安装AMD的公版GPU驱动,后面再试试,先把需要的驱动装好吧。

把那几个官方提供的驱动装完后,设备管理器里依然有一些没有成功驱动的未知设备,于是我就安装了AMD的芯片组驱动,AMD的芯片组驱动是可以正常安装的。

不过安装完AMD芯片组驱动以后,依然还是有一些没有成功驱动的设备,其中这几个未知设备的位置都在I2C总线上,估计是输入设备相关的硬件,感觉这个有可能就要在SteamOS下才有比较好的驱动支持了,毕竟G胖只是给了你安装Windows的权限,但是他并不会为这台机器安装的Windows提供支持,就如同前面那张截图所说,但只要把那些重要的硬件给驱动上就可以了,其他不重要的硬件没有驱动的话,也是细枝末节的问题,像有些机器在使用自家的定制系统的情况下,都完全不给你有安装Windows的可能,也算是显得非常良心了。

然后我也尝试安装了一下AMD的公版显卡驱动,果然还是不行的样子,这个机器应该还是要使用专属驱动,用不了官方的公版驱动,虽说御三家的显卡早就解锁了DCH驱动,不再像以前那样存在锁驱动的问题,即用户必须强制使用OEM驱动,后面还是都允许使用官方最新驱动了,但这个还是属于定制芯片,现在AMD官方最新驱动的产品支持列表里也没写支持这玩意。

由于篇幅限制,后面我想说的内容会继续在其他专栏里说,下一篇专栏我则会对这台机器搭载的硬件做一些解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