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世纪世界芭蕾舞名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世纪初苏联芭蕾舞 盘点:20世纪世界芭蕾舞名人

盘点:20世纪世界芭蕾舞名人

#盘点:20世纪世界芭蕾舞名人|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圣.莱昂 SaintLéon, Arthur(1821~1870)法国芭蕾演员、编导。1821年9月17日生于巴黎,1870年9月2日卒于同地。幼年从父学习小提琴。1835年起,在慕尼黑、巴黎、米兰等地表演舞蹈。因编导舞剧《随军女贩与骑手》(1843)和《大理石美女》(1847)而成名。此后,应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之聘编过15部舞剧,其中以《魔鬼的小提琴》(1849)最为成功。1859~1869年他在圣彼得堡皇家剧院供职。他的主要作品有《帕克雷特》(1851)、《神驼马》(1864)、《小金鱼》(1867)等。后两部作品因其歪曲俄罗斯人民形象而遭到舆论的批评。圣.莱昂的舞剧中不少精彩的舞段,对19世纪后期俄罗斯芭蕾编导艺术有较大的影响。返回巴黎后,他创作出自己的代表作《泉》(1866)和《葛蓓莉亚》(1870)。圣.莱昂是浪漫主义芭蕾晚期的代表,他的作品,舞蹈丰富多彩,追求形式美与舞台效果,但内容较贫乏,难以感人。因此,除了《葛蓓莉亚》和《泉》的片断以外,其他作品都未保留下来。圣.莱昂还是一位优秀的芭蕾教师,他创造了一套记录舞蹈的方法,著有《舞蹈速记术》一书,这是近代舞谱的早期文献之一。

芭蕾革新家福金

福金 Fokine,Michel(1880~1942)俄国芭蕾编导。芭蕾革新家。1880年5月5日生于圣彼得堡,1942年卒于纽约。1889~1898年在圣彼得堡戏剧学校学习舞蹈。毕业后参加马利亚剧院芭蕾舞团(见基洛夫芭蕾舞团),被破格提升为独舞演员。扮演过《帕基塔》、《雷蒙达》、《睡美人》等古典芭蕾的主角,表演风度典雅,跳跃高而轻盈。第一次编导尝试是为圣彼得堡戏剧学校排演实习剧目——独幕舞剧《阿喀斯和伽拉忒亚》(1905),同年又为A.巴甫洛娃编排独舞《天鹅之死》。1907年正式受聘为马利亚剧院芭蕾编导,排出了舞剧《阿尔米达宫》。次年应佳吉列夫之聘为在巴黎举行的俄罗斯芭蕾舞演出季编导一批舞剧和舞蹈,这些作品的演出赢得了很高声誉。M.M.福金编导的《仙女们》1909~1912年以及1914年,福金担任俄罗斯演出季和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舞蹈编导兼主要演员。1921年起侨居美国,主持纽约的舞蹈讲习所(1923~1942),并先后在巴黎歌剧院(1934~1935)、蒙特卡洛俄罗斯芭蕾舞团(1936~1939)担任舞剧编导。由于福金远离祖国,与人民脱离联系,他长期处于苦闷忧郁之中,1927~1934年间实际上停止了创作,晚期作品也很少有成功之作。他一生共创作70多部舞剧以及一批舞蹈和歌剧插舞,其中著名的有:舞剧《埃及之夜》(1908)、《仙女们》(1908)、《狂欢节》(1910)、《天方夜谭》(即《山鲁佐德》,1910)、《火鸟》(1910)、《玫瑰幽灵》(1911)、《彼得鲁什卡》(1911)及歌剧《伊戈尔王子》中波洛维克人之舞(1909)、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的舞蹈(1917)等。福金主张继承古典芭蕾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在《给〈泰晤士报〉主笔的公开信》(1914年7月16日)中,他阐述了新舞剧的5项原则,主张在每部作品中“创造出符合于情节,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最有表现力的新形式”,舞剧中舞蹈和摹拟都要为表现剧情服务,利用整个人体而不仅仅是面部来表现,以致群舞演员的分组队形和舞蹈也应成为表情手段;舞剧是一个艺术整体,其中各成分(舞蹈、音乐、美术等)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每个合作者享有创作自由。福金具有罕见的音乐感,很高的文学和绘画修养,因而有可能将上述理论付诸实践。他在前人对舞蹈交响化的探索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型的舞剧形式——交响芭蕾,在其中舞蹈、音乐、美术、文学诸要素融合一体,服从于统一的构思和贯串行动。这些作品大都是独幕舞剧。有的作品还采用最初并非为舞蹈写作的交响乐曲作为音乐基础;在编导手法上吸收了交响音乐的主题、变奏、复调、对位等技法,通过加强舞蹈的表现力和哑剧的动态感,打破了旧舞剧中舞蹈和和哑剧的严格界限以及用舞蹈抒情,用哑剧叙事的刻板程式。福金的革新对20世纪欧美以致全世界的芭蕾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国女芭蕾舞演员巴甫洛娃

巴甫洛娃(Annapavlova)俄国女芭蕾演员。1881年2月12日生于圣彼得堡,1931年1月23日卒于海牙。1891年入圣彼得堡皇家芭蕾舞学校。1899年毕业后即进入玛利亚剧院(见基洛夫芭蕾舞团),1906年成为首席演员,主演了几乎所有该剧院的传统剧目,并成功地塑造了M.福金所编的《天鹅之死》、《阿尔米达宫》、《埃及之夜》、《仙女们》等剧目中的主要角色。福金认为巴甫洛娃是他的作品的理想扮演者,有些作品就是为她而编的,《天鹅之死》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她所创造的形象自然而质朴,动作轻盈优雅而富有诗意;她的表演有一种飘逸超凡的气质,给人以生动的感染力。她所独有的艺术特色和表演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她具有极好的天赋,又经在俄罗斯舞台上主演传统剧目的磨炼。福金等人的作品,对于她的艺术特色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АП巴甫洛娃表演的《天鹅之死》从1908年起,她开始出国演出,并曾于1909年参加C.佳吉列夫的舞剧团到巴黎等地演出。以后离开该团,经常以客座主角演员的身分参加英美等国的芭蕾舞团演出。有时也回到玛利亚剧院去。1913年去英国定居,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剧团。此后10余年,她坚持不懈地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走遍了欧、美各国家,以及非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她向人们传播、介绍俄罗斯芭蕾,唤起人们对芭蕾的爱好。巴甫洛娃认为舞剧中最重要的是舞蹈表演。她的剧团所上演的大都是传统剧目的节略版本或片断,也有一些新编节目。她本人也曾创造独幕舞剧《秋叶》(1918)。她在芭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继 M.塔利奥尼之后20世纪初期最杰出的舞蹈家。

波兰血统的俄国芭蕾演员尼金斯基

尼金斯基 Nijinsky, Vaslav(1889~1950)波兰血统的俄国芭蕾演员和编导。1889年12月17日生于基辅,1950年4月8日卒于伦敦。1898年考入圣彼得堡舞蹈学校,1907年毕业后参加玛利亚剧院(见基洛夫芭蕾舞团 )。由B.ф.尼金斯基表演的《天方夜谭》于才华超群,被破格提拔为首席男演员。曾是著名女舞蹈家A.П.巴甫洛娃等人的舞伴。主演过《阿尔米达宫》、《埃及之夜》、《仙女们》等著名舞剧。1909~1913年参加C.П.佳吉列夫组织的巴黎、伦敦“俄罗斯演出季”,在M.M.福金新编舞剧《狂欢节》、《天方夜谭》、《攻瑰幽灵》、《彼得鲁什卡》、《蓝色上帝》、《达夫尼斯和赫洛亚》中金主角。1912年,他为佳吉列夫芭蕾舞团自编自演舞剧《牧神的午后》。1913年又编排了《游戏》和《春之祭》。他的这些作品突破传统芭蕾的形式,进行大胆创新,由于被认为过于追求肉感,遭到时人的批评。实际上他对扩大芭蕾动作语汇,增加塑造形象的表情手段作了有益的贡献。1914年他自组芭蕾舞团在伦敦演出。1916年又返回佳吉列夫剧团,编导了舞剧《梯尔·欧伦施皮格尔》。作为演员,尼金斯基技巧高超,特别是结合大跳、急速转、多次击腿等高难动作和富有表情的哑剧表演,为世人所称道。1918年他因精神分裂症而退出舞台。著有《尼金斯基日记》(1953,巴黎).

对英国芭蕾艺术做出贡献的人

阿什顿 FrederickAshton(1904--1988)英国芭蕾编导。1906的年9月17日生于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曾师事于M.兰伯特门下。1935年任维克·威尔斯芭蕾舞团首席编导。1952年起,任萨德勒斯威尔斯芭蕾舞团和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编导;并曾先后在蒙特卡洛俄罗斯芭蕾舞团、纽约市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和米兰拉斯卡拉剧院芭蕾舞团等著名芭蕾舞团担任客座编导。阿什顿对音乐及古典舞蹈都有深湛的理解,善于把前人的创造和成就提高到更高的境地。他的作品《门面》F.阿什顿编导的《乡村一月》(1931)、《玛格丽特和阿芒》(1963)和《乡村一月》(1976)等,线条清晰,层次分明,突破了古典芭蕾程式的框框,达到更完美的地步,使剧情、人物性格、舞蹈和音乐更加和谐统一。他的另一个特点是根据不同演员的个性编排舞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出色的芭蕾舞演员。鉴于他对英国芭蕾艺术发展的卓越贡献,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

苏联芭蕾编导扎哈罗夫

扎哈罗夫 Zakharov, Rostislav Vladimirovich (1907~1984)苏联芭蕾编导。1907年9月7日生于阿斯特拉罕,卒于1984年1月15日。192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舞蹈学校。1932年毕业于列宁格勒戏剧专科学校导演系。1934~1956年先后任基洛夫芭蕾舞团(圣彼得堡玛利亚歌剧院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编导。他的成名之作是1934年的《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根据A.C.普希金同名长诗改编)。从此,他全力钻研普希金的作品,先后排出《高加索的俘虏》、《村姑小姐》、《青铜骑士》等舞剧。他把话剧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用于舞蹈编导,强调人物心理刻画。著作有《舞剧编导艺术》、《舞剧编导手记》、《编舞教程》等。

英国女芭蕾演员芳廷,M

芳廷,M (MargotFonteyn,1919~1991)英国女芭蕾演员。1919年5月18日生于萨里郡的赖盖特。在中国和美国度过童年,并开始学习芭蕾。1934年返回英国,进入萨德勒斯威尔斯芭蕾舞学校。她初次M芳廷表演的《玛格丽特和阿芒》在《胡桃夹子》中饰演小雪花,获得成功。后与 F.阿什顿 、K.麦克米伦合作,演出了《仙女之吻》、《玫瑰幽灵》、《睡美人》等,特别成功的是在1961年与R.纽里耶夫合作演出的《天鹅湖》和麦克米伦重新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阿什顿的《玛格丽特和阿芒》。她的舞姿轻盈,能将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举手投足都富于表情。她对芭蕾艺术态度认真,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直到息影舞台。芳廷在1956年获“女爵士”称号,是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名誉院长。1979年,访问中国,将北京舞蹈学院演出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编入她与英国BBC电视台合拍的自传片中。

法国舞蹈演员贝雅

贝雅(Béjart,Maurice)法国舞蹈演员和编导。1927年1月1日生于马赛。1941年进马赛歌剧团舞蹈学校学习芭蕾,1944年在维希首次登台。后随R.珀蒂的芭蕾舞团、伦敦国际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等团体演出。1953年与作家J.洛兰一起创办明星芭蕾舞团(1957年解散),并自编自演了多部舞剧,如《孤独者交响乐》(1955)、《冬夜之梦》(F.F.肖邦曲,1953)、《驯悍记》(1954)等;1957~1960年主持巴黎芭蕾舞团,排演了《陌生人》(1957)、《春之祭》(1957)和《奥尔甫斯》(1958)等剧目。1960年起,他主持二十世纪芭蕾舞团,排演了一批舞蹈、哑剧、歌唱或朗诵兼而有之的综合作品,其中著名的有《第九交响曲》(L.van贝多芬曲,1964)、《罗密欧与朱丽叶》(1966)、《尼任斯基,上帝的小丑》(1971,选用П.И.柴科夫斯基等人的音乐)、《伊莎多拉·邓肯》(1976)、《诗人的爱情》(1979)等。贝雅的创作二十世纪芭蕾舞团演出剧照思想较复杂、矛盾,他十分热衷于东方和非洲的舞蹈文化,在理论上主张恢复舞蹈具有的礼仪性质和意义,认为舞蹈中的伦理因素应该压倒审美因素,舞蹈应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生活的复杂性。而在实践中他又受现代舞的深刻影响,创作了一些抽象晦涩的作品。1970年,他在布鲁塞尔创办了舞蹈学校,自任校长.

美国黑人舞蹈家艾利.阿尔文

艾利.阿尔文 (Alvin Ailey)1931-1989 美国黑人舞蹈家和舞蹈编导。1931年1月5日生于得克萨斯州的罗杰斯。曾在洛杉矶随L.霍顿学习舞蹈,后加入霍顿舞蹈团。1954年在百老汇音乐剧中担任一些主要角色。 A.艾利编导的现代舞《启示录》1957年建立了自己的舞蹈团(原名美国舞剧团,1972年易名为阿尔文·艾利中心舞剧院,1976年又改名为阿尔文·艾利美国舞剧团)。1958年创作了《布鲁斯组曲》,使他崭露头角。1960年创作《启示录》,是他的代表作。其他重要作品有《五重奏》等。艾利的作品吸收了黑人土风舞成分并与现代舞相结合,形成富于表情的特殊风格。同时,他还在芭蕾和现代舞之间寻求一条相互融合的道路。他不仅为自己的舞团,而且还为美国芭蕾舞剧院等舞蹈团编舞。他在百老汇戏剧界和非百老汇戏剧界都有相当的影响。艾利的舞蹈团被公认为美国最出色的黑人现代舞团,演员来自许多民族。他们不仅表演艾利的作品,还表演T.肖恩等人的作品。1985年,艾利曾率团来中国演出,获得好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