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十年代的年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劳模精神 中国:六十年代的年画,收藏!

中国:六十年代的年画,收藏!

2023-08-18 19: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四张:1965年《全家争五好,好了还要好》,作者:莫伯华

第五张:1966年《女跳伞员》,作者:徐寄萍

第六张:1963年《不让它吹倒》,作者:邵克萍、吴哲夫

第七张:1964年田头卫生员》,作者:李慕白、金雪尘

第八张:1964年《志在农村》,作者:庞卡

第九张:1964年《苹果熟了》,作者:黄鹂

第十张:1963年《永远学雷锋好榜样》,作者:朱膺

第十一张:1965年《机耕队》,作者:张碧梧

第十二张:1960年《大动物园》,作者:章育青

第十三张:1964年《请叔叔交还失主》,作者:江风

第十四张:1963年《红灯高照》,作者:王信

第十五张:1965年《耕读育新人》,作者:冯国琳

第十六张:1965年《送书上山》,作者:赵卿云

第十七张:1960年《聚宝盆》,作者:何逸梅

第十八张:1961年《歌丰收》,作者:陈光健

第十九张:1961年《山鹊山鹊处处啼》,作者:邵文锦

第二十张:1962年《莺莺听琴》,作者:邱小玉

70年代的年画,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三个特别的标志,那就是爆竹、春联和年画。如今,爆竹基本被禁,春联若有若无,年画则完全绝迹了。小编不辞辛苦,从网上搜罗了一部分70年代的年画,放在下面,慰解大家的怀旧之情。

以前很多年画,其实都是专业的画家创作出来的,艺术水准颇高。而且那时候的题材,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和劳动相关的,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所以看上去特别有力量感和真实感。除了特定时代的浓重的意识形态印记之外,那时的年画,主题鲜明,色彩红艳,无论男女,无论哪种劳作,总是散发出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经过漫长时光的浸染,现在看上去都是满满的回忆。

1、1974年发行的《咱队的好猎手》年画,作者:刘长恩。

2、1978年发行的《红梅赞》年画,作者:谢慕莲,李慕白,金雪尘。

3、1976年出版的《班班组组都超产》,作者:辛克胜,陈明。

4、1976年出版的《人欢鱼跃》年画,作者:宋仁贤。

5、1971年发行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年画,作者:凃前明

6、1978年出版的《飞雪迎春》年画,作者是黄鹂,一大队履带拖拉机正在作业,女司机们提着油壶准备灌着柴油。

7、1973年出版的《我和轮胎比高低》年画,作者是范振家,小学生们在参观重载货车,一个男孩正在与轮胎比谁高。

8、1974年出版的《光荣人家春更浓》年画,作者是张伯媛,在一个烈军属之家,老师领着孩子们,带着锣鼓和镰刀,来帮老大娘干活。

9、70年代出版的《新队长》年画,作者是杨建侯,队里正在开大会,一位女队长刚刚上任,社员们纷纷鼓掌欢迎。

10、1976年出版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年画,作者是赵宏本。

11、1975年出版的《红色园地》年画,作者是白逸如,在一处小学校内,孩子们互相配合在板报墙上贴着标语,其中贴在墙上的标语是“发扬反潮流革命精神”,地上一个女孩刚刚写完另一句:“争当教育革命促进派”。

12、1977年出版的《健康成长》年画,作者是黄恩涛,在一个公社的大队合作医疗站,赤脚医生正在给村里的孩子们检查身体。

13、70年代出版的《育红渠》年画,作者是张冠哲,人们敲锣打鼓,庆祝重要的水利工程育红渠的胜利竣工。

14、1973年出版的《寄信母校报丰收》年画,作者是王振羽,城市的知识青年,来到农村后,积极参与农业生产,他们将丰收的喜悦以写信方式告知母校。

15、1977年出版的《集体户的除夕之夜》年画,作者是夏振萍,一群知识青年居住在一起的集体户内,除夕之夜,人们喜笑颜开,过着充实而热闹的新年。

16、1972年出版的《工农话丰年》年画,作者是罗竺峯,广袤的田园中,青苗在风中如同绿色的海洋,一位女农技师正在帮一位女社员修好抽水机,清冽的河水喷涌而出。

17、1979年出版的《荷塘初夏》年画,作者是张晓晖,芦苇荡中,水面清澈,两个年轻的农村女子,划着红木船,赶着一群白鹅而来,站在船尾的女孩开心的模样,洋溢着青春气息。

18、1975年出版的《欢送代表到北京》年画,作者是化金莲,草原上,被选上的一位牧民女代表准备去北京开会,大家都赶过来欢送她。

19、1973年出版的《农奴女儿上大学》年画,作者是潘世勋、蒋采萍,翻身解放的农奴们,在新中国长大的孩子,已经能上大学,这是藏族牧民们欢送她的场景。

20、1970年代出版的《队队有余》年画,作者是骆福庆 ,一处荷塘里,社员们驾驶着小船,将鱼食投到水中,成群的大鲤鱼随之而来,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大红的鲤鱼、鲜艳的衣服,画家以浓烈的色彩,展现了年年有余的喜悦场景。

21、1976年出版的《雪夜春风》年画,作者是陆一飞、张桂铭、徐志文 ,在供销社里,户外是大雪纷飞,里面确实人头攒动,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哪怕到了晚上,也是开门营业。

22、1979年出版的《史湘云醉眠芍药》年画,作者是刘旦宅 ,这幅年画表现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的故事,性格爽朗的史湘云吃多了酒,在芍药花旁酣睡,众人围在一旁看着热闹,非常可爱。

23、1972年出版的《送代表》年画,作者是胡钜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员们,选出了自己的代表,到北京参会,乡亲们载歌载舞,欢送着胸戴大红花的青年女代表。

24、1979年出版的《双喜》年画,作者是步万方,韩祖音,郝之辉,两侧的气球悬挂着标语,人们载歌载舞,庆祝着四害被扫除,中间的喜字寓意着新的时期已经到来。

25、1971年出版的《军民一家喜庆丰收》年画,作者是徐震时,在丰收的季节,晒谷场上,解放军战士和社员们一起,通力合作,将谷物打包归仓,大家喜笑颜开,尽展军民鱼水之情。

26、1976年出版的《处处有亲人》年画,作者是于万强,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老大娘刚刚上车,旁边的一位解放军战士就拉着她的手,准备让座,后方还有一个男子也在招呼着。

27、1976年出版的《喜迎新战友》年画,作者是武立明、黄金声,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中,山坡的梯田层层叠叠,种植的农作物一片青绿,赶马的大爷,载着从城市里来的知识青年,抓着马鞭的女子正在向新战友们介绍情况。

28、1970年代出版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年画,作者是杜玉曦,一个大家庭里,新年将至,全家老少围在一起,看着刚刚贴好的年画,那是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讲话的场景。

29、1978年出版的《丰收年》年画,作者是张恩杰,在海滨的道路上,一位女司机驾驶着红色的拖拉机,三位年轻的女社员站在装满渔获的拖斗里,两侧的麦田翻起了金黄色的麦浪,海鸥飞翔在蓝色的海面上,这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30、1975年出版的《上党课》年画,作者是刘知贵,这幅户县农民画,表现了队部里的一场党课,主讲人坐在炕头,旁边的桌子上支起了小黑板,上面写着:“路线问题必须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的内容,群众们认真听着记着。

31、1975年出版的《公社鱼塘》年画,作者是董正谊,这是著名的户县农民画,在公社的鱼塘里,社员们相互协作,拉起了一张大网,鱼儿成群结队被网团团拉住,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32、1974年出版的《敢教日月换新天》年画,作者是北京市农林局、水利局工人业务美术创作组,在治理海河的工地上,红旗招展,参加建设的队伍浩浩荡荡,漫天的红潮,见证了那个时代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

33、1975年出版的《淀上新社员》年画,作者是辛鹤江,这幅组画表现了白洋淀上的新社员风采,从左至右分别为《田边讲课》的男老师、《雨后初虹》的女赤脚医生、《渔歌阵阵》的渔民、《喜报丰收》的女知青。

34、1975年出版的《喜迎丰收》年画,作者是古月,公社的粮仓里,社员们正在给一座座粮囤覆盖着秸秆,仓壁的标语正在刷制,依稀可见广积粮的字样,站在高处的女社员放开嗓子往远处喊着。

35、1979年出版的《哈密瓜丰收》年画,作者是忻礼良、忻鸿祥,在哈密瓜丰收的时刻,瓜田里,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抱着椭圆的大瓜,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36、1974年出版的《春满大地》年画,作者是吴云华,在春风吹拂的时节,广袤的农村里,社员们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刚刚耕作过的土地上,播撒着粮食的种子,喜笑颜开的脸上,是对秋天收获的满满希望。

37、1977年出版的《从小就把根扎正》年画,作者是马亚利,学校的老师带着一群少先队员,来到了农村,一位老社员正在教孩子们挖土种树,告诉他们树木要想成材,必须把根扎正。

38、1970年出版的《智取威虎山》年画,这是样板戏的摄影年画,打入敌人内部的杨子荣,正在林海雪原里,踏马飞奔。

39、1979年出版的《虎》年画,作者是刘继卣,一只斑斓皮纹的老虎,虎眼露着精光,蹑着虎爪,正在靠近着猎物。

40、1975年出版的《大队鸭群》年画,作者是李振华,在池塘里,两个女社员,手里拿着竹竿,站在岸边,一大群鸭子正在水里欢快地边游动边吃着。

41、1972年出版的《草原女民兵》年画,作者是刘生展,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支女民兵团队,骑着马儿,艳丽的红旗轿车在风中猎猎展会宣传,他们正奔流在绿色的草地面上开展军事训练。

42、1974年出版的《山河新貌》年画,这是选自一九七四年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的版画作品,左上第一幅是《十月丘陵一片金》由祝富荣、毛翔先创作,右一是《山林之歌》由杜鸿年创作,左二是《沙漠水乡》有马永沛创作,右二是《长江万里架金桥》有吴俊发创作,左三是《边疆大道》由刘凯业创作,右三是《小岛洪流》由蒙显刚创作,左四是《长白红松出林海》由赵纪元创作,右四是《装不尽运不完》由晁楣创作。

43、1971年出版的《沙家浜》剧照年画,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18名伤员在指导员郭建光的带领下,来到沙家浜养伤。后来遭遇日伪军的扫荡,被当地群众转移他处,这是后来郭建光率领新四军战士连夜奔袭,杀回沙家浜,全歼敌人的一幕 。

44、1970年出版的《红灯记》剧照年画,取自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浑身是胆雄赳赳》李玉和的唱段: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

45、1979年出版的《飒爽英姿》年画,作者是王言昌、刘泽文,在奔涌的大海上,一支民兵队伍正在训练,领头的小船上,一位身穿红衣的女民兵,站立船头,举枪向前,英姿勃发。

47、1970年代末出版的《普通劳动者》年画,作者是罗德安,商场里面,一位中年人正在擦着柜台,上方的牌子挂着“为人民服务”的字样,读者朋友们都知道他的身份吗?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三个特别的标志,那就是爆竹、春联和年画。如今,爆竹基本被禁,春联若有若无,年画则完全绝迹了。小编不辞辛苦,从网上搜罗了一部分70年代的年画,放在下面,慰解大家的怀旧之情。此为第二辑。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中国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年画不仅是年节时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它不但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承载着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六七十年代年画的主题,除了意识形态宣传之外,丰衣足食是最突出的主题。

以前很多年画,其实都是专业的画家创作出来的,艺术水准颇高。而且那时候的题材,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和劳动相关的,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所以看上去特别有力量感和真实感。除了特定时代的浓重的意识形态印记之外,那时的年画,主题鲜明,色彩红艳,无论男女,无论哪种劳作,总是散发出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经过漫长时光的浸染,现在看上去都是满满的回忆。

70年代的年画 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二)

1、《女子放牧班》,周永生,1976年。

2、《谁又替我把雪扫》,1973年出版,作者:赵文元和刘晓莉。

3、1978年出版的《咱们队里的发明家》年画,作者是张和荣,知识青年在落户的农村成立技术组,试制的玉米脱粒机。

4、1978年出版的《采莲图》年画,作者是步万方,荷花田里,几个胖娃娃坐在红色的木盆中,装着收获的莲蓬,满载而归。

5、1976年出版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管教山河换新颜》年画,作者是王大为,在一个修建渡槽的工地,已进入夜晚时分,到处灯火通明,一位女社员精神抖擞,正在用錾子锤削着石头。

6、1974年出版的《新炮手》年画,作者是金尘,炸山开石的工地上,一群青年女子正在准备起爆炸药,背后的红旗上竖着铁姑娘爆破组的旗帜。

7、1974年出版的《上夜校》年画,作者是刘钟,一个农家院前,屋子里已经上灯,一位老大娘系着头巾,准备出门,旁边的孩子手里拿着红旗杂志,打着手电筒,一起去上夜校学习。

8、1973年出版的《农奴女儿上大学》年画,作者是潘世勋、蒋采萍,翻身解放的农奴们,在新中国长大的孩子,已经能上大学,这是藏族牧民们欢送她的场景。

9、《手牵黄河上高山》,由画家周大正创作,70年代出版。

10、《从小学科学,长大攀高峰》,李慕白绘,1978年

11、1978年出版的《连年丰收》年画,作者是陈华民,湖面上,一艘小船从荷花深处驶出,四位女社员捕鱼归来,船上的渔筐装满了鱼。

12、《解放军叔叔讲故事》,画家侯泽民等创作,1974年出版。

13、1978年出版的《碧波红鲤》年画,作者是江涛。

14、1973年出版的《丰收之歌》年画,作者是单锡和,在收获的时节,社员们将沉甸甸的粮食送到收购处,除了丰收之时热火朝天的干劲,新华书店还在现场设置了售书点,几位年轻的女社员买了新书,大家一起认真学习着。

15、《齐心协力》,沈尧伊,1975年。

16、1975年出版的《军民一家亲》年画,作者是韩光煦,一名解放军叔叔,来到一户百姓家,给小男孩剃着头。

17、1978年出版的《让我来算》年画,作者是马乐群,两个小女孩,一人举着算数的画框,上面是六只鸭子,穿花红袄的小女孩看着画面,动起了脑筋,那神态,答案已经胸有成竹了。

18、《这里也是大学》,画家陈宜明创作,1975年出版。知识青年利用农闲休息时间,拜农场老职工、老把式为师,集中学习农业机械维修。

19、1972年出版的《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年画,这是舞剧实景照片,表现了“紧握钢枪杀敌寇”这一场景,演员们表演的八路军战士,手握钢枪,高高跃起。

20、《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张义生绘,1972年

21、1978年出版的《刘三姐》年画,作者是张振华,年画表现了她和地主斗歌的场景。

22、《长白山下传捷报 》,1978年出版。意气风发的女伐木工,兴奋地向上级报告最新的林业生产捷报。

23、《草原小学校》,马振祥绘,1972年。

24、1979年出版,解永军绘制, 叶副主席夸咱又创新。

25、1974年出版的《渤海渔歌》年画,作者是张恩杰,在渤海湾,渔民们大鱼归来,健壮的女社员抬起了一筐筐的大鱼,兴高采烈,那是满满收获的喜悦。

26、《雪莲朵朵》,李秉刚绘,1979年。用凌寒傲雪的雪莲花,赞美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卫国戍边、无怨无悔的解放军女战士

27、《阳光雨露育新人》,由画家吴秀梅创作,1972年出版。劳动休息期间,田埂上成为了社员们天当房、地当桌的理论学习课堂。

28、《高原盛开大寨花》,由画家胡振郎创作,70年代出版。少数民族社员们和驻地部队战士喜气洋洋的一起向上级报告学习大寨精神取得的丰硕成果。

29、《女拖拉机手》, 由画家李成义创作,1973年出版。

30、1975年《拒腐蚀永不沾》,作者:吴梅芬。在一家饭店里,服务员们正在贴着宣传字画。

31、《草原新牧民》,由画家李恩云创作,1973年出版。女知青们第一时间把周边牧场刚出生的小羊羔运送到看护中心。

32、1974年《大队图书室》,作者:赵坤汉。大家正在大队的图书室里读书看报。

33、1976年《处处有亲人》,作者:金梅生。在一个火车站的站台上,一名女服务员正在搀扶一个老大娘上火车。

35、1978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作者:石奇人。新入队的少先队员们正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进行着宣誓。

36、《夜归》,来汶阳绘, 1973年

37、1975年《慰问》,作者:仇占国。在解放军的宿舍里,一个大娘带着她的孙女来看生病的解放军战士。

38、《拔河》,徐寄萍绘,1973年

39、《学习潘冬子,争做党的好孩子》,聂文生绘, 1975年

40、1976年《锦绣前程》,作者:丛家业、关满生。一名正准备下乡的知青,正在往书包上绣着建设新农村的字样,右边则是收拾好的行李。

41、1978年《瓜香果甜喜丰收》,作者:贾世经、王德。这是幅四条的屏风年画,年画中描绘了农村瓜果丰收的情景。

42、1979年《丰收地里有亲人》,作者:沈大慈。在秋收的时候,解放军战士们来给老乡们帮忙收割粮食,孩子们则带着水果准备去送给亲人解放军。

43、《大队的早晨》,画家袁振璜、陈龙、周若兰创作,1973年出版。一位女驾驶员在教练员的指导监督下,驾驶着手扶拖拉机沿着“8字形”路线,快速准确地来回往返,练习提高驾驶技术水平。

44、《银河金浪》,蔡世明、王少石等集体绘,70年代

45、《全心全意》,李慕白,金雪尘绘,1973年。女售货员面带微笑,正在提着杆秤给顾客称蔬菜。

46、《唱现代戏,做革命人》 ,姚逸之绘,1974年。丰收后的生产队晒粮场上, 劳动休息时间,一位女知青来到社员中间,给大家表演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中江水英的经典唱段。男知青拉起了京胡,生产队长吹起了长笛伴奏。

47、《麦假里 》,1976年

48、《贫下中农的好医生》,梁洪涛绘,1972年。女赤脚医生又来巡医问诊,看望生病已经治疗痊愈的老大娘。老人激动得紧紧握着女医生的手,表示感谢。

49、《向阳院的热心人》,戴明德绘,1976年。在向阳院小区的居民活动室,将举办一场宣讲革命故事的教育活动,由民兵小分队主讲。不料天降大雨,民兵阿姨冒雨准时赶来。

50、《鸿雁传喜讯》,刘忠臣绘,1974年。军属老大娘终于盼来了军人儿子的来信,她急切地拆开信封,请邮递员姑娘帮助念一下。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三个特别的标志,那就是爆竹、春联和年画。如今,爆竹基本被禁,春联若有若无,年画则完全绝迹了。小编不辞辛苦,从网上搜罗了一部分70年代的年画,放在下面,慰解大家的怀旧之情。此为第三辑。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中国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年画不仅是年节时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它不但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承载着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六七十年代年画的主题,除了意识形态宣传之外,丰衣足食是最突出的主题。

以前很多年画,其实都是专业的画家创作出来的,艺术水准颇高。而且那时候的题材,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和劳动相关的,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所以看上去特别有力量感和真实感。除了特定时代的浓重的意识形态印记之外,那时的年画,主题鲜明,色彩红艳,无论男女,无论哪种劳作,总是散发出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经过漫长时光的浸染,现在看上去都是满满的回忆。

70年代的年画 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三)

1、《嫁娶新风》,由画家丁昉创作,1976年出版。生产队“铁姑娘”正在迎娶健壮帅气的“帅小伙”。

2、《我为祖国放骏马》,由画家广廷勃创作,1970年出版。

3、《战歌鼓斗志,扛枪为人民》, 由画家谷青创作,1974年出版。公社放映队来村里放电影了!全村男女老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4、《重重高山处处亲》,由画家龚建新创作,1975年出版。在这风雪交加、人迹罕至的雪山顶上,少数民族的基层民兵和群众们提前来到这里,在风雪严寒中备好了热乎乎的奶茶和饭菜,载歌载舞迎接亲人解放军。

5、《书记学手艺》,王福增绘,1979年。书记来到了一辆正在维修保养的手扶拖拉机旁,虚心向女拖拉机手学习驾驶和维修保养技术。

6、《欢迎城里来的姑娘》,七十年代。城里来的知青姑娘到生产队报到,社员大姐热情迎接。

7、《洞庭湖上红小兵》,郑小娟绘,1975年。

8、《户户有储蓄》,乔树、郝贵生绘,1977年。储蓄所的女代办员来到小院,现场办理储蓄业务。

9、《新花怒放》,胡文智绘,1974年。印染车间里,几名年轻女工正在围观一匹刚印染下线的新款画布,女技术员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正在拿着设计图样跟布匹实物进行颜色对比。

10、《到农业生产一线去》,由画家刘绍琨创作,1976年出版。

11、《太行新家》,由画家南运生、万桂香创作,1974年出版。到农村插队劳动的知识青年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乡。

12、《鸡场新貌》,杭鸣时绘,1978年。现代化养鸡场,女饲养员满脸喜悦地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解说。

13、《解放军叔叔到我家》,孔昭平绘,1974年。数九寒天,风雪交加,解放军拉练演习路过一个小山村,被正在玩滑雪和打仗游戏的孩子们团团围住,纷纷往自己家里拉。

14、《沸腾的山村》,张承师绘, 1973年。一辆辆大型运输车满载着变压器、电缆线等各种物资设备开进了小山村,水电站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建设了!

15、《劈风斩浪》,由画家黄妙发创作,1976年出版。生产队女子渔业小分队的“铁姑娘”们正在劈风斩浪进行捕鱼作业。

16、《姑姑当了工程师》,于安民、李昌银、包大栋、殷宪颖创作,1979年出版。

17、《路过苹果园》,由画家方世聪创作,1974年出版。

18、《扎根农村,学习园地》,张元善绘,70年代。知青小院,热心肠的邻居大娘和街坊二嫂正在帮助两位女知青们做饭蒸馒头。孩子也来帮忙,生产队长又送来心的学习资料。

19、《深情厚谊寄五洲》 ,卞家华、费正绘,1973年。纺织厂成品包装车间女工正在粘贴商标,远处的几个工人正在进行产品装箱和装车入库,发往海外五大洲各地,无私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

20、《光荣参军》,秦大虎绘,1973年

21、《粮船数不尽 》,洪耀华绘, 1976年。小伙伴们围坐在宽大叶子的椰树下乘凉,数不完河道里交售公粮的运粮船。

22、《申请入党》,梁岩,1974年。

23、《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南通工农兵美术学习班创作,1971年

24、《耕云播雨夺丰收》,由画家张武勇创作,1977年出版。气象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发射火箭,实施人工催雨。

25、《我爱公社大铁牛》,于绍文绘,1972年。生产队放工了,男女老少齐上阵,七手八脚擦洗着心爱的拖拉机。

26、1979年发行的《第一封信》年画,作者:赵建华、张克森。

27、《曙光初照演兵场》,由画家姚中玉创作,1975年出版。青年民兵们正在骑着自行车开展射击演习。

29、1975年出版的《咱队又添新粮仓》年画,作者是刘继成、张敬平、李朝祥。队里又新建了几处粮仓,上面写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标语,稻场上堆满了稻谷,几个少年正在计算仓容。

30、《上学路上》,由画家段小琴、丁世谦创作,1976年出版。小姑娘摘下自己绑头发的头绳,捆扎在弯曲的玉米秸秆上。

31、1979年出版的《渔村新医》摄影年画,作者是彭玉璋 ,阳光照在海面上,一艘渔船中,一位女赤脚医生手里拿着银针,正准备给病人针灸,她的脸上露出了淳朴的笑容,特别的温暖。

32、1970年代宣传画 长征日记 画家:陈衍宁(1973年)

33、70年代年画 知识青年在草原 画家:赵贵德、刘海志(1973年)

34、70年代年画|鼓足干劲争上游,夺取农业新丰收. 画家:张安朴(1975年)

35、70年代年画|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画家:冼励强(1976年)

36、70年代年画|工地点炮手 画家:黄恩涛(1979年)

37、70年代年画|小手开了新茧花 画家:鄂俊大(1976年)

38、1975年出版,李中文作品, 演革命戏做革命人 。

39、1975年出版,徐卫华作品,阳澄湖上。

40、1976年出版的,唐洪民、官厚生、林彦联袂画作,迎春 。

41、1976年出版的,张金荣、于化鲤合作绘制, 春风送暖。

42、1978年出版的,陈明画作,人欢鱼跃 。

43、1978年出版,丁红章的作品, 各族人民的心声。70年代末好多单位都贴过这幅画。

44、1976年出版的《雪夜春风》年画,作者是陆一飞、张桂铭、徐志文 ,在供销社里,户外是大雪纷飞,里面确实人头攒动,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哪怕到了晚上,也是开门营业。

45、1970年代出版的《风雪送暖》年画,作者是刘金华 ,一位老人和她的孙子抬着几只水瓶,手里还提着冒热气的水壶,孙女儿挎的篮子装的是碗,给工地上的人们送热水喝。

46、1970年代出版的《收获》年画,作者是丛志远、尤文绚、汤继明,在一处农村的稻场上,社员们正在通过脱粒机加工收获的谷物。

47、1970年代出版的《耕读小学》年画,作者是张合荣 ,那时候在农村里,一个生产大队里开设的耕读小学,学生们上完文化课后,各自拿着农具跨出校门,走向田间地头。

48、1979年出版的《处处为社员着想》年画,作者是霍允庆 ,供销社为了给方便社员们购买日用品,她们利用流动售货车,来到田间地头。

49、1979年出版的《到大江大海去锻炼》年画,作者是步万方 ,蓝色的大海里,波涛翻滚,两个胖乎乎的娃娃,攥着泳圈,在水中嬉戏。

50、1978年出版的《解放军叔叔在大干》年画,作者是相起久,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正烧水给参加支农劳动的解放军喝。

声明: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中配图、文字等均来源于网络,并已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删除。如未告知,视为版权所有人同意我方使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