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 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22版课程标准 王崧舟 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一)

王崧舟 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一)

2023-03-10 0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 修订背景

国家为什么要修订课程标准?

1.新时代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必须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做出明确而清晰的回答。

工业革命: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影响教学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第二个10年的成就与挑战

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学生的学业负担/课业负担—“双减”

3.当今世界外国母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全世界都在进行课改,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核心素养/跨学科学习

4.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实施与修订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最早提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如何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衔接、相对接?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建构,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最先提出来、最先在课标当中设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必须做出回应,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衔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从第一学段开始就需要作出衔接,否则到了高中突然出现学习任务群,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02 主要内容

这一次新调整的课标究竟调整了一些什么?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变化是非常深刻的,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的?

主要内容框架:一核心,四板块。

2011版:语文素养,内涵广泛,语文素养要逐一落实,难度和挑战很大;

高中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3个维度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文化素养--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 义务教育排序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             高中的排序

排序的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这个信号向我们传递着什么?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闼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文化素养最终体现在文化事业和文化底蕴上,它的核心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包括三个方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几千年来,中华历史在时间维度过程当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审美旨趣。当然,这些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2)革命文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为国家独立、为民族富强,一代又一代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这个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节操就是革命文化。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全面改革,全面开放当中,让我们的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文化指的就是中华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发自心内的热爱,将中华文化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文化自信是立德树人在语文课程中的最高体现。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1)语料的积累—词汇/句子/语段/篇章都需要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语感建构— 输入型语感,听和读;输出型语感,读和写  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3)语理习得——对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认识,必要补充

(4)语言表现——会说,会交流,文明得体;会写,会表达,表达要文从字顺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5种思维类型,直觉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右脑,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左脑】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思是关键,听和读才可以被内化;说和写,才能被外化。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审美的一般过程,准备——关照——效应(审美评价)——表现(被审美欲望驱动,想自己表现美创造美)

语言文字本身就是美的存在,也是美的载体;相对独立性,但也是一个整体,有着高度的关联性。

语言运用是基础,是本体,其他三个方面要通过语言运用得到培养,通过语言运用才能实现。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结构图 纲举目张围绕“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展开涉及到“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五大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课程结构:建构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在任务和情境中,整合性落实

课程实施:加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课程评价: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五类课程主题】--从文化角度梳理

【六个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点】

1.整合性  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纲,不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语文技能逐项训练;

2.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

3.以问题情境为导向,不仅着眼于语言能力,还整合自主合作,个性化等;

4.以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强调参与,体验和经历;做中学

5.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

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再是逐点落实的线性的关系,而是整合关系,网状关系,多维度的。

【教学建议】

1.立德树人:彰显教学目标的育人导向

2.整体规划: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  整合性,以素养为纲,对语文学习的所有要素加以整合

3.创设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特性

4.智慧学习:探索新时代教学方式变革     强调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强调跨媒介的学习,强调泛在性的学习,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03 学习建议

所有的培训最终都必须回到自我培训,所有的学习最终都必须回到自我学习。

1.细读课标文本  逐字逐句细读,和2011版比照着读

2.增强课改意识  

3.重构课堂教学  

4.提升课程素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