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究】2022年全国及各省市经济财政债务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22全国各省税收排行 【区域研究】2022年全国及各省市经济财政债务分析

【区域研究】2022年全国及各省市经济财政债务分析

2024-07-16 0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

2022年,面对国际环境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叠加国内疫情反复延宕、极端高温天气以及房地产行业收缩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恢复进程不断受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演化,但我国经济彰显韧性,经济总量仍保持增长。2022年,各省市经济总量排名较上年基本一致,由于经济承压、高基数等因素,GDP增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上海和吉林GDP增速为负。分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但经济增速在全国相比多处于中后水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平稳,GDP增速在全国排名靠前;得益于煤炭等大宗商品量价齐升,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总体处于全国水平上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经济整体呈低速增长态势。

2022年,受疫情反复冲击、房地产收缩及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等因素共同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微增。当年,多数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负增长,仅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等资源型省份财政收入增长表现突出。从总量及排名看,上下游省份位次不变,中游排名较上年调整相对较多,除山西、陕西和新疆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上升3位外,其他省市排名总体变化不大;东部地区财政收入总量及质量仍优于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程度呈现东、中、西的阶梯式分布。

从政府性基金收入看,2022年,由于房地产行业收缩、土地市场持续低迷以及疫情影响等,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拖累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分地区看,2022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仍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经济体量较大的省份。从增速来看,除海南和上海外,2022年全国其他省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下滑,近半数省市降幅超20%,降幅超过35%的省市包括广西、山西、广东、云南、西藏、青海、辽宁、吉林和天津。

从政府债务情况看,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仍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省份,但四川、湖南、贵州、云南、辽宁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债务规模亦较大。从债务压力看,因财政收入下滑,而债务规模继续扩张,全国各省市债务压力有所加大,其中东部省份债务总量虽大,但因财政实力强,财政收入对政府债务的覆盖程度尚可,而财政实力相对偏弱的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债务压力更加突出;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比率超过2倍的省份有20个,该比率超过3倍的省市有11个,包括西部的青海、甘肃、云南、广西、宁夏、新疆和贵州、东北三省以及东部的天津。

2022年,房地产行业在前期调控政策影响之下呈现收缩加剧态势,加之在疫情扰动、居民收入预期下滑、信心不足等背景下,房地产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等指标均呈现为下滑曲线。由于房地产景气度下降,行业负面事件增多,房地产融资难度升级,同时房产项目预售资金的监管以及商品房销售回款的大幅收缩,房企资金紧张,土地市场全面下行,全国土地购置面积降幅进一步走扩,土地成交价大幅下滑。分地区看,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较大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的四川,除浙江、北京和湖北外,各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均为负增长。在坚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随着疫情扰动逐步消失,房地产扶持政策效果的显现,市场信心有望恢复,房地产市场预计逐步企稳。

一、全国及各省市经济数据分析

2022年,面对国际环境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叠加国内疫情反复延宕、极端高温天气以及房地产行业收缩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恢复进程不断受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演化,但我国经济彰显韧性,经济总量仍保持增长。2022年,各省市经济总量排名较上年基本一致,由于经济承压、高基数等因素,GDP增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上海和吉林GDP增速为负。分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但经济增速在全国相比多处于中后水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平稳,GDP增速在全国排名靠前;得益于煤炭等大宗商品量价齐升,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总体处于全国水平上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经济整体呈低速增长态势。

2022年,面对国际环境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叠加国内疫情反复延宕、极端高温天气以及房地产行业收缩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恢复进程不断受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演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经初步核算,2022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1.02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增速较2021年下滑5.4个百分点。分季度看,2022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4.8%、0.4%、3.9%和2.9%,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平稳开局,第二季度我国经济中心上海遭遇严重的疫情冲击,各项经济活动被迫中断,拖累GDP增速大幅下滑;进入第三季度,政府不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力度,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GDP增速企稳回升;但第四季度疫情冲击再度加大,且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出口增速开始转负,我国经济基本面再度承压。分产业看,全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8.83万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2万亿元,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7万亿元,同比增长2.3%。工业方面,2022年我国工业运行总体稳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支撑强劲,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3.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7%、9.9%、11.9%和7.6%。服务业方面,2022年我国服务业保持恢复,现代服务业増势良好,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从我国31个省市2022年经济总量来看,各省市2022年GDP排名与2021年基本一致,仅上海排名下滑一位,安徽排名相应上升一位,其他省市排名均无变化。其中,排名前十位的省市中,前九位排名无变化,仍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和湖南;上海受疫情冲击影响,排名后移一位至第11位,安徽前移一位至第10位。

从各区域经济情况看,东部沿海地区以其较优越的地理位置、较好的产业基础及较具竞争力的产业结构,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领先优势,2022年东部地区十省市GDP总量合计占全部省市GDP总量的比重达51.69% ,占比较上年下降0.38个百分点;在GDP排名前十位省市中,东部地区共占五席,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继续包揽前四位,经济总量均超七万亿元;福建、上海、河北、北京GDP总量均在四万亿元以上;天津和海南GDP总量相对偏小,分别为1.63万亿元和0.68万亿元。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尚可,2022年中部六省市GDP总量占全部省市GDP总量的比重为22.15%,占比较上年上升0.17个百分点;其中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经济总量均超过4.5万亿元,分别位列全国第5、7、9、10位;江西和山西经济总量分别为3.21万亿元和2.56万亿元,分列全国第15位和20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较为薄弱,2022年西部十二省市GDP总量占全部省市GDP总量的比重为21.35%,占比较上年上升0.28个百分点;西部各省市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性较大,四川以5.68万亿元的GDP总量继续位居西部首位、全国第6位,陕西、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内蒙古、新疆和甘肃GDP规模均在1.0-3.3万亿元之间;位于偏远地区的西藏、青海和宁夏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前两者GDP总量均未超过四千亿元,宁夏GDP总量首次突破五千亿元。东北地区作为传统重工业产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经济规模在全国相比仍处于中下游水平,2022年东北三省GDP总量合计占比为4.81%,占比较上年进一步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辽宁GDP总量为2.90万亿元,位列全国第17位;黑龙江和吉林分别为1.59万亿元和1.31万亿元,仍分列全国第25位和26位。

从增速来看,由于疫情、经济承压及高基数等因素,2022年全国各省市GDP增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具体来看,2022年,全国共有16个省市经济增速在3.0%以上,其中江西和福建均以4.7%的经济增速位居首位,湖南和甘肃以4.5%的增速并列第三位;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的省市有15个,其中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上海和吉林GDP增速为负,分别为-0.2%和-1.9%,排名垫底。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中仅福建、山东、河北和浙江经济增速在全国水平以上,天津、北京、海南和上海经济增速均在1.0%及以下,在全国居于末游。中部地区六省份经济增速均超全国水平,江西、湖南、山西和湖北GDP增速位于4.3%-4.7%区间,在全国排名靠前。得益于煤炭等大宗商品量价齐升带动资源型省份经济增速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总体处于全国水平上下,2022年GDP增速在4%及以上的省份有甘肃、云南、陕西、内蒙古和宁夏,低于1.5%的仅贵州和西藏。东北地区整体呈低速增长态势,辽宁和黑龙江GDP增速分别为2.1%和2.7%。

二、全国及各省市财政、债务分析

2022年,受疫情反复冲击、房地产收缩及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等因素共同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微增。当年,多数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负增长,仅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等资源型省份财政收入增长表现突出。从总量及排名看,上下游省份位次不变,中游排名较上年调整相对较多,除山西、陕西和新疆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上升3位外,其他省市排名总体变化不大;东部地区财政收入总量及质量仍优于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程度呈现东、中、西的阶梯式分布。

2022年,受疫情反复冲击、房地产收缩及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等因素共同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微增。根据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较上年下降10.1个百分点,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9.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9万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上年下降6.7个百分点,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1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8万亿元,同比下降2.1%,增速较上年下降13.0个百分点,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5.9%。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为16.66万亿元,同比下降3.5%,增速较上年下降15.4个百分点,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6.6%。其中主要税种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为4.87万亿元和4.37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3%和3.9%,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4.5%,上述两项税种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23.9%和21.4%。此外,2022年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国内消费税、出口退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2.00万亿元、1.67万亿元、1.63万亿元和1.49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4%、20.3%、-10.5%和6.6%。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方面,2022年全国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总额有所下滑,合计实现税收1.92万亿元,同比下降7.6%,增速较上年下降13.2个百分点,其中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分别为0.58万亿元、0.63万亿元和0.36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0%、-7.9%和9.5%。在盘活存量资源资产,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增加较多推动下,2022年全国非税收入为3.71万亿元,同比增长24.4%,增速较上年上升20.2个百分点。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上年上升5.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56万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上年上升4.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0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上年上升6.1个百分点。从主要支出方面看,民生保障仍是重点支出领域,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属最主要支出领域,支出规模分别为3.95万亿元、3.66万亿元、1.94万亿元、2.25万亿元和2.25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5%、8.1%、-0.2%、2.3%和17.8%。

2022年,全国多数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滑,仅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等资源型省份财政收入增长表现突出。从排名来看,除山西、陕西和新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均上升三位分列第11位、13位和21位外,其他省市排名总体变化不大,上下游省份位次不变,中游排名较上年调整相对较多。其中,内蒙古和甘肃均各前移一位分列第17位和26位,湖北、湖南和天津均各后移两位分别至第14位、15位和23位,福建、江西、辽宁、广西和吉林均后移一位分列第12位、16位、18位、24位和27位,其他省市排名无变化。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和北京6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继续位居前六位,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超过5700亿元,大幅领先于其他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占全国各省市总计的46.9%,占比近半;河北和福建规模次之,分别为4084亿元和3339亿元,分列第9位和12位;天津和海南实力偏弱,分别为1847亿元和832亿元。中部六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800-4500亿元之间,总量排名在第8至16位区间。西部地区财力整体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除四川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882亿元、排名在第7位,陕西收入总量突破3000亿元、排名升至第13位外,其他省市排名均在第16位之后,其中宁夏、青海和西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不足500亿元,排名垫底。东北地区财力偏弱,整体规模偏小,辽宁、黑龙江和吉林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524亿元、1291亿元和851亿元,分列第18位、25位和27位。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来看,2022年多数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负增长。其中,作为资源型省份,受益于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21.9%、20.2%、19.3%和16.7%;增速在0%-5%之间的包括江西、安徽、四川、青海和宁夏5个省份;增速在-4%-0%区间的省市为湖北、黑龙江、福建、河北、上海、河南、山东、浙江和北京,增速低于-10.0%的省市包括天津、云南、西藏和吉林,其中吉林以-25.6%的增速垫底。除上述省市外,其他省市增速位于-4%至-10%区间。

从财政收入质量情况看,东部地区财政收入质量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2022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以及少数中西部地区,其中,税收比率超过80%的省市有4个,为位于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浙江和位于西部地区的陕西;处于70%-80%之间的省市有7个,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为3个、2个和2个;除河南和西藏未获取相关数据外,税收比率低于70%的省市有18个,其中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4个、3个、8个和3个。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覆盖程度看,各省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基本呈现东、中、西的阶梯式分布;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在50%以上的省市有9个,分别为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浙江、江苏、山西、山东和福建,其中上海和北京该比率在80%及以上,广东、天津、浙江和江苏该比率超过60%;其他省市该比率均在50%以下,其中云南、宁夏、广西、黑龙江、甘肃、吉林、青海和西藏该比率不足30%,均位于西部和东北地区,财政自给能力弱。

2022年,由于房地产行业收缩、土地市场持续低迷以及疫情影响等,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拖累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分地区看,2022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仍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经济体量较大的省份。从增速来看,除海南和上海外,2022年全国其他省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下滑,近半数省市降幅超20%,降幅超过35%的省市包括广西、山西、广东、云南、西藏、青海、辽宁、吉林和天津。

2022年,受房地产行业收缩、土地市场持续低迷以及疫情等因素影响,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拖累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2022年,全国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7.79万亿元,同比下降20.6%,增速较上年进一步下降25.4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0.41万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较上年回落11.8个百分点;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7.38万亿元,同比下降21.6%,增速较上年进一步下降26.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69万亿元,同比下降23.3%,增速较上年进一步下滑26.7个百分点。同期,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11.06万亿元,同比下降2.5%,增速较上年回升1.2个百分点,主要系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支出相应减少所致;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0.55万亿元,同比增长76.8%;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10.50万亿元,同比下降4.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为6.37万亿元,同比下降17.8%。

从全国各省市政府性基金收入看,2022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经济体量较大的省份,基金收入超过3000亿元的省市有8个,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5个、2个和1个。江苏、浙江、广东、山东仍保持领先,上述省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超过五千亿元,其中江苏和浙江均超过万亿元,此外,东部地区中上海政府性基金收入为4042亿元,天津由2021年的1126亿元大幅降至424亿元;中部地区除山西规模较小、2022年降至629亿元外,其他五省差距不大,基本在2200-3200亿元之间;西部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总体偏小,其中四川以4780.5亿元的规模位列西部第一、全国第五位,重庆、陕西和贵州超过1500亿元,云南、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和西藏均未超过千亿元,其中宁夏不足150亿元,青海和西藏均不足百亿元,排名垫底;东北三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降至1043亿元。

从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来看,除海南和上海外,2022年全国其他省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呈现负增长,近半数省市降幅超20%。具体来看,东部地区海南和上海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0%和7.2%,福建、山东、河北、广东和天津同比分别下降21.3%、23.8%、28.2%、38.8%和62.4%,其他省市降幅在15%左右。中西部地区降幅较高的省份有青海、西藏、云南、山西和广西,降幅在30%以上,湖北、重庆和江西同比降幅在25%左右,四川、宁夏、甘肃和河南降幅在10%以内,其他省市降幅在10%-20%区间。东北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整体继续大幅下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同比分别下降55.8%、61.0%和17.6%。

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仍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省份,但四川、湖南、贵州、云南、辽宁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债务规模亦较大。从债务压力看,因财政收入下滑,而债务规模继续扩张,全国各省市债务压力有所加大,其中东部省份债务总量虽大,但因财政实力强,财政收入对政府债务的覆盖程度尚可,而财政实力相对偏弱的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债务压力更加突出;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比率超过2倍的省份有20个,该比率超过3倍的省市有11个,包括西部的青海、甘肃、云南、广西、宁夏、新疆和贵州、东北三省以及东部的天津。

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06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4.39万亿元,专项债务20.67万亿元;政府债券形式存量债务34.90万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债务0.16万亿元。从各省市政府债务规模看,除部分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债务规模较大之外,四川、湖南、贵州、云南、辽宁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债务规模亦较为突出。具体来看,2022年末政府债务余额超过1万亿元的省份有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川、河北、湖南、河南、湖北、安徽、贵州、云南、福建、辽宁、江西、北京和重庆17个,其中江西、北京和重庆政府债务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陕西、广西、内蒙古、天津和上海政府债务余额在8千-1万亿元之间;政府债务规模较小的省份主要在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2022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不足5千亿元的省份有海南、青海、宁夏和西藏,其中西藏为568亿元。

以2022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进行比较,因财政收入下滑,而债务规模继续扩张,全国各省市该比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债务压力有所加大,其中东部省份债务总量较大,但因财政实力强,该比率在全国降序排列中仍处于中后水平,财政收入对政府债务的覆盖程度尚可;而财政实力相对偏弱的西部和东北地区债务压力更加突出。具体来看,2022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比率超过3倍的省份为青海、吉林、黑龙江、甘肃、云南、天津、辽宁、广西、宁夏、新疆和贵州,其中青海该比率高达7.22倍,除天津外,其他省份均位于西部和东北地区。该比率在2-3倍之间的省市有9个,分别为西部的内蒙古、西藏和重庆,中部的湖南、河南、湖北和江西,以及东部的海南和河北。该比率小于1倍的省市仅为上海和江苏,上述省市财政收入可覆盖政府债务余额,政府债务压力相对较小。

三、全国及各省市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分析

2022年,房地产行业在前期调控政策影响之下呈现收缩加剧态势,加之在疫情扰动、居民收入预期下滑、信心不足等背景下,房地产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等指标均呈现为下滑曲线。由于房地产景气度下降,行业负面事件增多,房地产融资难度升级,同时房产项目预售资金的监管以及商品房销售回款的大幅收缩,房企资金紧张,土地市场全面下行,全国土地购置面积降幅进一步走扩,土地成交价大幅下滑。

分地区看,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较大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的四川,除浙江、北京和湖北外,各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均为负增长。在坚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随着疫情扰动逐步消失,房地产扶持政策效果的显现,市场信心有望恢复,房地产市场预计逐步企稳。

2022年,房地产行业在前期调控政策影响之下呈现收缩加剧态势,加之在疫情扰动、居民收入预期下滑、信心不足等背景下,房地产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等指标均呈现为下滑曲线。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4.3%,增速较上年下滑26.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回落幅度快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降幅,全年商品房累计销售额13.33万亿元,同比下降26.7%,增速较上年下滑31.5个百分点。

2022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进一步下滑,当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12.0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9.4%,增速较上年进一步下滑28.0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触底,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13.29万亿元,同比下降10.0%,增速较上年进一步下滑14.4个百分点,为1999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2022年,由于房地产景气度下降,行业负面事件增多,市场悲观预期不断加深,房地产融资难度升级,同时房产项目预售资金的监管以及商品房销售回款的大幅收缩,房企资金紧张,土地市场全面下行,土地购置面积降幅进一步走扩,土地成交价大幅下滑。2022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1.0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3.4%,降幅较上年进一步扩大37.9个百分点;当年全国土地成交总价0.92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8.4%,增速较上年下滑51.2个百分点。

从各省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看,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较大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的四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的省市有10个,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5个、4个和1个,其中排名前五的省市中东部地区包揽前四席,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在9000亿元以上,合计占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7.3%,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和西部地区的内蒙古、宁夏、青海和西藏均不足千亿元。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看,除浙江、北京和湖北分别以4.4%、1.0%和0.8%的增速位列前三位外,2022年其他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均为负增长,降幅在5.0%以内的省份有6个,包括河北、上海、甘肃、四川、陕西和湖南;降幅超20.0%的省份有11个,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其中西藏以-57.3%的增速垫底。在坚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2022年三季度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出台利好政策,且政策力度不断加大;随着疫情扰动逐步消失,房地产扶持政策效果的显现,市场信心有望恢复,2023年房地产投资降幅将较2022年明显缩窄,房地产市场预计逐步企稳。

作者:新世纪评级公共融资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