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 共建幸福家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21年红河县最新干部任免 牢记殷殷嘱托 共建幸福家园

牢记殷殷嘱托 共建幸福家园

2024-07-16 08: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河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848公里,河口、金平、绿春3个县有13个乡镇49个村委会(社区)540个村民小组接边。

  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启动实施以来,红河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对标“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方面,全力将边境村寨打造成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村庄蝶变美如画  幸福生活踏歌来

  走进距边境线仅800米的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一排排黄色的二层楼房映入眼帘,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水泥路铺到每家每户门口。

  “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给我们建了新房子,家里通水通电通网络,村子建设得越来越漂亮,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过。”村民王永贝高兴地说。拉祜寨从一个刀耕火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拉祜族聚居村寨,蝶变成边境幸福村,得益于脱贫攻坚、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好政策,这个“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村寨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顺着边境线一路向前,车辆在崇山峻岭间蜿蜒前行,边贸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道路边的挖掘机、装载机来回穿梭,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以前的道路坑坑洼洼,现在平坦又干净,来村子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了。”金平县勐桥乡卡房村委会茅草坪村村民杨桂玲说,茅草坪村是一个壮族聚居村,目前正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民族特色村。

  行走在红河州的边境村寨,乡村蝶变的图景比比皆是。按照《红河州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红河州49个沿边村委会(社区)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一村一方案”,同步推进边境生态美村建设。目前,全州沿边村寨全部实现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电网供电可靠率、沿边村委会5G网络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实现100%。通过规划引领、补齐短板、典型引路,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在红河州的沿边村寨持续推进。

  产业兴旺促发展  乡村振兴正当时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在绿春县骑马坝乡腊苏格吗村,漫山遍野的茶树为山坡披上了绿装,茶园里随处可见茶农采摘茶叶的身影。“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茶园,我家种了30多亩茶树,去年仅茶叶的收入就有8万余元。”该村村民朱才福说。

  立足气候、土地、生态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红河州积极培育以茶叶、中药材、水果为主的“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沿边村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走出了产业兴边富民的发展之路。

  地处南溪河畔的河口县河口镇城郊村委会八条半村民小组,整齐划一的民居、穿村而过的滇越铁路、倚河而建的泳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我们村现在是旅游景点了,村里20多人在景区务工,每人的月收入都在2500元以上。”村民林贵东自豪地说。依托边境地区的民族文化、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资源,红河州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逐步发展成边民增收新产业。

  与此同时,红河州依托国家级口岸和省级通道,积极探索“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边民互市贸易逐步发展壮大。2022年,河口、金平两县参与国家级口岸边民互市交易30余万人次,交易额达24.5亿元,累计为边民增收900余万元。

  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绿水青山的好风景变成金山银山的“好钱景”。围绕“一县一业”,红河州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26户,大力发展民宿、劳务服务、绿色资源经济等,所有沿边村委会(社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红旗飘飘耀边关  边疆党建谱新篇

  开凿河渠、打造景观、统一住房风貌……连日来,与越南隔河相望的金平县金水河镇金水河村委会隔界村一派火热景象,在党的二十大代表、隔界村党支部书记普玉忠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发力,拆除私搭乱建猪圈、烤房、柴棚,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庭院、小广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大家一起投工投劳,充分调动起建设幸福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众守边护边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普玉忠说。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红河州聚焦“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程,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截至目前,干部群众参与“一村一方案”编制1.29万人次,义务投工投劳4万余人次,拆临拆乱6.39万平方米,清理“三堆”5.64万平方米,主动腾退土地14.52万平方米。

  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红河州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以及以党旗、国旗、国歌、主题广场、村史馆(室)为主要内容的“5+N”系列工程,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和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四个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更加坚定,边境村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个个干净、整洁、和谐、宜居的幸福村正“连珠成串”,在祖国西南边陲闪耀。

  金平县建设业兴民富和美乡村

  在金平县马鞍底乡马鞍底村委会石板寨新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村到户,村民围坐品茶谈笑,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幸福。

  “幸福是干出来的。”石板寨新村党支部书记盘凤安话语铿锵。他介绍,石板寨新村紧紧抓住全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契机,组建党员干部先锋队、亲戚邻里换工队等,半年就让83户群众搬进了新居。

  石板寨新村是金平县党建引领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一个缩影。金平县坚持党建引领,引导群众参与谋划、建设幸福家园。今年来,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及群众投工投劳12万人次、拆危拆临5.81万平方米。

  “小时候,住的是用芭蕉叶盖的棚子,吃的是野菜。”者米拉祜族乡安福村村民白树林说,现在吃饱穿暖早已不成问题,还住上了大房子,生病了在村里就可以就医,再多的言语都无法表达共产党对他们的恩情。

  搬得出、留得住,关键还要发展产业。金平县启动者米拉祜族片区综合开发项目让拉祜族村寨住房改善、就学改善、就医改善、生活改善,有产业发展、有经济效益、有发展后劲。

  近年来,金平县依托“中国•红河蝴蝶谷”等靓丽名片,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绿色经济,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引导边境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释放生态红利。边境乡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27个沿边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达10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绿春县绘就边境乡村幸福图景

  走进绿春县骑马坝乡杯倮村委会杯倮村,村民在田间劳作,孩子们在游泳池里嬉戏。这个被群山环抱的村庄自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逐渐告别“脏乱差”,变身为篮球场、活动室、卫生室等设施配套齐全的绿美乡村。“水、电、路都通到家里,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村民杨玉沙高兴地说。

  杯倮村的变化,是绿春县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最好印证。

  绿春县有3个边境乡镇7个沿边行政村48个沿边自然村。绿春县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全面加快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实施项目552个。

  建设中,绿春县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探索“规划单位+回乡群众+专家审核”模式,围绕基础设施、“两污”治理、产业发展等建设重点,融入“森林、村庄、梯田、溪流”生态元素,科学编制“一村一方案”,整合各项资金2.58亿余元为村庄建设注入“动能”。

  村庄环境变好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绿春县将产业发展作为边境村振兴的“主引擎”,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引进和发展黑木耳、土豆、辣椒等“短平快”产业,培育中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边境旅游业,多措并举带富边民。目前,7个沿边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

  河口县打造富民兴边美丽村寨

  游客络绎不绝,车辆依次通关,边防不断巩固……在河口县,群众因边而富、因边而兴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走进河口县瑶山乡水槽村委会五道河村民小组,文化广场上“扎根边疆 心向中央 拥护核心 心向北京”的红色标语十分醒目,村民们围坐一起,就强边固防、村庄规划等进行商讨,一幅安定、和谐的图景跃然眼前。

  五道河村村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搬进了新家。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生活,河口县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种植热区水果,组织引导村民就近务工,村民户均每月增收2000元以上。

  在北山国际货场,一辆辆满载货物的汽车跨越国境。车辆仅需1分28秒就能顺利办结通关手续驶离口岸。“上午在越南采摘的水果,下午就出现在中国超市的货架上。”河口东宇报关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赵东良对通关便利化深有体会。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近年来,河口县立足口岸区位优势,聚焦“两区一支点”目标定位,扎实做好沿边经济;创新“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带动沿边群众致富增收;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补短板、强弱项,让边寨强起来、美起来、富起来,为河口县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打下坚实基础。近3年,河口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973元增加到17612元。边民互市进出口3年来累计完成交易额125亿元,为边民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红河日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