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国宣布:从11月2日起全国「封城」一个月?欧洲疫情现状如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21年中国封城吗 如何看待德国宣布:从11月2日起全国「封城」一个月?欧洲疫情现状如何?

如何看待德国宣布:从11月2日起全国「封城」一个月?欧洲疫情现状如何?

2023-03-13 19: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昨天,德国和法国同时宣布再度全国范围内封城,受此消息影响,昨天欧美股市是普遍出现大跌,有点3月份全球资产崩盘重现的些许迹象。

德法的封城,是当前欧洲疫情正在以超过3月份的峰值在失控的一个缩影。

在十几天前,我也跟大家说过,当时欧洲各国已经处于要不要再次封城的两难选择,而昨天德法是已经做出再次封城的决定。

这个决定,对德法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而这也侧面反应了德国当前疫情的严重程度,要不是疫情严重到不可收拾的状况,德法是不可能再次封城的。

(1)德法疫情

首先来看看法国和德国当前的疫情。

法国方面现在日均新增病例在3-5万左右,曾经达到过6万的峰值。

要知道,法国的人口也才6700万人,这使得这种日均将近5万的新增感染水平是很恐怖的。

而德国虽然比法国好上一些,但实际上也是面临较大的疫情压力。

德国当前保持在日均1万左右的新增感染人数,而在3月份最严重的时候,德国的日均增长感染人数大概是6000人左右。

其实不单单是德国和法国,包括英国在内的绝大部分欧洲国家,当前的疫情严重程度,都比3月份的时候要严重得多。

而由于在今年夏天,欧洲各国普遍出现一波疫情感染的谷底,这一点跟美国有明显区别。

也就是说,美国是从来没有过第二波的说法,一直在第一波疫情之中。

而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则是比较明显处于第二波疫情之中。

在这次第二波疫情里,实际上在10月初的时候,德国和法国的疫情已经跟3月份的时候是差不多严重了。

不过当时德国和法国依然咬着牙不进行封城,主要是德国和法国认为有过3月份防疫的经验,再加上现在疫苗已经问世在即,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不能在这个时候再次封城,来对经济造成太大的冲击。

此外,欧洲各国第二波疫情跟第一波疫情也有一些明显差别,这也让德国和法国没办法下定决心去封城。

1、跟美国一样,欧洲各国这波疫情感染的人群主要是以年轻人为主,所以重症率不高,住院率也不高。

2、因为住院率不高,所以医院可承受的医疗挤兑上限,比3月份要高一些。

3、欧洲各国的医院,对防治新冠病毒有一定的经验,再加上疫情持续大半年了,新冠病毒不再那么神秘。

4、以上3个因素,导致当前欧洲各国疫情的死亡率比起3月份的时候要好不少。

这使得欧洲各国仍然保持有侥幸心理,希望能把病毒扛过去,撑到疫苗问世。

不过很明显,现实比较残酷。

在10月25日,法国在24小时内新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52010例,这还不是最惊人的数据,关键是法国这么多的确认人数,是建立在检测阳性率上升到17%的前提下。

检测阳性率是我一直比较关注的一个疫情主要指标。

如果通过饱和式检测,类似我们最近只要一个地方发现零星的感染,马上会进行全城检测,这就是饱和式检测。

在饱和式检测下,可以找出所有的病毒感染者,这种情况下,检测阳性率是很低的。

比如,我们之前是一个城市检测了几百万例,才检测出那么十几例,这个阳性检测率几乎是百万分之一,很低。

而欧美等国的阳性检测率,通常都是在10%左右。

一般我们会认为,如果阳性检测率在10%以下,甚至不到5%,就说明潜在感染者的增加速度可能会跟不上检测速度,这意味着病毒感染扩散正在得到控制。

但如果阳性检测率在10%以上,就说明病毒的扩散速度,是超过检测力度。

之前美国疫情严重的时候阳性检测率都在20%左右,所以法国当前在阳性检测率已经达到17%的情况下,仍然检测出5.2万例单日新增,这就说明,法国还未检测出来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要比检测出来的还要多。

这都在指向一件事情,那就是法国疫情正在失控。

虽然这波欧洲疫情的感染以年轻群体为主,所以住院率没有3月份高,但这也架不住疫情失控。

以法国为例,如果说3月份的时候,单日新增1万例,就可以让法国医疗系统被挤兑。而现在虽然单日新增1万例,法国的医疗系统还可以承受,不会被挤兑。

但当单日新增提升到3万例,甚至5万例的时候,法国的医疗系统则将再次出现被挤兑的危险。这体现在,随着疫情失控程度加剧,德国和法国的感染人群年龄在急速上升,并且德国和法国的各地方医院的住院率也开始急剧上升。

这意味着,如果德国和法国再不加大疫情防控的力度和措施,那么德国和法国再次发生医疗资源挤兑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一旦医疗资源再次被挤兑,那么3月份死亡率飙升的一幕,则有可能再次上演。

这是德国和法国不得不再次封城的主要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次要原因。

比如说,当前德法里的人们普遍认为,与其拖到圣诞节再不得不封城,还不如现在先封城,这样圣诞节疫情稍微好一些,大家还能过个圣诞节。

其实这个心理已经暴露出,欧美等国的民众,已经没指望能控制住疫情了。

因为到时候等过圣诞节的时候,大家一聚会,疫情又要再次扩散。

另外,跟大家说明一下,德国和法国的封城,跟我们的封城是完全两个概念。

我们的封城就是完全停掉一切公共交通工具,所有人都得待在家里。

不过德国和法国的封城,居民购买食物、就医是允许外出的,只是会限制私人聚会、禁止公共集会、餐厅、酒吧等公共场所关闭,大学关闭并进行远程授课。

除此之外,德法这次封城跟3月份不太一样的是,幼儿园和中小学,还有企业被允许在严格防疫措施的情况下维持开放。

此外法国的领土对欧盟国家保持开放,但对欧盟以外的国家关闭。

所以,德国和法国的封城,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封城。但除了仍然开放幼儿园和中小学之外,其他的封城措施基本已经达到了3月份的力度,这也是德法现阶段所能做出来的最严格的封城力度。

(2)德法疫情失控的原因

那么德法这次这样封城,能不能彻底控制住疫情?

答案是很难。

就像4月份德法也是一度控制住疫情,但在夏天的谷底过去后,现在第二波疫情又爆发。

即使德法能够短时间内稍微遏制住疫情,但已经不可能像我们这样完全控制住疫情。

这个主要原因有几个:

1、欧美等国的民众,普遍出现抗疫的精神疲劳。

本就是把自由看做比生命更重要的欧美民众,在动不动就要被隔离的这种防疫措施里,遭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折磨,对他们来说隔离比什么都痛苦。

所以在持续抗疫了大半年后,欧美等国的民众,普遍出现对积极抗疫的逆反心理。

这表现在,越来越多的欧美民众,并不积极戴口罩,即使他们明知道戴口罩是有用的。

而且越来越多的欧美民众,不愿意接受隔离,总能想方设法去悄悄举办聚会。

这一波欧洲疫情的爆发,有很大一个推动因素,就是私人聚会的急剧增多。

2、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把新冠病毒当一回事。

在新冠病毒感染增多后,包括很多年轻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有80%是无症状感染者,这么多数量的无症状感染者,让很多人都感染新冠病毒开始不以为然,认为这只不过是流感,没必要大惊小怪。

我之前也分析过很多次,在年轻人里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很高,恰恰就是新冠病毒最狡猾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因为这会迷惑人们对新冠病毒掉以轻心,而因为无症状感染者也具备感染能力,这使得虽然年轻人无症状感染者居多,但病毒可以通过年轻人作为跳板,去感染那些老年人。

这使得,即使新冠病毒对年轻人威胁不大,但只要年轻人大量感染,最终不可避免会威胁到大量中老年人的生命。

但即使如此,在欧美国家仍然有大量的年轻人,不愿意去重视新冠病毒,拒接配合积极抗疫的措施。

3、内部拖后腿的人太多。

欧美等国的体制决定,他们权利是分散的,这导致他们在面对这样的危机时,特别是新冠病毒这种狡猾容易迷惑人的敌人时,内部的力量是很容易被分化,导致很多人拖后腿。

比如说德国之前在决定宵禁的时候,德国的行政法院就推翻了参议院的宵禁法令,理由是“不能证明晚上11点以后继续营业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类似这样朝令夕改的例子很多,地方和上面的行动不能一致,内部还有各种反对派拖后腿。

包括民众在这些反对力量的怂恿下,时不时就因为各种问题上街散步,这种在疫情爆发的时候,类似“黑人的命也是命”的运动,对疫情的二次爆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以上这些问题,导致欧美国家很难像我们这样能够完全控制住疫情。

而欧美等国家,估计早就已经认清这一点。

所以,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不搞群体免疫。

但实际上,早就已经在实质性的推动群体免疫。

(3)欧美等国实质性推动群体免疫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这次决定封城的时候,说出这样一番类似皇帝新衣的话。

马克龙声称“拒绝群体免疫思路”,所以才决定再次启动全国封锁政策。

然而,马克龙真的是因为拒绝群体免疫思路,才决定封城的吗?

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

实际上,马克龙可能只是因为当前法国疫情已经失控,不加以阻止,拉平回群体免疫的曲线,一旦让医疗资源出现挤兑,很容易让这个群体免疫所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

其实,早在3月份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宣布其群体免疫思路的时候,就让所谓的英国首席科学家,做出这样一个群体免疫的讲解。

其中就包括群体免疫的目标是为了把感染人数的曲线拉平,从而可以在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下,用时间换空间,让更大的时间周期里,实现60%的人感染的群体免疫目标。

类似下面这张图。

这个图里,有两个曲线,一个是类似于山峰的曲线,一个是类似于山坡的曲线。

山峰的曲线,是无干预措施的疫情失控状态。

山坡的曲线,是采取敢于措施,延缓疫情失控的状态。

二者的区别是,山峰的曲线,疫情感染人数会在短时间内剧增,导致医疗资源挤兑。

而山坡的曲线,疫情感染人数会保持一个持续增长,但峰值比较平缓,时间周期会被拉长,最终让医疗资源不被挤兑的情况下,跟山峰感染人数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

山峰的曲线,比如说是在3个月内感染了100万人,这样是绝对要出现严重医疗资源挤兑。

山坡的曲线,则是12个月感染了100万人,那么由于感染人数被分摊到更大时间周期里,那么单位时间里的感染人数就降低,也就是感染峰值降低,这样医疗资源就可以在不被挤兑的情况下,最终感染了100万人。

这就是英国提出的群体免疫思路,通过拉平感染曲线,目标是在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下,实现60%的人感染的这一个群体免疫目标。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美等国的所谓抗疫措施,基本都是基于“延缓”感染烈度的思路去进行,而不是像我们这样是真正奔着完全控制住疫情去的。

因为欧盟等国很清楚,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完全控制住疫情。

这种情况下,通过适度干预,来感染延缓曲线,不让医疗资源发生挤兑,就是欧美等国的防疫底限。

所以,欧洲国家两次封城,都是在医疗资源即将发生挤兑的情况下,才不得已做出措施。

因此,马克龙再次做出封城决定,不是因为不接受群体免疫思路,恰恰正是在基于群体免疫思路的指导下,在有可能发生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下,加大干预措施,来使得感染曲线从陡增回归平缓的这一个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法国的疫情感染数据做一个图解。

假设法国不对疫情做干预措施,那么疫情的曲线可能是上图的黑色线条状态,也就是短时间内剧烈爆发,最终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而法国的封城决定,只是在疫情有可能失控的情况下,希望这个疫情曲线能够回落到上图橙色线条的一个山坡状态。

这样才能让疫情在一个不引发医疗资源挤兑的峰值状态下,保持一个漫长的山坡,最终达到同样的感染人数。

所以,可以这么说,群体免疫并非欧美等国的一个主动选择目标。

而是欧美等国在没能力控制住疫情的情况下,不得已做出的一个无奈选择。

因为欧美等国也没办法接受医疗资源出现挤兑的最糟糕情况,因为那样会使一个死亡人数激增的糟糕结果,会面临严重后果。

所以欧美等国就是被动防疫一下,在有可能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下,赶紧封个城做做样子。

等这个疫情感染曲线稍微平缓了,他们马上就会解除封城措施,然后民众继续欢天喜地的出门聚会、上街散步。

这使得在疫情出现一个阶段性谷底后,必然又会再一次爆发。

就这样循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最终必然导致的一个推演结果就是,在1-2年的时间里,欧美等国将有60%的人最终感染新冠病毒。

根据美国一些机构的调查研究,据称美国现在已经有10%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也就是有至少300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因为大部分是无症状患者,所以并没有被检测出来。

按照这个研究推测的话,最快明年夏天,美国就可以实质性的达成群体免疫的目标。

至于疫苗?

我个人估计,按照美国人对疫苗的这种怀疑和反感态度,美国人接种疫苗的速度,恐怕都还比不上新冠病毒的感染速度。

等美国人明年开始大规模接种新冠病毒的时候,估计群体免疫都快成了。

这不得不说,是个挺讽刺的现象。

另外,其实不管是疫苗,还是这种比较让人反感的群体免疫,当前都或多或少面临两个问题。

一个是病毒会不会变异的问题。

一个是病毒多次感染,会不会有ADE效应的问题。

现在世界各国都陆陆续续报道过有病人二次感染的事情。

俄罗斯科学家甚至故意二次感染新冠病毒,来验证抗体的有效期问题。

之前还有新闻报道,孟加拉国甚至出了三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

这实际上,使得不管是欧美这种消极的群体免疫,亦或者完全指望疫苗,都并不是很保险的应对病毒措施。

现阶段,世界上只有我们国家这种严防严控,只要一个地方出现零星病毒感染案例,马上对整个城区做饱和式检测,通过科学的传染病学调查,把所有潜在感染者都找出来,并加以隔离。

这是当前唯一正确,并行之有效的应对疫情的措施。

但很可惜,当前世界上,只有我们国家能做到这一点。

而这很可能也是未来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因为,如果群体免疫和疫苗都不能完全打败新冠病毒,那么人类有可能就需要做好长期跟新冠病毒做斗争的准备。

这种情况下,我们这套行之有效的积极防疫措施,是早晚要被欧美各国所正视。

而一旦欧美等国开始正视我们的积极防疫措施,就需要面对一个他们一直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那就是我们这套整天被他们抨击的体制,在应对这样的危机时,也是有着比他们更好的一些优点。

这是他们未来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我每天都会写深度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阅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