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高风险区全部“清零”!出门能摘口罩了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21年6月5日能摘口罩了吗 全国中高风险区全部“清零”!出门能摘口罩了吗?

全国中高风险区全部“清零”!出门能摘口罩了吗?

2024-07-14 14: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全国仅剩的三个疫情中风险地区连续调整为低风险地区。5月7日0时起,全国的中高风险区域全部“清零”。

达到什么标准才能算低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还用戴口罩吗?

5月5日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疫情防控组发布《关于调整我省部分县(市、区)疫情风险等级的通知》。

中高风险区全部“清零”

此前,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疫情防控组发布消息,自5月6日0时起,下调哈尔滨市南岗区、绥芬河市风险等级,由中风险地区调整至低风险地区。

自5月7日0时起,下调牡丹江市林口县风险等级,由中风险地区调整至低风险地区。

调整后,哈尔滨市南岗区、绥芬河市、牡丹江市林口县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疫情防控策略作出调整,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5月7日0时起,黑龙江省125个县(市、区)均为低风险地区。

这也意味着,从今天起,全国的中高风险区域全部“清零”。

什么是低风险区? 什么是低风险地区?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

风险等级评估是依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风险划定标准:

即以县市区为单位,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为低风险地区;

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为中风险地区;

累计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为高风险地区。

低风险地区可以摘口罩了吗?

新华社资料图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此前印发的《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低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人员,如体温检测正常即可上岗,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得再实施上岗前隔离。

那么,复工后是否还需要时刻佩戴口罩呢?

根据上述指南,低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从事接触粉尘、化学毒物等危害相关作业的员工,要按照职业健康规范等相关要求佩戴口罩,其他员工可按照《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要求佩戴口罩,具体由单位根据各自情况决定。

不过疾控部门也根据各地不同情况作出了相应提示。

例如,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了体育健身场地健康防护提示,强调市民如乘坐地铁、公交车前往运动场地时应遵循交通管理部门的防控管理要求,特别是乘坐地铁、公交车时要佩戴口罩。

另外,运动休息间歇时避免扎堆聊天,应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遇有人多场景时,应佩戴口罩。

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

尽管境内已无中高风险地区,但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5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1例,广东1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7日7时32分,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374万例。

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仍然存在。

《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中,也对低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的疫情防控作出指引。

例如,各单位要及时了解员工身体状况,发现员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尽快安排到定点医院就医,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启动应对预案予以妥善处置。

在防疫期间要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集体活动,保持室内聚集场所空气流通,加强员工用餐管理,做好食堂餐具清洁消毒。

此外,还要做到无症状感染者、疑似和确诊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范聚集性疫情。

延伸阅读: 北京疾控:办公场所应随身携带口罩,这些情形下佩戴

4月30日,本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至二级。“降级”后,上班族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在工作场所是否还需要个人防护。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针对上班族关心的问题给出了5点建议:

坚持健康监测,不带病上班

上班族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佩戴医用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主动向单位报告发病情况及旅行史、接触史,不要带病上班。

各单位(部门)可利用“北京健康宝”等手段,实行“绿码”上岗制,并建立体温监测等健康监测的长效机制。

保持办公场所空气流通

通风时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不同方式的空调应最大新风模式运行,确保室内新风量达到卫生标准要求,但应定时开启外窗加强通风。

会议非必须,不举办

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举办大型会议及室内外群众性活动。

如必须开会时建议召开视频或电话会议,或将大的聚集会议拆分成小型会议,尽量控制参会人数,避免不同会场之间的人员流动。

会场内座位的摆放尽量增加间距,参会人员前后左右间隔距离不少于1米。参会人员应利用“北京健康宝”等手段,实行“绿码”参会制,不得带病参会。注意个人防护,建议随身携带口罩,视不同人群场景选择佩戴适宜的口罩。行业主管部门有其它要求的,执行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做好日常清洁和预防性消毒措施

日常应以通风换气和清洁卫生为主,同时对接触较多的桌(台)面、门把手、水龙头、扶手等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工作中个人做好健康防护

在办公场所,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建议随身携带口罩,视不同人群场景选择佩戴适宜的口罩。如多团队在大开间、大进深场所共同办公,多家单位在同一楼层共同办公且人员密度较大,以及商务洽谈、拜访客户等无法确定风险的工作环境下应佩戴口罩。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外出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工作服保持清洁卫生。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

员工食堂进餐时就餐人数较多的,要采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避免人员密集,如延长供餐时间、错峰就餐等。食饮具一人一用一消毒。购(取)餐前洗手,保持手卫生。取餐、就餐时人员间距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购(取)餐后分散就座、不扎堆,就餐时不聊天。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中新网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 央视新闻 北京日报公众号

流程编辑:TF02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