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现代史上的三次政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988年韩国革命 韩国现代史上的三次政变

韩国现代史上的三次政变

2024-04-14 16: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注】本文是笔者在大一时写的,也发过公号文章。看到B站有这个文章分享功能,搬来分享下。 鉴往事而知来者,其实朴槿惠前总统的问题,根源早就在韩国建国时就埋下了。这次韩国国军机务司令部(原保安司令部)和国家情报院(前中央情报部)再次被查出有政变的企图,被文在寅总统下令重组整改,也算是韩国政治痼疾的一个体现吧。

大韩民国自1948年成立以后经历了从第一到目前的第六,共六个共和国时期。其中自1961年到1988年共28年的时间里,韩国处于军人威权体制之下。这段包含了第三、第四、第五三个共和国时期的漫长岁月对韩国的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这三个共和国的开启都与政变有关。朴正熙、全斗焕先后通过政变上台,担任了大韩民国的总统。他们发动政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政变的过程却又有着一致性。他们在政变后建立的新体制又对韩国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在介绍这三次政变的同时也会涉及一些当时韩国的状况及重要事件。

 

一、朴正熙与“五一六军事政变”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后,李承晚当选为首任韩国总统。李承晚在朝鲜战争结束后,通过和美国《韩美相互防御条约》,正式确立了韩美同盟与驻韩美军的地位。当时韩国的经济发展十分困难,因为朝鲜半岛南部在历史上是主要的农业区,日治时期发展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半岛北部,更兼朝鲜战争对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战争中韩军的伤亡高达一百余万人。但李承晚仍然想方设法谋求连任总统,不断打压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以维持其独裁统治。终于,在1960年4月19日,愤怒的学生与群众发起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要求不久前动用不正当手段再度当选的李承晚下台。尽管李承晚下令触动军警镇压,但迫于群众和美国方面的压力,在4月27日向国会递交辞呈,并于5月29日流亡美国夏威夷。这次学生运动推翻了李承晚独裁政府,史称“四一九革命”。

李承晚政府被推翻后,国务总理许政代理总统一职。并在1960年7月19日后选举产生了尹潽善担任总统,张勉担任总理的新政府。但四一九革命的成果却没有保住,新的政府实际上仍然是旧官僚主导的,结束革命的人不是发起革命的人。新政府的执政党民主党内部权力纷争激烈,导致执政集团分裂,内阁变动频繁。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无法制订强有力的政策,韩国经济大幅落后于当时的朝鲜,以学生、革新政党为中心的民主化运动、南北统一运动日益高涨。这些都加剧了时局的不安。此时的军队内部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军队机构臃肿,下级军官对升迁困难十分不满。金钟泌等人上书请愿整肃军内腐败的“整军运动”失败,策划者被免职。军队对新政府的软弱不满,也担心朝鲜趁机南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以朴正熙的侄女婿金钟泌中校为首,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毕业生为骨干的少壮派军官开始策划并主导一场军事政变以革新政治。自1960年11月至1961年4月,朴正熙在自己汉城新堂洞的住宅内与金钟泌等人商议,策划先挑起群众示威游行,而后利用军队镇压的机会发动政变。但消息先后两次泄露,原本于4月19日起事的计划不得不一再推迟。

1961年5月16日凌晨3时,由陆军士官学校3-5期生为中心的250名军官和3,500名士官、士兵组成的政变部队伪装成进行军事演习,向汉城(今首尔)中心进发。第6军炮兵团从议政府市出发南下,第一空降团、海军陆战队第一旅和步兵则从汉江南边过河向北进城。除了海军陆战队通过汉江大桥时,和驻守该桥的50余名宪兵发生交火外,未遇到更多大规模抵抗便成功进入了中央厅一带,政府部门、陆军本部、国会及广播电台均遭到占领。凌晨4时30分,政变部队占领电台并以陆军参谋总长张都暎的名义播放了“革命公约”,清晨5-6时,占领首都的部队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政变成功的消息。

政变之后,政变部队于当日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胁迫陆军参谋总长张都暎中将出任委员会主席,朴正熙自任副主席但掌握实权。军事委员会发布了数个布告,宣布汉城军事管制,全国戒严,封锁海空交通设施并于晚间实施宵禁,禁止一切集会并进行出版物审查。解除总理张勉的职务并逮捕全体内阁成员,解散国会与地方议会,禁止政治活动,由军事革命委员会代行国家机关一切职能。

以上措施的执行后,尹潽善总统以不希望韩国军队自相残杀为由拒绝了美国建议的反政变与镇压计划,反政变的组织者被军部软禁,这使得韩国政府的实际权力已经转移到以朴正熙为首的政变者手中。1961年5月19日,军事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国家重建最高会议”,特务机构中央情报部(KCIA)成立,一系列的非常法律相继颁布。7月3日,《**法》颁布,随即张都暎被解除一切职务,随后以“反革命阴谋罪”遭到逮捕。朴正熙出任国家重建最高会议议长,接管军政大权,并通过金钟泌的中央情报部不断清除政变力量内部的异己派别,巩固自己的地位。还在政府中以“打击腐败”为名清洗政府内的反对者,当然也清除了政府中的无能官员,选拔干练的才俊以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办事能力和效率。在社会上掀起扫黑运动以强化戒严措施。

12月27日,在美国的干预下,军政府恢复了部分政治活动,金钟泌退出现役筹建民主共和党,为朴正熙参政做准备。朴正熙积极开展对美外交,一方面是获得美国的保护与承认,另一方面是争取美国的经济贷款援助。1962年7月11日“宪法审议委员会”组成,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的“民政移让”提上日程。12月6日,特别戒严解除。12月17日*********,12月26日新宪法公布。最终,1963年10月15日,韩国举行第五届总统选举,朴正熙以民主共和党候选人身份参选,获得46.7%的选票,击败反对党候选人尹潽善当选为韩国总统。1963年12月27日,新宪法正式生效,朴正熙就任韩国总统。韩国历史开始进入第三共和国时代。

 

二、经济起飞与“维新体制”的建立

朴正熙当选总统以后致力于韩国的经济发展,军政府与第三共和国时期连续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62—1966)与第二个五年计划(1967—1971),韩国通过国家指导的方式,通过承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韩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朴正熙在实行通过国家指导扶持大财阀而发展经济之外,还开展了“新村运动”以缓解韩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差距急剧扩大的问题。

为了获取宝贵的外汇,朴正熙在美国陷入越战泥潭之时派遣韩军进入越南,先后派出“青龙部队”海军陆战队第2旅、“猛虎部队”首都师、“白马部队”第9师等精锐部队参战,最多时约有5万韩军部署在越南,是除了美国之外派兵人数最多的国家。美国为获得韩国的支持,支付了10亿美元的军费以及提供其他援助,这也被韩国称为是“用鲜血摆脱贫穷”。

韩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改善了国内的基础设施,其中比较著名的1970年建成了韩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从汉城到釜山的京釜高速公路。这条公路是用西德的贷款修建的,而这些贷款的保证金则是韩国向西德劳务派遣的矿工和护士的工资。

朴正熙时期还改善了和日本的关系,双方就殖民时期的赔偿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实现了韩日邦交正常化。日本给韩国的赔款和投资成为了韩国发展重工业的原始资本,1970年用赔款建造的浦项制铁正式投产,有了自己的重工业基础,韩国的造船、综合机械、化工、电子、军工等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当然,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以政治上的威权统治作为保障的,经济的发展带来收入的增长,百姓开始产生了不满和民主化要求。而引发朴正熙再次发动一场体制内的政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国内经济发展相对依赖的出口因为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而放缓,工人失业率上升,不断发生工人罢工、学生游行示威事件;二是由于美军向韩军移交部分防务,韩国国内的军工产业尚不发达,使得韩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防压力;三是朴正熙政权的内部出现了一些政治危机,朴正熙在1971年的总统选举中险胜反对党候选人金大中,这使得他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感。

早在 1963年朴正熙第一次当选为总统之前, 他就*************加强总权力。 1967 年朴正熙再次当选总统后于1969 年不顾在野党和学生的强烈反对, 利用民主共和党强行在宪法中取消总统任期两年的限制, 并对国会议员的人数、任职作了有利于总统规定。 朴正熙在两次当选总统前后都以强行修宪的方式加强其权威主义统治, 早已全然不顾及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了。1972年,韩国经济经过多年的追赶开发,终于赶上了朝鲜,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刺激了朴正熙谋求担任“终身总统”的欲望。

1972 年 10 月 17 日, 朴正熙不顾反对党反对,通过发表 “特别宣言”发动了 “维新政变”,在全民公决*********前对全国实行戒严, 解散国会, 禁止一切政党以及全体国民的政治活动, 实行对一切新闻媒体的事前检查等严厉措施。 12 月 23 日, 朴正熙第三次当选为韩国总统, 随后公布维新宪法, 该宪法赋予了总统凌驾于立法、司法、行政之上的无限权力并提供了永远留任的可能,它的出台标志韩国的第四共和国建立。 在 “维新体制”下, 政府对舆论媒介采用审查制和批准制, 国民参与政治、表达民意等诸多政治权利都遭到严格地限制和禁止, 并对违背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维新政变标志着韩国从威权政体进一步加强成为了独裁政体。

朴正熙的独裁成为他日后饱受诟病之处,也为他日后遇刺身亡埋下了祸根。朴正熙在1979年10月26日遇刺身亡前遭遇过两次重大的暗杀事件。第一次在1968年,朝鲜派遣由31人组成的特种部队南下,尽管韩方事先有所察觉,加强了三八线附近的侦察,但朝鲜特种部队仍然顺利潜入汉城。但当****接近青瓦台时遭到韩国钟路派出所所长崔圭植的盘问,他们看都远处开来的公交车误以为自己已经被发现,于是开枪并向车辆投掷手榴弹。在韩国军警的围剿下,31名****中除1人逃回朝鲜,1人被活捉外全部阵亡。朴正熙建立起的反渗透网络初步发挥了作用,他逃过一劫。

第二次是1974年的8月15日光复节这一天,朴正熙与其夫人陆英修正在汉城国家剧院出席光复节29年纪念仪式,当朴正熙发表演说的时候,旅日韩侨文世光拔枪射击,一发子弹击中朴正熙左侧,他迅速躲到讲台下,一发子弹击中了第一夫人陆英修。现场一片大乱,总统警卫将陆英修送医院抢救,并抓住了文世光。然而,陆英修在手术抢救后仍然无力回天,终年49岁。文世光在审讯后招供是在日朝鲜人总联合会派他来刺杀朴正熙,他后来被处以绞刑。陆英修的死对朴正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没有续弦,而是让大女儿朴槿惠担任第一夫人的工作。

朴正熙执政后期,原有的政权四大支柱总统秘书室、中央情报部、陆军本部、总统警护室之间的权力平衡被打破,警护室长车智澈因为受到朴正熙的宠信,不断插手政务。而朴正熙原本十分倚重的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则受到冷落,金载圭和车智澈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1979年10月韩国釜山、马山发生了群众抗议与示威游行,这场史称“釜马抗争”的市民运动是韩国人民反对独裁,要求民主斗争的高潮,各阶层的民众组织起来摆出了和军部势力进行决战的姿态,事前有一定的组织计划性。这一事件成为了朴正熙遇刺的导火索。

面对这一事态,朴正熙和车智澈认为这一事件的背后有金泳三的新民党操纵,中央情报部处置不力,必须逮捕金泳三等民主人士,并且不惜一切代价把事件镇压下去。而金载圭则认为参与此次抗争的民众范围很广,贸然镇压会导致更大规模的民变乃至现政权被推翻,同时他也认为车智澈在背后向总统进谗言,对自己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载圭经过不成熟的谋划,下决心以杀死车智澈来强行劝谏朴正熙改变态度。

1979年10月26日晚,由金载圭安排,朴正熙,车智澈,总统秘书室长金桂元及金载圭四人在中央情报部位于汉城宫井洞的秘密设施内聚餐。席间,朴正熙和车智澈再次斥责金载圭情报失误,镇压不力。20时左右,金载圭拔出手枪向朴正熙喊道:“阁下,带着这样的废物(指车智澈)能搞好政治吗?”随即向车智澈开枪,打中了车的手腕,车顺势躲入洗手间。金载圭随即向斥责他的朴正熙开枪,击中了朴正熙的右胸。这时,金载圭的手枪卡壳了,他冲出餐厅,找到在外面接应的手下换了一把枪。随后返回餐厅枪杀了车智澈,又向倒在女歌手怀中的朴正熙头部开了一枪。朴正熙的四名保镖也被金载圭的手下当场射杀,朴正熙随后被在场的金桂元送往南山陆军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担任了大韩民国第5到第9届总统,铁腕统治韩国18年的独裁者朴正熙当场死亡。

 

三、全斗焕与“双十二肃军政变”

朴正熙遇刺身亡之后,金载圭拉上也在宫井洞的陆军参谋总长郑升和上将,驱车赶往陆军本部,这是他的失误之处。他的刺杀行动没有周密的计划,更多地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他在军部中毫无影响力,这使得他事后要求军部实行全国戒严没有得到通过,想拉拢金桂元成立“革命委员会”以发动政变的计划也没有得到众人的支持。金桂元,郑升和见金载圭势单力薄,难成大器,于是联合保安司令官全斗焕将其逮捕,并出动宪兵把金在中央情报部的势力一网打尽。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遇刺后,郑升和以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命令前线部队进入战备状态,预备队20、30、33师团做好出动准备以应对一切突发事件和朝鲜可能的南侵。27日凌晨2时,在逮捕金载圭后军政要人召开非常国务会议,决定根据宪法由国务总理崔圭夏代行总统职务,并宣布自凌晨4时起韩国除了济州岛外全境实行非常戒严。成立戒严司令部,任命郑升和上将为戒严司令官,全斗焕少将为戒严司令部联合搜查本部长。全斗焕的手下对金载圭及其手下,相关协助调查人员严刑拷打,很快就掌握了刺杀事件的基本情况,并且得知了当晚郑升和也在宫井洞这一情况。

此时的崔圭夏政府为朴正熙举行了国葬,宣布继承朴正熙的“维新体制”,但是外交官出身的崔圭夏没有掌握军队的能力,韩国的政治出现了权力真空。当时最有可能填补权力真空的是军队,除了强硬派的全斗焕,当时掌握军队大权的是戒严司令官、陆军参谋总长郑升和上将,他不仅控制了全军的指挥系统和人事任命权,还控制着军队中的几支重要部队。他们有第3野战军(军长李建荣中将,前线的主力)、陆军特战司令部(司令官郑炳宙少将)、首都警备司令部(司令官张泰玩少将)、陆军宪兵部队(宪兵总监金晋基准将)。也就是说,在形式上郑升和掌握了除保安部队外的军事大权。

时年48岁的保安司令官全斗焕因为担任联合搜查本部部长而迅速掌握了大权,他是朴正熙时代成长起来的军部强硬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军内秘密团体“一心会”(也译同心会)的会长。他通过一心会在军内笼络了大批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一期到第二十二期以前十名毕业的优秀军官,在军内形成了一个效忠朴正熙的利益集团,他们不仅在军队的人事任命中占据要职,更有参与政治的想法。一心会的成员秘密入会,并宣誓相互帮助,绝不背叛,且遍及军队各部门,他们有着强大的组织力与动员力。此外,全斗焕还参与过越战,和驻韩美军司令官威克汉姆有深交,深得美军信任。

双方矛盾的激化点,也就是全斗焕下定决心发动政变的原因是郑升和是军内的温和派,他不太希望完全维持旧体制,在军队内部进行了大审查,更换了大批的渎职和贪腐军人,并且严厉打击干预政治的政治军人,这严重威胁到了全斗焕等军内强硬派的利益。1979年的12月韩军内部将要进行新一轮的人事调整,因此全斗焕、卢泰愚等人商议在12月12日发动政变,逮捕郑升和,扫清夺权的障碍。

12月12日18时,政变的支持者,首都汉城及周边重要部队的指挥官,一心会成员以 “祝寿”的名义向位于汉城市中心的景福宫的第30警备团团部集中,成立行动指挥部。这些人有全斗焕、第9师师长卢泰愚少将、第1军团长黄永时中将、国防部军需次长余学圣中将、第71师师长白云泽准将、首都军军长车圭宪中将、第20师师长朴俊柄少将、第1特战空降旅旅长朴熙道准将、第30警备团团长张世东上校、第33警备团团长金振永上校等。

随后,政变开始。全斗焕带着郑升和“协助参与叛乱”的材料去总理官邸找崔圭夏代总统要求逮捕郑升和,与此同时保安司令部的许三守上校带着一支部队袭击了陆军参谋总长官邸并逮捕了郑升和。但是事情进展的没有预期顺利,先是崔圭夏不认可全斗焕带来的材料,再者逮捕郑升和过程中的交火惊动了郑升和一方的张泰玩、郑炳宙、金晋基等人,他们赶回指挥部指挥镇压。

全斗焕没有就此罢手,他命令朴熙道率领第1特战空降旅向汉城的陆军本部,国防部等重要军事部门进发。政变二号人物卢泰愚则越过美韩联合司令部直接命令第9师第29团向汉城的中央厅等政府部门所在地进发,并命令一心会成员,总统警卫室长郑东镐等人违规出动警卫部队包围了总理官邸。保安司令部的军内监视系统监视了反政变部队的一举一动,并动用一心会的人脉关系以及保安司令部派驻各部队的人员网络,全力阻止反政变部队的出动,最后成功将各自为战,一片混乱的反政变部队阻挡在了汉城市区以外。

 

12月12日晚11时,特战司令部下辖的政变部队第3特战空降旅发动袭击,逮捕了特战司令官郑炳宙少将。与此同时,反政变方最后的王牌第9特战空降旅上了全斗焕缓兵之计的当,停止进入汉城,调头返回驻地。12月13日凌晨1时30分,政变部队第1特战空降旅控制了汉江上的幸州大桥,成功进入汉城市区,随后攻占陆军本部、国防部等军事中枢机关,逮捕了国防长官卢载铉。12月13日凌晨3时,政变部队逮捕了唯一组织有效抵抗的首都警备司令官张泰玩少将,凌晨4时,第9师第29团占领了中央机关与市政厅,政变成功。被押解到总理官邸国房长官卢载铉和代总统崔圭夏被迫追认了对郑升和的逮捕令。

这次“双十二政变”的发生有其必然,也有偶然因素。但总的来说,这次政变的成功和以全斗焕为首的政变方事前的长期充分准备有关。全斗焕担任保安司令部司令官,这是朴正熙时代成立的用于监视军队内部和反间谍的军内特务机构,这使得他掌握了整个韩军最精锐的情报与监视系统,可以监视军队各部的一举一动,对反政变部队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的一心会人脉广泛,阻碍了反政变部队的行动。此外,由于韩国特殊的国情,大量的精锐部队被部署在非军事区(DMZ)附近以应对朝鲜的威胁,这就意味着政变者只要抢先把自己的部队开入首都市区,基本就能成功夺权,无论前线部队多么强大,他也无可奈何。当年朴正熙手中的人马也不多,但都是首都附近的精锐部队,迅速通过汉江大桥进入汉城而掌控全局。全斗焕恰恰掌握首都附近最有战斗力的重型部队4个特战空降旅中的3个,还有首都的3个警备团中的两个。这些部队迅速进入汉城控制了局面,无论是驻韩美军还是韩军前线部队都无法“勤王”,因为必经之路的汉江大桥被政变部队封锁。此外,全斗焕还采取了一些分化行动,在反政变部队内部制造混乱,让他们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反观郑升和一方,反应迟缓,被自己部队中的一系列反叛事件搞得晕头转向,没有坚决镇压的决心。尤其是国防长官卢载铉,在听到枪声后不是组织抵抗和反击,而是跑到美第8集团军地下指挥部避难,最后错失了镇压的良机而沦为阶下囚。

政变后,全斗焕对军队与政府进行了“肃军”清洗,将重要岗位换上自己的亲信与一心会成员,并且在1980年5月宣布扩大戒严,勒令大学停课,禁止反对活动。还在1980年5月18日派出特战部队以坦克开道,镇压光州市民的抗议活动,军队向示威游行的群众与学生开枪射击,上百人伤亡,酿成了震惊世界的“光州惨案”。随后,全斗焕又成立国家保卫非常对策委员会(简称国保委),迫使总统崔圭夏下野。他后来通过操纵选举当上总统,开启了被称为“新维新体制”的第五共和国时代,这一时期韩国再次陷入了军事独裁统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